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术研究」坚定文化自信提振伟大中国精神

2020-12-31 09:00:01
相关推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躬身践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巨大优势。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全方位体现文化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从形式到内容都互相作用、密不可分。文化自信提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支撑文化自信,两者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特别需要用文化自信提振伟大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中国精神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可谓文化自信源于“古”成于“今”。在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文化自信为我们在跌宕起伏的洪流中开辟精神高地,启迪指引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滋养了古今中国人的思想世界,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与世界先进文化碰触、融合,并赋予其中华民族独特的时代精神底色,创造出更具包容性、多样性、世界性的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内在力量和内生动力。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穿越千年跌宕起伏,越过高山、跨过江海,承袭了血脉,传承了大爱,传递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首度将文化自信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赋予文化新的历史使命,把文化自信与提振民族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新时代,特别需要用文化自信提振中国精神,以中国精神支撑锻造文化自信,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提振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繁荣昌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根基,以文化自信凝聚起全民族的价值共识,必将为提振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丰厚滋养和持久不断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提振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条件,提振民族士气、鼓舞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与魂,不仅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紧密相连,而且已经形成了稳固、独特的精神支撑架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文脉都在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精神支撑。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名人辈出,成果丰硕,这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奇迹,为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提供了绵延不竭的力量源泉。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独特思想与精神风貌的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发展的直接来源。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文化自信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鲜明的精神标识和精神力量,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的忠诚于党和国家的精神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景,已经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精神传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密码”。这些精神凝结着优秀的价值观、人文精神和核心理念,展示着中国人的精气神,是中国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卓越代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体现中国精神,实现了国家精神、社会精神和个人精神的统一,对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发挥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自信的全过程,就能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提振中国精神,最终转化为昂然奋进的强大中国力量。这种力量成为推动发展的不竭之源,必将实现文化自信永恒的目标——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文化自信是为民族铸魂、提振中国精神的制胜法宝。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提出的又一时代课题。之所以提出文化自信,不仅因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更因为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底气。这种底气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前启后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沛富饶的多种文化形式和内核孕育涵养着中国精神,可以说,没有这些文化,中国精神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文化自信源自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建立后,都要面临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实践与经济实践的现实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水乳交融,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文化自信源自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同时又使中国理论更具理性、中国道路更具规律性、中国制度更具保障性。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道路的选择事关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以文化自信夯实道路自信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理论只有植根于文化的土壤,才能返本开新、创新发展,具有旺盛生命力;只有浸润于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激发和彰显理论自信,才能有效引领思想、凝聚共识、指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蕴含着先进文化的内核。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们党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繁重任务,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底气凝聚道路自信、培育理论自信、坚定制度自信。

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震撼了世界。党中央迅速调派各省医疗队伍驰援武汉,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紧急调派物资、加快复工复产……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行动力,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让我们对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充满信心。

弘扬中国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中国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干,也是理解、阐释中国精神的两大支柱。

中国精神为中国道路提供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化与国运兴衰的关系。他说,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经济无论多么发达,如果没有文化的先进,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强盛。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内生动力,文化自信孕育涵养中国精神,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首先,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是丰富中国精神时代内涵的需要,有助于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国精神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自觉。中国精神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必将进一步丰富起来。在新时代的中国,中国精神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来展现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国家层面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层面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价值取向;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反映了为社会主义公民广泛认同的共识价值,是公民的基本伦理和道德底线。“三位一体”的价值理念、道德标准,立起了文化自信的“四梁八柱”,夯实了文化自信的根基,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生动表现。

其次,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是深入挖掘中国精神时代价值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动力。中国精神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不懈抗争,是中国改革开放敢闯敢干、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凝心聚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论述:“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敲锣打鼓、一帆风顺地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无数艰难险阻。因此,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而为中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精神指引,挖掘中国精神时代价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力量。

第三,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是拓展中国精神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文化自信的世界性。中国崛起、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蕴含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一方面用中国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用文化自信引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另一方面,在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进一步发扬中华文化的优势,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发展道路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中国曾经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并将继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这种充分而坚定的文化自信,本身就包含了对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现实的认同与信任,也包含对世界其他一切先进文化的借鉴和汲取,是新时代中国精神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大力弘扬与彰显。这种文化自信也是世界性的。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也努力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仅有经济、政治层面的,也包含文化、观念层面。而中国精神,正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关键内核。只有构筑起强大的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才有能力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文化自信的国家和人民,对自身的文化越是自信,越会积极地与其他文明平等开展交流对话,积极接纳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并把自己在文化创造创新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十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都在30%以上,“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乃至“中国标准”正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中国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正在为世界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本文刊载于2020年第8期《中国纪检监察》,作者: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许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