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传承“雨花英烈精神” 追梦新时代

2020-12-31 03:45:01
相关推荐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绍懿

江苏南京,中华门南,有一座花草葳蕤、松柏掩映的山冈,叫雨花台。

然而,这个清静幽雅、群雕叠阶之处,在1927年至1949年的22年间,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成千上万的英烈牺牲在这里,牺牲时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巍巍钟山春常在,郁郁青松掩芳丘。“五四”前夕,记者再一次走进雨花台,感受“信仰、忠诚、为民、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探寻其中的力量。

革命岁月,信仰是鲜血铸成的丰碑

“恽代英烈士,黑白照片中的您,眼神坚毅而充满自信,用一生追求共产主义信仰……”“袁咨桐烈士,16岁的花季,追求理想、心怀天下,您用稚嫩的肩膀挑起民族大义……”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就义群雕前,一群少先队员正在与革命先烈“对话”,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

90后的刘志亮,去年硕士毕业后选择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做一名研究员。他探索的课题是,在雨花台英勇牺牲的烈士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多数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现实的利益、长久的富贵,甚至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在史料整理和讲解交流的过程中,刘志亮找到了答案。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曾说:“我们吃尽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到福中福。为了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我们是舍得付出一切代价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这是谢士炎的追求。

“革命是我第一生命,我决不退社!”这是郭凤韶的呐喊。

在纪念馆的中堡,用灯箱形式集中展示了50位烈士的事迹,抬头仰望,LED灯营造出“漫天星光”的效果,象征每位烈士所散发的信仰之光,照亮革命道路。他们中有毕业于北京大学,就义时年仅39岁的邓中夏;有先后在清华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就义时年仅34岁的施滉;有现代作家,就义时年仅32岁的洪灵菲……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这些精神的根源来自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对共产主义的绝对信仰。也只有绝对的信仰和绝对的忠诚,才能让他们为了真理和信仰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雨花英烈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跃说。

如今硝烟已散,但砥砺人心的“雨花英烈精神”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和平年代,信仰是民族不屈的脊梁

无论是革命岁月的烽火硝烟,还是和平时期的岁月静好,总有一群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因公殉职的时代楷模廖俊波,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这是老百姓对他的评价。主政福建政和县短短4年,山乡巨变,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了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廖俊波生前曾说:“我始终觉得,人还是要有一点信念,如果你的信念确确实实就是想为一个地方的百姓干活,确确实实想为更多的人做点事,你所有的工作,你都觉得是值得的。”正是一颗为民谋幸福的初心,让他无怨无悔。

海军歼-15牺牲飞行员、强军先锋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短短4.4秒,生死一瞬,他为了挽救飞机,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最终壮烈牺牲。面对前来救援的战友,年仅30岁的张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正是一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让他无所畏惧。

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70后教授王强,即使癌症晚期,饱受病痛折磨,他依然在病榻上指导学生论文,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王强曾说:“我深深热爱着我们的党、我的研究,我的知识不能带到棺材里去,得让它传承和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活着的每一天工作。”正是一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他永不懈怠。

时代楷模王继才,58载短暂的生命旅程,32年漫长的守岛生涯。开山岛只有两个足球场大,距离最近的海岸12海里,岛上荒无人烟、台风肆虐。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不但选择了坚守,而且一守就是32年。王继才说:“别看这个岛小,又艰苦,只要我站在这里,我们国家的雄鸡版图就不缺胳膊不少腿。”正是一份守土有责的担当,让他心甘情愿。

四川凉山州森林大火中,消防队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腹地,与“火魔”展开殊死斗争,30个年轻的生命不幸被大火吞噬,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3岁。牺牲的中队长张浩,新婚不久,朋友圈每一个动态都是在执行任务的路上;队员蒋飞飞,生前最后的朋友圈定格在奔赴火场的画面。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四川省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网友说,场上持续的掌声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正是一份为国为民的忠诚,让他们一往无前。

新时代,信仰是照亮复兴之路的明灯

追梦新时代,还看后来人。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无论是“五四青年”,还是“雨花英烈”,他们都用自己的青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让无数青年倍感振奋。

我国最年轻的航母总设计师王硕威,在既无经验也无图纸的情况下,靠着“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拼劲,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设计师队伍,查资料、搞仿真、做试验,历时7年自主创新,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最终保证“辽宁号”这一国之重器驰骋海洋。不畏挑战,他用青春“镇守”祖国的蓝色边疆。

80后山村教师张玉滚,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把全心的爱灌注于山区教育,一干就是19年。寄宿学生多,他学缝衣做饭;学生家庭困难,他慷慨解囊;山区不通车,他用扁担把学生教材和学习用品挑进大山。亲戚劝他“一辈子耗在这穷山沟沟里,咱图啥咧?”在外打工的女友也多次写信,劝他别在这里干耗时光。面对微薄的工资、艰苦的环境,张玉滚说:“老师都走了,孩子们咋办?”教书育人,他用青春点燃山区孩子的希望。

江苏“最美青年”85后海归蔡怀涵,从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泰州,投身医药研发创新事业。“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蔡怀涵下定决心,“我要用多年所学奉献社会,中国梦需要我们年轻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回国短短一年半时间,他带领团队在糖尿病药物研发领域开发了新的维糖项目,有望实现中国同类药物零的突破。科技创新,他用青春践行报国的理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追寻中国共产党人日臻形成的精神谱系,不难发现,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它与“信仰、忠诚、为民、担当”为价值取向的“雨花英烈精神”一脉相承。

在新时代,这种精神代表一种信念、一种思想、一种意志,呈现的是精彩故事,推动的是整个中国。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3日 03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老物件作文 打乒乓球作文 青春奋斗的作文 六年级优秀作文 我的妹妹 作文 洗衣服作文 新年作文英语 玫瑰花 作文 作文家乡的风俗 坚守 作文 小学英语 作文 一百字作文 我在作文 时间 作文 英雄作文 怎么写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600字左右 有家真好作文600字 寒假见闻作文500字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最是书香能致远作文 观察植物的作文300字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 家乡的美食作文600字 寒假游记作文 我的乐园作文500字 走在路上作文600字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 美丽的风景作文400字 新学期计划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