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第一线挥洒汗水 成就青春梦想

2021-01-03 10:30:01
相关推荐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雪予):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活跃着不少中国90后、80后年轻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在异国土地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开拓进取、不断修炼本领,在促进沿线国家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前,中央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建设境外采访团在赴塞尔维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三个沿线国家为期十天的采访活动中,遇到不少中国年轻人,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第一线挥洒汗水,激荡青春,成就梦想。

郑毅,24岁,山东高速塞尔维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副经理

郑毅(左)和同事E763高速公路施工现场 供图:郑毅

山东高速集团在塞尔维亚主要承接两个项目:E763高速公路项目和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项目。

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施工现场 拍摄:赵雪予

济南小伙儿郑毅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到塞尔维亚工作有一年多时间。因为一直在工地上跑,郑毅晒得黑黝黝的。2018年的春节,他是和公司的同事们一起在塞尔维亚度过的。在他看来,无论是工作伙伴,还是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塞尔维亚人都十分友好。刚工作不久就被公司派到塞尔维亚的工程现场,他感到很开心,也很珍惜这个锻炼提高的机会。

说到公司要如何加强属地化管理,郑毅一脸认真地说:“中方员工需要逐渐向管理方面转变,了解当地市场,做更多探索,加大对当地员工的招聘力度。属地化管理就是要更加依靠塞尔维亚员工,因为本地人对当地市场更熟悉,对当地涉及政府审批等行政事务也更熟悉。而且,公司对聘用当地员工有长远计划,决不是一个工程干完就走人了”。

说到公司在塞尔维亚以及在中东欧地区的业务开拓和发展,郑毅也显得非常有信心:“塞尔维亚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塞两国各领域的商务合作一定会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

蔡娇雲,25岁,中白工业园主要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合同部员工

中白工业园是中白两国最大的共同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合作项目。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进入欧洲市场—白俄罗斯,先后承建了援白俄罗斯明斯克区中心医院住院部、中白商贸物流园首发区、中白工业园9号标准厂房、中白工业园乌沙河改造等9个项目。

中白工业园区建设者村标志 拍摄:赵雪予

在中白工业园建设者村的中铁二十五局营地,记者发现办公室里一个小姑娘埋头工作的背影。中白工业园建设者村是园区为规范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生活居住条件设立的营地设施,这里集中了园区的主要施工单位。因为左右看到的几乎全是男性,突然看到一个中国小姑娘,记者难免有些意外。

中白工业园建设者村中铁二十五局营地办公室 拍摄:赵雪予

蔡娇雲来自西安,201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在中铁二十五局工作两年后,通过自愿报名和考核选拔来到白俄罗斯项目工作,到现在已有两年半时间。她的工作主要是做计划合同,负责和业主计价。她说:“在国内的工作模式比较固定,按照中铁建的固定模板操作就可以了,来到中白工业园区后,我们研发了适应当地工作的模板,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蔡娇雲很喜欢白俄罗斯当地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印象也不错。“白俄罗斯人对中国人都很友好,每周一到周五我住在营地,周末可以住到单位在明斯克市区的宿舍,单位共有五个姑娘派驻在这儿,周末可以一起出去逛街,在宿舍打台球和下棋”她补充说。

2017年中秋节蔡娇雲和小伙伴们一起做的月饼 供图:蔡娇雲

蔡娇雲说,一开始接触到外方员工有些抵触心里,因为和中国员工对工作的想法不太一样,但现在他们慢慢地好像也有中国式思维了。蔡娇雲举例说:“中国人喜欢加班,他们不太理解,甚至有反感,后来在我们慢慢带动下,愿意和我们一起加班了。”利用工作之余,蔡娇雲还学习了俄文,特别是对数字的表达,她现在已经可以和白俄员工用俄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非常幸运,蔡娇雲在工作中收获了爱情,今年4月刚回家完婚。她的爱人是中铁的同事,现在也在中白工业园工作,在施工一线做现场技术。

蔡娇雲和爱人在白俄罗斯的涅斯维日城堡 供图:蔡娇雲

“‘一带一路’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以前我们没有机会出国工作,很难有海外工作经历,现在能有更多发展,而且,在海外工作收入也高。”蔡娇雲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现状很满意,同时她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白俄罗斯老百姓对中国的认知也在悄悄转变,“我们接触的白俄罗斯人也欢迎一带一路政策,他们之前以为中国人很封闭,不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现在,他们能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市场和人文历史”。

段凝,28岁,BELGEE白俄吉工厂生产副总翻译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白俄项目是吉利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施国际化战略背景下第一个海外建厂项目,也是中国与白俄罗斯首个汽车合资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竣工投产,占地面积118公顷,总投资3.29亿美金。全新的全散装件(CKD)工厂取名“白俄吉”。工厂的投产,使吉利成为中国品牌第一个将品牌、技术、管理输出的企业。

白俄吉工厂内景 供图:吉利控股集团公关传播部

白俄吉工厂生产线员工操作 拍摄:赵雪予

段凝在乌克兰留学过,2017年12月来到吉利公司,之前从事汽车进出口相关贸易。在吉利总部接受入职培训后,来到白俄吉公司担任白俄吉工厂生产副总、吉利海外制造中心总经理程文安的专职翻译。

白俄吉工厂生产副总程文安向采访团介绍工厂焊装车间 供图:吉利控股集团公关传播部

段凝说:“这个项目对白俄罗斯来说是第一个乘用车合资项目,之前白俄罗斯没有这方面的工业基础。吉利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工人技能不熟练,供应链不完善等问题。零部件需要从国内海上运输过来,如果碰到错发和漏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通过国内解决。从某种角度讲,吉利在为其他中国企业蹚路子,试出一条全新的路。中国企业如何拓展海外业务、切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吉利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说到吉利人的工作状态,段凝很自豪:“吉利内部的企业文化称作奋斗者文化:人人争当奋斗者,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中方员工加班很正常,一周都是六天班。为了产量和质量的稳定,中方领导层有很多想法。程总每周都是工作六天,早八到晚八,而正常的下班时间是下午4:40。他的工作强度实际上比国内要大,为吉利在海外第一个合资项目做了很多奉献,这体现的就是我们的奋斗者文化”。

“白俄罗斯人没有加班概念,接受起来很困难。与外方合作过程中,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不可避免,比如,他们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爱加班,上班虽然有两倍工资,他们也认为陪伴家人更重要,而中方讲的是要为公司创造效益。为此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做工作,强调积极性: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班组才能好,车间才能好,工厂才能好,与此同时,个人也可以得到提升。我们不断强调这个理念,让白俄员工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有成果的,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要强调个人奋斗,改变思维,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激励机制。”段凝补充说道。

并肩工作的中方和白俄方的年轻员工 供图:段凝

李艾斯,80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助理教授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由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创立。2013年9月,习近平就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首次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倡议,确立了双方发展的大方向。

以哈总统名字命名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 拍摄:赵雪予

李艾斯,牛津大学教育学专业博士毕业,经过三轮严格面试后,2014年7月入职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她回忆说:“2013年,当时我还在英国读书,看到纳大在几个重要的教育平台的招聘信息,那时我知道哈萨克斯坦,但还不太了解这所学校,因为招聘的项目刚好和我的博士论文相关,我就立刻申请了。后来找到了习主席的讲话,了解到这所大学将在促进中亚与中国交流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研究教育的人员,我明白这将对我以后的事业会有很大帮助,于是接到邀请函后毫不犹豫地入职了”。

李艾斯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毕业典礼上 供图:李艾斯

李艾斯在高等教育交流研究中发现,中哈留学生交流非常活跃。据她介绍,哈萨克斯坦是全球第十四大留学生输出国,去中国的留学生数量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俄罗斯。她说:“在来哈工作的四年里,我遇到越来越多会说汉语的哈萨克斯坦年轻人,其中有出租司机、我的学生、商场购物的销售人员等等,有很多学生长期或短期地在中国学习过。14年我初到这里时还不是这样的情况,到今年我明显感到,汉语热的确在哈升温了”。

赵恩杰,80后,中油国际中亚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业务经理

中石油中亚油气合作以1997年6月收购阿克纠宾油气公司为起点,历经20多年艰苦创业,现已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阿富汗七国共有油气合作项目24个,业务范围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管道、炼化、销售和装备制造等领域。

2018年8月15日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二期改造工程顺利开工 供图:中油国际中亚公司

2012年6月,赵恩杰在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硕士毕业,期间参加过团中央、教育部选拔的研究生支教团,带队赴新疆阿勒泰支教工作过一年。他在支教工作中熟悉了当地风土人情并与哈萨克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了深厚感情,毕业时放弃了去热门的金融机构工作,选择了做中国石油人。赵恩杰认为在这个领域自己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国家做更多贡献。赵恩杰先后任中油中亚管道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团委书记、中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主管,2016年调入中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也就是现在的中油国际中亚公司,担任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业务经理。

工作中的赵恩杰 供图:赵恩杰

赵恩杰今年33岁,在中油国际中亚公司机关里是最年轻的同志。他说:“公司老龄化比较严重,中方445名员工的平均年龄是45岁,只有104个80后和1个90后。其中很多员工是‘老驻外’了,驻外时间最长的超过了20年”。

“我至今驻外时间加起来三年多。2015年2月第一次驻外时,儿子出生才4个月,每次休假回去都发现孩子变化很大。”赵恩杰回忆说,“我当时压力比较大,一方面工作有变化,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需要重新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和外语水平,增强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在生活上从小家又变回到了集体生活,很思念远方的妻儿,经常在坐班车和等电梯时看看儿子的照片。”

讲起驻外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赵恩杰说:“跨文化的沟通是难点,尤其在联合公司工作时,求同存异很重要,要和外方当地领导、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他们的信仰、工作观点、生活习惯”。

赵恩杰认为,驻外工作要特别处理好对几个不同身份的切换。他说:“当时第一个身份是中方股东派驻的境外员工,所以我的言行和工作要符合中方的法律法规和要求;第二个身份是中哈联合公司的普通员工,要按照联合公司的规定办事,做好本职工作;第三个身份是生活在当地的外籍人员,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政策法规。”除此之外,还要弥补好在国外生活工作带来的与国内信息文化的差异,赵恩杰举例说,“国内新推出了公交车信息手机软件,地铁票可以刷二维码了,这些我刚回来时都不了解,而且,国外和国内了解新闻的途径也不一样,我每次来回都需要转换。这些都算是一种逆文化的冲击,逆文化也就是本国派遣驻外的员工回国后反倒适应不了的状况”。

说起“一带一路”为中石油和年轻员工提供的机遇,赵恩杰滔滔不绝:“中石油很早就走出国门,中油国际中亚公司去年已成立20周年,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不可能有好的机遇。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相当于打了一剂强心剂。以前驻外时,国内很多人不知道哈萨克斯坦,现在国内可以看到很多‘一带一路’沿线的产品,比如哈萨克斯坦的面粉、格鲁吉亚的红酒、俄罗斯的雪糕等等。由此国内对我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共识,自己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就提升了。”

赵恩杰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同样让哈萨克斯坦收获多多。他说:“哈当地的员工也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不仅知道了‘一带一路’,也知道‘一带一路’和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战略有对接,哈政府和中国政府有紧密关系。这种观念的互相影响,也就是民心相通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迪玛希,哈萨克斯坦民众知道了中国的很多歌手,哈萨克斯坦人现在都知道淘宝、小米、华为、大疆、小黄车。没有‘一带一路’就不可能有中国企业的这些机会,现在,越来越多的央企和民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这对我们都是激励。”

阳光、朝气、热情;有勇气、有才气,有思想;能吃苦、有毅力、敢担当——这些年轻人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带一路”倡议为青年人提供了成就梦想的舞台和发展自我的机遇,在这一舞台上他们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愉快的一天三年级作文 我家的宝贝作文 高中作文读后感 我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作文 做一个温暖的人作文 描写织金洞的作文 最感恩的人作文 爱哭的弟弟作文 林巧稚事迹英语作文 走进职高作文 四年级下册端午节作文 爬青城山作文 书包作文 介绍英语老师的英语作文 描写类的作文 农村生活作文400字 目送作文 写观察日记的作文 妈妈照顾我生病的作文 猫作文800字 兴奋的那一刻作文300 抗疫的作文 让人感动的作文400字 以榜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方圆为话题的作文 我得到了成功作文500字 作文《我的缤纷世界》 三年级作文150字 初中作文我长大了 建筑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