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 你了解吗?祭月的西瓜要怎么切?

2020-12-31 19:40:01
相关推荐

中秋节记忆

我是一个在姥姥家长大的孩子,从8岁开始,就被母亲寄养在了姥姥家中,一直到我大学毕业,买了自己的房子,我才正式的离开了姥姥家。

我印象中的中秋节,都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小时候在村里面上学,每天跟姥姥生活在一起,每到中秋节,就盼望着母亲能够回来,盼望着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

后来我长大了,去市里面读书,便不怎么盼望母亲了,每到中秋节,我就独自乘车回到姥姥家,和姥姥一起过中秋节。

在村里面,中秋节也是秋收节,每逢中秋前后,村民们就开始收割玉米,我每次中秋回姥姥家,都要帮姥姥去地里搬玉米,姥姥、姥爷年纪大了,搬、扛、赶车这种活,基本上都是我在干,所以,我印象中的中秋节,也是丰收节、也是劳动节。

姥姥、姥爷是极其迷信的人,到了中秋节的晚上,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迷信仪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允许我看的,祭祀完的贡品也是不允许我吃的。姥姥说:“外甥是外姓人,不能吃姥姥家的这些东西。”

每次在姥姥家过中秋节,我都是乖乖的坐在炕上玩手机,一直到祭祀仪式结束之后。所以,我印象中的中秋夜,也是孤独和无趣的。

如今,姥爷去世了,我也走了,中秋节就只有姥姥一人了。不过,2020的中秋节,我决定带着老婆和母亲,去姥姥家过,不能说留宿吧,起码也得吃过晚饭再走,不然姥姥一个人,那得有多孤单。

中秋节释义

对于中国人而言,中秋节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过年,恰逢今年的中秋节对上了国庆节,双节同庆,就更为欢快和热闹了。

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以月圆来对应团圆,把中秋节定义为亲人团聚的节日,所以中秋节又称作是团圆节。当然,中秋节的名字还有许多,比如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等等,不过人们一般称之为中秋节,民间则多数称之为八月十五。

那么八月十五为什么被称为中秋节,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分析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了。

一年有12个月,12个月又分成4个季度,每个季度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秋季也就分为孟秋、仲秋和季秋三个部分。八月十五正好在仲秋,而且一个月30天,15正好在中间,所以八月十五这天,就被命名为中秋节。

因为中秋节这天,月亮比以往更圆更亮,所以才有了月亮节、月夕节这些名字。又因中国人自古就崇拜天象,并有祭月的习俗,所以也就有了祭月节、拜月节这些名字。

当然,世界上过中秋节的也不止有中国,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也都会过中秋节,尤其是一些华侨聚集的地方,节日气氛更为浓厚。

2006年5月20,国务院还把中秋节,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中秋节又被列入法定节假日,这才有了中秋放假的习俗,2020年中秋和国庆加在一起,足足有8天假期,对于上班族来说,也算是极为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中秋节文化

中秋节的第一大风俗,就是祭月。古人对月神十分的崇拜,远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祭月的习俗。据史书记载,不仅是平民百姓,就连皇帝们都举办大型的祭月活动。

古代的皇帝,一年有四次大的祭祀活动,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每一种祭祀活动也都有专门的场地,分别是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大家所熟知的北京月坛,就是清代的皇帝们举办祭月活动的场所。

古代的祭月节就是在秋分这天,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历法用的是天干地支历,后来天干地支逐渐和农历所融合,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八月十五。

到了八月十五这天一天的晚上,人们都会在院子里摆上香案,各种水果摆在盘子里,各式月饼也列在其中,在祭月的祭品当中,月饼和西瓜是最为重要的两项。

月饼是因地而异,各个地区的月饼,大小形状都略有不同,但西瓜的讲究却大致相同。首先是祭月的西瓜,一定是大个西瓜,而且一定要圆,品相必须没得挑,其次就是西瓜不能像往常那样切,整体形状要切成莲花状。

在所有祭品摆放好之后,就要焚香点烛了,然后全家人一起出来祭拜月亮,祭拜仪式结束之后,祭拜月亮的那块月饼,会由当家主妇来切成多块,根据家里的人口来决定切多少块,尽可能的把月饼切的均匀、大小一致,最后被众人吃下。

祭月过后,就是赏月了,普通老百姓们祭拜完月亮之后,可能就结束中秋节的活动,但对于文人雅士来说,中秋节活动才刚刚开始。

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文人雅士们都会聚在一起赏月对诗,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赏月对诗的活动最为流行,所以,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关于赏月的诗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水调歌头》

苏轼(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除了祭月和赏月之外,中秋节还有一些其他活动,例如燃灯、追月、观潮、猜谜、赏桂花、竖中秋、耍禄仔、扎灯笼、玩花灯、烧斗香、舞火龙、听香、烧塔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因地而异,基本上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中秋活动。

除了地域之外,还有少数民族,像蒙古族、藏族、侗族、彝族、朝鲜族、壮族、黎族等20多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中秋活动。

中秋节历史

祭月的活动,从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但是中秋节却是始于汉代,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中秋一词的是汉代周公旦所著的《周礼》。

最早时期的中秋节,其实并不流行,只在少部分地区有中秋赏月的活动,文献中关于中秋也是少有记载。中秋节的流行,大致是在唐朝时期,《唐书》中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

唐朝时期,随着文学的发展,开始有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月亮的一些神话,人们将神话故事与中秋相结合,这才使得中秋节大范围的流行开来。

到了宋朝时期,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人人必过的民俗节日了,并且正式将中秋节定为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

明清时期,中秋节延续了唐宋两朝风俗,成了民间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中的功利情感也变得愈为浓烈。起初的中秋节,人们只是单纯的祭拜月亮,纯粹的敬畏之心,还有一些文人雅士,通过赏月抒发情怀,在明清时期,大多数的人祭拜月亮都是祈祷团圆、祈祷幸福、祈祷安康。

中秋节传承

现如今,中秋节依然是中国,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每逢中秋节,天南地北的游子们,都会赶至家中和家人团圆。现在的中秋节,不像古代那样重视祭月活动,如今的中秋节,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团圆。

自21世纪开始,中秋节祭月活动的风俗,一年比一年淡,人们对团圆的向往之情,却是一年一比年浓。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都会提着月饼礼盒,回老家和家人们团聚。今年的中秋,你有没有和你的家人团聚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结尾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给我一双翅膀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800字 我的家族日语作文 学习的目的作文 故乡的春节作文 什么真了不起作文 走过那个拐角作文 记事的作文400 满分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我的新年计划作文 快乐的假期生活作文 五年级下册作文400字 我的祖国我的家作文 参观博物馆作文600字 传统节日作文400字 Hobbies英语作文 少年当自强作文 开学了作文200字 大扫除的作文400字 环卫工人作文800字 介绍自己的家乡英语作文 英语一小作文模板 跑步的好处英语作文 介绍卧室的英语作文 小学生作文集封面 诚信作文800字高中 我的变化作文600字 关于脚踏实地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