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网飞9.0 HBO真的打不过|百家故事

2021-01-01 09:20:01
相关推荐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艾美奖,网飞还是输了。

虽然提名上占了优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是HBO笑到了最后。

第72届艾美奖海报

也不用替网飞惋惜。

网飞的大局观要更胜一筹。

且不说,投资的电影几次试图挤进戛纳、奥斯卡。

连他们出品的纪录片也大有赶超业界顶流BBC之势。

网飞纪录片涵盖面广,包括明星演唱会记录、环境保护、热点事件、热剧幕后等等

从左至右:《归家》《象牙游戏》《制造杀人犯》《纸钞屋现象》

最近看到部片儿,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它讲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故。

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90后都曾在中学课本里读到过它。

但多少年后,在我们快要遗忘的时候,这部纪录片出现。

它告诉我们,这起事故其实是场切尔诺贝利式的悲剧——

《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

Challenger:The Final Flight

2020.9.16

1986年,1月,美国卡纳维拉尔角。

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

但连日低温依旧阻挡不了上千人的热情。

众人都在等待着远处的那个巨无霸——挑战者号升入太空。

在人们的口哨欢呼声中,在电视台实时直播的镜头下,挑战者号升空了。

尾翼后拖着长长的烟云,随着不断地攀升,越拉越长。

50秒后,有人发现航天飞机尾部好像冒出了黑烟,但群众的欢呼掩盖了他们的疑虑。

52秒,59秒,65秒……

“挑战者号,增加动力。”“收到,增加动力。”

这是地面与挑战者号最后的对话。

第73秒,挑战者号在空中轰然爆炸,化成了一团火球,坠入大西洋。

围观的群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们不敢相信,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应该看的景象。

终于,有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出事了!”

耗资30亿美元的航天飞机+7条人命在全国直播的过程中爆炸。

当天,挑战者号爆炸案火速登上全球新闻头条。

美国人受到极大冲击,他们直言这件事就好比当年肯尼迪总统遇刺一般让他们难过。

举世哗然,事故调查时间不可能再是2、3个月。

必须立刻、马上得出结论。

可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给出的结果报告充满了漏洞以及语焉不详的官方话术。

同时,媒体曝光的一张尾翼闪着火焰的照片,让民众情绪更加激化。

到底发生了什么?!

时任总统里根当即宣布成立委员会调查“挑战者号爆炸”事故,并委派了一位官员担任委员会主席。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主席是个纯粹的政治家,并非航天专家。

当他就任的时候,里根嘱咐了他一句:

“不管你做什么,都不要使NASA难堪。”

当背后的真相渐渐披露出来,我们才知里根的这句话藏着多少心虚。

那场爆炸案的发生仿佛在九年前就注定了一般。

与苏联的太空竞争之后,美国的航天航空事业进入了一段“空窗期”。

再加上越战余殇未愈,通货膨胀使得社会氛围低迷。

民众对探月、太空逐渐失去了兴趣。

NASA想重新收获民众关注就要搞点不一样的。

他们推出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又一次唤回了人们的航天热情。

这款航天器能像火箭一样发射,像卫星一样在太空轨道运行,最后像飞机一样在跑道上着陆,并且能再次起飞。

最重要的是它能搭载宇航员进入太空。

NASA官方当即宣布面向社会招募航天飞机宇航员。

成千上万的群众踊跃报名,最后NASA从中选出了35位。

他们中有工程师、科学家、医生……

有日后美国第一位女性宇航员,第一位非裔宇航员,第一位亚裔宇航员……

当载人航天热逐渐散去,NASA不得不又出一个奇招来夺回人们的注意力——选拔非职业宇航员。

记者、电台主播、作家、艺人……纷纷表示愿意加入项目,民众对太空热情又起来了。

约翰·丹佛,美国乡村民谣歌手,曾希望参与项目

最后,NASA敲定了一位普通的教师。

计划由她搭乘挑战者号,在太空讲两堂课,届时全国的中小学生都会观看学习。

普通人走入太空,这件事顿时成为了全国讨论焦点。

甚至,NASA下一步打算,让孩子也进入太空。

这种疯狂不是没有人反对,宇航员办公室表示出极大的担忧。

受过两年训练的宇航员都不能保证安全,更何况毫无专业知识的普通人。

显然NASA并未在意这种疑虑,他们还是将计划进行了下去。

在全国亢奋之外,还有一群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航天飞机助推器的工程师们发现:挑战者号技术还不完善,它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

其实,航天飞机自制作之初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是公众少有耳闻。

1984年,发现号首飞就出现了不小的意外。

发射前,机身突然着火,幸而及时发现,机组人员全部撤离,灾难才没有发生。

之后,类似的事情发生了许多次。

新闻发布会上,负责人斩钉截铁地承诺不会雷雨天发射航天器。

当天,雷电击中了发射台,但他们还是发射了。

某次航天器隔热瓦出现了问题,宇航员反映后,NASA依旧决定按计划行事。

幸而,有惊无险,宇航员安全回来了。

这种“侥幸”没有让NASA有机会反思,反而让他们沉浸于一次次成功的喜悦。

“我们无所不能”的口号喊的越来越响。

未曾可知,房间里的大象正在逼近他们,碾碎他们的自大。

一家橡胶公司负责挑战者号的固体火箭助推器部分的研发。

他们几次在回收的助推器残骸里发现,O型圈被烧坏。

确保密封的O型圈遭侵蚀,就意味着火焰会穿过O型圈烧到外面,造成火箭发动机泄漏,发生爆炸。

这个严重安全隐患并没有引起NASA的重视。

而且,随着挑战者号升空日的逼近,这个问题还在不断恶化。

工程师们十分担忧,但无济于事。

NASA负责人签署了弃权书,意味着:他知道有问题,但没时间解决。

NASA管理者只想着按计划推进,否则数亿美元预算没办法向国会交代。

与此同时,有些人不停向外界放风,航天飞机起飞的日子快要来了。

他们为外界营造了一种安全的幻梦,将一切粉饰美好。

他们以为,这一次又能侥幸。

1月26日,挑战者号计划发射日。

一个个不详的预兆不断提醒他们必须停下来。

发射前15分钟,舱门出现问题。

解决了舱门问题,强风天气又不再允许发射。

第一次发射被迫取消。

另一边,等候发射的群众难掩失望,媒体的报道给了NASA更多的压力。

NASA决定不管怎样,第二次发射必须成功。

28日,第二次发射日,佛罗里达州气温骤降。

发射台为让供水系统保持流动,打开了水阀。

但因温度太低,冰柱挂满了整个发射台。

另外,助推器上的O型圈也会因低温失去弹性,导致爆炸风险加大。

工程师们坐不住了,深夜的电话会议里,他们提出了推迟发射时间。

NASA负责人怒而斥问:“你想让我何时发射?明年4月吗?”

橡胶公司忌惮于甲方NASA的压力,不得不收回了反对意见。

令人没想到的是,下一步,NASA就开始讨论免责声明。

可见,他们早已预见到了灾难结果,并早早开始推诿责任。

所有人都在赌,拿着数十亿美元和7位宇航员的生命赌。

但这场赌局,他们输了。

事故发生后,因政府官员的维护,NASA的调查即将不了了之。

得益于两个人,才让最后的真相被公众获知。

第一位是NASA的一位工作人员,他良心不安,于是决定向报社举报。

曝光资料显示NASA一早就知情。

瞬间,NASA风评转向。

爆料者

另一边,调查团里也暗潮汹涌。

某日,调查团里的美国第一位女航天员莎莉悄悄递给了一位将军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的正是NASA竭力掩盖的O型圈数据。

后来的公开会议上,将军和一位博士将O型圈风险披露出来。

NASA的谎言终于编不下去了。

唯一代表希望的NASA竟如此让人绝望。

民众信仰崩塌,一时之间,他们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

一场举世瞩目的国家项目背后竟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

而且,这风险在一开始就被所有管理者获悉。

也就是说,“挑战者号爆炸”根本不是场意外。

工程师们曾回忆说,起初的NASA并不是这样。

他们会在意宇航员,将他们的安全放在首位。

但后来,当NASA接受越来越多的国民注意,担负越多的责任。

他们就再也不敢停下了。

只能接受成功的结果,只顾着为成功鼓掌。

其他的,一律视而不见。

结果就是,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自大负责。

说来也巧,切尔诺贝利事故与挑战者号爆炸事故发生在了同一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在挑战者号爆炸后3个月)。

两起事故虽然影响不同,但原因都是一样的。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讽刺在于,这起事故本可以将影响降到最小。

却因管理者掩耳盗铃般自我安慰,让灾难呈指数型扩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实际死伤人数远远高于官方通报

而挑战者号爆炸案则在于它本可以完全避免。

却因管理者虚荣心哄抬,再也说不出“不”。

在面子、形象面前,好似所有真相都是令人难堪的。

真相成了他们眼里的耻辱,成了阻碍他们向上迈进的绊脚石。

美剧《切尔诺贝利》(2019)

挑战者号爆炸调查之后,橡胶公司承担了主要责任。

200多人被辞退,1400多人正式职位变为兼职。

所有参与项目的工程师日夜接受良心的拷问。

他们反问,如果当初自己再据理力争一下,会不会一切都不会发生。

之后,便陷入长长的沉默。

而当纪录片将镜头转向当年NASA的管理者时,他们是另一番回答:

“不后悔”、“不内疚”……

30多年,他们依旧没觉得自己做错。

在他们看来,航天是一个大国必须要进行的项目,它连带的风险是必须要承担的。

挑战者号爆炸于他们而言,从始至终,无足轻重。

诚然,我们不可否认科技发展中的风险。

但我们只承担不可测的意外。

而非他们好大喜功而造成的“意外”。

我们鼓励和尊重每一位英雄的冒险精神。

但质疑和唾弃每一个利用英雄而大施形式主义的行为。

人是发展路上的行者,而非发展路上的石子。

始终拿牺牲做借口的人,他们所维护的形象不过是虚假的光荣。

那份光荣背后写满了三个词:可笑!可耻!可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喜欢羽毛球的英语作文 熟悉的人作文800字 知行合一作文 我的青春有梦想作文 古诗词伴我成长作文 与书籍同行作文 写冬天的作文200 作文声音 打屁股作文300字 中秋节做月饼的作文 游记作文400字四年级下册 小学生人物作文 小学写事作文指导 幸福的约束作文800字 蚕的故事作文 假期作文英语 我的同桌英语作文带翻译 春天来了作文600 错误作文400字 四年级350字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结尾 借物喻理的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350字 博士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五年级写景作文怎么写 我爱家乡的田野作文 春雨贵如油的作文 人间大爱作文素材 智能家居作文 魔方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