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二八定律:不能公布孩子成绩?成绩之伤 伤了谁?

2021-01-01 14:45:02
相关推荐

早在十几年前,“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就已成为减负实施方案的重头戏。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样一个几乎年年强调、年年谈“好处”的做法,依然无法带来一致的叫好。

2006年教育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规定: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2013年8月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规定: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2018年12月1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的通知: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也称为“减负三十条”: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江苏省教育厅近日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面复学复课的通知》中再次明确指出“义务阶段实行等级记分,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将“不公布成绩”推上风口浪尖。

成绩之伤,伤了谁?

我们不得不承认,成绩这个东西天生自带“招伤”属性,就算我们再宣扬它那“自我检验”的高大上内涵,也抹杀不了它背后深藏着的关于“竞争”的事实。成绩就是竞争给我们留下的第一个直观印象。成绩之“伤”,到底能伤了谁?

它是孩子们的伤痛,是孩子们用来获得赞扬和批评的依据,有赞则无痛,批评则有伤。它是家长们的伤痛,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冀下得意与失落的资本,得意则无痛,失落则有伤。它是老师们的伤痛,是老师们升职升迁、走向名师、成就自我的实力证明,功成名就则无痛,处处受制则有伤。它是考生的伤痛,是考生们在竞争选拔中受认可或是被无视的判断标准,脱颖而出则无痛,怀才不遇则有伤。成绩之伤,谁躲得过?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了著名的“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约占20%,次要的约占80%。巧的是,“二八定律”不仅适用于经济学,也适合于当今教育的竞争性选拔。

2019年高考统计录取情况,能合老父母们的意的高校录取率,全国平均正是22.2%。随机又抽取了2017年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偏差也不是太大。

2019年高考录取情况统计(数据来源:网络)

这意味着,能在高考的竞争中被选拔的永远是排名靠前的20%左右,其它的选拔也大抵如此。这也意味着,只要存在竞争性选拔,就必然会存约80%的落败者会有“受打击的伤痛感”。这还意味着,至少有80%的家长和孩子必须经历竞争之"伤”,若是再算上平常的模拟、波动以及日后的晋升、选拔,试问,谁能逃过竞争之伤?

在应试选拔机制中,成绩就是竞争的遮羞布。它是竞争的直接表象,也可视为竞争的另一个代名词。既然逃不过大竞争之伤,成绩之小伤,谁又能逃得掉?伤又何妨?我们一谈起孩子们的心理教育,总会提到挫折教育。我们一谈起价值观教育,又总会要求孩子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只要有目标,便会有挫折,而伤着伤着就麻木了,更是挫折教育的灵魂。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多此一举替孩子们搬去一路的障碍?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百度百科

2017年高考录取情况统计(数据来源:网络)

痛定思痛才是最好的成长

伤痛,从字面上翻译指的是身体或心灵受到外界的打击后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我们之所以会因为谈成绩去大谈“保护隐私”、“保护幼小的心灵”,不过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把自己内心的伤痛曝光于他人眼球之下。最初提出“不公布成绩”,目的一在于遏制愈演愈烈的以成绩为导向的应试风气,目的二便在于保护孩子的隐私和幼小的心灵。

在减负措施中,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这的确是对成绩之伤的弱化。然而,漫长人生正是一次次经历伤痛后的痛定思痛,学会痛定思痛才是孩子们最好的成长。

唐朝韩愈在《与李翱书》中写道:“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南宋文天祥继承发展了韩愈的这一思想,在《指南录后序》中写道:“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好一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看上去它像是在说“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当时的痛苦”有多么的痛,实际上这是文天祥在总结宋朝失败的原因时的感慨——只有痛定思痛,把握时机,才能振兴宋朝。

同样的意思,鲁迅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如今,我们也应该对孩子们大声地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成绩!没有成绩不如意时的“伤痛”就不会有“痛定思痛”的成长!只有每个孩子都学会痛定思痛、把握时机,才能完善自己、最终书写出“振兴中华”!

成绩还有别的更重要的分析内涵!

在成绩本身所具有的更重要的分析内涵面前,成绩带来的那点自尊之“伤”根本无足挂齿。

1、中高考的录取机制简单说就是按照成绩排名顺序。成绩和排名能让家长和孩子们清楚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明确努力的方向。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绩和排名作为博弈中的最重要的信息,失去了它就意味着失去了先机。若是不想失去这样的先机,成绩的公开透明就是最好的选择。

2、当下早已是大数据分析的时代,数据=信息=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公平的最大要义就是公开,信息闭塞引起的严重落后完全可以参照“闭关锁国”。获取越多的信息才能获更多的利益,在教育中也不外如是。成绩及其排名不公开,不代表相关的数据和事实就可以不存在。在这条信息链上,必然有人能够拥有完整的信息。在股市中,庄家和散户的信息不对称足以带来“垄断”式的牟利。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公平问题,远比成绩隐私重要得多。更何况,若是成绩及相应排名全部公开,那就算不上隐私的范畴。正如股市中的财务数据,它是各大公司的“成绩”排名,至今也不会有人会把它视为隐私。若是把它秘而不宣,让人窥看了去,你又窥别人而不得,那才是满满的隐私被侵犯感!

3、成绩变动的背后是80%孩子的自信和自省。掐掉优秀的头,掐掉自暴自弃的尾,80%的孩子都处于中等层次。这个层次的孩子的特性就是可上可下,一旦找到专属的自信,或是正视自身的问题,便可一往直前。成绩分析便是自信和自省的重要过程。对于一个普通孩子来说,成绩的提升永远不可能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的带有趋势性的波动曲折的过程。试想一个孩子,辛苦付出无数努力之后,换来的依然是从B到B,从A到A,从ABABB到BABAB......大概等待他更多的,是对坚持的希望的破灭,而不是成绩带来的伤痛。长此以往,抑从中生!这才是当下最值得警惕的问题。

感受一下分析突变的画风?

躲在牢固的遮羞布之下,该如何应对?

成绩这块遮羞布,已牢牢地被覆盖在“减负”之上。它将让成绩背后的实质性分析变得越来越困难,直至陷入困境,也将让孩子们的追逐进步的热情和希望逐渐湮没在漫长的无光之中。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需要耗费更多的心力去搜集所有必须的信息,助孩子一臂之力。

1、关注每年地区中高考的最高总得分。将这个最高总得分换算成百分制之后的占比数值,就是孩子们在日常考试中的一个关键等级参考线,它意味着优秀的孩子在一份具有选拔意义的试卷中的天花板。中高考中的天花板不仅仅可以用来抑视,更可以用来衡量差距,提升自我。

韩愈在《原毁》中写道:“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者,就其如者”。这便是古之君子在没有任何成绩比较下的提升自我的方式——与最优相比,努力变成最优。

2、“知已知彼,百战不怠”的战略思想,永远不会过时。如果可以,尽可能私下与家长们和老师们多沟通交流,收集相关信息。

3、更加注重收集孩子的每一次考试的真实成绩,掌握深入的纵向成绩分析方法。如果实在获取不了过多的横向对比信息,也无需过分焦虑。既然无法横向比较,那么就要擅于利用纵向对比分析,它将直接决定了发现问题的效率。

结束语

学习之路说白了就是竞争之路。无论将成绩进行怎样的演变,都改变不了孩子们面对“竞争”的现实。在这场漫长的无声无息的竞争之战中,与其过分地保护孩子那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勇敢和坚强地面对一路的挫折!

我们应该期待有一天,孩子们面对成绩再也不会无所适从,我们也不会因为孩子的人生方向而患得患失。或许那时候,也就不会再看见关于“不公布成绩和排名”的任何硬性规定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