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翻遍了百条热搜 找到了《沉默的真相》输给《隐秘的角落》的原因

2020-12-31 11:20:01
相关推荐

作者 | 王静远

编辑 | 谢维平

《沉默的真相》大结局了,豆瓣9.1,一度9.2,今年国产剧最高分。

但直到最后一刻,流量上,它也没有成为像《隐秘的角落》那样的全民爆款。

同为紫金陈原著改编,都有强烈的社会话题性,为什么?

话不多说先放图。

除了秦昊老师,《隐秘的角落》中的小三只都火了,为剧做了不少流量贡献。而《沉默的真相》中,廖凡等老戏骨都过于工具化,能打的只有白宇。

《隐秘的角落》衍生出了“爬山梗”,“小白船”,“时间管理大师朱朝阳”等全民梗。

来,数娱老师来敲一下黑板划一个知识点:

“梗”,是可以脱离剧情,在剧外生发的独立话题。比如把岳父母推下山的“爬山梗”,恐怖的童谣“小白船”,和“时间管理大师朱朝阳”,都是对于大众来说认知门槛低,有普适性,不需要看过剧情,只需要看一下微博推文或视频,就能直接获得共鸣和乐趣的。

《隐秘的角落》有很多这样的“梗”,《沉默的真相》一个都没有。

《沉默的真相》和剧情相关的热搜话题,只是停留在对主角江阳的心疼上。而且再看看这些热搜的排名,大多数都是在三十四名。

就是,大写的尴尬。

不过像#我想对检察官江阳说#这样,类似于小学生命题作文:我想对警察叔叔说XXX的,热搜标题,也难怪是只能停在第31位上不去。

只能说,有些事吧,也不能全怪剧情。

当一个剧的舆情糊了的时候,宣发也不是无辜的。

《隐秘的角落》还因为其演员演技及其制作的优良频上热搜。

而《沉默的真相》在这个维度上唯一上的热搜,是因为广告植入的雷人程度被骂上的热搜。

而且这还是,除了#沉默的真相#,和#江阳遗言#以外,排名最高的一条热搜。。。

除了内容和团队本身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沉默的真相》有45%的受众是30到50+以上的叔叔。而《隐秘的角落》百度指数男女比:38% :62%。

叔叔们吧,一般不爱,也不会发微博。

讲完舆情,再来讲一下作品本身。

为什么说《隐秘的角落》的议题性会比《沉默的真相》更加容易出圈?

《隐秘的角落》

强观看体验 弱推理逻辑 发展成谜 议题广泛

《隐秘的角落》讲的是三个小孩无意间拍下了秦昊扮演的张东升将岳父母推下山的照片,为了给其中一个小孩的弟弟治病,向其敲诈勒索,张东升和三个小孩斗智斗勇的故事。

你很难去定义,究竟哪一方是“好人”,谁又是坏人。张东升虽然是杀人犯,但也有其无奈和善良心软的一面。三个孩子虽然让人心疼,但又有很多令人倒吸冷气的恶的迹象。

从父亲另娶了美娇娘生了同父异母的妹妹,跟着被“抛弃”母亲生活的朱朝阳;父亲在精神病院,从少管所中出逃的严良;和父母双亡的普普这三个孩子身上,本质上是原生家庭,边缘儿童和社会福利体制,代际关系,二婚/离婚等议题的体现。

而从张东升的杀害岳父母和妻子中,也能充分的看到中年危机,阶级矛盾和现代夫妻关系等社会矛盾。

这些都是极具普世性和共鸣性的议题,再加上演员精湛演技和精良制作的加持,其出圈,其实和悬疑剧这个类型剧本身没特别大关系。

触达人性共通处的,无论是什么类型剧,都会出圈。

虽然是悬疑剧,但和传统悬疑剧不同的是,并没有强逻辑的犯罪推理。其受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喜欢“烧脑”的圈层内推理爱好者,而是享受一个剧作的配乐,演技,人文性和氛围等集合而成的,剧本身的高度可看性的普通观众。

也正因为在大叙事线上没有强推理逻辑,所以观众不那么容易猜到结局,不那么容易弃剧。

虽然在案件的主逻辑上没有强推理线,但是《隐秘的角落》在剧情设计上有留白,在细节处理上给了观众很多遐想,分析,再创作的空间。

比如从张东升上课时习惯性扶腰;电梯里的小孩用水枪射湿张东的裤子后张的恼怒;妻子的公然出轨和两人面对没有孩子的问题时的愁眉不展,张东升的秃头等细节,观众认为这都是对于张东升性无能的暗示。

诸如此类的基于细节暗示的,受众在网上解读后的“再创作”,也是《隐秘的角落》能从小众发酵成后来的现象级爆款的重大功臣之一。

除了基于细节的,对事实信息的推演解读。还有基于角色的情感,心理,和象征性层面的文学性解读。

如张东升对普普的喜爱。

剧中张东升和妻子徐静有过这样的对话,张东升说我们要个孩子吧,徐静问他想要男孩还是女孩,张东升说:“女孩吧,最好是眼睛大大的,刘海齐齐的,就像是个洋娃娃。”

这些都是普普的特征。

张东升带着普普去买快餐,儿童餐里赠送玩具熊,普普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服务员跟张东升说要不然你帮女儿选吧。张东升笑了笑没有否认,表情幸福。

而之后张东升得知自己遭受三个孩子的背叛时表现出的滔天的震怒,就显得那么的因为让人产生共情而震撼。

这种对人性微妙的捕捉和极度的戏剧张力,让#张东升帮普普选小熊#的话题一度荣登热搜榜第3。

《沉默的真相》

弱观看体验 强推理逻辑 发展死板 议题单一

而反观《沉默的真相》。

大叙事结构是个钢筋水泥般,不复杂,几乎没有出乎意料和反转可能的强逻辑框架——一群正义的人用“制造”一起命案并使其发酵的方式,引导警方去查明真相,和恶势力做抗战。

角色也都是非常工具化的非黑即白。只有三类:形成正义联盟的各公职人员,打辅助查案的警察,负责作恶的恶势力。

看一会就能猜到结尾的强逻辑框架;工具化的角色;和并不算太出彩的观看体验——这都是传说中的弃剧三要素。

无论是法官法医检察官警察之类的公职人员,还是记者和黑恶势力。都是不接地气,离大多数人的生活很远,很难让观众产生直接共鸣和共情的。也很难触及到更广泛的社会议题。

而作为其主议题的“程序正义”这四个大字,虽然在情节上贯穿全文,但也是直到最后一集的高潮处,才由张超大声喊出来,点了题,上了价值。

但对于更广大的受众来说,这个概念是极其陌生的,也get不到这个“燃”的点。

从立意上来说,高尚伟岸。本身是绝对没有错的,但如果要从一个打造出圈的,全民狂欢的爆款剧的维度来说,这个立意有些“撑”不起来,略微晦涩和单薄,更像是一场精英阶层的自嗨。

有些人看到这可能会不服。

“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为什么《沉默的真相》的豆瓣评分还比《隐秘的角落》高?”

来,我们再来看个图。(扶眼镜)

1,《沉默的真相》虽然最终评分(9.1)要高于《隐秘的角落》(8.9),但是在评分人数上却差了9万人。我们都知道,在一部作品完全播完后,评论人数越增加,评论的人越脱离其核心粉丝圈层,分数往往会越低。倘若《沉默的真相》的评分人数是和《隐秘的角落》同样的32万,最终分数又会是多少?这是个未知数。

2, 扒完两部剧所有的好评中评差评后发现: 《隐秘的角落》之所以评分会呈下降趋势,是因为很多人不接受其大结局的突兀和其违和的正能量。

豆瓣网友表示“学会了美剧的方法论,却丢了能让它更坚固的世界观。给予表演一定的空间,又无法丰富其人物人性,感观割裂。”

的确,《隐秘的角落》作为一部通篇体现人性之混沌复杂的基调的作品,结尾忽然正能量和单一起来,是会让人极其不适。不过为什么结局会是这样,对吧,都懂。这是什么国产剧的大结局都逃避不了的命运。

而在同样的命运下,《沉默的真相》的结局之所以相比之下没那么讨人厌是因为:

1,《沉默的真相》本身的世界观就是更加的正向而单一,结尾处稍微有些上价值,也不会有太大的违和感。

2,《沉默的真相》的设置,本就是每一集都是为了结尾在做铺垫。而从豆瓣具体的评论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大部分后期的好评,是被正义感动了的好评,是被大结局中江阳的遗言和为了正义捐躯的一幕感动了的好评。

所以说,《隐秘的角落》之所以低走,是因为结局呈现的割裂。之所以高开,是因为质量。

而《沉默的真相》之所以高走,是因为结局处的正义,之所以低开,也是因为质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