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十二节课|关于高中语文学科那些事

2020-12-30 19:50:02
相关推荐

#新高考#

本篇硬核文,你将会了解到的高中语文内容:

1、新高考政策

2、新教材解读

3、新高考题型分析

4、新高考备考方案

5、应对不同题型的一些简单方法

开课啦!开课啦!赶紧集合哈!在你阅读之前,答应我一定要耐心读下去,如果觉得内容还可以,干货满满的话,甚至可以打印出来,反复仔细阅读,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整个高中语文学习。

接下来我们就正式开始啦!

在很多同学的眼中,语文是一个不管怎么学,怎么考也不会特别糟糕的学科,一般都会维持在100分左右,在高考中拉不开差距,主要还是得益于其他学科的高低。但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曾说过:“在新高考后,高考区分度主要在语文。”所以如果同学们在面对这样一句话,面对这样一个信息的时候依旧保留属于你们“新石器时代”的陈旧思想的话,在此可以为你们提前拉响警报,你们在接下来的这场高考战役中很是危险。

所以为了让各位同学更加清楚明了地对新高考有个强有力完整认知,接下来我将从最新高考政策、新教材的改版情况、高考题型变化情况以及如何备考高考语文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给你们一一道来。

一、最新高考政策

1.新高考政策各省执行的具体时间

从上可知,大部分的省份开始从2021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

2.考试科目:自2021年起,高考科目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组成。报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考生还须参加专业术科考试。

(1)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6个语种。全国统考科目考试由教育部组织命题,按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组织考试。外语科目只考一次,条件成熟后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选考科目:选考科目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拟报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中,首选科目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必选且只选1门,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

3.考试成绩: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1)全国统考科目成绩。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统考科目卷面总分各为150分,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2)选考科目成绩。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为100分,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为100分,按照等级赋分规则,考试卷面原始分转换成等级分数后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从上面政策材料可知,语文在新高考改革中总体上依旧维持着平衡稳定的状态,语文学科依旧是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科目卷面总分也依旧是150分。

4. 除此之外,我们还从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件中了解到,接下来的考试内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考试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

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这一条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以后的语文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以往教育部都会在高考前发布一个具体详细的考试大纲供老师、学生、家长来参考,从而从考试大纲中了解考试的动态方向,有目的性的进行备考,而新高考政策的出台更加针对的是学习的广度而不是深度,且与时事热点结合,这就意味着难度有可能会降低,但加大考察的是你的知识储备量。

比如2020年北京卷大作文第1题以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最新消息为素材,以此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

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选取一则“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导考生了解和关注国家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取得的成就。

还有2020年浙江卷,也是结合抗疫防疫热点内容进行提问。

还比如2020年天津卷直接给你来了一道文学常识题,就问你怕不怕!

这道题很多同学肯定看到就会懵。而且是懵到极致那种,因为这道题需要的文化常识知识量实在是太大了,又要知道诗句的出处,又要判断诗歌种类(体裁),手忙脚乱,心急如焚中选了一个“寂寞”,所以这道题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只能靠自己平常的积累,没有这方面的库存根本无法答题,那时就只能靠猜了!

(2)基础知识的小题基本去除,大体转向文本阅读理解

比如我们看看今年的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试卷的整个内容由阅读理解和作文两大部分组成,这就意味着同学们要具有快速阅读的能力,并且具有敏锐高效的答题能力,因为你要想,整张高考试卷你除了作文就是文本阅读,可想文字材料的量是很大的,所以,你必须拥有广泛的阅读、良好的日常阅读习惯以及训练有素的解题方法,才能从容应对。这是新高考题型的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

(3)古代文学方面的内容将逐渐增加

很早之前,教育部就要求各地区学校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所以古代文学方面内容的考察绝对是新高考的重头戏,并且从今年开始,这一块的内容只会增不会减。所以同学们对传统古代文学的涉猎学习要大幅度提升。就比如今年北京卷中这两项分数占比达到40多分,还有上海卷考察古代文学方面的内容占到47分,同学们平常时间还是多积累一些古诗与文言文。

例如北京卷(这里没有例题,因为试卷目前还未公布),第一个测试材料选择了考生较为熟悉的史传文章,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的文字,叙事平易,描写生动,寓理于事,微言大义。材料中涉及的“三家分晋”是中国古代的重要事实,其对于从春秋到战国的时代分野具有重要意义;“唇亡齿寒”的典故蕴含古人思考,也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第二个测试材料选择的是《论语》的经典章节,内容涉及孔子关于学习的主张、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内容,潜移默化引导考生思考学习、学会学习,自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古诗阅读测试文本选用了李白的《寄东鲁二稚子》,诗词寄怀思人,由眼前景,遥寄居于东鲁的儿女,语言朴素,感情细腻,抒发了深沉的慈父之爱。诗词内容虽长,但是理解难度不大,考生又比较熟悉李白,这既利于落实考查考生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的要求,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今年新增必考文学经典《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考查,引导考生理解经典文化的内涵,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测试题目以晴雯的判词为考查背景材料,判词内容易于理解,且晴雯这个人物贯穿《红楼梦》全书的内容比较多,利于学生基于整本书内容作答。首次考查文学经典整本书阅读能力与水平,试题仅要求考生列举原著中的情节加以印证,而且为考生提供的选择空间,这体现出引导通读文学经典作品的意图。

上海卷

二、新教材解读

2020年新教材将在全国逐步普及,通过对新旧版本教材的仔细对比,新教材里面的总体课文内容几乎没有做很大的删减,更多的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加内容的动作,也就是说,我不仅内容没有删,我反而有所增加,所以课文阅读量,涉及面是比之前有所增加的。

比如:

(部教版新教材必修上册)

上图是关于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目录内容,以前叫作“阅读鉴赏”,现在改成为“文学阅读与写作”,所以所增加的篇目除了《沁园春·长沙》的地位稳定如磐石之外,其他内容全是增加的,里面包括了诗歌、散文甚至是小说,而且很多内容是大学期间学中文的学生需要反复研究阅读,可见其阅读难度是有所增加的,比如《红烛》闻一多,《百合花》菇志娟。

所以新的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学习能力,由浅入深,引领式学习居多。此次改革,学生需要更加加强开放性的阅读,重视平常的文学积累。

除此以外,编排的内容大致没有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增加了目的性和操作性更明显的“学习任务群”。也就是说,学生不再是基于学习相关的典型课文来提炼相关的知识点,而是更为主动的去通过自我的学习,去完成相关的任务打卡。内容由以往的模糊不清到现在的细致明了,给各位高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并且这些新加入的内容肯定是2021年以后(包括2021年)高考常驻嘉宾。

(1)高一是“必修”,要求完成7个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应用性阅读与写作。这7个任务群的前4个,是贯穿整个高中课程的。

(2)高二是“选择性必修”,除了前面4个任务群,又还增加了5个“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可能你们看完这些文字还是有点懵,直接上图,例举新教材必修1的目录内容:

(部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任务群的设置突破了传统的以往学习方式,只是通过课文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课文的一些写作技巧,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往往靠老师上课的内容来确定的,但新教材它在教学中强调的不是以课文为纲,也不求知识的完备与系统,训练也不再是纯技巧的分解,而是在任务群驱动下的多文本学习。简而言之就是很多文章放在一起横向对比阅读或者纵向对比阅读,文本阅读量大幅度提升。我的天啦!本来以前就觉得课文学习很难啦,现在还增加了阅读量,还让不让人活啊嘤嘤嘤……

也许讲到这里,还有很多学生依旧有点懵,并且还略带抽泣,但麻烦各位收拾一下悲伤的情绪,我们含泪继续来看一下2017年版部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阅读要求就做了十分明晰的阐述(见下面截图)。

(部编版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书目)

我们从这个标准要求可知,新高考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涉及内容包括古代文学、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几乎囊括了所有。并且任务群里的文章内容以体裁的不同进行了分类,面面俱到,涉及面很宽。并且还需要强调的是,教育部所提及到的这些阅读书目以及作家已经在往届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有所体现,比如2019年全国1卷鲁迅《理水》、2020年全国1卷海明威《滑雪越野》等等。

所以总体而言,新教材(部教版)内容在任务驱动性方面有所增加,语文的综合性内容大幅度提升,真正意义上发挥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且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增加与时事相关且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内容(多去看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获取渠道可以去百度搜一下“近现代经典优秀文学作品”关键词);在古代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也可见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新高考题型分析

1.高考题型改革

(1)题量

与2019年全国卷1相比,题量增加一道,选择题由13道减少至10道,主观题由9道增加至13道。总的来说,增加了对主观题的考查,可以说难度有所增加。

(2)题目变化

题型有微变,但考点都在往年复习之内;选材导向一致。

2.具体变化

(1)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

现代文部分:取消了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将文学类文本的小说、散文更改为现代诗歌。

比如2020年天津卷语文 20题:

出现了现代诗歌内容,这是一个新的信号,值得注意!!!

(2)古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名篇名句默写: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前四题与2019年高考一致,增加了一道【理解原文】的主观题,3分。

(3)语言文字运用

18~20题,仍旧是情境式考查的方式,1道选择题,3分;2道主观题,均为4分。考点由原来的词语,病句,连贯更改为:修辞手法(选择),病句和连贯变为主观题,但实质上考点是一样的,难度明显提高。

21题:由2019年考查的补写题改为修改病句,与2018年的考查形式相似,但有不同(2018是考查词语),分值由高考的6分降为4分。

22题:压缩题,与2019年高考保持一致。

(4)写作

写作:60分,考查发言稿。与2019年高考相比没有大的变化。新高考越发结合“时事”进行评述,强调公文实用性文本写作,这个跟新教材“任务群”是相契合的。

四、新高考备考方案

山东新高考语文结束后,各类声音充斥我们耳边。

都有一个感受就是感觉有点难,可见新高考语文的难度是有所提升的,我们从上面题型的分析上也了解到,以前压根就不会考察的现代诗歌,在新高考的就有所涉及,这就表明,新高考考察的方向越来越广泛,这个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备考新高考(语文):

1.学会总结往年高考试卷,根据不同的题型进行分类。

比如对文学类文本的自我总结:

可见小说、散文依旧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头戏,所以对这两大体裁要重点复习。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表:

我们从这个表格不难可看出其考察角度,考察内容依旧逃离不开“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结构安排”这些基本内容,而且一直围绕着这些知识点进行考察,所以复习中依旧要重点对待。

2.提升自我的课外阅读能力

这里提供一个方向,以新教材推荐篇目中的典型作家的作品为主,去阅读他们的相关的其他作品,最后总结他们各自的写作特点及其风格。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你在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你总结过的作家的作品,你会提前了解到其创作手法、理论、语言特点等,方便答题(详情见“十二节课语文·十大博弈论”)

3.对照答案总结属于自己的答题模板

比如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这道题,它有如下问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本诗运用了___的表达手法,试赏析该表达手法。

这时我们看着参考答案进行答案模板的总结: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模板总结】

①诗歌运用了……表达手法。

②通过诗句……的……写出了/赋予了(等等)……,

③描绘出……场景,

④表达出……思想感情;

【十二节课丨答案】

①手法:诗歌运用了点染表达手法。

②结合:通过诗句“送君多暮情”写出了伤别之情,描“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绘出幽淡惆怅场景,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表达情感: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出对朋友孤身远去不舍的思想感情。

所以,面对不同的题型,你只有对于不同的题型总结了属于自己的答题超级模板(详情超级模板课程内容可关注十二节课V信公zh ong号),这样你在答题的时候就有了方向,我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答题,这样你答题的有效性有会大幅度的提升。

4.作文

关于作文,大家一定要记得三个点:第一是重视日常积累;第二重视日常练笔,第三对自己写过的作文要进行三次以上的不断修改,不求多,要求从修改中进步。

日常积累:多去网上看看人民网、央视网、光明网对于一些热点事件的评论性文章,然后把里面写的好的句子截取出来,以供自己使用。还有就是善于去把别人的优秀句子改成属于自己风格的内涵句子,比如(十二节课·提升文采三十六计课程·分拆法)里面的这句话,它出自《朗读者》第二季,短短两句话道出了人世间永恒的哲理,赋予了主题字“路”无尽的深意。

“路这个字是由足和各组成的。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这句话,它很巧妙地将一个字按照它的部首进行了拆分,把一个抽象的“路”这个概念词,加工润色阐释为我们生活中永恒哲理,这个哲理我们可能已经听过了无数遍,甚至上千遍,上万遍,但这样的处理呈现方式是不是头一次听说,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不断积累好的词语,大部分同学写作文的时候经常写到词穷,一个词语在一个段落中出现了很多次,或者表达某个含义,因为词汇积累匮乏,总是用长句来进行解释表达,这样给阅卷老师的感觉,这个孩子日常积累不够,表达十分的生硬且累赘,所以我们应该要积累更多的进阶词,(十二节课·进阶词讲解课程),在海量的文本内容中收集提炼出系统的进阶词,帮助同学们在语言表达上更胜一筹。比如透支,这个词我们一般看见它是在什么金融资金那一块,而且我们也知道它的基本含义就是超过某个临界值,从而对某个事物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当我们还在运用一些干巴巴的长句在表达时,一个词语就已经高度概括了,避免表达累赘啰嗦。

说了这么多啦,似乎感觉空气依旧有些干巴啦,所以现在我建议各位看官去喝杯水润一下喉,因为接下来将是满满的学习干货嘻嘻。这时应该弹幕疯狂刷起来“前方满满干货预警,请注意!!!”

五.应对不同题型的一些简单方法(提供一些学习思路)

在分讲各类题型之前,跟大家安利一本应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这本书帮你十分巧妙地提炼出了高考中你会碰到的题目作答知识点。真的特别好用,甚至给你总结了答题术语,每一个题型将会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哪些,让你在考场上如鱼得水,而且正所谓“浓缩才是精华!”不妨了解一下,可以(关注十二节课V信公zh ong号咨询哦)

(十二节课·高中语文思维导图)

(1)论述文文本阅读

论述文首先要搞清楚每段大概在讲什么,段首第一句很重要。第一遍要仔细读文章,不要想着先略读一遍然后再来仔细看,第一遍不细致何来第二遍?这样也会节省时间。再者呢就是选项中的字眼极为重要,论述文的题适合一堆堆刷,那样方便总结也能悟以致用。

(2)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通常会分材料,每则材料侧重点都不一样。选项一般考逻辑细节,对于文中常出现某某政策某某草案完全可以采用自信做题法把大段看不懂的名称忽略。

(3)文学类文本阅读

大多数人会觉得是玄学,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这样觉得。小说和散文阅读实在是无法get答案的点,自己的想法在自己这里正确得不能再正确,老师看似头头是道的解释在我看来都是强行拉扯。那时也曾叛逆,想着“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简直不能再对,既然如此,我便是有理的,谁能说我错呢?按照标准答案来的阅读理解的意义何在呢?这些质疑思想的源头来自一篇高考阅读——《一种美味》,那年诡异的光争议太大,我耿耿于怀。

跟头栽多了,我终于发现,语文不是这样的!!!不是玄学也并非运气,如同理科题般,语文需要思考!答题模式是辅,文章真正的内涵是需要我们用脑子用心去思考和感受的。思考配上多年来我们积累的大同小异的答题模板,高分触手可得。对答案的时候要把答案的模板记下来,学着他那样简洁有力字字都抓住重点的答法。

我经常在语文考试前复习时间不够的时候,就把一本阅读的答案拿出来看,只看答案,瞬间各种题型答法和应该注意的细节进入脑海,这不失为一个临时抱佛脚的好方法。当然平时有空光看答案总结也是不错的。

有一个小技巧,做小说和散文千万不要不屑于勾画,(十二节课·语文系统网课·四大工具)情感词评价词都大胆的勾起来,会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和串联思考,如果一篇文章做下来空空荡荡的,干净如新,你便不能说你是真正做过它。

(4)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部分失分最多的应该是翻译。翻译的踩分点一部分是耳熟能详的实词,一部分是生僻或者从未见过的实词。前一部分运用初中的文言知识便能大部分解决,后一部分实词的意思不仅需要积累,更多的是根据上下文理解。比如某年高考的“雁矢”,给我十个脑袋我光看这个“矢”字也不能通其意。但是看看文章后面,说不定有些就能恍然大悟。

其实多看些长篇文言(比如史记)做题会轻松许多,这可能就是潜移默化。

(5)关于写作

①如果字体不能取得优势,一定要在格式和排版上给老师清新舒适的感觉。分论点单独成段,偶尔用破折号穿插文在章中,是极好的解决方法。

②分论点一定要有关联,若能用比喻递进或是并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引用名言为段首特别适合文笔好的同学。

③大胆借鉴。还没有自己文风的同学,想要写出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实属不易,除了背名言时事素材以外,背别人的优秀文章有很大用处。我们暂且搁置“抄袭”,当我们在作文里用上少量的几篇文章段落的“杂糅”时,你会发现这篇文章的文笔竟然还不错(此时多多少少会出现思维零散的现象),这只能是作文提升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不要怕辞藻堆砌,别怕被说抄袭,能背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转化棱角就是自己的啦,这时候分数会长些(当然这种不可发在公共平台上)。久了以后,大佬们的写作方式和文风就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你会发现,你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自然且优美。

④看看十二节课的提升文采三十六计和进阶词组啦!!!这个类似于③的作用,大家看起来!!!

⑤热爱!热爱!热爱!这个是如虎添翼,让你写作不再枯燥的良方!

⑥多看书多写。看名家名篇是对提升自己思想的最佳途径,潜移默化中,思维变得开阔与精妙。每日半小时看书或是写写日记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坚持,最终肯定会有进步的!

以上是我关于新高考语文的一些见解和想法,其核心思想内容来自十二节课·语文系统网课。尤其是系统网课中的“十大博弈论和四大工具”,所以如若想详细了解“十大博弈论和四大工具”或其他更多语文备考信息、语文学习方法,可以关注一下“十二节课V信公zh ong号”,了解咨询一下课程的具体内容哈,或者也可以提前先感受一下,十二节课如何秒杀高考语文试卷的(温馨提示:关注【十二节课】公zh ong号,回复【高考】可获取2020年全国卷、地方卷语文带秒杀解析的试卷!)

我的老天爷,终于码完了,好累好累!整个脑子都捐献给你们啦,眼睛都想要离家出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为了努力可爱的你们,我拼啦!

能阅读完毕的同学,都是了不起的,给你疯狂应援打call。

并且我还要告诉你们,你们读完后,绝对会让处于迷茫期或者正处于语文学习瓶颈期的你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光芒万丈。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你们应该现在心里有了答案了吧哈哈!接下来你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所讲的内容去贯彻落实到位。

待到山花烂漫之时,再来评论下方汇报你的阳光灿烂吧!嘻嘻!

参考资料:

[1]《新高考改革将发生哪些变化》,教育部官网

[2]《八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教育部官网

[3]《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湖南省考试院

[4]《语文必修上》,人教版

[5]《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教育部

[6]《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教育部

[7]《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介绍》,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

[8]《2020年省新高考天津卷语文真题》

[9]《一语中的·高中语文思维导图》,十二节课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起步作文 鼓浪屿作文 去公园玩作文 写景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