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唐宋派诗人 唐顺之认为文章创作也是有法度的?你认同吗

2020-12-31 18:45:01
相关推荐

唐顺之认为文章创作不能没有法度,就如同工匠不能没有技巧一样。与复古派前七子相同,他们将法度看作是文学创作必须遵守的必不可少因素。唐顺之对法的具体认识与王慎中论法的观点颇为相似,明确提出了文章结构的不可易之法,指出:“文必有法,出乎自然而不可异者,则不容异也。”那么,什么才是“不可异”之法呢?唐顺之一方面强调诗文创作法度的共通性准则,一方面指出诗文创作之法即是“开合首尾经纬错综之法”。

他认为文学创作不应该如秦汉之文那样“决裂以为体,餖飣以为词”,“气离而不属,声离而不节”,虽是注意到了文章的遣词造句之法,却忽视了文章创作需声气贯通、结构连贯的特点,也就丢失了诗文的不可易之法。相比于王慎中对结构之法的认识,唐顺之的“法”实则更为具体、进步。茅坤和归有光也有有关诗文创作应遵守法度的主张,他们虽不像王、唐二人那样明确指出诗文创作具体的法式和规则,但并没有忽视文章创作所需要的技艺准则,从他们所师法的对象上可以看出,严整的行文法度也是他们推崇唐宋古文的主要原因。无法之法,自有机杼,与前七子诸子不同。

唐宋派在强调文学创作文字法度规矩不违背于古人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创作中法度的变化,以及法与意之间的关系特征。这就涉及到他们所指的文字之源与师古人之法二者之间的联系。王慎中曾指出:“惟其学之不谬,故著为古文词,吟咏性情,敷扬事理,莫不有古作者之法。”他首先肯定学习和揣摩古文之法的必要性,并认为古文之法的最好呈现无外乎写情与叙事的结合,但对于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权衡和处理诗文表情与创作技巧二者之间的关系,很显然,王慎中并不主张“规规仿合形似”的摹拟古人的创作法式,在他看来,对古人创作法度的学习,要在以古人为准则的基础上学会“自有机杼”。

也即是诗文创作在表情表意上要以创作主体内心的体悟为主,形式上则要在不违背古法的前提下讲究法度灵活的运用,将创作主体的一己内心与法度的使用结合起来,达到二者完整的统一。这正如王慎中所称的“其作为文字法度规矩,一不敢背于古人,而卒归于自为其言。”其中“自为其言”与“自有机杼”之意相一致,即是指创作主体一己内心的真体会、真感受。王慎中认为在“自为其言”的基础上讲法,才能不拘泥于“形似”之法,才能做到诗文之法“有约有放”。其中,“约”正是遵守法度的体现,而“放”则是对内心体悟的强调,二者的统一才是王慎中所论的法式之“真”。

同样,他以此来论及初盛唐诗歌,称赞“盛唐之诗则人人有眼目,篇篇有风骨。”他在创作中注重个人内心感受的融入,在古人的法式中看到了盛唐诗人各自的体悟之“异”,进而强调诗人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特色,这正是他反对前七子为格调所束缚,忽略情思,专求古人之同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际创作中比前七子看得更深远,更具体。同样,唐顺之“本色论”的提出,也并不是对文学创作法度的反拨,而是更加强调法度运用的灵活和变化,他认为古人以“神明”作文,学习古文就要研究古人创作的思想特征,以运用于自身的文学创作之中。而“法”即是这种主体思想变化活动的外在形式体现。

它必须为“神明”所用,同时又不违背古人的创作规则。虽带有一些玄虚的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唐顺之所论之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与创作主体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他提出了文章创作“有法而无法”的境界,他说:“唐与近代之文,不能无法而能毫厘不失乎法,以有法为法,故其为法也严而不可犯。”在他看来,唐宋之文并不是“无法”,而是在创作时没有露出法的痕迹,达到了一种“自然”“浑融”的纯熟创作境界,而这正是法度的灵活运用,与主体内心思想统一的具体体现。这一观点也体现在茅坤、归有光对法度的探讨中。

上文提到,茅、归二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视文学的抒情特征,然而,他们在论法的同时,也注重行文之法与情感外现的融合,甚至是主张以情来驾驭法式,使诗文创作体现一种自然浑融的创作风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二大作文模板 我的妈妈作文100字 给父母的一封信 作文 我的假期计划作文 秋天作文600字初中 四级作文翻译多少分 10年后的我作文 出游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批改软件 特别的生日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端午节赛龙舟作文 端午节的作文600 关于春联的作文 寒假旅行作文 周记作文600字 三年级下册作文题目 足迹作文500字 答案作文600字 六级作文格式 在路上作文800字 妈妈的背影作文 与梦想同行作文 节约粮食英语作文 清平乐村居作文 写事作文100字 春节的作文100字 第一次滑雪作文 快开学了作文 做更好的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