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化:让传统与未来对话

2021-01-03 11:05:01
相关推荐

文化是过去,文化是未来,文化更是现在。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营造新时代的文化,手段很多种,道路不止一条,它们都将成为新一代生活美学的象征。

↑醉美稻城亚丁。 羽 佳摄

日前,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联合国内外25所高校的科研单位共同设立的“文化产业学院奖”第三届评选活动在北京落幕。此次评选吸引了各省市、行业协会、文化企业和个人的广泛关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近千个项目参与评选。

“这次评选结果既体现了文化产业本身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规律,也彰显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第三届“文化产业学院奖”总策划范周介绍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仅2017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46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9%,日益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非遗走出“圈地自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循序演进的生命密码,也是人类历史繁衍不息的活态灵魂。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一直是各界关心的话题。

让非遗走出“圈地自萌”的窘境,既可以是傲娇洋气的贵族范儿,也可以丢掉“偶像包袱”,走平民路线。

出生于苏绣世家的姚惠芬是仿真绣第四代传承人、乱针绣第三代传承人,从事苏绣近40年,她的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馆、伦敦大学美术馆、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等知名艺术场馆收藏。去年,她所创作的《骷髅幻戏图系列》刺绣作品,创新地将近50种传统针法集中在同一个画面,成功入选“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这是中国当代刺绣第一次进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顶级艺术大展。姚惠芬说,非遗应当“见人见物见生活”,不能一直高高在上,只存在于艺术殿堂。目前,姚惠芬正在尝试让更多服装设计师了解刺绣工艺,推动刺绣与时尚的设计理念碰撞出新的火花。

“让非遗持续焕发活力就是最好的保护。”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杨红介绍说,非遗的保护不能停留在展示阶段,应当借助现代商业体系进行创造性转化,通过跨界开发新产品、数字化非遗技艺、版权运营等各类方式,成为新一代生活美学的象征。她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正在借助商业的力量打通与大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过去,工业文明的冲击让传统手工艺被边缘化;而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则赋予老手艺以新生命。”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姜生认为,传统工艺绝非高岭之花,互联网的东风让非遗摆脱空间限制,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宁夏银川月牙湖,代代相传的麻编织技艺被看作是当地精准扶贫的突破口。通过开展麻编技艺培训、建立电商平台,当地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就业模式,村民们未曾想到,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不仅为村里带来了经济收益,而且受到了来自阿联酋、日本、比利时、葡萄牙等国民众的欢迎。

文旅融合共享发展

安徽安庆举办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通过“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吸引了3万余名游客感受黄梅戏艺术节氛围;河北正定推出了20多项旅游文化活动,民乐演出、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等令游客目不暇接……“影视、动漫、音乐等文化业态与旅游的不断融合,正改变着传统旅游形式。特别是各类场景科技的普及,更是将文化旅游推向了新高度,不仅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也带来了营销模式的变革。”范周说。

在此次“文化产业学院奖”的评选中,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备受各界关注。这座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古城,如何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成一张张亮眼的文化名片,是摆在古城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遥古城并不甘心仅仅成为一座“古城”,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已连续举办十八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古朴民风和新锐艺术的交相辉映,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摄影大师的参与。2017年,由电影导演贾樟柯发起创立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启动。

旅游对历史文化复兴、传统技艺传承作用巨大,文旅融合度高是优质旅游产品的重要标志。多数评委表示,此次参评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明显提高,实现了文旅业态的共享式发展。

数字文化引领未来

在“未来文化城市”奖项的评选中,成都、杭州、厦门、长沙、哈尔滨、贵州贵安新区等14地获得提名。这一奖项是为了倡导通过文化驱动,让城市发展树立“文化引领城市未来”的核心理念。

贵安新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梁盛平说,贵安新区在“一张白纸、白手起家”基础上建设一个全新国家级新区,主要是坚持绿色文化引领未来城市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第一批唯一在非建成区进行海绵城市试点,这些创新之举将比较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副教授说,近年来,杭州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创意中心城市,在人才吸引、企业扶植、政策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培育出网易游戏、网易云音乐、咪咕传媒、东家等知名数字内容企业。2017年,全市数字内容产业实现增加值1870亿元,占GDP比重达14.9%。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认为,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基因,一座卓越的城市,必然根治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未来文化城市的建设要始终葆有文化初心,充满文化匠心,让各类文化艺术形态都能获得喷薄而出的崭新生命力。

(经济日报 记者:康琼艳 见习编辑:于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山楂树的作文 特别的日子作文600字 写月考的作文 考研作文模版 松树借物喻人的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建筑物的作文 丢掉烦恼作文 写芒果的作文400字 成长的故事初中作文 什么伴随我长大作文 以前和现在的变化作文 以如果为题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秋季运动会 小学日记作文 关于梅花精神的作文 关于打仗的作文 值得学习作文 我最喜欢小兔子作文 作文一年四季 爱国爱党爱人民作文 大蒜的生长作文 又见春天真好作文600字 后悔的事作文400字 北京游玩作文400字 远方作文素材 泼水节英语作文初三 美丽的瞬间作文300字 射击比赛作文 感谢老师的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