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尽了人生命运沉浮

2021-01-01 07:45:01
相关推荐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苏轼在黄州沙湖道遇上大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已经先行离开。同行的人倍感狼狈,苏轼却不这么认为。过了一会儿天气放晴,他一挥而就,写下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就是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其中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非常出名,流传千载却历久弥新。那么,如何理解这句词呢?

联系全词,表现作者不惧风雨的旷达态度

将这首词全文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不要害怕风雨穿过树林时落在叶子上面的声音,不如放开喉咙一边赏雨一边吟唱,从容而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便已经胜过骑马前行,那又有什么能让“我”害怕的呢?披着一件蓑衣,“我”就能在风雨中度过此生。春风料峭,吹醒了“我”的酒意,身上感到有一点点冷,再看山头,斜阳已经露出了笑脸。回过头来再看先前风雨中走过的路程,回去之后,谁还管它是风雨还是晴天呢。

将“一蓑烟雨任平生”单独摘出来,字面的意思就是:“我”只需要披着一件蓑衣,就能在风雨潇潇中度过此生。

纵观全文,这句之前写的是遇到大雨时,同行的人都害怕,唯独作者劝大家不要害怕,不如在风雨中苦中作乐。这句之后则是天气放晴后,回首看走过的路,既无风雨也无晴。这句显然就是面对风雨时的态度:既然有了风雨,不如披上蓑衣继续前行,表达了作者不惧风雨,坦然面对路途中困境的豁达态度。

追溯写作背景,表现作者宠辱不惊的人生智慧

在写这首词之前,作者刚刚经历过“乌台诗案”。在这次事件中,苏轼在监狱中度过了103天,险遭杀头。最后经过要好的同僚以及有识之士的积极救援,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躲过一劫,保住了性命。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出狱后被任命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官职的全名是“责受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而且是“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表明了他是由当地州郡看管的犯官,没有参与公事的权利,因而他在黄州属于近乎流放的性质。

苏轼刚来黄州时,既惊惧又消沉,常常是闭门不出,从早睡到晚,后来内心才慢慢平复下来。这样度过两年后,他依然看不到重新得到朝廷起用的希望,便做好长居黄州的准备,并决定在此买房置地。三月七日这天,他去沙湖看地,道上遇上了这场雨。

此时,劫后余生的苏轼对人生已经有了新的感悟。因此,“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不仅仅是他面对风雨时的态度,更是他挺过人生困境后悟出的道理: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劫难,需要有一种平常心来度过难关。这种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作者宠辱不惊的人生智慧。

再看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然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都能用自己积极达观的态度过。所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每次困境是他人生中的风雨,而他的豁达乐观则是他身上的“蓑衣”。正是有了这件“蓑衣”,他才走过了一场又一场“风雨”,挥洒出自己丰富、绚丽而又多彩的人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的作文500字 动物作文100字小狗 说说心里话作文400字 关于雪的作文200字 关于责任的作文800字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素材 开心的一天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作文 一键生成作文的软件 父亲的背影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600字 雪中即景作文500字 什么也是一种美作文 春天的作文100字左右 消防演练作文300字 四级作文书信格式 五一见闻作文500字 美好的端午节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45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左右 舍与得作文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 海南语文高考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300字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北京旅游作文600字 冬天的雪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