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深一度|一条河的生态补偿探索 连着河北“饭碗”与天津“水缸” 成渝问道(100)

2020-12-31 05:20:01
相关推荐

02:44

川观新闻记者蒋君芳王国平任鸿 摄影 吴枫

从河北承德市区出发,需要行驶近4个小时,才抵达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的一个湿地公园。

公园中,一条蜿蜒流转的小河,从青绿的草原中穿行而过,河面不宽,但是很深,当地老百姓把它叫做“羊肠子河”。而它的学名,叫做小滦河。

全长近100公里的小滦河,是滦河的一级支流,经过治理后,如今建起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

当天,川观新闻记者偶遇了来自天津的媒体同行,他们此行的目的,也是探访小滦河的治理。

1982年,我国第一个跨区域引水工程——“引滦入津”启动实施,解决了天津严重水荒的问题。而全长近100公里的小滦河,正是滦河的一级支流。为天津持续提供优质水源,河北做出了巨大贡献。

“引滦入津”30多年后,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河北和天津签订一份生态补偿协议,试图重新构建上游保护地区和下游受益地区之间的关系。

生计背后的水质挑战

广袤的草场、清澈的河水、多彩的花朵……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内,一派“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村民秦玉林感叹,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家家户户都放牧,土地沙化严重,到处都能看见地皮。”

土地沙化让小滦河深受其苦。“风沙将牲畜粪便带入河流,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沙化大大降低水源涵养能力。”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负责人、围场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崔淑军说,小滦河是滦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小滦河受到影响,将会直接影响整个滦河流域水质。

禁止放牧,必须先解决牧民的“饭碗”问题。

不光是支流,滦河主干的水质,也遭遇严峻挑战。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300多公里外、河北承德市和唐山市交界处,是“引滦入津”工程的主体工程——潘家口水库,每年上亿立方米的滦河水通过234公里的引水“生命线”,经处理后流到天津千家万户的水龙头。

但几年前,这个“水龙头”被暂时关停。“蓝藻暴发严重,水质太差,无法用。”天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周潮洪记得,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滦河水总磷浓度严重超标。

在周潮洪看来,解决的办法并不复杂——取缔潘家口水库的养鱼网箱。实地走访后,她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水库蓄水淹没了大量耕地,当地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0.12亩,渔业养殖成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关键在于寻找保护环境与当地居民增收的平衡点。”在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田学斌看来,取缔网箱,涉及老百姓“饭碗”,必须要有一定的补偿机制。而对地方财政来说,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支付,“因水源保护的需要,一些地方的开发受到诸多限制,财政收入来源有限。”

“河北人民为保护天津市民的‘水缸’作了很多贡献,天津理应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在不同的场合,周潮洪多次表达了“建立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类似呼吁,不止存在于学界。河北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张成波介绍,2012年6月,河北省政府向财政部和环保部上报了《关于开展引滦流域跨界水环境补偿试点的函》,提出补偿申请,“作为新生事物,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平衡河北、天津两方的利益,具体细则如何操作,仍然需要时间摸索。”

承德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在对滦河流域的水质进行检测。

打破僵局的补偿协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加速了两地签订生态补偿协议的速度。”2014年,周潮洪“关于加强引滦入津水源地保护的建议”,得到天津市的重视。

2016年7月,河北省与天津市就“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跨界断面、水质标准、监测指标等内容达成一致意见,9月,两地正式签署《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

《协议》明确:河北、天津共同出资设立“引滦入津”水环境补偿资金,资金额度为两地(2016-2018年)每年各1亿元,共6亿元。河北省通过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潘家口水库污染治理和建设生态保护工程,确保水质有效改善。同时,中央财政根据水质考核情况,每年最多奖励河北省3亿元,用于污染治理。

如果滦河在河北流域不达标,则无法拿到全额奖励,而滦河的主要管控范围就在承德境内。

要完成的考核目标,是一串具体的数字:引滦入津的黎河、沙河跨界断面水质,年均浓度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2016年、2017年、2018年月监测结果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65%、80%、90%。若考核年度水质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天津市该年度资金全部拨付给河北省。

效果很明显。按照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监测结果,2017年网箱养殖取缔以后,潘家口水库水质已基本达到Ⅲ类水质要求。“最好的时候,水质达到了Ⅱ类。”张成波介绍。2016年-2018年的第一轮签约已结束,承德市共获补偿资金77240万元。

小滦河的治理,也找到有效途径。2013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2017年,天津市与围场谋划实施总投资1亿余元的水生态环境恢复项目,1083万元的天津对口帮扶资金注入,助力湿地公园的建设。

“我们划定了区域,核心区域内禁止放牧,核心区外的草场有序向当地牧民开放。”崔淑军说,治理后的小滦河,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动植物变多了,黑鹳、红隼、白枕鹤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都在这里栖息。”

虽然草场范围变小,影响了牲畜养殖量,但秦玉林找到了增收渠道,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湿地公园,每年可以获得500元一亩的流转费,“我也在这里上班,一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很稳定。”像秦玉林一样,湿地公园共吸纳20多位当地牧民就业。

不断摸索优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2019年12月25日,河北省、天津市政府签署《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第二期)》。

其实,从签订第一期补偿协议起,“提高补偿标准”的声音就一直存在。“治理压力依然巨大,投入的资金,与实际获得的生态补偿,有很大差距。”

什么样的补偿标准合理?各方没有说出一个准确的数据。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新生事物,很多内容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在周潮洪看来,提高标准并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双方坐下来继续沟通、协商。”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地区所原所长肖金成说,建立合理的京津冀水资源补偿机制,是促进河北生态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但这样的补偿机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比如,天津在产业、教育等方面资源丰富,如果能从这些方面对上游开展帮扶,百姓会更受惠。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类似的探索已开展。2016年11月,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1+4”合作协议,天津市东丽、武清等5个区与承德市承德县、平泉市、隆化县、兴隆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结对帮扶。

河北也在努力挖掘自身潜力。潘家口水库所在的河北宽城县,几年前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离开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时,崔淑军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最近,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正申请国家级风景区,“以后景区有了自我造血功能,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当地人提供更多增收致富的渠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喜欢羽毛球的英语作文 熟悉的人作文800字 知行合一作文 我的青春有梦想作文 古诗词伴我成长作文 与书籍同行作文 写冬天的作文200 作文声音 打屁股作文300字 中秋节做月饼的作文 游记作文400字四年级下册 小学生人物作文 小学写事作文指导 幸福的约束作文800字 蚕的故事作文 假期作文英语 我的同桌英语作文带翻译 春天来了作文600 错误作文400字 四年级350字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结尾 借物喻理的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350字 博士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五年级写景作文怎么写 我爱家乡的田野作文 春雨贵如油的作文 人间大爱作文素材 智能家居作文 魔方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