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读爱玲④ 张爱玲的港大“学霸”细节曝光:不缺课 历史100分 拿两个奖学金

2020-12-31 20:25:01
相关推荐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许鞍华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改编成电影,引发无数张迷引颈期盼。《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在香港读书两年半后回到上海,回望香港的经典代笔作。读者自然好奇,光影呈现出的张爱玲世界,又是如何美妙的光景。

1939年,张爱玲在上海参加伦敦大学在远东区的入学考试,得第一名被录取但因二战爆发,转到港大入学。在当年港大秋季开学前夕的8月,张爱玲到达香港,1942年5月离开回上海,张爱玲在港大的两年半时间,对她的生活、创作影响都不小。尤其是1941年12月港大因为战争停摆后的在香港五个月时间,对张爱玲有着“切身的、剧烈的影响”(出自张爱玲《烬馀录》)。

在香港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人类无谓的执着”

回到上海“脱胎换骨”

战争对校园毁坏巨大,但也并非如张爱玲所言的“学校的文件纪录统统烧掉,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出自张爱玲《我看苏青》)。2020年9月,由香港大学文学院和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主办的“百年爱玲,人文港大:张爱玲百年诞辰纪念文献展”在线上展出。展览介绍说,“我们此番发掘和梳理的资料大多是第一次面世,将这些零散的文字和影像融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 港大的人文教育以及香港之战带给张爱玲的冲击,直接影响到她日后的一举成名。港战前的张爱玲是个安静的、不太引人注目的年轻学生。”

战争的到来,给张爱玲带来剧烈的心理震动,港战的爆发是重要的契机,使她萌生要以最个人的方式书写乱世众生相的强烈愿望,并在一夜之内脱颖而出:“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出自张爱玲《烬馀录》)。离开香港后,无论是40年代初回上海,还是1955年去美国以后,张爱玲就在文章中多次写香港,她会写在香港大学的生活,写日军进攻,写浅水湾海滩,写巴丙顿道……在张爱玲的早期代表作《传奇》里,有《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等篇,故事发生在香港。著名学者许子东说,“张爱玲的文学道路,从上海起步,在香港转折。虽然她一些作品的艺术性文学史意义学界有争论,但风格转变却是显而易见。” 学者李欧梵在《张爱玲在香港》中也提到,无论在小说还是现实中,香港时光“标志着张爱玲的成长过渡期。她因目睹‘战争的残酷和人类无谓的执着’,在返回故乡上海之前已然脱胎换骨。”

不缺课 考勤完美 历史拿100分

张爱玲是学霸

“百年爱玲,人文港大”以原始档案中张爱玲及其师友的资料文献来全面呈现她的港大生活与因缘。首次面世的文件与图片包括有张爱玲、许地山等人在内的文学院师生的集体合影,列有张爱玲在大学二年级获得的奖学金的原始档案纪录,张爱玲所住的港大女生宿舍的文字和影像记载,历史讲师诺曼佛朗士的照片和档案资料,文学教授许地山的珍贵手稿,好友炎樱及家人在港大就读的相关文件等。

港大文学院师生1940年秋季在本部大楼前合影(港大档案馆馆藏)

港大文学院师生1941年秋季在本部大楼前合影(港大档案馆馆藏)

学籍纪录和成绩单之外,港大还保存了其他与张爱玲有关的档案资料。文学院师生1940年和1941年秋季在本部大楼前留下的大合照裡均有张爱玲的身影。1941年秋季的合照,时间恰是港战爆发前的几个月,此时的张爱玲已是三年级学生了,许地山教授于当年八月倏然离世,合影里没有了他的身影。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在第三排的女学生中找到当年的张爱玲。仍然是那一副厚厚的圆圆的眼镜,披着长髮,脸型瘦削,没有一丝微笑。《对照记》里有她一张戴着同一副眼镜的单人照,边上的文字说,大学时代的自己是“丑小鸭变成丑小鹭鸶”,总是脱不出“尴尬的年龄”。

张爱玲港大成绩单(港大档案馆藏)

张爱玲港大成绩单(港大档案馆藏)

在该线上展览上可以看到,带有张爱玲证件照的学籍纪录以及两个学年的成绩单都保存完好。在香港大学两年多里,张爱玲修的课程有英文、历史、中国文学、翻译、逻辑和心理学,成绩优秀,尤其是英文和历史的成绩胜出其他科目。英文97,心理学96分,历史则高达100分。展览上还描述张爱玲“是不缺课的学生,考勤几乎完美”。

张爱玲港大学籍记录(港大档案馆藏)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学籍记录上的证件照(香港大学档案馆藏)

学籍纪录上的证件照裡,她穿着深色旗袍和深色针织外衣,戴着圆圆的眼镜片,含着微笑,“是即将从上海圣玛利亚女中毕业的高中生模样”。

张爱玲在港大得两个奖学金

相关准确文字证明 在港大档案馆找到

张爱玲在散文《童言无忌》中回忆道:“我到香港去读大学,后来得了两个奖学金,为我母亲省下了一点钱,觉得我可以放肆一下了,就随心所欲做了些衣服,至今也还沉溺其中。”港大此次展览相关策展人士,在档案馆里找到了张爱玲在大学二年级得到两项奖学金的准确的文字证明。1941年5月香港大学文学院议会中教员们集体做出了授予她何福奖学金的决定,并说明是奖给考核成绩优异的学生。几天后的校级参议会通过了文学院的决定。

展览说明显示,这个线上展览只是一个开始,相关梳理和研究还将继续,“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们会在冯平山楼举办一个更全面的文献展。将这次挖掘的文献资料与张爱玲笔下的港大和战时香港并置对照,我们希望能重构一个重要的历史场景,还原作家早期生活的一些片段,并为下一阶段的张爱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灵感。”

闺蜜炎樱的妹妹

在港大的学籍记录也找到了

熟读张爱玲的读者必定对炎樱印象深刻。因为她是经常在张爱玲早期散文中出现的人物。炎樱,原名法提玛摩希甸。父亲是锡兰人,母亲是天津人。她在上海长大,和张爱玲同年,两人一同到达港大,是张爱玲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两人一起入住圣母堂宿舍,并且结伴同一天回到了上海。

1944年的时候,张爱玲曾专门写过一篇小散文《炎樱语录》,记录她的好朋友炎樱说过的“名言”,篇幅不长,每一小段都以炎樱开头,有趣事有见解,让人不禁感慨这真是一对挚友。那个浪漫顽皮的少女形象跃于纸上。比如张爱玲曾这样记录:“中国人有这句话: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西方有一句相仿佛的谚语:两个头总比一个好。炎樱说:两个头总比一个好——在枕上。她这句话是写在作文里面的,看卷子的教授是教堂的神父。她这种大胆,任何以大胆著名的作家恐怕也望尘莫及。”“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找寻它自己。”“炎樱说: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是它的羞涩的回声。”炎樱也会帮张爱玲的书设计封面、画插图。

炎樱妹妹柯来夏的学籍记录(港大档案馆藏)

据此次 “百年爱玲,人文港大:张爱玲百年诞辰纪念文献展”考证,炎樱在港大进的是医学院,但她的学籍纪录已经不存,想必是毁于战火中。此次策展人找到的是炎樱的弟弟和妹妹的学籍纪录。其中炎樱妹妹柯来夏摩希甸比炎樱小五岁,进的也是医学院,成绩优异,姊妹两个长得十分相像。柯来夏的档案里有一封医学院教授的推荐信,其中提到她的姐姐,并说对她印象深刻。柯来夏后来成为妇产科专科医生,长期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于1993年过世。炎樱则于1997年过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400字 在奋斗中成长作文600 我的压岁钱作文500字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600字 牡丹花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喜欢的节日作文300字 myweekend英语作文5句话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350字 写一种植物的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季节作文600字 我懂得了坚持作文600字 拜年作文800字 写六一的作文500字 秋天的怀念作文600字 在逆境中成长作文600字 难忘的六一作文怎么写 二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遇见你真好作文400字 我懂得了什么作文600字 自考英语二作文万能句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一件有趣的事200字作文 端午节四年级作文400字 关于三月街的作文 适时转身作文600字 我爱阅读作文600字 以绿为题的作文 难忘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我眼中的风景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