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宁乡故事」传承老手艺 灰汤这位“守艺人”坚守28年!

2021-01-03 00:55:01
相关推荐

“这些都是我表演用的一些道具,这个是上刀山用的刀、这个是眼皮提物的绳子、这个是表演顶技会用到的木凳子、这个是转碟用的……”在长沙雨花非遗馆里,记者见到了灰汤杂技传承人——肖学东。一头飘逸的长发整齐梳在脑后,配着洁白的棉麻衣,粗布鞋,让人很难不把肖学东跟“艺术”两字联系在一起。

肖学东表演传统杂技——顶凳子。

苦练技艺亮拿手绝活

今年46岁的肖学东,从小在“杂技之乡”灰汤成长,耳濡目染之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悟性高,他正式学艺3天,便可登台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开始的几年,他跟着做杂技表演的舅舅到各地进行流动性演出,后来,慢慢自己组织一些人,以艺术团形式进入全国各大酒店、歌厅表演。2003年他回到长沙,带着团队继续参加一些农村、城市的演艺活动。鼻子拉汽车、赤脚走玻璃、下颌顶起十多张长凳等,这些常人匪夷所思的事,肖学东都能做到。但当记者问到他学杂技的辛苦和艰难时,肖学东说他最难忘的是学习“九龙闹海”。

只见肖学东拿出9根长约3厘米的绣花针,将针尾对准嘴巴的方式逐一放入口中。放完针后,他用双手轻抚脖子,顺了顺咽喉里的针。接着,他开始吸吞白线,只听他口中传出阵阵呼气声,白线逐渐被吸入嘴里。当白线和针全部放进口中后,肖学东立即紧闭嘴巴,开始穿针。只见他双目微闭,两腮微微蠕动。几十秒钟后,令人惊叹的一幕出现了。肖学东用右手将嘴里的白线慢慢拉出来,9根银针逐一脱口而出,并且以几乎相等的距离全部穿在那根白线上。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杂技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一个杂技艺术团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赢得一定的市场,没有几个惊险、难度大的看家节目是不成的。”肖学东笑着说。

为了学会“九龙闹海”这门绝活,肖学东吃了不少苦头。苦练几个月吸气、吐气基本功后,他才开始在嘴里练穿针,开始是穿一根。第一次练习时,只要几秒钟便可完成的动作他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太紧张了,担心针吞下去出不来。”此后,他每天重复练习。针的数量也慢慢增加,一根、二根……不过有次吞针时意外发生了,他一口气吞下9根针,由于一时分神,在吐出4根针后,其他的针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了,最后动手术才将银针取出。“太危险了,有时真不想练了。可又不甘心,毕竟吃了不少苦,放弃了太可惜。”他又硬着头皮练,吞过的针有近万根。4年过去了,他终于可以娴熟地穿上9根针了。肖学东说,用舌头把线头从针鼻里一根一根穿过去,是真功夫,除了口腔器官的技巧外,表演时的心理素质也十分重要。“要沉得住气,尽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经过苦练,肯定是做不到的。杂技演员要承受的疼痛永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肖学东十分感慨地说。

肖学东表演“九龙闹海”吞针绝活。

不断创新只为传承与发扬

据肖学东回忆,上世纪80、90年代,灰汤杂技在沿海一带巡回演出,生意十分红火,演艺人员收入较高,因此灰汤乃至枫木桥、老粮仓、偕乐桥一带,一些具有杂技、杂耍技能的人,纷纷申请组建演出团队,使灰汤杂技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传承。进入2000年以后,因演出市场日渐滑坡,演出收入急剧下降,部分杂技艺人到外另谋职业,部分艺术团队合并或自行消亡。肖学东是为数不多坚持了下来的人。

肖学东介绍,灰汤杂技属于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表演风格惊险、刺激、滑稽、搞笑,演出形式简便直观,深受大家喜爱。灰汤杂技表演的主要节目除借鉴移植外地一些,如走钢丝、椅子、蹬技等节目外,灰汤杂技艺人在长年的演出实践中创作、排练了自己的节目。如武术杂耍、双人刺喉、空中咬花、软体滚杯、头顶千斤、空杯来酒、双人顶碗、口吐金龙、轻功踩蛋、钢针穿身等。“在‘南派’杂技中,灰汤杂技比较有名。”肖学东说,“和北方较有名的河南杂技比起来,灰汤杂技更加奇特、惊险、刺激,并且在传统杂技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杂技更是如此,演出背后是年复一年的努力,做学徒时,肖学东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这些努力也成就了他今后在团里不可超越的技术高度。“练的时候当然很辛苦,我从小就是一个好胜心特别强的人,看到人家能够做到的,我就是憋着自己去做,直到真正练出来。”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对于杂技更是如此。作为湖南省杂技家协会会员的肖学东,正是一位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新的杂技艺术家,28年来他创新的杂技节目有十多个。多年来,肖学东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看到或想到什么能吸引人的“节目”,就会去练练。赤脚走玻璃渣,也是他看到别人表演后自己摸索出来的节目。“以前经常受伤,比如说踩玻璃,如果有师傅指点肯定不会受伤,大家千万不要轻易模仿,以防意外。”

28年来,肖学东享受杂技带给他的一切,作为灰汤杂技非物质文化遗传承人,杂技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就如同他的呼吸与心跳一般。“我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技!如今在长沙地区,仍在坚持做灰汤杂技传承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如果有一天它失传了,那实在太可惜了!”面对灰汤杂技如今的现状,肖学东迫切地希望政府能给予扶持,加大对灰汤杂技的包装、策划、推广力度,让灰汤杂技真正成为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品牌,长远地发展、流传下去。

( 来源:融媒体记者 蔡臻 任铁 何华龙 谭海鹏 实习记者:李帅 统筹:刘静 编辑:向雷红 校对:文艺芳 校审:苏健 刘石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优秀作文 厚积薄发 作文 上海迪士尼作文 风信子作文 公益活动作文 杭州亚运会作文 过年的作文600字 未来的生活英语作文 非遗文化作文 最美的瞬间作文 消防作文500字 书信作文500字 写事作文800字 见闻作文400字 五年级写事作文 给妈妈洗脚作文 我为你点赞作文 三年级下册作文300字 一件事作文300字 我的英语老师英语作文 描写西湖的作文 友情作文500字 寻春作文 简单的幸福作文 灌肠作文 摘草莓的作文 快乐魔方作文 英语作文寒假计划 冬天雪景作文 广州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