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座被废弃了600多年的阅江楼 新建后直接被誉为江南第一名楼

2020-12-31 03:30:01
相关推荐

中国四大名楼里有这么一座楼,楼的名字已经传颂了600多年,却在600多年的历史中无人目睹过它的风光,当年的大明王朝朱元璋时代已经把楼的地基都打好了,因担心劳民伤财而停工,这一停就是600多年。

记因楼而写,楼因记而建,人因记和楼而慕名前来,这就是中国大名鼎鼎的—阅江楼。

阅江楼为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一、阅江楼的前世今生

阅江楼为何在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处于“有记无楼”的状态还如此著名?

1374年朱元璋准备在南京城西北方向的狮子山建造一座楼阁,以来纪念当初在此打败陈友谅的辉煌过往。朱元璋于是乎便召集各路文臣学者以来给“阅江楼”写记,其中尤属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最为有名,这篇文章也被选入了《古文观止》。当然朱元璋也写了一篇阅江楼楼记,但是内容却远远不及宋濂的记精彩。

如今我们看到的阅江楼是从原有的地基之上于2001年新建,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也体现了它的独特之处,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楹,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

二、阅江楼记

为什么去阅江楼之前一定要读一读宋濂的《阅江楼记》呢?

因为自从宋濂写完这篇阅江楼记之后的600多年里,很多人只能从这篇记里面想象一下阅江楼的宏伟和了解阅江楼的历史。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也被选入了《古文观止》,是不可多得的一篇好文章。我们后人再怎么赞美阅江楼也比不上宋濂的这篇文章。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这篇记并没有过多描述阅江楼的风景,也没有一味的阿谀奉承,即非常有分寸的歌颂了大明王朝的威仪四方,同时也借古之历史规劝大明王朝要“以史为鉴”,才能长治久安。

朱元璋也曾写过一篇阅江楼记,但是是否为朱元璋所写是有待考究的。后来朱元璋下令停建阅江楼之后又写了一篇《又阅江楼记》并在文章中写出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告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

明朝时期的阅江楼记不下百篇,明朝至今无一文人墨客不对阅江楼情有独钟。越是飘渺虚无的东西反而越让人无限遐想,这也许是为什么阅江楼如此有名的缘故了。

三、游览阅江楼

每次路过南京长江大桥都会看到的西面狮子山上有楼阁甚高,山上树木葱茏,长江于其北侧川流东去,山下车水马龙,住宅密集,一派祥和盛景。

六月底的南京虽然闷热多雨,我闲在家中点上一柱檀香,突然想去阅江楼看看雨中的江景和南京城。心想这样的雨季前往阅江楼的人定不会太多,于是乎我便启程,于上午十一点到达了阅江楼的东门,因为东门比较方便停车。

阅江楼的票价是40元,南京的旅游年卡可以免费进入。不过听说今年下半年阅江楼景区就要免费了。

在开车上山的路上可以看到朱元璋的雕像,雕像于雨后屹立于狮子山脚下,明城墙内侧。通过雕像依稀可以窥视到明太祖朱元璋当年于此率8万精兵和陈友谅40万精兵酣战的场景。

进入景区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就是沿着明城墙走到阅江楼的西门,这样的话可以逛完阅江楼直接返回到东门开车离开。如果选择公共交通过来的话那就可以走另外一条路线了:东门—观光扶梯—古炮台—孙中山观景亭—阅江楼—阅江楼景区南门,反之亦然。

我是沿着明城墙开始走的,因为对于明城墙我一直有着一种敬畏感,南京虽然在明朝之后又历经了几百年的岁月变迁,但是明城墙还是保存的相对完好。也很庆幸当初建国后在城市大发展的浪潮中这些老建筑没有被拆迁,没有被随波逐流地变为高楼大厦或者宽敞的马路。

这一段明城墙保护的非常完好,墙砖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砖窑的刻字。城墙外面便是护城河,护城河再往外就是郑和北路和南京西站。

继续沿古城墙前行可以看见一座地藏寺,建于1999年,也是一座新建筑。地藏寺山上植被茂密,树木葱郁,往北可一览长江风貌,往南可俯瞰金陵一角,气势恢宏。

地藏寺也是一座颇有历史的古寺,原址并不在这里,只是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才被重建于狮子山的半山腰。里面住了很多尼姑和一些信众,因她们正值斋饭时间不变过多打扰,我便匆匆下山去了。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阅江楼的西门附近,映在眼前的便是一条去往阅江楼的登山台阶。台阶两侧的立柱之上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小狮子,每个狮子的神情都是与众不同的,颇具观赏性。

狮子山并不高,只有78.4米,很容易就到达了山顶,石阶转弯之处阅江楼便映入眼帘了。阅江楼立于狮子山之上,总高51米。阅江楼廊檐层叠,形态俊逸,神态威仪,一派皇家气象。

狮子山上有一大平台,阅江楼便矗立其上。走上平台往左看便可以看到阅江楼景区导游全景图的牌子,上面用四种语言分别是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对景区平面图和景区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许多的古代资料缺失和现代建筑规范、工艺的差别。新建的阅江楼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木结构,而是和国内之前的大多复建名楼的古建筑一样,采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代替,以保证建筑的稳固与日常维护,但这也让这座名楼缺失了一丝古韵。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建筑的意义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如果一座建筑豪无历史文化底蕴可言的话,那么和如今的高楼大厦又有何异?但是阅江楼之所以为新楼却被很多人称之为“江南第一名楼”,这与它的历史底蕴是密不可分的。

四面皆有书法家书写的阅江楼牌匾,南面为当代书法家尉天池书;北面为著名旅美教育家、科学家、百岁老人顾毓琇先生所书;东面顾为毓秀先生所书的“阅江楼”;西面是常志成书“俯领吴楚”的匾额。

因梅雨季节,天空时不时的飘来一阵雨,所以游客也是寥寥无几,雨中漫步于狮子山上,亭楼阁宇环绕其间,看一看今日之阅江楼,叹一叹往昔之过往,岂不妙哉!

走进阅江楼的大堂需要佩戴口罩,楼内有巨柱支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庄重威仪,非常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当我迈入楼内,真是心潮澎湃,不禁深思如果明太祖朱元璋可以看到如今后人为之建造的阅江楼会有何感想?

一楼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大堂中间有一龙椅,也称“朱元璋龙椅”,是仿故宫龙椅而成,虽然是纺织品,但是选用上等红木,重达一千多斤,实属罕见,堪称“中华第一龙椅”。龙椅之上环绕着九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龙椅两侧还还各有一个珐琅器。

龙椅之后有一金漆刻匾,上面有朱元璋所写的《阅江楼记》节选,匾上之字由书法家席时珞书。

龙椅两侧有一幅楹联:“统万马挥三军功成百战人言信,一九州宁四海国瑞双慧日月明。”

大厅两侧横梁之上悬挂着两幅相互对称的刻漆横匾,一幅是“治隆唐宋”如果大家去过明孝陵,一定对“治隆唐宋”有印象,曾经康熙皇帝曾多次拜谒明孝陵,对大明王朝的盛世感触颇深,于是便在明孝陵题写了”治隆唐宋”。意为明朝朱元璋的治国之道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何等的一种赞誉啊。

一幅是“得水载舟”,最早由荀子所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得水载舟”作为明朝时期的座右铭立于大堂一侧也是寓意深刻,“得民心者得天下”已经历经了无数的政权交替的验证,也是各朝君主治理天下的不二法则。

站在一楼一定要抬头仰望一下建筑上方的藻井,“藻井”最早见于汉赋,清代时期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成为“龙井”。象征着天宇的崇高,也是从人间通往天堂的艺术。

二楼为展厅,主要有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的帝王像和简介,明朝版图、西汉版图、名家书画,从二楼可以俯瞰一楼的龙椅、珐琅器、楹联、横匾、金漆刻匾阅江楼记以及大堂的布局,一目了然,甚为壮观。

二楼还有一些石刻、建筑、家具、书画、文学的展览品,沿墙陈列,也体现了明朝在各个领域的繁盛。

三楼有一船、一画。

一船:厅内有一条复制的郑和宝船和一个锈迹斑斑的巨大铁锚,这两件实物,生动具体地证明了南京是郑和下西洋主要造船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一画:三层大厅正中,装饰着中国最大的景德镇巨幅瓷画郑和下西洋。画高十二点八米,宽八米,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色彩斑斓,气势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下西洋这段辉煌历史,其中有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 文化交流等盛况,以及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巨幅瓷画上还反映了永乐皇帝建造“静海寺”、“天妃宫”,立“天妃宫牌”,为郑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

再往上三层是内层建筑,里面除了中间的木式红色走廊无它,漫步在楼梯之上看着屋内一角的仿古风格,楼梯间的彩绘,历史感十足。

在楼内有很多中国式的宫灯,红灯之有以篆书、隶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书写的“阅江楼” ,宫灯的小窗格上绘有墨竹、墨梅等装饰。有的宫灯还写有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茂林修竹”、“群贤毕至”等书法,与阅江楼所处的环境与人文特点相吻合。宫灯民族风格浓郁,加上书法与绘画的装饰趣味,饶有新意。这些设计上的细节也意味着如今的工匠们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

顶层: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K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楼里面有一百狮台,红木现代作品,也是阅江楼的一件镇楼之宝,百狮台的第一个珍贵的地方,就是它的制作材料。这座百狮台可是一件用纯红木制成的作品。红木素来就是制作高档家具和艺术品的首选木料。

百狮台的第二个珍贵的地方,就是它的雕刻工艺了。这座百狮台上上下下一共雕刻了106只狮子。这些木头雕刻的狮子,和素有千狮之山的狮子山上的狮子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再加上阅江楼整个景区里大大小小形态形态各异的狮子。算起来,整个景区里居然有1000多只狮子。这些石狮子、木狮子等等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阅江楼景区一道群狮闹狮岭的独特景观,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狮子台一侧便是四大名楼双面绣地屏,历时10个多月之久才制作完成。

巨幅双面绣地屏分绣面和框架两个部分。框架部分是在一整块鸡翅木上,由6名工人镂空雕刻制作,共耗时3个月。绣面部分长2.7米,高1.4米,画面以阅江楼为主楼,两边衬以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三座名楼,由12名绣工采用彩色真丝线一针一线绣成,共用去真丝1.5公斤,总长度超过10万米,整个画面显得气势磅礴、美轮美奂。

双面绣地屏《四大名楼》第一次汇集江南四大名楼于一处,将名楼的俊俏美丽、威武雄姿用精湛的苏绣工艺表现出来,其布局严谨,层次丰富,色彩艳丽,风格浪漫,堪称苏绣艺术中的精中之精。

顶楼走出去便是阅江楼的楼顶观景台了,站于楼宇之间眼前顿然豁朗,天公作美雨停了,以后刷洗过的天空能见度尚可。

于此可以看见滚滚长江东流去,南京长江大桥天堑变通途,远处江苏电视台塔和紫峰大厦掠过南京城的天际,整个南京城一目了然。

不禁感叹今日之南京非古之金陵,也非六朝之建业,亦非当年的应天府。从阅江楼一楼到顶层仿佛是穿过了600多年的历史长河,短短的几十个台阶便见证了从大明王朝到如今的新中国的历史变迁。

在阅江楼顶层可以选择坐电梯回到一楼,于此整个阅江楼主楼便参观完了。因雨势逐渐变大,且有雷鸣轰隆,小北便匆匆下山去了。

关于阅江楼景区内的其他景点比如石狮子、汉白玉石刻、孙中山观江亭、古炮台、玩咸亭、狮岭壁画等小北会在下一期的文章中再作详细描写。

朋友们如果对阅江楼有独到见解的话可以留言讨论,也希望喜欢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小北,小北探访,一直在路上。我们下期文章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手机为题的作文 最熟悉的人作文三年级 那一幕让我感动作文 杜鹃花作文 关于成功的作文题目 作文精彩开头结尾 劳动的颜色作文范文 快乐的游戏作文 成考专升本作文 写作文的三要素 留心观察作文 洗手绢作文 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国庆小事作文 作文批改系统 小猪佩奇作文 调整心态作文 小学生优秀满分作文 流行音乐英语作文 生日感谢信英文作文 我的未来作文600字初一 夏天写景作文 我的哥哥作文600字 什么的一件事作文 谦让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人物素材摘抄 感恩母亲作文300字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作文 希望作文600字初中 真情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