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简单迷人的父爱——琦君 林斤澜 叶永烈等温籍名家笔下的“父爱”

2020-12-31 06:00:01
相关推荐

父亲节

是一个向父亲表白的日子

看温籍文学大师们

如何纪念父亲、表达父爱

一、琦君与父亲潘鉴宗

潘国纲(1882-1938),字鉴宗,浙江永嘉(今瓯海区庙后村)人。北洋政府时期曾任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人称“潘师长”。

在《父亲》一文中,琦君写下青春期少女对父亲偷看女儿日记的“恨”,对父亲望女成凤、逼迫学琴的无可奈何,还有对父亲读书好学、做人做事的终身敬仰。字里行间,一位慈爱的严父形象跃然纸上。

我好“恨”父亲

到杭州进中学以后,父亲对我管教渐严。他还要看我的作文、日记,连和同学们通的信都要看,使我对他起了畏惧之心。那时当然没有代沟、代差等新名词,但小女孩在成长期中,总有些和同学们的悄悄话,不愿为长辈所知。有一次,我在日记中发了点牢骚,父亲看后引了圣贤之言,把我训斥一顿,我一气把日记撕了。父亲大为震怒,命我以工楷抄心经一遍反省。那时我好“恨”父亲,回想在故乡时牵着我的手去看庙会的慈爱,如同隔世;父亲好像愈来愈不了解我了。

你的女儿音乐天才不好

他对我期望过分殷切,好像真要把我培养成个才女。说女孩子要能诗能画,还要能音乐。从初中起,就硬要我学钢琴。学校里有个别教学与合组教学两种,他不惜每学期花十二块银元要我接收个别教学。偏偏我没有一丁点音乐细胞,加以英文、数学、理化已压得我喘不过气,对学钢琴实在毫无兴趣。每学期开始,都苦苦哀求父亲准许我免学,父亲总是摇头不答应。勉强拖到高二下学期,钢琴课成绩坏到连授课老师都认为我有放弃的必要。好心的钢琴老师是美国人,她自动到我家来,用生硬的杭州话对父亲说:“你的女儿音乐舔菜(天才)不耗(好)。请你不要比(逼)她学钢罄(琴)。”父亲这才同意我放弃了。一根弦足足绷了五年,这一放弃,五线谱上的豆芽菜一下就忘得一干二净,父亲当然很生气,可是我却好轻松、好痛快。直到今天,我一听到叮叮冬冬的钢琴声,就会想起那五年浪费的“苦练”而感到心痛,因为我不能遂父亲心愿,实在太对不起他老人家了。

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买书

父亲不喝酒、不打牌,连烟都因咳嗽而少抽。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买书。各种好版本,打开来欣赏欣赏版本,闻闻那股子樟脑香,对他便是无上乐趣。病榻之间,他常口授《左传》《史记》《通览》等书,要我不仅记忆史实,更要体会其义理精神,并勉我背诵《论孟》《传习录》《日知录》,可以终身受用不尽。《曾国藩家书》与《饮冰室文集》亦要熟读;他说为人为学是一贯道理,而端品励行尤重于学业。

父亲的教诲,使我于后来多年的流离颠沛中,总像有一股力量在支撑我,不至颠仆。

——引自《父亲》,见《琦君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

二、林斤澜与父亲林丙坤

林丙坤1914年创办沧河小学,至1949年离任,其子女林华、林月和林人侠都曾在同校任教。

林丙坤生有四男六女十个孩子,林斤澜排在中间,虽然宠爱很少,但身为教育家的父亲,对儿女的期望一如老百姓所想——“学好本领,做有用的人”。而父亲办学的三十五年,也就是一生一世只做了一件事,办一个学校。父亲的“一丝不苟”,都被林斤澜看在眼里,他也用一生一世专注写作、真诚待人。

儿子将有远行

老校长(沧河小学)林丙坤是我的父亲。

我十四岁抗日战争发生,离家奔赴战争,从此久居他乡。八十二岁和九妹林抗回到母校参加庆典,听到尊称几大教育家之一的父亲事迹,觉得既生疏又亲切。他的教育理论,我所知甚少。他对战争的态度,我很有感触。

我想他讨厌战争,因为不但打乱了按部就班的办学,也打乱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我想他是抗日的,这些话在课堂上讲不稀奇,在家里,在他心爱的儿子出走上,从不反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贯穿在老百姓头脑中的话,一样贯穿他的骨气,真做到“义不容辞”。

儿子将有远行。

学好本领,做有用的人

我不记得做父亲的教育家当时说了什么,没有慷慨陈词,也没有抒情,只反复说了“款式”:“这样款式的人,这款式,这叫什么款式……”“款式”是本地方言,相当普通话的“样子”。就用这老百姓的赞叹,我以为赞叹了百姓意识的极致。

教育家的父亲,对儿女的未来,也有过科学家、艺术家、专家名人的话,但更多更日常的是学好本领,做有用的人,有碗饭吃,有好日子过……和老百姓想的说的一样。因此,我写百姓意识,写了极致。

——引自《故里短草》,见《林斤澜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三、叶永烈与父亲叶志超

刚刚去世的叶永烈先生,早在2014年将积累数十年的完整创作档案捐赠上海图书馆,命名“叶永烈专藏”,包括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等等,门类齐全、保存完整,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这种超乎寻常的细心与耐心,得益于父亲叶志超的言传身教。父亲在叶永烈一周岁照片的背面写下“三〇、农七、二六”,民国三十年农历七月二十六(叶永烈的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七),父亲选择“农七、二六”拍周岁照,真是连一天都不差!

父亲的细心

我能够拿出我将近半个世纪前的小学一年级的成绩报告单,得益于父亲的细心。父亲居然把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成绩报告单,全部保存起来。如今,独生子女的父母,也未必能够把孩子成绩报告单全部保存,何况我的父亲有着五个子女。

我十一岁时投稿,收到平生的第一封信,这封编辑部给我的信,也是父亲替我保存着;当时发表我的作品报纸,同样是父亲为我保存。如今,我能够把文学道路上的原始档案印在书上,多亏我有一位细心的父亲。

父亲给我文学的熏陶

父亲虽说是银行行长、钱庄总经理兼温州瓯海医院院长,却有颇好的文学根底。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在店门未开之前,父亲要召集全体员工,由他讲解《古文观止》。每个员工人手一册《古文观止》。这种“儒商”风气,在当年的温州金融界独一无二。

父亲喜欢看书。家中有四个玻璃书柜,放满了书,随我取阅。我就是在父亲的藏书之中,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人猿泰山》《三国演义》《水浒》等等。父亲所藏梁启超的一套《饮冰室文集》,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他送给我的一套封面上刻有孔老夫子像的《古文观止》,我也保存着。正是从读父亲的藏书开始,使我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后来我读光了家中的藏书,开始向图书馆借书。至今我保存着中学时的三个借书证。

我考上北京大学之后,父亲差不多每星期给我写一封信。那时候,我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父亲给他们也差不多每周一信,而父亲自身的工作相当繁忙。我至今保存着父亲写给我的信和信封。

他在信中叮嘱我,信封上不能只写“北京大学叶缄”,寄信人的地址务必详细协商,而他给我的每一封信,信封上不仅写着温州家中地址,还写着他的名字以及寄信日期……

——引自《细心》等文,见《叶永烈自述人生》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

【来源:快点温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 描写花灯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湖北专升本英语作文 南京博物院作文 向日葵的作文300字 最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奔跑吧少年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 作文 什么的童年作文 雪后作文 myhome英语作文 我的妈妈350字作文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尝试作文500字 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300字左右 读书与成长 作文 迪士尼游玩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600字 打糍粑的作文 初一英语作文大全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吃苦精神作文 什么给我快乐作文 作文集后记 被妈妈打屁股作文 观灯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