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新高考整本书阅读出作文题形式到今年全国卷1卷作文点评

2021-01-01 00:55:01
相关推荐

原文标题:高考作文专题(学案) ——从新高考整本书阅读出作文题形式到今年全国卷1卷作文点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太阳城札记,ID:gh_30bb2b675f79】

高考作文专题(学案)

——从新高考整本书阅读出作文题形式到今年全国卷1卷作文点评

外面的世界齐秦 - 柔情主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材料结构及内容含意分析

1.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各自辅佐其主子争夺君位,这时双方是敌对关系。)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管仲差一点射死鲍叔的主子“公子小白”,双方的敌对关系升级。)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争夺君位一事告一段落,但为下文留下悬念:鲍叔会与管仲反目成仇?齐桓公会找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写鲍叔没有与管仲反目成仇,而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此处的含义有: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要有大格局、大胸襟,唯才是举;立身处世要以大局为重,要有大局意识;要用理性战胜感性,超越小我,成就大我。)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写齐桓公没找管仲报一箭之仇,反而重用管仲,完成霸业。此处的含义有: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要不计前仇;作为君主,要从谏如流,心胸开阔,格局宏大,唯贤是用。这可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角度、人才强国、人才兴国等角度切入。)(史)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这句是后人对齐桓公成就霸业的肯定。深层的含义是:以国为重,不计前仇,选贤任能,成就伟业。这是成功学、领导学层面的内涵。)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这句是孔子认为,在齐桓公称霸的功业中,管仲居功至伟。言下之意就是:管仲是治世能臣,他在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的事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相对于鲍叔牙的举荐之功来说,管仲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是人才学、人力资源学层面的内涵。)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句是司马迁对鲍叔牙的肯定。深层的含义是:鲍叔牙最值得点赞,因为他自知、“知人”——知齐桓公、知管仲。“伯乐”鲍叔牙是“三赢”关键人物。)(论)

2.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这创设了写作情境,对作者身份、听众对象、文本适用场域、材料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1)“班级”这个情境,就是指听众认知水平、会议预期等与写作者完全一致,对象、听众都是知根知底的同学;场地也是自己非常熟悉的。

(2)“读书会”就是读书交流会、读书心得会。这是“内容情境”,即围绕分享读书的心得来进入情境。

(3)“上述材料”就是指考题给定的材料及其含义,即显性材料的信息与这些材料所蕴藏的含义。“围绕上述材料”是任务指令,不能脱离材料写作。

(4)“讨论”就是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者辩论。亦即就谁让你“感触最深”这一问题,进行意见交换或者辩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1)三个历史人物当中只能选择一个作为“感触最深”的人物来谈,“最深”必须正面切入、重点切入;不能平均用力,要有重点意识。(2)作文的主体部分,应该是谈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谈理由时可以在跟其他人物比较中进行,也可以不在比较中进行。(3)感触是一个名词,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所以在谈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时,不但要有议论,还应该有抒情。)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1)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比如格式上:开头要有“称谓”;结尾要有明显的提示语、结语或致谢词等。在“发言”的过程中,要有与听众“交流”的语汇,以显示你是在面对同学发言,是在与同学们分享交流读书心得,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发言情境之中。(2)人称必须是第一人称,因为引导语要求是“你的感受和思考”。即在谈“感受和思考”时必须是“我”在谈、“我”在场、“我”在主导。这是写作的任务之一。

(3)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发言,“感受”和“思考”两者都要照顾到。“感受”是名词,指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影响。“思考”在这里也是名词,指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二)写作要求分析

要求:结合材料,((1)论题、观点必须出自材料及其含义。(2)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字眼作为话题展开议论。(3)既要结合材料中“史”的部分,也要结合材料中“论”的部分。)选好角度,(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角度)确定立意,((1)从“齐桓公”角度立意:齐桓公为君为霸,有大格局,不记私仇,从谏如流,唯才是用,因此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2)从“管仲”角度立意:管仲为臣为下级,亦为友为“千里马”,恪尽职守,追逐功名,不羞小节,才能出众,因此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青史留名。

(3)从“鲍叔”角度立意:鲍叔为臣为下级,亦为友为伯乐,胸襟开阔,以国为重,知人荐贤,甘居人下,不计私利,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留下“知人”美名,也福荫子孙。)明确文体,((1)文体是发言稿。发言稿具有演述性、口语化、对象性的特点。(2)发言稿的结构,除标题外,主要分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开头要有适当的称谓,如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等。然后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把要讲的内容概述一下;说明讲话的缘由或者所要讲的重点。主体部分应该回答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谈该人物精神的当代意义和价值。结尾总结全篇,照应开头。(3)发言稿的写作要点:一是要看受众,考题规定要写给同班的同学;二是要做到主旨鲜明、重点突出、主题单一;三要注意语言通俗、表达生动。)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评卷“符合题意”五个参考指标

(1)回答:要回答下述问题: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作文中要明确说明对谁感触最深。作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应该是回答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

(2)围绕:考题规定要“围绕上述材料”、要“结合材料”,所以不能脱离材料写作。要围绕考题给出的材料,来论证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

(3)结合:考题规定要“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结合考生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谈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谈某个人物精神品质的当代价值。

(4)文体:要写成发言稿,写出的作文要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点。

(5)身份对象:作者身份是“学生”,听众是“同班同学”。情境是班级读书会,是在这个场合发言。

(四)我们的解读:

认真解读新课改以来的高考作文试题,会发现其显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历程。2015年以前,可以视为新材料作文的时代,这样的作文命题,考生大多都会有话可说;2015年全国卷Ⅰ回归传统,在作文命题中融入了应用文写作的元素,要求采用书信写作这一形式;2016年后则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横扫作文命题的趋势,可以视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时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关键在于打破无病呻吟,防止考生套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维方式,致使考生的写作趋向单一和固化。2018年全国卷的3道作文题目,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革,呈现出彰显大国精神、关注社会发展、注重考生思维的基本特征,重在引导考生通过真实的人生体验来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2019年的9道作文题再次发生变革,呈现出限制性和开放性相对平衡下的多元思维。命题注重作文的情景化和现场感。

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再次出乎意料——稳中有变。在关注现实大行其道的备考背景下,全国Ⅰ卷作文材料取材于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故事,齐桓公小白在与公子纠的继位之争中因为鲍叔牙等人的拥戴而获胜,在他继位后,鲍叔牙又向他举荐了曾经拥戴公子纠并且一箭射中桓公衣带钩的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原谅了管仲的射钩之罪,还让管仲主持政务,甚至对管仲以“仲父”呼之,足见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在管仲、鲍叔牙这样的贤臣辅佐下,齐国政通人和,霸业遂成。该命题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情境化、现场感相对弱化。一方面防止了考生背诵时评类文章、套用政治课式的理论观念、偏离语文作文本质的弊端,同时有助于引导考生独立思考,用独有的思维形式思考问题,某种程度上算是对新材料作文的一种回归。

考题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一个“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的简单情境,让考生能够根据自己对一段历史材料的感触进行写作,三个历史人物,一个任用贤才成就事业的故事,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也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来写“发言稿”。齐桓公情商高,会用人,识人才宽容大度,从谏如流不计前嫌;管仲善于治国,不拘小节,聪敏机智,成为齐国的实际掌舵者;鲍叔牙慧眼识才,不计小节,真心待友,为国举贤,成全别人威名的同时,也让史书留下了自己浓厚的一笔。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考生如能够围绕材料思考到位并合理调动相关历史方面的积累,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便能充分展现写作素养。命题能够充分挖掘考生的写作才华。

今年作文命题更加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倡导品德修养,讲述“霸业”故事,遵循了“不可重复、不能怪诞、稳中有变、变中有稳”的命题规律,写作要立足实际谈出感悟,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在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影响局面下,在新课标修订和新高考改革的铺开局势,疫情影响下的高考作文命题,表现出所未有的“稳字当头”。

“回首所来径”,近三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着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作文题目故事性的命题材料为触发点,激发考生的真实感受,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念,促使他们成长为关注他人、反思自我、懂得宽容、拥有情怀,并且善于思考的新时代新青年。

(五)审题立意: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多指向较为宏大的时代命题,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以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高考任务,基于此,作文题所给材料所指向的论题常常是一目了然的,不会暗含或者潜藏在文字的背后。然而今年的考题似乎有些反套路。中国人常说道与术。电视剧《三国》里,诸葛亮对姜维说:“凡兵法韬略,说透了,不在术而在道,在于阴阳变化,虚实奇正,术是表,道才是根本,你若悟透了,比学会上千种阵法更重要。”兵法韬略如此,文章写作亦如此。

站在硝烟弥漫的高考彼岸,驻足风云变幻的改革渡口,可谓渺渺茫茫,迷津难觅。近年命题者多通过材料选择上的大视野和材料组合上的高灵活度、通过情境设计和任务要求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力,2020年全国Ⅰ卷回避了宏大主题和热点话题,材料作文命题也不再以多则材料、多元材料呈现,虽然依然和情境设计、任务要求组合在一起,但跟众多师生的预期是有较大差距的。

材料属于整体型单一型,共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故事,是题目的背景,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成就事业的根本是“人”的问题。材料的第二个层次是孔子、司马迁的评价,要抓住评价的对象和关键词,是材料的关键提示所在。材料的第三个层次是情境和任务以及文体要求。阅读材料要做到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和治理理念。三个历史人物,可以思考的有好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提示“感触最深”是引导考生选取角度时,进行适当的比较权衡。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历史上齐国发展成就不平凡霸业的故事,采撷一朵历史的浪花,但绝对不希望考生一头钻进历史,而罔顾现实抒写。尚奇者仍可追热点之新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就;情笃者可以此及彼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多角度审问发独到之论。

参考立意:

1、海纳百川,各美其美

2、德才兼备,成就他人

3、知人善任,识人之功

4、唯才超群,方建奇功

5、开阔心胸,胸阔业成

6、谦虚礼让,审时度势

7、志存高远,唯才是用

考场上如果思维活动顺畅,就能够顺利地从材料中解读出论题、论点和分论点,一篇考场议论文就已经具备了灵魂和骨架,接下来要注意的就是在行文时注意进入情境和完成任务。写好此文,不仅需要高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要较为深厚的历史素养,对已发生和未发生的历史情境有一定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刷新自我作文600字初中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作文60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龟兔赛跑新编400字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3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300字 三年级暑假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我的乐园作文200字 袁隆平作文600字 保护环境作文400字 妈妈的爱作文600字 我的理想作文800字 可爱的小白兔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关于困难的作文 关于收获的作文 牡丹花的作文 关于文明的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踏青作文 怎样写作文 声音作文 作文素材大全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200字作文 假如我是一棵树作文 歌声嘹亮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