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全宣城只选出20人!你们看看哪10位更赞?

2020-12-31 01:40:01
相关推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怎样做一位好家长,

对孩子至关重要!

你心中的好家长是什么样?

一起来看看下面宣城这些家长的做法吧!

为弘扬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广大学生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市教体局、市文明市建设办、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宣城日报社、市广电台等七部门于2018年2月至7月,广泛开展首届“宣城好家长”评选宣传活动。

经各县市区、市直学校积极推荐和市组委会认真审议,拟确定张彦等20位家长为首届宣城市“十大好家长”候选人。现面向社会公示(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各界人士予以监督。若有异议,请与市教体局基教科联系。

"十大好家长"候选人事迹简介

1、张彦,宣城市实验小学李卓扬艺同学的妈妈。日常生活中,作为母亲,她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快乐、互相关爱、和睦平等的家庭氛围,从来不用命令式的管教,更多的是朋友式的相互沟通。原本想让孩子学习舞蹈和唱歌,可孩子却告诉家长喜欢钢琴和主持,家长尊重她的想法,并坚持陪她学习。在孩子遇到钢琴学习倦怠期的时候,家长没有指责她,也没有命令她,而是给她讲道理,用名人成长的事例感化她。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孩子荣获广播电视台“小主持人”大赛二等奖和最佳才艺奖、广播电视台“明日之星”一等奖、宣州区“小小讲解员”一等奖、“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芜湖赛区一等奖、安徽赛区二等奖。在家校沟通上,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班级的布置、“六一”文艺节目的排练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中,不仅有老师忙碌的身影,还有她和几位家长的热情参与。其中由她创作并指导孩子们表演的课本剧《永生的眼睛》在宣州区首届课本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骆文华,宣城市第十一小学李佑康同学的妈妈。李佑康小朋友小小年纪,经历特殊,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到了南京医院,九个月时做了疝气手术,十二个月时又进行了第二次疝气手术,进手术室时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十七个月时还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她带着孩子到各大医院去检查,最后检查出是痉挛性脑瘫。在合肥康复治疗中心上午电疗,下午康复训练,每天都排得满满的。从一个蹲站练习到二十个蹲站练习,逐渐增加到一百三十个,每一个练习她都是陪着孩子留着泪做完的。孩子下肢力量练习,她自制台阶,让孩子完成单脚站立至少五分钟。枯燥单一的动作,孩子不愿意,她就讲故事,陪看图画书。为了不使孩子的康复运动单一枯燥,她每个周末带孩子去爬山,下雨时就爬单元楼梯。在她和孩子的努力下,李佑康终于可以带着矫正鞋走路了。一路走来,充满艰辛,周围的人们都见证了这母子俩的坚强与勇敢,他们也从中品尝到成功与幸福。

3、余业良,宣州区朱桥慈济中心小学余美怡同学的爸爸。他以身示范,努力工作,引导孩子热爱学习,一丝不苟。孩子从小比较胆小,他不断地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他每天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锻炼身体,几年下来,孩子学会了骑车、轮滑、滑板、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下棋、计算机、绘画、书法、二胡等等。他坚持每天辅导孩子,检查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帮她进行巩固,孩子学习成绩逐年上升,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让学生制作长方体的模型,为了让孩子能做出更好的作品,他帮助孩子积极准备各种材料,与孩子一起精心制作。他经常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孩子听,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讲完后,还会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让孩子复述,逐渐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他还购买了许多书籍,注重培养子女爱读书的好习惯,孩子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4、万小多,宣州区杨柳中心小学叶丹妮同学的妈妈。她和孩子既是母女也是很好的朋友,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注重对其品德和习惯的培养。日常生活中,她经常教育孩子,要时刻怀有爱心,公交车上要主动给老人让座,看见地上的垃圾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2016年1月10日,带女儿去儿童福利院,帮助她实现了参加爱心活动的愿望,女儿捐出积攒的零花钱,拉着他们的小手快乐地做游戏。即使工作再忙,她每天都会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她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注重自己一言一行,对待工作认真、敬业,业余时坚持学习,陪伴孩子的时候,坚决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多次在书法比赛中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5、陈美红,宣城市第六中学张鹭鸣同学的妈妈。在孩子九岁时,她的家庭发生了剧变,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每晚,一张书桌,两盏台灯,两个伏案的身影,一个学习,一个看书。每个周末,只要天气晴好,哪怕自己再疲惫,她都会带着孩子去爬山、骑行、跳绳。几个月下来,她和孩子身心焕然一新,彻底走出家庭剧变的阴影。那几年,家庭经济拮据,她没有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但对孩子和需要帮助的人,她从不吝啬,几年来对失学、留守、重病困难户共捐资捐物63次,达万元之多。在孩子上初一的那个暑假,她组织了一次厦门大学之旅,共24位孩子和家长参加。她全力支持班级工作,班里有个同学青春叛逆期,在家和父母闹得鸡犬不宁,孩子妈妈求助于她,她先后两次以书信方式跟这个孩子谈心,和家长交流,成功化解了双方的抵触情绪。还有一个同学常年中午不回家吃午饭,身体瘦弱,营养不良,她就经常买些水果点心带给她。

6、秦峥华,郎溪县实验小学秦子鸢同学的爸爸。他引导女儿多看、多读、多思、多写,必要时还需亲身经历。2017年5月,他被选派到离家很远的乡镇驻村扶贫,放假期间,他把女儿接到身边,体验农村生活,完成习作《我陪爸爸去驻村》,刊登在皖南晨刊,获小记者征文市一等奖。从女儿二年级起,便不再检查其作业,让她独立完成。他引导女儿养成预、复习的习惯,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每个上学日,女儿都会早上六点准时起床,晚八点前,又会整理入睡,早睡早起已然成为了自觉行为。他鼓励女儿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竞选班干部,既让自己得到了锻炼,又促进了同学间、班级内的和谐与融洽。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他都会积极参加,主动发言,交流家教经验。

7、谈玲玲,郎溪县实验初级中学王雅静同学的妈妈。孩子从小比较胆小,她就经常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女儿参加书法比赛、主持人比赛、唱歌比赛、电脑比赛、语文知识竞赛、舞蹈演出、爱心义卖等等,表扬女儿点滴的进步。她每天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状态,有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旅游,进行户外活动。通过几年培养,孩子已经学会了许多技能,骑车、轮滑、滑板、跳绳、踢毽子、舞蹈、计算机、绘画、书法等等。她坚持每天关注孩子的作业情况,适当提醒孩子进行巩固复习,使孩子在自觉学习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对老师布置的每个任务都能积极配合。孩子学习成绩稳定、优秀,舞蹈水平达到八级,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8、蔡玲,广德县广德中学卢文萱同学的妈妈。教育孩子,她有自己的主张。她从小教育孩子要有忧患意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家庭内实行奖励制度,孩子获得比赛奖项时,给予一定奖励,零花钱孩子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她不盲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各类培训广告,鼓励孩子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着重培养孩子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她经常带孩子参加社区各类体验活动,培养孩子的组织管理及语言交流能力,从小打牢“动手强”的基础。虽然工作繁忙,但家庭她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大周一次固定登山,寒暑假远足旅行,既丰富了阅历,又增强孩子的体质。她医术精湛,待人热情,被人们亲切地称呼“蔡美女”。2017年获得全市“优秀市民”的称号。

9、叶璨,广德县实验小学西校区范祉烨同学的妈妈。她在女儿小时候,就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彬彬,希望她从小就养成彬彬有礼的好习惯,在学校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在家里主动跟长辈和邻居打招呼。她常常给女儿讲一些情节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过程中点拨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女儿尊敬老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意识,塑造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女儿牙牙学语时,她就教背古诗、儿歌。为了培养女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她因势利导,激发其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孩子的作文先后多次获奖。她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女儿在钢琴、书法、绘画、乒乓球、跆拳道等方面均有发展。她非常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常常让孩子自己刷鞋,自己洗红领巾,帮助女儿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10、任春安,广德县震龙小学黄梦萍同学的妈妈。她用坚强和乐观支撑起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在小梦萍哥哥九个月大的时候,一次生病,连发几天高烧,因为农忙没有及时送去医院治疗,诱发了癫痫(俗称羊癫疯)。癫痫病就像“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发作,所以无论妈妈去哪里都会带着高高壮壮的儿子。虽然家境捉襟见肘,但女儿喜欢舞蹈,她就给女儿报了舞蹈特长班。在黄梦萍二年级的时候,被查出患有紫癜,学校得知情况后,打算给予资助,被她婉言谢绝了,将机会让给了别人。她为人善良,乐于助人,邻里乡亲对她的评价都很高。在妈妈的影响下,女儿积极乐观,勤奋好学、品行兼优,曾获县“美德少年”光荣称号,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校孝道之星”“最美孝心少年”。

11、周巧云,宁国市津河中学陈心同学的妈妈。16年前,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孩子,一个夭折,一个被诊断出先天性脑瘫。夫妻二人咬着牙把孩子抚养长大,丈夫每天要打临工挣钱,家里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她的肩上。16年来,只要听到哪里有医院可以医治、哪种药吃了可以帮孩子好起来,都会努力去争取。他们先后带孩子到上海和北京做了两次大手术,在合肥安医康复医院做了几年的康复治疗。遇到这样情况,很多人都会放弃送孩子上学,但她没有,无论天晴下雨,她都用一辆自行车推着孩子去学校。孩子也很努力,上学几乎不迟到,学习也是竭尽所能,在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她牵着女儿的手,引导走路。“生下她就必须要照顾她”,这是她对女儿的庄严承诺,16年来日复一日,她无怨无悔。

12、程惠宁,宁国市霞西学校程涛同学的爷爷。他总是忙忙碌碌的,费劲心血的为全家操劳。他家共有四代6口人,母亲8旬有余,生活需要有人照理;儿子和儿媳都是先天性聋哑人,无法与人交流,更没有办法从事一些要求较高的劳动;孙女程涛是遗传性残疾聋哑人。为了让孙女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他不顾一切的想办法去劳动、挣钱、攒钱,带着孙女到合肥省立大医院做了昂贵的人工耳蜗手术。他无论多么劳累,都要坚持检查孙女作业。每次遇到作业难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陪着孙女去虚心求教,现在孙女不仅喜欢上了数学,还是班上数学学习的佼佼者。他勤劳、善良,家里的粗活、细活,他总是抢着干、揽着干。60多岁的他长年累月的忙碌着,田里、地里,山里、水里,以自己勤劳的双手,领着全家人创造幸福生活。

13、郑静,宁国市实验小学郑博元同学的妈妈。她十分注重培养孩子尊老爱幼和无私奉献的美德。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就开始带他一起背《三字经》,引导善良、谦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发芽。上小学后,经常带孩子参加爱心公益活动,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经常有她和孩子的身影。2017年1月,加入了“宁国市小红帽公益协会“,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参加慰问五保老人、到街上打扫卫生、捐款资助弱势群体等活动。受此影响,孩子也会从每月的零花钱里省下一部分,捐献给身边有需要的人群。她不管工作有多忙,总会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在学校举办的各类征文比赛中屡次获奖,2017年荣获“宣城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比赛”二等奖。她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主动与各科老师联系,全力支持学校各项集体活动。

14、黄美琴,泾县城关第二小学胡子珺同学的妈妈。作为泾县中医院的一名医生,她工作繁忙,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陪伴孩子。她有意识地让孩子走进医院,了解“工作中的妈妈”,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孩子在家也养成了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活的习惯,生活上从不攀比。她始终坚持诚信做事、友善待人,从各方面给孩子以正确的引领和示范。刚入学时,女儿性格较为内向,胆子小,缺乏自信,她就邀请女儿要好的同学一起游戏,一起郊游,让孩子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在游戏中树立自信。现在女儿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成绩优异,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学生”、“优秀班干”、“行为习惯示范生”,县“十佳美德少年”、“优秀少先队员”和市“美德少年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15、桂银新,泾县孤峰学校桂信仰同学的爸爸。虽然他长期在外打工,但对孩子的关注一刻也没松懈过。他以身作则,时常打电话问询父母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每逢父母生日、传统节日,一定会寄送一些礼品、衣物回家。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桂银新都会召开家庭会,组织妻子、两个孩子共同把农具、衣物收捡得井井有条。他坚持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在他的影响下,孩子勤学好问,讲故事能力、写作水平、学习成绩稳步提高,获得县作文比赛二等奖、讲故事比赛县一等奖、演讲比赛县二等奖等荣誉。他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常叮嘱孩子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生活,他的孩子多才多艺,获得小学生汉字录入比赛个人县三等奖、中学生汉字书写大赛县三等奖、校运动会“男子跳绳第一名”。多次主持班会,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16、汪冬青,绩溪县适之中学西校区程宇翔同学的妈妈。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工作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学会担当、学会上进。她十分重视孩子品德培养,经常带其学习名人传记,用名人的事迹感染孩子。日常教育以肯定、赞赏为主,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教育孩子尊敬师长、关爱同学,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他直视困难;对待孩子的错误循循善诱,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打骂。每到周末,她都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六岁时开始学习书法,九岁时开始学羽毛球,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坚持让孩子练习,引导孩子做事锲而不舍。本地羽毛球教育资源缺乏,她就先自学网上课程,和孩子一起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送孩子去外地学习,聘请羽毛球教练一对一培训。

17、郑英杰,绩溪县板桥头学校郑婧轩同学的爸爸。作为家长,他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睦温馨、充满快乐和关爱的家庭氛围。在家里,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正确就会被采纳。在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尊重个性发展,决不以家长的意志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为学校及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在孩子面前十分注重身教的影响力量。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学习,孩子潜移默化地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连续四年被评为学校“阅读之星”,多篇征文在县市获奖,多次获得小学组“秋之韵”绘画比赛县二、三等奖,“春之声”歌咏比赛县二等奖,“小讲解员”县二等奖,书法比赛县、市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县“十佳少年”,他的家庭在2017年被评为绩溪县法制好家庭。

18、徐骏,旌德县旌阳一小汪欣源同学的妈妈。女儿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品学兼优,每年都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宣城市“十佳美德少年”。这得益于她耐心教育,悉心陪伴孩子成长;尊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以身作则,追求共同进步。她注重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完成作业、独自离家参加夏令营活动等。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让孩子在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她非常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完成了本科函授教育,取得了农业专业中级职称;她带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一起走访重病家庭,共同资助贫困大学生,参加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邻居老人清扫门前积雪等。她的家庭2013年2月被评为“宣城市五好文明家庭”,她自己先后获得了“2014年度宣城市优秀志愿者”、“2015年度优秀党员”、“2016年度优秀党员”、“安徽省第十一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19、王长启,宣城中学王晨的父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和学习,对待工作认真、敬业,在家注重业余时间的学习,给孩子树立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的榜样。在家里民主氛围浓厚,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发表意见,正确的就会被采纳,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决不以家长的意志强迫他。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从小教育孩子做正派的人、诚信的人、有为的人。孩子不太爱文学,除了侦探类小说,别的都不感兴趣。家长就多读一些孩子该读的书,帮孩子推荐好的篇章,尽可能的引导他多读书、读好书。有一次语文老师推荐读《这个历史很靠谱》,书买来了,他也不读,家长就先读了,告诉他书中海量的历史知识,以及作者幽默犀利、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在家长的积极引导下,孩子开始阅读,很快就把整本书都看完了。从此,亲子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既丰富了知识,又融洽了父子关系。

20、朱国庆,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朱梦娟的父亲。他的女儿虽然听力先天有缺陷,但是她的成长是健康的。老父亲年纪大了,常年患病且行动不便,他总是把饭菜端到跟前。在收废品时,由于讲诚信,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左邻右舍时常送来一些零食,他每次都把这些零食让女儿带到班级与别的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一家7口人的生活全靠他去支撑。当初知道女儿听力有障碍时,带着女儿东奔西走,四处求医。女儿八岁的时候,在市残联的救助下,通过享受国家的相关政策,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由于手术做完后还需要康复学习,他辞去了在上海的工作,举家迁回到宣城,陪伴照顾孩子。虽然每天凌晨三点钟起床,一天做事十几个小时,但为了女儿,他无怨无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下棋作文 回忆童年的作文 愧疚作文 写梦想的作文 种树作文 六年级作文600字 作文评分标准 出去玩作文 单招作文 作文400字六年级 专注 作文 美丽的公园作文 三年级200字作文 作文推荐一本书 让座作文 乡愁 作文 初三 语文作文 英语作文九年级 跳绳的作文 美作文600字 话题作文600字 作文好开头好结尾 华山作文 勤奋的作文 写一个人作文 700字作文初中 托福作文 守望 作文 圣诞节 作文 中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