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话题|读书会小编“拍了拍”你:做读书笔记了吗?

2020-12-31 14:55:01
相关推荐

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大家应该都有“读书是件好事”的共识。其实,大部分人的问题并不是觉得读书不好、不想读书;而是想读书,却发现自己总是坚持不下去,即使坚持把一本书读完,也总感觉如“水过鸭背”读完就忘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大概是很多人读书的现状,所以,到底该如何阅读一本书?用什么办法才算读好了一本书呢?小编“看遍全网”,发现大家现在还是很推荐“读书笔记”这一方法。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我们发出的一篇文章:初心 | 毛泽东坚持一生的读书方法,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毛泽东坚持一生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里的“动笔墨”指的就是做读书笔记。

如此看来,读书做笔记这件事由来已久,而且很多名人大家都对此法十分推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关于“读书笔记”的那些事儿。

01

读书为什么要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更好的记住阅读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做读书笔记是必须的步骤,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记忆,还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清晰的去整理、理解图书的内容;梳理图书的逻辑结构;当我们与书友分享讨论书中内容时,笔记能够给我们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同时,从长远来看,读书笔记能够帮助我们回忆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查阅笔记,快速重温、加深知识点,重现当时的阅读场景和心境。毕竟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的系列过程,重读的收获远大于初次阅读,读书笔记就是我们重读图书最好的辅助。

通过阅读,我们进行知识的输入,而做读书笔记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且是有效输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还能培养我们的思考方式。

02

如何做读书笔记?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过的东西都是纸上谈兵。那么,面对自己非常喜欢的、值得细细品读的图书或文章,到底该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我们在第一次阅读时,应该一边读一边把自己觉得不错的地方做上标记;当这本书读完后,再重新读一遍标注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果有觉得很好的内容,应该进行抄写,着重去理解和思考。

良好的读书笔记的内容应该包括:作者和出版信息、背景、大纲、摘要、精彩处、疑难,以及自己的心得评注、对书中观点的赞成或反对及其原因。

围观名人大家做读书笔记的小故事,说不定会对我们实操有莫大的帮助:

梁启超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

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钞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他钞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彀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夏承焘

谈谈如何做读书笔记。我依自己的体会把它概括成三字诀:“小、少、了”。

1.小,是说用小本子记。

我从前用过大本子做笔记,读书心得和见到想到的随时记在一个案头大本子上,结果不易整理,不易携带。后来读章学诚的《章氏遗书》,其中有一段讲到做读书笔记,说读书如不即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我就用此意把自己的笔记簿取名为“掬沤录”。我开始改用小本子,一事写一张,便于整理,如现行的卡片。苏东坡西湖诗曰:“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创作如此,写心得体会做笔记亦当如此,有用的知识才不致任其逃走。

2.少,是说笔记要勤,但要记得精简些。

做笔记要通过自己思考,经过咀嚼,然后才落笔。陆机《文赋》中有两句话:“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这是说做文章。我以为做笔记也应有“倾沥液”,“漱芳润”的工夫。如果不经消化,一味抄书,抄得再多,也是徒劳。顾炎武著《日知录》,自比采铜于山,往往数月只成数条,可见精练之功。这里,我所说笔记要记得少,是指每条的字数而言,条数却要记得多。每一个问题陆续记下许多条。孤立的一小条,看不出学问,许多条汇拢来,就可成为一个专题,为一篇论文。顾炎武的《日知录》、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的《读书杂志》,都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3.了,是说要透彻了解。

记下一个问题,应经过多次思考,要求作彻底的了解。有时要经过漫长时间才会有接近于实际的认识。浅尝即止,半途而废,便前功尽弃。所谓“了”,就是要让所学到的东西,经过思考,在自己头脑里成为“会发酵”的知识。如果是思想懒汉,即使天天做笔记,也难有多大心得,因为那只能叫做“书抄”,叫做“知识的流水账”,严格说来,不配称为“读书笔记”。

钱锺书

杨绛在《銭鍾書手稿集》一书的序言中,回忆了钱锺书的读书方法。杨绛说:“他(钱锺书)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杨绛还回忆道:“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毛泽东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坚持一生的读书方法。

1917年,杨昌济向毛泽东推荐德国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毛泽东以极大的兴趣研读了这本书,书中每字每句他几乎都用毛笔加上了圆圈、单杠、双杠、三角等符号。全书原文不过10万字,而毛泽东写下的批注和提要就有1.2万字之多。这些批语绝大多数是毛泽东抒发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以及对原著的各种引申和见解,显示出了青年毛泽东抱有的追求真理、思索国家和社会前途的远大抱负。毛泽东的“动笔墨”,是一种读、思、写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内化于心的过程。通过“动笔墨”,他把前人的学说加以综合、概括和比较,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指导中国具体实际。

读书得法,方能让人有所收获。梁启超强调“钞录”,成为近代中国报业巨子;夏承焘强调做读书笔记“小、少、了”,最终成为“一代词宗”;钱锺书做笔记时间比读书时间长,成为近代学问大家;毛泽东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带领中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记读书笔记,最重要的是坚持,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侯要养成“书本+笔记”的习惯,也就是说,只要是读书,笔记本就在旁边,随时准备着记录。长此以往,必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现在开始

拿出笔记本记录吧!

本文综合整理自《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方法与技巧》,图片来自百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校园趣事作文 七年级作文题目 放飞梦想作文 坚持作文600字 民族团结作文 文具盒作文 300字小作文 我自己作文 祖国作文 班长是我们班的存精器作文 我最敬佩的人作文3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 实践出真知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400字 描写小白兔的作文 我的一家人作文 感恩妈妈的作文 我爱秋天作文 初三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800字 题记作文 作文班 我的最爱作文 心得体会作文 英语作文翻译 我的奇思妙想300字作文 小小动物园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日语作文网 梦想让生活更美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