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西迁的突厥语民族没有融入当地民族

2020-12-31 20:35:01
相关推荐

唐朝《周书》有载:“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突厥民族作为一个活跃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极其善于骑射,且生性野蛮,骁勇善战。

公元745年,唐朝皇帝后发制人,攻灭突厥。在此期间,一部分突厥民族融入唐朝皇室羽翼之下,繁衍生息。另一部分民族不甘人下,四处仓皇逃窜,发起了大规模的突厥语民族西迁运动,远至伊犁河一带,称霸西域。

为什么西迁的突厥语民族没有融入当地民族,反而建起了自己的一方势力?

突厥语民族是继中国北方柔然与匈奴之后的又一重要游牧民族。据《北史》记载:“突厥族人,乃匈奴之别种也。”由此可见,突厥与匈奴二者一脉相承,骨子里亦留着同样勇猛好战的沸腾血液。

穷山恶水出刁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突厥语民族居于我国北蛮之地,以畜牧之业为主,时常四处迁徙,因此部落众人极其团结统一。而我国历来对异族之人总是多加排斥意味,几千年以来,游牧民族亦是多次挑衅我国边塞之地,侵犯不断,二者时常兵戎相见。

北方之境,荒无人烟,穷山恶水,如此艰苦卓绝的环境,练就了突厥语民族一身武艺超群的本领。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患来自北方的草原帝国。突厥语民族如狼似虎,野心勃勃,对于中原之内富饶之地始终虎视眈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天灾人祸既是成就匈奴语民族驰骋沙场的奠基石,亦是后来导致突厥覆灭的另一重要因素。

唐太宗李世民对突厥部落早已记恨多时。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在其励精图治、躬勤政事经营之下,兵强马壮,国力逐步强盛之至。

而北方之地突厥部落却由于连年雪灾,颗粒无收,族人内讧不断。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李世民大举进犯,长驱直入,大破突厥。

李世民

突厥语民族西迁

胜败兵家事不期,突厥民族就此七零八落,而其中一部分得以幸存的突厥部落,为了躲避唐朝皇室的追捕,开始了漫长的西迁之路,一路越走越远,先至咸海之地,而后进入波斯境内。尽管逃窜得如此狼狈,然而突厥语民族与生俱来好战勇猛的优势却依然与之并存。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东山再起时。最早以前,突厥部落曾是柔然贵族的锻铁奴隶,而后反败为胜,称霸一方,当下情况亦是如此。在实力强大的波斯境内,突厥部落依旧在此占据了一席之地。

“否极必泰,道之常也,指顾之间,终当苏而复上。”突厥语民族亦是如此。在漫长的十多个世纪里,西迁的突厥语民族并没有融入当地民族被同化。

其御马之术与兵器锻造之术等先进的经验手段与文化发展,吸引了不少当地落后的民族部落纷纷前来投靠。长此以往,突厥部落积聚了一定的实力与地位,不少当地人开始学习突厥语言。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上共有三次关于民族融合的史料记载,于各民族政权间的交往而言,无不是先进文化同化落后文化,较为强大的政权手段成为其民族主体领袖。

春秋时期,中国开始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战国时,赵国势力一路北上,开疆拓土,称霸一方。

直至汉武帝平定南北匈奴之患,从此匈奴与汉联姻通婚,“广地万里,威德遍于四海”,二者亲和为一家,塞外高原一片“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权更迭不断,战火连绵。中国大好山河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踌躇不前,民族迁徙出现对流的现象,中原腹地的百姓往周边而去,周边的百姓往腹地而来。这一时期,鲜卑族与汉族人民逐渐融合,先后持续了一百多年。

汉武帝

中国多民族,天下一家亲

元朝时期,忽必烈南下一统中原,三百年以来的战乱结束,南北统一,社会发展日益昌盛繁荣,民族融合达到空前强盛。自始以来,中国最大的隐患来自于北方的草原帝国。

匈奴、柔然、突厥、女真等各部落你来我往,于此之间各类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等交相辉映,在不断的冲突与交融中,方形成今日中原文化多姿多彩而别具一格。

在长期以来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直至今日,中国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和谐局面,各民族交相辉映,共谋发展,“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自知落后追先进,已觉距离赶早行。由此看来,西迁的突厥语民族没有融入当地民族,反而在当地东山再起,其民族优势与经验至关重要。实与有力,厚积薄发,不论顺境逆境,皆可迎难而上。

忽必烈

不怕不翻身,只怕不齐心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突厥语民族团结意识自始以来便格外强烈。对于突厥语民族来说,最为伟大坚固的力量,便是齐心合力。熬过艰辛,方得成功。团结是突厥语民族最大的优势与财富。

团结之所以难能可贵,唯在敌人面前方能得知。三国时期,孙刘两家联盟,共抗曹操,赤壁之战,火烧曹营,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赤壁之战

华夏历史悠悠五千年,团结曾有之,内讧亦曾有之,便是这重彩纷呈的分分合合,水乳交融,得以形成今日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与文化传承。

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这是团结的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勇敢的力量。

因这智勇双全,突厥语民族不论身处何地,依然绝处逢生,重振旗鼓。突厥如此,中华民族亦是如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六年级我想对你说 餐桌旁的一家子作文 好朋友作文结尾 英语剪纸作文 中秋节作文400字 永远的朋友作文500字 什么是片段作文 四年级优秀作文10篇 成长在路上作文800字 父爱的作文600字 冰激凌作文 春季预防传染病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 扶老人过马路的作文 环保作文1000字 白萝卜的作文 北京四合院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童话 最难忘的礼物英语作文 写借物喻人的作文 人生的作业作文 烤羊肉串的作文 特别的礼物作文500字 书香作文400字 运动会赛跑作文 我被妈妈感动了作文 世界变了作文600字 外貌特点作文 我家的电饭锅作文 假如我是云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