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雄踞葫芦文化的最高点——扈鲁葫芦博物馆参观记

2020-12-31 04:15: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中国文学》2016年第8期(总第104期)在“纪实文学”栏目,刊发了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梅庆吉先生的长文《雄踞葫芦文化的最高点——扈鲁葫芦博物馆参观记》。

梅庆吉先生曾三次莅临葫芦博物馆,在扈鲁先生的陪同引导下,仔细参观了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葫芦文化的研究创作情况。在实地参观后,梅庆吉先生深受触动,一气呵成撰写了这篇一万余字的长文。

《中国文学》杂志

梅庆吉,北方文艺出版社编审、编辑室主任,作品散见《北方论丛》《晋阳学刊》《求是学刊》《学术交流》等,主要整理出版的古籍有:校点《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山海经图说》,主要著作:《中国古典小说论稿》。

扈鲁夫妇与梅庆吉夫妇

葫芦大观

葫芦的实用价值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当走进扈先生的葫芦博物馆,看到架子上挂着的那一串百年老瓢时,又勾起了我童年时期对葫芦的记忆。小时候在外玩的口渴之后跑回家,从水缸里舀一瓢水,咕咚咕咚喝下去,那种凉爽甘甜至今还能体会到,此外还能尝到一种特别的味道,现在才明白,那里有葫芦素。扈鲁先生领着我们来到“王记粥铺”前,对我们说,曲阜有家羊肉粥铺,很有名,它的出名就与葫芦瓢有关。他们把粥熬好以后,用瓢舀到缸里,挑到街上,再用瓢舀到碗里出售。因为葫芦浑身是宝,长期泡在粥里,就使粥的性质向正能量转变。能使粥发生改变的,正是葫芦里富含的葫芦素,扈先生把这称之为“宝葫芦的秘密”。经临床研究发现,葫芦素能激发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改善蛋白的新陈代谢。现在人们从葫芦科植物里提取葫芦素,制成片剂供临床使用。正是这种葫芦素,放到水里水甜,放到粥里粥香,放到酒里酒美,放到醋里醋纯。

走进葫芦博物馆,就像游进了葫芦的海洋,目之所及,从棚上垂下的,墙上挂着的,架子上摆着的,地上堆着的,都是葫芦,让人眼花撩乱,目不暇接。在这里,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葫芦的传统印象,原来葫芦并不仅仅是一大一小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球形物,还有许许多多的形状。你看那虬曲的线条,多像盘结的蟒蛇;你看那大球前边有个小小的突起,多像女人的乳房,扈先生给它起名“生命之源”;有的像伸长脖子的天鹅,高傲地在水上缓缓游动;筐子里装着一些圆形葫芦,若主人不说,你一定当成了鸡蛋;馆里最大的葫芦,看上去就像一座木桩;最小的葫芦,顶多也就一寸长,我还以为没长成呢;有的葫芦长出了长柄,却拧成麻花状。有一种葫芦十分的修长,只是在顶端形成个球体,人们利用这种特点,在它的生长期就进行人工干预,绾结成各种样式,成熟后摘下来投放市场,那生动传神的样子,让人爱不释手。

葫芦不仅可供观赏,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扈先生拿起一个播种用的葫芦给我们看,在球形部分打个孔,里面装上种子,在长柄的头上也打个孔,一边走一边抖动,种子就会均匀地撒在垅台上。还有一个葫芦,上面打个大孔,下面打了许多小孔,里面装上水,用来浇菜园或浇花,这就是喷雾器的原型。过去染布,染缸底下经常会有淤积物,清理淤积物用的也是葫芦。人们把一个长柄葫芦上边打个小眼,下边打个大眼,堵住上边的眼,放入染缸里,把手放开,淤积物就会被吸进葫芦里,然后再堵上小眼,把葫芦取出,淤积物就随葫芦带了出来;扈先生指着葫芦瓢里装的几个鸡蛋说,过去农村老大娘就是这样装着鸡蛋到城里去卖。有一个乞丐泥塑,他手里拿着个葫芦瓢,正走街串巷讨饭;小孩好动,剃头时在他手里放个葫芦让他把玩,就老实多了;过去把葫芦拴在腰上就可以渡河,那叫腰舟;在战争年代,人们把炸药装进葫芦里,就是土地雷;如果孩子得了腮缐炎,用加热的葫芦瓢熨烫就能治愈……

有个招牌上写着“曲阜宝葫芦铁匠铺”,前面是泥塑打铁的场面。扈先生讲,这个铁匠铺生产的刀具之类产品十分畅销,且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有这个葫芦标记。他拿起一个小铁锤子样的东西给我们看,原来上面是个葫芦图案,等产品完成后,打上这个标记出售,人们就认这个。他们就是利用葫芦这个人类吉祥图腾的原理,征服了用户,现在这个铁匠铺依然存在,中央电视台还为它做了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

看了这些,不能不让人感叹葫芦的神奇,不能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不能不感叹扈先生的有心,为社会保留了一份这么珍贵的文化记忆。

馆里摆放着一个旧式炉灶,旁边放着一双三寸金莲,一个陈旧但很结实的小板凳。扈先生告诉我们,这个炉灶是红嫂用过的,鞋是红嫂穿过的,板凳是红嫂坐过的。当年《红嫂》为亲人熬鸡汤的故事风靡全国,尽人皆知,没想到她用过的东西竟在这里,不由让人眼睛一亮。讲到这里,扈先生深情地唱起了那首《沂蒙颂》:“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谊长……”扈先生把红嫂的遗物放在这里,除了革命传统之外,还与葫芦有瓜葛,那句“添一瓢沂河水”说的不就是葫芦瓢吗?

这里还有关于沂蒙革命老区的三组雕塑:战士们一放下背包,就忙不迭地帮老乡碾米,这是第一组;军队所到之处,战士们争先恐后地帮老乡挑水,而老大娘手拿水瓢高兴地与战士交谈,了解有多少人在家吃饭,从而决定添几瓢水,当时叫“满缸运动”;战士们要走了,用水瓢泼洒地面,拿起扫帚,把院里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叫“临行扫除”。这三组泥塑,包括红嫂熬鸡汤在内,生动地表现了战争年代那种军民鱼水深情。这些内容都与葫芦有关系,它让我们离乡情更近了,扈先生就出生在沂蒙山区。

现在,扈先生已经是成就卓著的学者,才华横溢的画家,还是曲阜师大校层领导,但是他没有忘记故土,没有忘记乡亲,没有忘记革命传统,他更没有忘记故乡的葫芦,因为他的葫芦生涯就是从那里起航的。看了这组泥塑,体会扈先生对故土那种深深的眷恋,让人动容。

他出生的地方,是盛产葫芦的地方,他家附近有座小山,名字叫葫芦崖,据说铁拐李的那个葫芦就是从这里拿走的。他生在葫芦堆里,长在葫芦堆里,他是看着葫芦、听着葫芦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便深深地爱上了葫芦。由爱而生恋,由恋而不舍,便开始收集葫芦。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这座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唯一的葫芦博物馆。这里的许多珍贵藏品,都是他走遍天涯海角收集来的,有的则是软磨硬泡,纠缠不休,甚至“巧取豪夺”弄来的。

馆里有个地方布置成了粉房的样子,锅灶上面放着一个老旧的瓢,瓢上打了很多的眼,扈先生拿起瓢,打开了话匣子:那是在2013年,他到沂蒙山区采风,在一家不大的院落前,看见了挂在门口的这只老瓢,“顿时放出了狼一样的目光”,扈先生如是说。他就登上门去,想要收购。当时这家人形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卖,不就是一个瓢嘛;一派坚决不同意卖,因为是祖传的,是他家的标志性招牌。正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扈先生扔下钱拿起瓢就跑。他怕人家反悔,就拐弯抹角,东躲西藏,直到安全带回家,他的心才放了下来。扈先生又指着一个油渍斑斑的葫芦说,这是他在曲阜古玩市场,从新疆朋友那里意外发现弄回来的,是盛油用的,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他的镇馆之宝。

这里馆藏的每件物品,都有一个不平常的经历与故事,坐在葫芦博物馆里,品着茗茶,听着扈先生讲那葫芦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扈鲁葫芦博物馆

扈先生为了葫芦,走街串巷,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足迹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只要有葫芦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收藏的痴迷,首先感动了周围的亲朋好友,只要遇到老旧的葫芦,奇特的葫芦,都弄来送给他。收藏多了,名气大了,也引起了一些葫芦种植大户、葫芦雕刻艺术家的关注,纷纷前来参观访问,都慷慨地把自己心爱的作品捐赠给博物馆。我在馆里参观的时候,就来了一位著名的葫芦雕刻大家,临沂人丰博,还带来几件作品。他的作品一看就是没成熟的葫芦,抽抽巴巴,瘪瘪瞎瞎,可经丰先生那点石成金的手那么一点,就变废为宝,成为一件风格独具的艺术品。他说,这些葫芦因为没有成熟,被人家扔掉了,是他捡破烂捡回来的。这就是艺术家的手段,可以变腐朽为神奇。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扈先生的葫芦博物馆正是在天南地北热心人士的呵护下,才经营起了这座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葫芦王国的。

葫芦文化

走进葫芦博物馆,看到的不仅仅是葫芦,还有葫芦文化。扈鲁先生说,关于葫芦的传说,在我国已有上万年的历史,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坐着葫芦躲过洪水灾难的。一进门左手边的架子上,放着一个连在一起的两个葫芦,扈先生把它命名为“伏羲女娲”,旁边放着一个很大的敞口葫芦,他把连体葫芦放到瓢里说,他们就是这样幸存下来的。大水过后,世界上就剩下了他们兄妹俩,为繁衍后代,结为夫妻,生下了个孩子。扈先生拿起另一个奇形怪状的葫芦说:“这就是他们生的孩子,是个怪胎。这告诉我们,近亲结婚有害。他们用石头将怪胎砸碎,向山下扔去,每一块碎肉都变成了人,落在树上的姓树,沾在石上的姓石,漂在水里的姓水……从此,多民族诞生了。”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就曾提到葫芦是伏羲女娲化身的问题:“伏羲与女娲,名虽有二,义实只一。二人本皆谓葫芦的化身,所不同者,仅性别而已。”他还认为,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传说的人类始祖盘瓠(即盘古),也是与瓠(葫芦)相通的一个名称,而且“盘瓠与伏羲只是一音转”。

除去传说的因素,许多考古也证实,葫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我国黄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在那里曾出土有葫芦皮。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小葫芦种子。另外,在湖北江陵阴湘城大溪文化遗址中,长江下游的罗家角、崧泽、水田畈等新石器遗址里,也都发现过葫芦遗存。

人类先民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直立行走之后,就需要采集食物以果腹,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吃剩的椰子壳可以盛东西;把竹子截开,其空间也可以盛东西;把葫芦一破两半,也可以盛东西。这三样东西,成了先民最先使用的器皿。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椰子和竹子仅生长在南方,使用并不普遍,只有葫芦无处不在,遍布各地,得到了广泛使用。

随着生产条件的进步,人们学会了烧制陶器,而最原始的陶制器皿,无不是葫芦形,而有些器皿,就直接使用了葫芦的名称,如“瓠”、“匏”等。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载:“周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阔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于用。”苏东坡贬官黄州,夜游赤壁,携带的就是匏尊,他在《前赤壁赋》里写道:“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这两条记载说明,“瓠”和“匏”作为陶制器皿,在历史上确曾存在过。扈先生收集了许多古代的陶器,跟葫芦放在一起,让人十分清晰地看到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由于葫芦与人生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当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后,就满怀深情地把葫芦当做了描写对象。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歌咏葫芦。《大雅·生民》云:“麻麦蒙蒙,瓜瓞唪唪。”看到麻麦喜获丰收,葫芦结出了很多果实,心情自然是高兴的。《邶风·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匏的叶子虽然味苦不能食用,但它可以系在身上渡过河去。《小雅·瓠叶》云:“幡幡瓠叶,采采亨之。”采来鲜嫩的葫芦叶做成美味,怎能不让人欣慰。《小雅·南有嘉鱼》云:“南有樛木,甘瓠累之。”看着葫芦秧爬上了高大的树木,结出了硕大的葫芦,一种幸福感写在了脸上。《豳风·七月》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秋天到了,人们开始把成熟的葫芦采摘下来。诗中的“壶”通“葫”。《卫风·硕人》云:“齿如瓠犀。”把美人的牙齿比作洁白的葫芦籽,如果没有对葫芦的细致观察,是不会作出这样生动比喻的。正是因为葫芦多方地惠及了人类,人们才会对其不断地足之蹈之,歌之咏之。

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也曾提到过葫芦。《论语·阳货》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佛肸(bì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叛臣佛肸想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应召,遭到了子路的反对。孔子解释说,坚硬的东西是磨不坏的,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难道我是个有苦味的匏瓜,只能挂着看而不能吃吗?孔子最终也没有到佛肸那里去,大概是子路的反对起了作用。因为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匏瓜空悬”和“匏瓜徒悬”,形容有才能却不被社会所用。孔子这里还告诉我们一个关于葫芦的基本知识,葫芦有苦甜之分,甜瓜可食,苦瓜不能食。匏瓜味苦,不能食,而瓠瓜则味甜,可以食用。其实这两种瓜,在前引的《诗经》的诗句中,已经做了清楚的区别。

吾岂匏瓜也哉

《论语·雍也》篇中,再次提到了葫芦:“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中的瓢,自然是葫芦瓢了,说明两千五百多年前,瓢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关于“箪”,多数注为竹器,有人说是竹筐,扈先生说可能是竹筒,也可理解为竹筐,因为2500以前的春秋时期,从工艺来讲人们是可以编制出竹筐了。馆里有颜回在陋巷前捧竹简阅读的泥塑,旁边盆里放着葫芦瓢,还有“箪”,就是竹筒。颜回就是这样,饿了抓一把“箪”里的粮食吃,渴了喝一口瓢里的水,然后心情愉快地跟着孔子读书。后来“箪食瓢饮”也演变成了一条成语,比喻读书人安于清贫的生活。

挨着“陋巷”的是一堵墙,墙上爬着葫芦秧,还垂着个大葫芦。扈先生说,墙的那边住着孟姓人家,这边住着姜姓人家。孟家春天种了棵葫芦,爬到姜家这边结了个葫芦。秋天到了,孟家来收葫芦,姜家不给,孟家说葫芦是我家种的,姜家说葫芦是在我家长大的。争执不下,有人出来调停说,把葫芦剖开,一家一半不就行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两家同意了这个方案,开始剖葫芦。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葫芦打开之后,里面竟然有个女孩。孩子不可能再分了,怎么办?调停人又说,干脆取名孟姜女,两家共同抚养。从此这个故事就流传开来,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个动人的故事,在扈先生这里给具象化了。

扈先生的头脑里装的都是葫芦,只要和葫芦有关,他就会盯住不放,比如云南的拉祜族。这是从葫芦里诞生的民族,他们又有自己的传统乐器芦笙,也叫葫芦笙。芦笙的制作很简单,在葫芦上插上几个竹管就可以吹奏。扈先生曾多次深入拉祜人中间,了解他们的文化与民俗,收集了许多拉祜族文物,仅芦笙就挂了一面墙。当时他从墙上摘下一个芦笙,边跳边吹,那动听的乐曲,顿时充溢在博物馆里。我第二次走进博物馆,发现多了一组拉祜人生活的泥塑,有吹芦笙求婚的场面,有集体载歌载舞的场面,有围在一起用葫芦饮酒的场面。场面宏大,栩栩如生,是一组难得的艺术珍品。

在博物馆里你还会看到,葫芦与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会看到林冲风雪山神庙枪上挑着的葫芦,你会看到《西游记》金角大王手里拿的葫芦,你会看到八仙过海铁拐李骑着的葫芦,你会看到《三国演义》诸葛亮火炬烧葫芦谷的场景,你会看到《红楼梦》里的葫芦庙,你会看到《铁道游击队》弹的那个用葫芦做的“心爱的土琵琶”,你会看到精美的葫芦雕刻画,你会看到琳琅满目的葫芦工艺品,你还会看到各种仿制葫芦制作的物品……

扈先生不但收藏葫芦,而且研究葫芦文化,他写了许多研究葫芦文化的小册子,分别放在馆里的葫芦文化书屋内。这些小册子分别是:《葫芦与建筑》《葫芦与风水》《葫芦与神话》《葫芦与民俗》《葫芦与宗教》《葫芦与器皿》《葫芦与绘画》《葫芦与乐器》《葫芦与工艺品》《葫芦与生命》《葫芦与舟具》《葫芦与武器》《葫芦与医药》《葫芦与饮食》等,里面记载着扈先生多年来研究葫芦文化的心得与收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了解葫芦文化,扈先生又组织起了葫芦画社,创办《葫芦画社》报和网站,这些又为葫芦博物馆插上飞翔的翅膀。

随着研究的深入,扈先生又有了出人意料的大胆设想,要对有史以来的葫芦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出版一套带有集大成性质的《葫芦文化丛书》。经过专家学者们的多次论证,方案最终敲定,丛书由十卷组成,即:研究卷、史料卷、文学卷、图像卷、海外卷、器物卷、植物卷、澜沧卷、葫芦岛卷、东昌府卷。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于2018年7月在第九届中国(葫芦岛)国际葫芦文化节上举行首发式。这套里程碑式的丛书,将以它独特的历史视角,载入人类的文化史册。

既然葫芦是人类的吉祥图腾,那就不能只局限于中国,所以,扈先生又把目光投向了世界,把收藏的手伸向了国外。2008年5月在韩国访问期间,在一个民俗村意外地发现了一套农耕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葫芦器皿,扈先生的眼睛又直了,盯住不放,想要购买可人家不卖,加上语言不通,这可如何是好?他只好利用肢体语言,向人家比比划划,逗得人家捧腹不已,被扈先生的执着感动了,把那套祖传的器皿忍痛卖给了他。通过这件事扈先生发现,葫芦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言的交流。还有一个同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今年拉祜族葫芦文化节上,扈先生在观看非洲人表演歌舞,他们手里拿着的乐器就是一个葫芦做的,外面有一层网,上面拴些小球,晃动起来声音山响,名字叫姆比拉。这下麻烦了,他茶不思饭不想,眼前晃动的,嘴里念叨的,都是那个葫芦沙锤。去找人家买,人家不卖,再找,还是不卖。他绝望了,但不死心,动员各种关系进行“围剿”,到底弄到了手。他爱人说,他要得不到这个葫芦乐器,非精神失常不可。

现在,扈先生与许多国家的相关组织取得了联系,不断交流葫芦品种、葫芦种子、葫芦制品以及葫芦文化。在这个小小的葫芦博物馆里,国外藏品正与日俱增,目前已有美国的七星葫芦糖盒、新西兰的彩绘葫芦、澳大利亚的陶制葫芦、越南的特色绾结葫芦和葫芦牙签盒,俄罗斯的葫芦套娃、秘鲁的葫芦沙槌、非洲的葫芦乐器姆比拉……

有些国际友人也慕名而来,参观交流,如美国葫芦协会会长比尔·艾伟,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蒂姆·罗伊德,莫斯科州立社会人文大学副校长克拉施尼夫,英国伯明翰大学Martin Russii(马丁·罗斯)教授,全日本爱瓢会会长时田勉,韩国全球文化产业学会会长李永求,新西兰国会议员杨健,新加坡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曾繁如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脚印。可以设想,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将成为全球瞩目的葫芦文化中心。

葫芦人生

在葫芦博物馆里,一组规模宏大的葫芦与人生艺术造型,留住了许多人的目光,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组造型太有创意了,它把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与葫芦联系了起来。

这组造型的第一组是两件实物,芦笙和口弦。拉祜族未婚男女是通过这两种乐器开始恋爱的。两人没有见面之前,男吹芦笙,女吹口弦,通过乐调来寻找知音,如果乐调能够相合,就可成亲,反之则不能。苗族未婚男女靠一种名叫“跳月”的仪式来择偶。每年的正月初三到十五,是举行跳月的日子。皓月当头,青年男女来到广场,男生吹芦笙,女生随着芦笙的音乐围着跳舞,如果女生看上了一位男生,她就会把事先准备好的丝带缠在男生的腰上,女生牵着带子继续跳舞,跳了三圈之后,两人手牵着手走进树丛之中幽会,说明有意思了。

有了意思之后,就进入正式求婚阶段,造型也进入了第二个场面。男生在两位亲友的陪同下,来到女生的家,把装有酒的葫芦挂在门旁,还要带一块肉作为礼物。如果女孩确定同意,就将酒和肉取回屋里;如果不同意,就用针将葫芦刺个洞,让酒流出来。这组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有障子围起来的农家院,院外有三个人,中间的是求婚的男生,两边是他的亲友。女生站在门里,露出半个身子。这个画面的亮点是挂在门旁的酒葫芦。

葫芦提亲

女家同意婚事之后,便进入了成婚阶段,造型也进入了第三个场面。在院子里,新郎新娘正向新房走去,两边站着许多参加婚礼的人。房脊上坐着的那位大嫂,成为画面的焦点。她手里抱着个葫芦,里面装着灰炭粉,当新郎新娘准备进洞房时,她就将葫芦摔下,葫芦破碎,灰炭粉飞起,落在身上越多就越吉祥幸福。这个人必须是村里多子多孙的人,才有资格入选。这时我提出一个疑问,如果葫芦摔不坏怎么办?扈先生说,你这个问题提的好。若摔不坏,那是很不吉利的,这事常有发生。后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制作一个葫芦形的陶器代替,这样就不用担心摔不坏了。这里的葫芦有两个象征意义:葫芦多子,象征着多子多孙。另外也象征着破羊水,羊水破了,孩子才能生出来。这种仪式,演变成了现在的撒花纸。

入洞房之后,还有一个仪式叫“合卺(jǐn)”。合卺是古代一婚俗,将葫芦一剖为二,用红线相连,里面装着酒,新婚之夜夫妻对饮,以示从此成为一体。饮完之后,将盏掷于床下,若一仰一俯,表示男俯女仰,阴阳和谐,为大吉大利。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有载:“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种婚俗,演变成后来的交杯酒。这是第四个场面。

接下来的是用小被包着的两个葫芦,葫芦上画着男孩、女孩两种样子。扈先生说,结婚后就盼着生孩子,不能生怎么办?这个就派上了用场。一般在中秋节的晚上,由亲朋好友到邻居家菜园去偷葫芦,还要让菜园主人知道,她便出来大骂,骂的越凶越好,这样才显得珍贵。偷回来之后,在前后画上男孩和女孩的图案,用小被包好,让长辈抱着,敲锣打鼓送到婚房里,由巫师反复地念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后用新娘的被把葫芦盖上,陪着新娘过一夜。第二天起来,新娘把葫芦煮熟吃掉,预示着怀孕。有了孩子之后,再把偷瓜的、瓜的主人等相关人员都请来喝酒,表示感谢。这是第五个场面,叫“送瓜求子”。

孩子渐渐长大,已经能满地跑了,得让他在正月十六这天出去讨饭,当然不是真讨,是象征性的。孩子拿着个小瓢,走东家去西家要点五谷杂粮回来,熬成粥让孩子喝下去,这叫攒饭饭,也叫吃百家饭。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得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健康成长。这是第六个场面。

尽管吃了百家饭,也不能保证不生病,生了病就要去看医生。古代的药铺前,总会挂着个葫芦,上面写着“悬壶济世”。“壶”即葫芦。说起这4个字,还有一段来历。据《后汉书》记载,有个叫费长房的人,看到一位老人(即壶公)挂着个葫芦,在街头卖药,晚上无人之时,就钻进葫芦。费感到此人非同一般,就带着酒肉前去拜访。老人带着他进入葫芦,只见里面十分宽敞,布置得十分华丽,有用不完的美酒佳肴。后来他跟老人学成医术,挂着个葫芦走街串巷,治病救人,人称“悬壶济世”,由此成为行医者的美称。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求他,他就从葫芦倒出药来,药到病除,后来的俗语“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是从这来的。在“悬壶济世”前,扈先生别出心裁地放了几个葫芦形的速效救心丸药瓶,其文化传承让人一目了然。这是第七个场面。

即使是有了灵丹妙药,人也难免一死,接下来的那口黑棺材,就标志着人生命的终结。棺材周围撒着一些葫芦,那是有数的,要一万个,意为“福禄万代”。人死后,人们会扎些纸人纸马陪葬,有些地方的葬俗,则扎上三个葫芦陪葬;有人会在墓地树起一根木棍,上面拴着个倒挂葫芦,在葫芦上打个孔;还有人在墓碑上刻上葫芦图案。这些都表明,就是让死者的灵魂再回到葫芦里去。人生于葫芦,死后回归葫芦。这是第八个场面。

最后的一个场面,那里摆放着三个葫芦,上面分别写着“父母亡灵”、“祖父母亡灵”、“曾祖父母亡灵”。那是经过巫师作法之后,把他们的亡灵请进去的。葫芦上面有个洞,用塞子塞着,扈先生很神秘地说:“这个不能轻易打开。”里面会放些什么呢?扈先生说,首先,里面的葫芦籽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一个,会对后代不利。另外还有银两、茶叶和米,那意思是说,亡灵在里面有钱花,有饭吃,有茶喝,一如阳间的生活。在母系社会,若母亲先去世,将其亡灵请进葫芦里,待父亲去世后,再将他的亡灵请进去,合在一起。到了父系社会,若母亲先去世,先将其灵魂请进去,待父亲去世后,再把母亲的亡灵请到父亲这里来,将母亲的那只葫芦送走。如果出现第四代怎么办?那就将曾祖父母的那只请走,家里始终保持着三个葫芦。

看了这一组造型,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震撼。感叹的不是葫芦与人生的内容,而是扈先生能把这些内容如此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真的是大智慧,大手笔!

葫芦丹青

扈先生是位态度谦和的人,语调不高而亲切,总是面带迷人的笑容,但他的骨子里,却像齐桓公、楚霸王、曹孟德一样充满了霸气,具有强烈的占有欲,他要把葫芦的一切都据为己有。你看他建立了葫芦博物馆,成立了葫芦画社并创办网站及出版报纸,他还对葫芦展开了全方位的文化研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葫芦画艺术家。翻开他的葫芦画作,在我的眼前,又展现了一片葫芦内容的新开地。

看着画面上那累累垂垂的葫芦,仿佛又把我们带进了葫芦庄园,或者置身于葫芦博物馆里。不过在他的作品里,很少能看到自然界中真实的葫芦,多数都已变形。比如2007年画的那幅《葫芦韵》,下垂的葫芦多呈方形,像一把把铁锤,为葫芦平添了几许刚硬之气。再看《禅光》上的那个葫芦,多像一把重重的铁榔头砸向地面。有的呈不规则的圆形,看上去富有石的质感。有的把葫芦画成了椭圆形,给人一种圆润通透的感觉。总而言之,这些葫芦都远远地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是作者心中独有的葫芦,是升华到了艺术层面的葫芦。

人们都知道黄色是葫芦的基本色,扈先生笔下的葫芦也大多使用了这种色调,不过进行了重大的艺术加工与改造。他或用浅黄,或用深黄,或用土黄,或用桔黄,或用赭石,变化多端,美不胜收。此外,他还超出了人们的正常思维,大胆地使用了红色、蓝色、绿色、桔红等葫芦没有的颜色,甚至在一个葫芦上点上了多种色彩。你看他那幅《天天闹秋图》,在浓墨色的叶子衬托下,上面绘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葫芦,交相辉映,鲜艳夺目,妙趣横生。还有那幅《归田园居》,疏疏的叶子上结着一个桔红色的大葫芦,艳丽可爱,再配上宋代诗人胡文卿的词《虞美人·香云佳气交盘结》,使整幅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还出人意料地把背景涂成漆黑的颜色,再用白线条勾出秧蔓和葫芦,题曰《致虚守静》。是啊,夜深了,人睡了,鸟睡了,动物睡了,花睡了,昆虫睡了,风也睡了,一切都睡了,只有葫芦还在守候着这万籁俱寂的夜晚。他还曾把背景布置成蓝色,让人感觉到,那葫芦的后面是片一望无际的广阔水面。还有那幅《流光溢彩》,像是一幅照虚了的照片,犹如水中看月,雾里看花,别有一番朦胧韵致。

扈鲁画作

作者就像战场上优秀的指挥官,时而大兵团作战,把画面布置得满满当当,如《秋塘暮隐图》《沐春图》《农家乐》等,那叫“密不透风”。有的则派小分队出奇兵,寥寥几笔,便情境全出,如《独解秋风》《酒中仙》等,那叫“疏可走马”。有的浓墨重彩,有的则清水芙蓉,有的全用墨染,或钢笔线描,意境不减。其中最过简略的,莫过于那幅《乐趣》了。画面被切割成了两部分,上面三分之二的空白处录了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贵人玉带佩金鱼,忧畏何曾顷刻无?色似栗黄形似茧,恨渠不识小葫芦。”下面三分之一部分画了一只不规则的葫芦,上面落着一只小鸟。诗与画相得益彰,笔简意繁,含不尽之意见于画外。

好葫芦离不开绿叶扶,扈先生的许多作品里,都不乏叶子的身影,衬托着玲珑可爱的葫芦。有时则把叶子推到前台,葫芦则成了陪衬。有一幅名叫《幡幡瓠叶》的画,一看标题就知道作者想要表现叶子,葫芦只是勾出个轮廓,而叶子则是浓墨炫染。经过这样的艺术处理,叶子自然就突显出来了。再如《傲霜图》,作者用重墨染叶子,用淡墨画葫芦,故意置葫芦于次要地位。

葫芦除了叶子,还有盘结缠绕的藤蔓,其本身就具有艺术效果,再经过扈先生的艺术处理,就更加活灵活现了。有时他把藤蔓绘成网状,把葫芦推到网后,若隐若现,如《秋叙》和《暖冬》,都是这种表现手法。有的则任意挥洒,杂乱无章,看上去像一团乱麻。但仔细看去,也有章法可寻。你看那幅《靛瓶鸣蛙图》,下垂的藤蔓,多像怀素在芭蕉叶上龙飞凤舞,左上角“扈鲁挥”三字,也加入到了这龙飞凤舞的行列,使整幅画面水乳交融。

古往今来,专治梅、兰、竹、菊者有之,专治牡丹、荷花者有之,专治松柏者有之,虽然有些大画家也偶而画一两幅葫芦,但往往浅尝辄止。而专治葫芦者,直到今天才出现,那就是扈鲁。从扈先生上小学时画的第一幅葫芦画开始,他就做出了重大决定,把自己的一生交给葫芦。一路上,他从宋元文人画走来,从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走来,博彩众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在葫芦这个狭小的题材里,腾挪出了大文章。

有人曾怀疑,不就是一个小小的葫芦吗,能搞出什么名堂?殊不知绘画技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思想。有些人技法并不差,为什么终其一生也没搞出名堂来?缺的就是思想。我们看扈先生的写意葫芦画,他那里揉进了历史、社会、哲学、美学、文化、文学、民俗等内容,功夫在画外,因此耐看,耐读,耐品。就好像徐悲鸿有“笔下千骑”一样,扈先生的笔下,也会有画不完的葫芦。

扈鲁,本名扈庆学。“鲁”者,山东也。扈先生为山东人,故以“鲁”称之。有人跟我说,因扈先生主攻葫芦,所以取名“扈鲁”,谐音葫芦。后来我查了一下历史资料,发现“扈鲁”本身就是葫芦。《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载:“东蘠雕胡,莲藕觚卢。”颜师古注引张晏曰:“觚卢,扈鲁也。”王先谦补注:“觚卢,即瓠。觚卢﹑瓠﹑扈鲁,并一声之转。”扈鲁一名,已经充分表明了他的人生取向。今天,他已经雄居葫芦文化的至高点,成为当今世界上葫芦文化传播推动者,葫芦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写意葫芦著名画家,但他没有止步,还像当年《老扈酷夏练功图》一样,在奋力前行着。人们毫无悬念地相信,扈鲁先生一定会让小小的葫芦放射出无比夺目的光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400字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那一次我真开心600字初中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什么的魅力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作文500字左右 心中有话对你说作文6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600字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6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600字 记事文作文600字 西游记观后感800字作文 亲切的怀念作文600字 我想唱首歌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菜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800初中 有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关于寒假的作文300字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400字 成长的代价作文6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600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打屁股作文5000字 非凡的美丽作文600字 新年愿望作文450字 何以解忧唯有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