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佛人最重要是自己有承担 否则哪儿也去不了

2021-01-03 03:40:01
相关推荐

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开悟以后,到鹿野苑讲的是四谛法。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就是世间的果;集就是世间的因,依果寻因,找到了苦的原因就是集;灭是出世间的果;道是出世间的因。所以,从苦上追溯到因,苦和苦因都能够消灭,又追溯到出世间成佛的果,成佛需要修行,要有修行的方法,因此最后一个是道谛,这四种叫做真理。我们想理解佛法的大概思想,可以从这两方面去把握:一方面是世间法,世间法有因有果;另外一方面是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也是有因有果。世间法的果都是苦的,因都是迷惑。出世间的果是寂灭的,没有痛苦的、涅槃的,出世间的因是觉醒的行为。所以,真正学习佛法是一种觉悟之道,觉醒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层面。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是觉者之法。

药师琉璃光如来作为东方净土的教主,非我们凡夫众生的境界可以见到。在我们娑婆世界,只有在释迦佛在证悟之后看到了药师佛的净土,释尊就把药师佛的功德介绍给我们,告诉娑婆世界的众生跟药师佛的缘分非常深。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对我们人生来说,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两件事情:一件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另外一件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死得更好。西方极乐世界是让我们了解如何死得更好,生命的归宿在哪里;而东方药师佛,他是代表生的,就是让我们怎么样生活得更好。奇怪的是,这两尊佛的净土,它的庄严是非常地相似。在《药师经》里面说,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与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等无有异,二者相等,没有差别。

为什么这两尊佛的净土都会成就,而且都和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非常有缘?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基本上可以分开两类。一类人,他是要追求现实的生活过得舒服一点,过得好一点。另外一类人,他要追求结果,将来过得怎么样。比如你省吃俭用,是想要让自己的子女生活殷实,等自己老了以后有所依靠。像这种追求结果的人也很多,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大多是喜欢结果的,年轻的时候受点苦没关系,老了别受苦就行,对结果很在意。但是其他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就像西方国家,他们的消费方式是借款来消费的,预支未来,人们更注重的是现在我要怎么过。

东方药师佛就是告诉我们,现在应该怎么过。阿弥陀佛是告诉我们,将来要怎么过。而实际上,将来跟现在能截然分开吗?当然不能。你的将来,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延续。你现在如果是个穷光蛋,并且不去努力,然后你说我明天就会成为富翁,这可能吗?所以,明天或者将来一定是从今天过去的。我们同样可以用太阳来作比喻,太阳早上是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降下,是一个太阳而不是两个太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现实的生活过得很圆满、很光明、很有智慧,那我们生命的结果一定是很光明、很圆满、很有智慧。这是互相圆融、不相妨碍的,只是我们众生对于这种空间的执着比较大。所以佛菩萨应机施教,对于我们喜欢死后有个交代,对结果很在意的众生,释迦佛就给我们介绍西方阿弥陀佛。如果我们对于现在也很在意,那么释迦牟尼佛就介绍东方药师琉璃光净土。这两种介绍,对我们来说,就是生死一如。

所以,禅宗的祖师说:“东方与西方,直下自承担。”你自己要承担,因为东西方实际上只是凡夫众生在方向上的执着。真正往生净土的人,从东方要到西方去也是弹指间就过来,西方要到东方来,乃至要到十方去,也是弹指间就能到。随念到达他方世界,这对于一个净土的菩萨来说,是非常方便的。那么这两个净土、两方的教主,他们的不同点到底在哪里?我们常常和大家说,“众生都有佛性,只要你成佛了,跟所有的佛都是平等的,都是不二的。”每尊佛成就的菩提觉悟正道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家每个人的真心也没有差异,所以“佛佛道同,心心无别”,没有差别。但是,每尊佛都有每一尊佛自己的净土,尽管其庄严是等无有异,而他所展现出来接引众生的方便,却各不相同。

这不相同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就在于这些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各自的愿力不同。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一点,就是愿力不同感召了他对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接引方便、接引方法。那么我们大家在现实的生活中,为什么有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文明、文化?也都是因为我们大家的愿力不同。愿,也就是我们的发心。所以,发心是整个佛法修学过程中,最重要并贯穿始终的一点,也是我们认识自己最关键的一点。过去无论是祖师大德,还是世俗上有大成就的学者,没有不立志而能成大事的。

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如果你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你的事业。又有一句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你在一生中,如果一点志气都没有,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地就过了一辈子,你就再活两百年也是空活。但是,如果你有志气,就可以改变你的生命,甚至可以改变身边的人,改变九法界众生。这种改变的原动力,事实上就是我们的愿力。所以,在我们平常世俗当中,你想追求人生的幸福,你一定要有一颗能够享受幸福的心;如果你想家庭团结,你一定要用一颗团结的心来对待你的家人;如果你想社会安定,你一定要有一颗安定的心,以此来对待你周围的社会环境。

有很多人对家里的人、对身边的人总是提出抗议,提出要求,总是说“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对待我。”他就不知道,自己这颗心有没有具备去享受这种安定团结的素质。有人说:“爱是一种素质。”你能爱一个人,你能爱社会大众,说明你有素质;如果你对谁都不爱,那是你素质不够。我们自己的这颗心,既是施者又是受者。比如非常向往成功的人,你也一定要知道成功的人内心所要承受的东西是什么,同时你也要能够承受得了。你如果想什么都不承受,然后又想求取地位或者名利的话,也是不可能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旅游的作文300字 优秀作文650字 桃花作文500字 信仰的力量作文 青春的模样作文 小学三年级300字作文 共度好时光作文 触景生情作文 小鬼当家作文 优美作文300字 父爱作文400字 梦想的力量作文 神仙居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600字 做糖葫芦作文 关于粽子的作文 描写节日的作文 生活哲理作文 关于尝试的作文 考试失利的作文 作文三要素 我的烦恼600字作文 传统美德的作文 美丽的心灵作文 作文段落摘抄大全 介绍家乡美食的作文 最喜欢的节日作文 包饺子400字作文 我喜欢春节作文 西红柿炒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