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著名画家蒋昌忠谈画竹 看之容易画之难

2021-01-01 03:05:01
相关推荐

【艺术简历】

蒋昌忠,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研究员),中国美术院副院长,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申报中心书画(专业)专家。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书画院名誉院长(原院长),湖北省中国画学会顾问,湖北省中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等。曾任文化部中国文化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文化厅厅长等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美国纽约亚洲文化中心美术馆、日本日中友好协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西班牙巴塞罗那、韩国首尔及全罗北道、新西兰基督城、武汉、济南、西安、福州、呼和浩特、深圳、东莞、台北、高雄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

他的《箭竹颂》参加了第十届全国美展,《神农架箭竹》和《寒玉》参加了全国画院第二届和第三届优秀作品展等,《征途万里》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创作奖,《风雪大别山》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野趣》获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展特别金奖,《面竹图》获纪念《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国宝图》获意大利首届中国书画艺术节特别金奖,《爱师竹篇》获第十一届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等。2008年、2011年和2018年三次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其作品被多家单位收藏,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和政要。

自1998年以来出版多本画集,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全国、文化部和湖北省的一、二、三等奖。由于他率先推出旅游农业的理念、理论和实践,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人才中心评为全国第五届跨世纪人才十大新闻人物。

蒋昌忠关于画竹的专题讲座提纲

第一讲:概述

自然界之竹有一千多种,从赤道两旁到温寒带都有分布,从沿海平原到高山雪线海拔四千米的高度都可生长,生命力极强。中国是世界竹子分布中心之一,北起辽宁,南至海南;西至西藏的广阔领土上分布着四百多万公顷的竹林和三十九个属,五百余种的竹子,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占世界五分之一)、产量最多、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竹海》

世界上第一部竹子分类的专著是我国晋代(公元三百一十七年—四百二十年)戴凯之著的《竹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竹和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悠久文化历史和文明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早就赞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竹文化的国家,竹与华夏数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被国人视为高尚的人格精神和理想境界的象征:竹中空,象征为人虚怀若谷;竹挺拔劲节,象征做人气节高尚;竹四季常青,象征做人始终如一;竹质坚性韧,象征做人坚韧有德;竹耐寒抗暑,象征做人坚定顽强;竹淡雅朴素,象征做人清廉高洁;竹亭亭玉立,象征做人隐逸高雅,淡泊恬静。

《春笋出土》

在中国传统诗文创作中,托物咏志、感讽抒怀蔚然成风,对竹的赞美可谓已到极至,“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处也虚心”(徐庭筠),“虚心如待物,劲节自留春”(席夔)“节高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久龄),“可使食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端毫虽在手,难写淡精神”(刘延世)等;对竹赞誉之诗达数千首,而写诗贬竹的据我所知几乎没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但这并不完全代表他对竹的看法,杜甫咏竹诗数十首,贬竹仅此两句,看起来是贬竹,而实际上是在埋怨松树长得太慢,相比之下,使我们看到了竹子强大的生命力。

《神农架箭竹》

由于自后汉时期以来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的爱竹和迷恋竹林生活,中国绘画史上很早便有了画竹专科,历代画竹者不计其数,在画竹艺术的发展中,唐代多系双钩着色,五代始用墨染,北宋开始流行墨竹,影响及于元明,直至现在。画墨竹的鼻祖是谁?有的说是唐代的吴道子,唐明皇李隆基,有的说是五代蜀国的李夫人,还有的说是南唐的李颇。尚无定论,但文同、苏轼开宗立派,经过李衔,赵孟,高克恭、吴镇、柯九思和吴昌硕等历代画竹大家的传承和发扬,使湖州竹派影响千年。形成了中国画竹的主流,造就了竹文化悠久的传统。但无论色竹和墨竹,都是由于画家本人首先爱竹,要求以艺术来表现心爱的事物。画家这种不能自己,必待画竹而后快的心在中国艺术史上是很突出的。

文同(北宋)《墨竹图》

由于画竹历史悠久,画者众多,画竹的手法、笔法、用墨、用色以及理论等已经十分精到,在这个基础上后人要想超越已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了,这使不少画家望而却步。自古以来,画竹理论颇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其一由北宋的文同和苏东坡等所主张的“胸有成竹”的基本原则,其二是清代郑板桥“胸无成竹”的基本原则,并以此原则加以引申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的创作方法。

苏轼(北宋)

多年的画竹实践,使我体会到,二者所说的都有道理,而将二者综合起来才算完美。一张纸铺开,如果动笔之时胸无成竹,乱涂乱画必是败笔,所谓“意在笔先”是经理性思考后的创作构思,是画好一幅画的最基本要求,但动手的过程又是一个新的创作过程,不断会产生新的灵感,即存在着“化机”,随时可能出现“定则”以外的“天趣”,这些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灵感不但能大大丰富“胸中之竹”的意境,有时甚至会脱胎而成一幅意想不到的佳作。不论是“胸有成竹”还是“胸无成竹”,在画竹过程中有几点是共同的:一是要画好竹,首先必须以一定的感情去爱竹、友竹、观竹,通过观竹和写生来发现竹并掌握画竹的规律,使艺术形象为一定感情服务,写景即写情,景为情服务,使景与情这一结合始终贯彻在画竹的全过程中,写成竹,达意境,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二是坚持“专以意似,不在形求”的原则;三是“适其天、全其性,追求艺术的自然美”。

吴昌硕(清)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竹是存世作品最多,水平最高的品牌。中国文人寓情于物,张扬文化精神,将画竹推向了道德的高度和艺术的巅峰。从精神层面说,不是随随便便的人随随便便地画,用颜色画一枝竹,就是色竹,用墨画一枝竹就是墨竹,用朱砂画一枝竹就是朱竹。湖州竹派认为:画竹的人,第一要有人品,第二要有学问,第三要有才情,第四要有思想,而且还必须具备非常高的绘画表现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画竹高手。

赵孟(元)《窠木竹石图》

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藉墨竹以反映民间疾苦,激发为官者爱民之心。我是在看到郑板桥的这首诗以后,才开始专注画竹的。古人云“喜气画兰,怒气画竹”,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每每遇到难事,烦事,夜深人静之时提起笔来,画上几枝竹,以提醒自己关心群众疾苦,实为要事,乐事。

郑板桥(清)

竹---看之容易画之难,所以古人有“半生写竹一生写兰”之说,竹看起来简单,但要画好确实不易,在画竹实践中,我以诗的形式记录了一些心得:如《写竹》:枝叶如一最平凡,看之容易画之难。古今墨客自知趣,半生写竹一生兰。《写叶》:画叶之难日夜思,十年辛苦未尝辞。竿枝信手轻挥就,写叶留至白头时。《写意》:万杆修竹溶在胸,尽情挥洒笔如风。墨色淋漓抒情意,泼出心中玉一丛。《竹思》:兴来挥写意难持,指向壁间画几枝。疏影横斜留意趣,丹青毫素寄情思。《心愿》:平生淡泊本无求,砚海奔波总未休。墨彩淋漓抒胸臆,畅怀吟写颂千秋等等……

蒋昌忠《和谐之家》

画竹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应如元代吴镇自题画竹的一首绝句:“始由笔墨成,渐次忘笔墨,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当然,这种创作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在我40年的创作过程中,仅有一次自己觉得有了这种感觉,因而留下了“弄笔信手人不知,梦入仙山逸韵留”的感受。

竹子美不美,竹画美不美?在有些人眼里,认为枝叶单一,颜色没变化,长得参差不齐,一点也不美,但在爱竹、画竹之人眼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它是世界上最美的物种和绘画之一。

附录:专家们对蒋昌忠画竹的评价摘录

蒋昌忠画竹40年,对1000多年来中华竹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比较深刻。

蒋昌忠画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个性化突出。种类和形式多样化,不同于自古以来画竹名家单一的表现形式和画法。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对风竹、晴竹、雨竹、雪竹、雾竹、云竹、月竹等竹的多种形态和对春·夏·秋·冬之竹;对色竹·墨竹·硃砂竹等都有自己个性特征的画法”。

1、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刘纲纪:“昌忠同志画竹,既师古人,不离传统,又努力履行古人早已提出的‘师造化’,十分注意实地观察竹的自然生态,他不仅画出了竹的高风亮节,也画出了竹的婀娜多姿。在技法技巧上,他重视背景气氛的渲染烘托,墨色互用,繁而不嫌其多,简而不觉其少。即使所画叶子尚未长出的竹枝,也极有挺拔的生意。我观昌忠画竹,总能唤起一种热爱生活、诗味盎然、积极向上的情感。我认为这也正是昌忠画竹的重要成就所在。昌忠画竹多有创新,画出了今人眼中之竹,达到了自成一体一家的境界”。

2、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湖北省美术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特殊贡献专家冯今松:“蒋氏画竹,循大师之风范,自立门户,自出已意,不与人同。蒋竹,讲究竹节坚实,叶润浑厚,枝如线铁,画格清新、峻健,品质纯正。有古法而又脱去古法,从传统走来而又独自创新,真乃‘吾乃吾自画’‘竹乃吾自竹’。蒋竹自蒋竹也”。

3、中国当代绘画代表性画家之一,长江画派创始人之一,著名画家,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鲁慕迅:“昌忠性与竹近,画竹能得个性。竹之性可以一‘清’字概之。神清,气清,格清,影亦清。昌忠何以能得其清?一是从丰富的竹文中汲取养料,悴一团清气储于胸中,赋与笔下;二是常于月夜霜晨,日光露影中感受竹之活泼生机,酿造画意诗情;三是求诸于笔墨的浓淡虚实间。在他的画中,都较好地把握了竹的这一基本的审美特性。

传统画竹,都是线的组合,以粗细、长短、曲直、浓淡的线,通过疏密、横斜、穿插、错落的组合而表现为画中的节奏和韵律。昌忠画竹引入了块面,而且是鲜艳的色块,以与墨竹对比映衬,不但形式感强,而且寓意颇深。”

4、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池瑜:“在当代国画界,以竹为题材,坚持30多年不间断的研究竹之品格和特征,用水墨表现竹之风骨与形式,并取得重要创作成果的画竹艺术家,要首推蒋昌忠先生。

蒋昌忠认为:画竹既要成竹在胸,又要出奇制胜,创作要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又要灵感突现。他很好的把握了画竹过程中‘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便能清水芙蓉,自然天成,进入画竹创作中的自由境界。蒋昌忠画竹形式多样丰富,其特点,一是挺拔直立,刚毅坚贞;其二,构图巧妙,画面生动;其三,创造画竹的平面装饰形式。这种平面装饰形式,形成蒋昌忠独特的形式风格,独创的绘画语言和形式标志,是当代画竹创作中的崭新成果。”

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画家和理论家,气势派山水的开宗创派者与建设者周韶华:“‘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之所以能呈现出无穷的清新境界,就在于‘其身与竹化’了,竹也人格化了。历来的画竹高手都是如此,不拘于模拟自然,而在于拟人化,追求人与竹化,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昌忠兄更不例外。诚然,他是经历了以造化为师,天之所以,我之画本,从极工而后写意的。我感到,他现在已悟出了文章不可说破,画不可道尽,要向‘空纳万境’之形而上境界提升,追求弦外音,味外味之玄机妙趣,呈现对天地自然的诗化表现,在宏观的把握中为天地代言,论意象涌动,呼唤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江山诗化,把人品诗化,努力展现东方文明的诗意,向终极目标追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300 关于冷静的作文 暖心作文600字 关于群的作文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文 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 一帆风顺的作文 二年级写关于春天的作文 义卖活动作文500字 作文水平 最疼我的人作文 唯美作文开头 这件事让我感动作文400字 描写一种昆虫的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500字 介绍家规的英语作文 节约用水作文题目 老师的爱作文450字 一缕阳光作文500字 以香为话题的作文 一件礼物作文400字 插叙作文800字 一年级小学生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的作文 爱国作文开头 崇尚英雄作文 打屁股机器人作文大全 作文感动400字 风帆指向灯塔作文 关于勤工俭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