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爱 但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及做孩子的“差评师”

2021-01-02 10:55:02
相关推荐

01 你的一个差评,是孩子放弃自我的推手

央视主持人董卿,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及过她的父亲。

她说自己小时候,父亲对她过于严厉,不让自己照镜子,不让妈妈给她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体活动。整个高中三年,必须去酒店做清洁工,打工挣钱。

那时的她,觉得这样的人生过下去实在没有意思。之后只要提及自己的原生家庭,就总会泪流满面。

她说,小时候最怕的事是吃饭,因为这个时候,爸爸总是会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而她却在一旁边哭边吃。

这种教育方式,让这位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央视一姐,40多年后,还时常有点自卑。

我的一位朋友阿君,为人温婉,性格和善,相貌清秀,是一个典型的小家碧玉类型的南方姑娘。一次,我和他聊天时,在不知不觉中,聊起了童年的时光。

她说她童年时离家出走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她说的话,如雷轰电般触动了我。因为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淑女,这种气质若兰的女神和离经叛道之事,似乎牛马不相及。

阿君家有兄妹三人,在她妈妈眼里,阿君的一切都不如弟弟妹妹。妈妈总是说她:

“整天不说话,跟个哑巴似的!”“每天哭丧着脸给谁看?”

这些话,如暗箭一般,经年累月地穿刺着阿君的心。

阿君跟我说,他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对你却充满鄙夷和不屑,仿佛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一般。

仔细想想,像这样爱做孩子“差评师”的父母,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每个家庭都可能存在。

“你怎么这么蠢?”

“真够笨的!”

“这点事都做不好,真给我丢脸!”

……

这些随口而出的话语,在无数个时刻,中伤着孩子,但很多父母却不以为然。

相对于外界的恶语和中伤,父母的贬低和差评,更容易给孩子心灵造成伤害,甚至使孩子对生命失去信心。更触目惊心的是,中国儿童自杀率,常年高居世界前列。

据2017年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00名上海中小学生中,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3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而绝大多数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孩子渴望独立自我,却并不被外界所倾听或尊重。

一个孩子的生活到底得有多绝望,才会对生活失去热情,才会如此决绝地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作为父母,当孩子表现出弱点时,他们对其持续否定,不断挫败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时,他们一边孜孜不倦地埋怨,一边迫不及待地“代劳”;

当孩子伤心难过时,他们漠视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味强调自己的要求……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敏感的、微妙的,父母这种微小的嘲弄辱骂,都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而这种“心理场”的强大的辐射,很容易改变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02 对孩子正确的正面评价,真的很关键

曽和孩子读过一本绘本,名为《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说的是一个名为爱德华的普通男孩,他会很调皮地紧追着动物跑,会制造噪声,他的房间乱得像狗窝,有些大人看不惯,便说爱德华是世界上最野蛮的、最吵闹、最邋遢的男孩。渐渐地,爱德华就如大家所愿,变得越来越野蛮,越来越邋遢。

可有一天,这个世上最恐怖的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

听起来有点像变魔术般,其实真相很简单,孩子还是原来那孩子,变化的只是大人,是大人对孩子的态度。

心理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孩子并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认知能力来客观地认识和判断自己。因而,孩子自尊心的形成极大地依赖于父母对外做出的评价。

父母是否尊重和欣赏孩子,是孩子对自我重要性感知的最重要的渠道。当来自父母的负面评价过多时,孩子会逐渐习得负面的甚至是扭曲的自我认知,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积极自我认知模式和健康的自尊心的形成。

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变得异常叛逆,有多少孩子因为被父母操控而变得软弱异常,又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终其一生的差评,而失去生命 。

网球教练提摩西·加尔韦发现,如果你每次都用特定的方式挥动球拍,那再次这样挥拍的可能性就增大了。神经科学把这个现象叫做”印刻效应“,神经回路每按同一种方式使用 一次,刻痕就会变得更深。心理学家吴志红说,这种强迫性重复的”印刻效应”,很容易展现在人的心理问题上。

如果你得到了痛苦,你就重复痛苦,如果你得到了绝望,你就重复绝望。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差评,很容易“印刻”在孩子的人生里。

亲子关系应当平等,没有高低之分。正如纪伯伦在《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中所说: “你可以给予孩子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本没有资格做孩子的”差评师”。

03 如何避免成为孩子的”差评师”

哲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习惯型的成为孩子的差评师,要学会肯定孩子。很多事情,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却忽略了每个生命都有他自身的喜好和节奏,这和成人世界一样,有人喜欢美食,有人喜欢华服,还有人喜欢旅游。

无所谓好坏,无所谓优劣,不过是愉悦生命、愉悦自己的方式而已。身为父母,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多关注当下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孩子的”不是”,不要一棒子否定,多肯定他们的兴趣和努力的程度。

1) 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在《爸爸去哪儿3》中,林永健的儿子林大竣和夏克立的女儿夏天,在节目中被要求看守糖果和冰激凌,结果,他们没经得住诱惑,违反了规定,偷吃了糖果。

林永健看到儿子的表现,立马提高声量对孩子说:“你干嘛要吃?站一边好好想想去!” 而夏克立则把女儿拉到一边,亲切却又不失严肃地对女儿说:“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知道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当孩子内心平静后,再告诉她,做错了事就要接受惩罚。

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懂得接纳孩子,不做孩子的差评师,便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在《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中,史蒂芬·柯维说:”习惯了对家人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我们都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与孩子进行有沟通。”

有一本儿童绘本,叫《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它里面是这么描述孩子的内心感受的:

“当妈妈对我大吼大叫时,我的全很都散架了,脑袋像是飞到了宇宙里,肚子落入了大海里……

描述语言虽然是夸张了点,但现实生活中,差评对孩子的伤害,决不可低估。

连法国儿童精神病医生米雷耶·纳坦松也认为,父母之所以对婴儿施虐,是因为父母与婴儿间的关系不睦所致。”

这里所提到的虐待,其实就是父母对孩子不停进行差评所致。

因此,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是我们每位父母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父母平时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做一个倾听者,让孩子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体会孩子的感受,这不但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孩子明白,不管有什么困难和烦恼,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可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得到全面的发挥。

另外,当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向孩子表示自己正在听或对孩子的说话比较感兴趣,

总之,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要花时间,用心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多了解和关怀孩子,孩子才会表现出乐观的情绪且收获健康的内心。

2) 多肯定和赞美孩子

在一期《爸妈学前班》中,邀请了张杨果而夫妇,前往英国诺兰德学院,与专家一起讨论育儿的难题。

当讨论到原生家庭时,主持人让每个人单独进入一个小房间,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5-10个人,以及你与他们的关系,之后,依次划掉一个人,划掉后,将不再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直到留下最后一个。

在划掉一个人事,果而就哭成了泪人,当主持人问她原因时,他说起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他平常很少夸我,我得第一名,他不会第一时间说我好棒,只是告诉我题目简单;而自己觉得还处理得不错的事情,父亲也只会说还可以。”

如果一个孩子,长时间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和认可,就像是迷失在黑夜里的海上的小船,没有了方向。

哈佛大学的罗森塔教授曾在加州某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某学校校长,找到本校两位老师,对他们说,“根据过去三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

·

校长告诉老师,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特意挑选出来的,以平常的状态来教他们。

这两位老师非常开心,教学上更加卖力了。

一年后,这两个老师带的班的学生成绩是其他班学生分数的好几倍。

之后,校长告诉两位老师,那些学生的智商并不是比别的学生高,而他们也不是全校最好的老师。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正是学校对老师的期待,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这就是心里学上的“期待效应”。

它表明,任何赞美,信任和期待,都具有一种能力,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获得了社会的支持。

因此,当我们对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时,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曝自弃,放弃努力。

3)尝试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语言

当你看不惯孩子的某种行为和表现时,你是否也曾数落过孩子呢?

正如一开始提到的:

“你怎么这么蠢?”

“你为什么总是这么磨蹭?”

“你为何不把东西放回原位?”

如果你反复地强调或者责骂孩子,不但改变不了孩子任何问题,反而可能强化了大人对孩子的负面暗示,它告诉孩子一个事实:你就是这样的。

可如果我们换种做法,效果也许会截然不同:

比如,孩子平常喜欢乱扔东西,今天没有乱扔,我们可以说:“你会把东西放好的,是不?”,而不是说,“你今天又乱扔!”,以此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再比如,孩子今天玩时很安静,没有吵闹,你可以说,“你好棒,你已经掌握了正确的与人沟通的方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哦!”,而不是说,“你没吵闹,我真没想到!”。可如果你提到吵闹的问题,则会间接提示他吵闹这件事。

多用积极、暗示的语言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强调他不该做什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书的作文结尾 家务事作文300字 写环保的作文300字 如何写介绍自己的作文 快乐的新年作文 父爱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450 设立一个节日作文 英语图表分析作文 东方作文怎么样 消息的作文 关于家庭趣事的作文 分享爱作文 描写绿萝的作文600字 森林音乐会作文300字 我是一只狼作文 五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最苦与最乐作文500字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150字 感恩老师的英语作文 创新作文300字 感恩妈妈400字作文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200字 我助人为乐的作文300字 我心中的雷锋作文400字 介绍南瓜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小猫作文 2019高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