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人民城市人民建” 看济南如何做到创城“三连冠”

2020-12-31 13:10:01
相关推荐

20多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抓好理想信念的大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济南人民的共同心愿与梦想;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是济南人民砥砺前行的思想共识与不竭动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创建、巩固、提升的过程中,全市自上而下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撬动社会各方力量,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工作格局,绘就全民共治共享“同心圆”,增强城市治理“向心力”。

回望漫漫创城路,是什么力量让文明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是谁让这块金牌有了沉甸甸的份量,且愈发耀眼夺目、熠熠生辉?又是怎样的品格精神,在接续传承中成为济南人的骄傲?

为民靠民

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随着文明养犬的诉求愈发迫切,济南市文明养犬社会化管理联席会议印发《济南市文明养犬社会化管理实施方案》,鼓励市民成立“文明养犬自治委员会”,倡导文明养犬,推动群众自治,受到市民热捧。

依靠居民自治实现文明养犬,在济南有经验可循。以天桥区滨河左岸社区为例,社区里随处可见的文明养犬展板、不文明养犬曝光台、犬只粪便收集箱等,都是由小区养犬居民自发组织的“养宠业主自治群”成员制作。自居民参与到社会化治理工作中以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举报明显下降,文明养犬社会化治理收效良好。

文明养犬,是体现市民现代文明意识、社会文明程度的“反光镜”,也是以小见大,观察城市治理理念与路径的“放大镜”。人民群众对文明环境的期望、对文明秩序的支持、对文明风尚的融入,是全市上下在文明创建提升道路上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

人民城市为人民,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全市各级各部门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着力抓好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办好普惠群众的实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大家对创城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市民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建立“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四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机制,以制度管人管事管城市,让市民群众心服口服,大家自觉配合,主动参与;在治霾治堵过程中,城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治霾攻坚战,全民支持的烟花爆竹“零燃放”获得中央媒体连续点赞,“路口文明”的济南模式响誉全国,文明交通蔚然成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最美逆行者”“爱心人墙”“跑步献血”等先进榜样、凡人善举不胜枚举,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感动一座城。

三年来,全市累计拆违拆临近1亿平方米,建绿透绿达478万平方米,建成228座口袋公园、街头游园,126座青山入城,重点泉群持续喷涌16年,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泉城市民生活新常态;近三年,兑现57件涉及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承诺,打通120条断头路、瓶颈路,发布1165项“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先后改造提升880个老旧小区,规划建设114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升级达标1100多家社区便民店,让老百姓住得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在去年的国家测评中,市民对创城工作的满意度达98.73%,有温度的济南愈发令人心向往之。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文明城市的强大凝聚力与战斗力进一步彰显。疫情来袭,济南全面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科学有序开展防疫。依托区县、街道、社区三级宣传网络,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等分片划区、包干到人,走进社区、进村入户、深入商户,把防疫防控宣传送到最基层。精心组织“疫情防控、志愿有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联防联控、防护宣传、政策解读、专业医护、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心理疏导等宣传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基层社区单位做好防疫工作,掀起一股全民抗疫热潮。

如今,住在泉城、热爱泉城、建设泉城,已经成为泉城人民的自觉行动。

激发活力

创建主体更有“广度”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特殊市民,没有编外市民。擦亮“金字招牌”,同样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实干家。全体市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履行社会责任,争做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文明言行的践行者、文明城市的建设者、文明社会的守护者。

共建共治,才能实现共享。通过高密度、多层面、全方位、不间断的持续宣传发动,全市上下营造起浓厚的创建氛围,使这项民生工作家喻户晓,社会方方面面团结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做文明济南人”;

让“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把济南打造成“志愿之城”“公益之城”“服务之城”,志愿服务成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的活动载体;

坚持开门搞创建,畅通市民参与渠道,发动人民管好城市,搭建起市民拍客团、市民巡访团、微信监督平台等活动载体,引导群众成立专门专项监督队伍,使创建提升工作赢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聚民力,全市各级各部门确保群众参与的覆盖面实现最大化——在泉城大街小巷上,随处可以看到志愿服务者、文明巡访员忙碌活跃的身影;在12345创城热线、全市文明行为大讨论中,总能听到热心市民的真知灼见;在作风监督面对面的镜头前、“1+5”创城问题督导的微信群里,每时每刻都在感受泉城人民热爱济南的真情实感。

如今,全市成立志愿服务联盟,常设2100余个志愿服务站点布局全城,疫情阻击战中,全市5000余家各类文明先进、130余万泉城志愿者,用担当践行誓言,用生命守护安宁,积极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打赢抗疫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区县级中心21个,镇(街道)级分中心165个,村(社区)实践站5129个;千余名啄木鸟志愿者常年参与交通引导、文明劝导活动,在服务他人中升华人生价值,在奉献社会中提升道德境界;全市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1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3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7人获得全省道德模范称号,49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569人荣登“山东好人榜”,49人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562人当选全市道德模范,992人荣登“济南好人榜”;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好人好事,在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工作中不断涌现,展现出泉城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济南时报 王锋 摄

利民惠民

创建成果更有“分量”

“创城不是为了拿牌子得荣誉,而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便捷、更舒适、更幸福、更美好。”创城再出发、品质再提升,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不图面子、不搞形式,不骛虚声,多做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多做群众关切的急事难事。随着创建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济南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越来越高。

槐荫区昆仑街社区是济南第一批棚户区改造回迁楼宇。作为有40年历史的老院落,没有双气、设施老化、破旧不堪。去年以来,槐荫区“书记直通车”开进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停车、供暖、违建等问题一一解决,73岁的黄庭英老人“以前想从这里搬走,现在让搬都不搬了”。

衡量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客商游客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度、赞誉度也是重要指标。新年伊始,美中企业家商会会长孙文铁率团专程来济南洽谈合作。这位多次来济南的山东老乡,亲身感受到济南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洽谈交流时频频竖起大拇指,盛赞济南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正是因为对济南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充满信心,孙文铁一行带来一揽子项目期待与济南深度合作。

即便受疫情影响,也挡不住企业合作的脚步,一个个大企业、好项目汇集济南,一笔笔大投资向泉城靠拢。通过“云端”连线视频签约,威高集团项目落地济南国际金融城,董事长张华威表示,“济南一流的政务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项目布局济南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举行视频签约,更体现出济南各级政府对企业的高效精准服务。”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评判标准是全体人民是否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着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格局,把社会化管理与满足群众诉求联系起来,同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满意率结合起来,环环相扣,步步跟进,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济南使创城真正成为一项顺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工程。

全市各级各部门实行市民投诉“12小时认领、24小时整改”工作制度,城郊接合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专项整治强力推动、持续开展,一大批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等群众身边小事彻底解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集中解决了一批医疗、教育、就业、公共文化服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回应群众呼声,用改革激发发展活力,金牌营商环境成为城市品牌,城市真正成为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一连串民生“大礼包”的背后,彰显的是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追求。

济南日报 吕传泉 摄

城市赋能

创建能力提档升级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发展时少”,进入巩固提升阶段,更难啃的“硬骨头”考验着城市智慧、能力与担当。全市上下对文明城市创建寄予厚望,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创城再出发、品质再提升。去年4月11日,创城再出发、品质再提升、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动员大会,从四个维度详解为何要“创城再出发”,并用十大关键词点睛济南开展的城市品质“十化”提升行动。今年6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加快打造魅力泉城”行动动员大会,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推进魅力泉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大会不仅为城市赋能,也为市民赋能。通过这两次大会,很多市民感受到了自豪、责任、担当与希望。

“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魅力泉城建设全过程,多办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关注的实事好事”“把济南打造成为有品质、有温度、有口碑、有活力的魅力泉城,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各类人才更集聚”“紧盯群众普遍关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走在前列、扬起龙头,后创城时代的济南定位更高,不仅包含着对更高水平发展的追求,也凝聚着对更高层次问题的思考与智慧——

注重在细节处见真功,在人性化上做文章,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升创城标准与能力水平,拿出绣花的本领,真正达到让群众有参与度才有满意度,有付出感才有获得感,有自主性才有自觉性;

注重发挥法治和德治在治理城市顽疾和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以法治手段强化道德约束,依法规范人们行为习惯,促进文明观念和文明行为养成;

注重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做大做强“泉水”特色,推动泉城文化风貌有机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滋养家庭文明,激活市民群众文明细胞,泉城人文魅力享誉世界;

注重运用现代化治理手段,瞄准国际化治理标准,围绕破解城市管理粗放,围绕市民群众“急难盼愁”,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创建活动智能化新路;

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基层治理,实现创建动力从“党政主导”向“全民共建”转变,把全民参与作为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注重发挥道德激励作用,完善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主的市民荣誉体系,完善褒奖礼遇帮扶政策,用更多市民的温暖之举让城市更有温度……

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从国内二线城市,到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济南放大了城市格局,依法行政、管理服务、营商环境、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勾勒出一个更具竞争力、更有幸福感、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省会济南。未来,济南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创建依靠人民、创建为了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永恒追求。

“文明”,正为济南强势崛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注入不可替代的磅礴力量。(济南日报 记者:范俐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英语作文30词 写可乐鸡翅的作文 什么样的她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 作文打屁股 的那一刻作文600字初中 奇怪的梦作文400字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400 乡村作文700字 论网络游戏作文 科技创新作文800字高中 说说我的性格作文 关于秋天的五百字作文 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400字 我心雀跃作文600字 有关志愿者的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开头初中 拒绝早恋600字作文 尝试500字作文 零分作文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450字 第一次挨打作文500字 我懂得了作文500字 抒情作文评语 我的爱好的作文 考试考砸了的作文 打女朋友的屁股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600字作文 成长的烦恼3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