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金末元初的汉人世侯张柔与“雪香园”

2021-01-03 19:10:01
相关推荐

金末元初的汉人世侯张柔与“雪香园”

吴蔚

元代的私家园林主要是继承和发展唐宋以来的文人园形式,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河北保定张柔的雪香园。江苏无锡倪赞的清闼阁云林堂,苏州的狮子林,浙江归安赵孟的莲庄以及元大都西南廉希宪的万柳园、张九思的遂初堂、宋本的垂纶亭等。

保定,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燕南之地”,或云:“燕之南陲,赵之北鄙”。秦时属恒山郡,汉时设乐乡县。北魏太和元年(477),北魏在此设城置守(《魏书·地形志》),名为清苑县,属河间郡。隋唐间改隶莫州(据《弘治保定郡志》)。安史之乱和五代时期,北方契丹族长期入据,梁、唐、晋、汉、周连年交替混战,使这里的人民大量死亡和流散,清苑县城也因遭兵燹,成为一座残破不堪的芜城。北宋立国后,因这里是同辽国接界的军事要冲之一,赵匡胤于建隆元年(960)下令在清苑废城西南七里处重建新城保塞军,太平兴国九年(984)升军为州。保州就是现今保定市的基始。保定作为一个重要城镇的发展,是随着北京历史地位的转变而开始的。金建中都于燕,保定变为京师门户,天会五年(1127)金灭北宋,统占中原,七年(1129)改保州名为顺天军。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分三路南下攻金。其西路于是年十月十七日攻陷顺天军城,实行残酷的屠城。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金贞祐间,举城罹锋刃,老幼无孑遗”的那次惨变。全城财物抢掠一空,民居衙署付之一炬,土城夷平,军城至此成为狐兔出没其间的废墟。

“雪香园”为元代私家园林。在今河北保定。为金末元初汝南王张柔所建,张柔赐给部将乔维忠,乔维忠建为别墅。此园以水清、树茂、花异见胜,尤宜于消暑,在园内吟诗饮酒,别有情趣。此园环境幽雅,“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元郝经《临漪亭记略》),为当地一胜景。本文对汉人世侯张柔与“雪香园”作简要研究。

张柔重建保州

早在元太祖(许多书籍中记载为“蒙古太祖”,纯属无稽之谈)时,汉人世侯张柔重建保州(今保定),确立了雄冠一时的文化布局。元朝席卷天下,靠的是诸路汉人世侯。蒙古国时期出于对金作战和巩固北方统治的需要,在北方原金朝统治区设立汉军万户,任命汉地势力较大的地主武装头目为万户,使其分统诸路。这些汉军万户在向蒙古统治者履行纳质、贡赋、从征等义务的条件下,可自治其辖境,统领兵民钱谷,并世袭其职,专制一方,史称世侯。世侯的设置有利于弥补蒙古在汉地政治军事力量的不足,但世侯权力过大,对蒙古的长远统治不利,各路汉人世侯通过参战北伐等战争,其兵力基本被消耗殆尽。忽必烈即位后逐渐将其废除。但是,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汉人世侯群体的推动下,元统治者决定山东﹑山西﹑河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即内地之意,这实际上开启了保定直属、对接大都(后来的京师、北京)的序幕。

张柔(1190—1268),字德刚。涿州定兴河内村人。自幼善骑射,以豪侠著称。金贞祐年间(1213—1217),河北治安不宁,张柔组织同族亲属和乡勇自卫,开始了戎马生涯。中都路经略使苗道润,秉承皇帝旨意任张柔为定兴县令,后继任青州(治今河北青县)防御使。苗道润视其才,加任昭毅大将军,在元帅府供职。不久,苗道润为同知中都路经略使贾瑀所杀,张柔遂以檄文通知苗道润部下,共谋为苗道润复仇。苗道润部下何伯祥把苗道润生前佩带的金虎符献给张柔,苗道润部下一致推举张柔代行经略使之职,皇帝又加任骠骑将军,留守中都路。

贞祐三年(1215)蒙古人攻占中都城,此后又占领华北广大地区。兴定二年(1218)金将张柔据守中山等地,蒙古军出兵紫荆关口,张柔迎战于狼牙岭(今易县狼牙山),激战中马跌被俘,遂率所部降蒙古。因屡立战功,元太祖铁木真重其才,1225年成吉思汗委任张柔为行军千户,保州(治今保定)等处都元帅。当时,保州因几遭兵燹,荒废近15年。金正大四年(1227)、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把元帅府从满城迁至已是一片废墟的保州,开始重建保州城池。元太宗五年(1233),他参加破金汴京(今河南开封)之役,取《金实录》而归。次年在破蔡州(治今河南汝南)之战中负伤,升至万户。曾随忽必烈围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后被元封为蔡国公、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昭毅大将军。中统二年(1261),封为安肃(今徐水)公。延祐五年(1318),加封汝南王,谥“忠武”。张柔墓位于满城县月明山下。

张柔重建保州城,开启了古城文化的新篇章,也孕育了今莲花池的秀色风姿。张柔先建立帅府于满城县。由于满城地僻山区,不利于他的扩军和有效控制所占据地盘,金正大四年(1227)、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移镇保州。他注意到保州所处地理位置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虽因城乱已荒废十五年,荆榛遍地,仍决心用数年时间全力经营。张柔“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元史·张柔传》),度地势作新渠,引水入城,并扩展了旧城,城方十二里。他修整街道,建衙署、民居、军营,引泉入城,疏浚沟渠,排泄污水,使保州成为北方一座军事重镇,燕南一大都会。

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

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对此做了详实的记载。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兴定五年(1221)进士,曾任国史院编修、南阳令、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绝意仕进,潜心著述。元好问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尤以诗歌成就最高。今存诗1300余首,内容丰富。其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的诗,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写景诗生活气息浓郁,描绘出山川之美。他的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附金词总集《中州乐府》),为金代保存了可贵的文化资料。还编成《金源君臣言行录》百万余言(已佚)。《元遗山先生全集》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包括诗文40卷,年谱3种,词和小说各4卷,《遗山先生文集》为诗文集,另有词集《遗山乐府》。元好问晚年曾流寓于多处,其中在保州(治今保定),与王鹗、郝经聚于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门下。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全文如下:

顺天府营建记

元·元好问

清苑置于隋开皇末,历唐、五代为鄚州属县,宋境与辽接,故改为保塞。重兵所宿,常倍高阳诸戌。金朝既都燕,升县为州,州仍以“保”名,县则复清苑之号,且置顺天节度一军。太行诸山,东走辽碣,盘礴偃蹇,挟大川以入于海,而州居襟抱之下,壁垒祟峻,民物繁夥,辇毂而南,最为雄镇。

贞祐初,中夏受兵,遂例有复隍之变。今万户张侯德刚之起定兴也,初保西山之东流埚,隶经略苗公,累功至永定军节度使,权元帅右都监,及苗公为其副贾瑀所害,候慷慨奋发,期必报瑀,会麾下何伯祥献苗公符节,即推侯为长。事闻定兴。戊寅五月,以侯留守中都行元帅府事,国兵由紫荆关而下,侯率所部,陈于狼牙岭,马跌为所执,大帅以侯肮脏无所屈,义而释之,且复旧职,侯招降旁郡,威信并著,遂下雄、易、安、保诸州,留戍满城。西山豪杰,皆授印号为部曲,兵势大振。

满城隘狭,有不能容者,岁丁亥,乃移兵顺天,以遏信安行剽之党。时顺天为芜城者十五年矣!侯起堂使宅之故基,将留居之,随为水军所焚。侯曰:“盗所以来,揣我无固志耳。堂复成,吾且不归矣”。于是立前锋、左、右、中翼四营,以安战士,置行幕荒秽中,披荆棘,拾瓦砾,力以营建为事。

适衣冠北渡,得大名毛居节正卿,知其材干强敏,足任倚办,署为幕府计议官,兼领众役。侯心计手授,具有成算,正卿悦于见知,劳不言倦,底蕴既展,百废且兴。

承平时,州民以井泉咸卤,不可饮食为病。满之东有南北泉,南曰“鸡距”,以形似言;北曰“一亩”,以轮广言。“宋十八塘泺”发源于此。二泉合流,由城外濠出为减水口,侯顾而叹曰:“水限吾州跬步间耳!奇货可居,乃弃之空虚无用之地,吾能指使之”。则井泉有甘洌之变,沟浍流恶,又余波之所及也。乃度地之势,作为新渠,凿西城以入水,水循市东行,由古清苑几百举武而北,别为东流,垂及东城,又折而西,双流交贯,由北水门而出。水之占城中十之四,渊绵舒徐,青绿弥望,为柳塘,为西溪,为南湖,为北潭,为云锦口。当夏秋之交,荷芰如绣,水禽容与,飞鸣上下,若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舟行其中,投网可以得鱼,风雨鞍马间,令人渺然,有吴儿洲渚之想。由是营守备以甲乙次第之,则为北衙,为南宅,宅侯所居,工材皆不资于官,役夫则以南征卒徒为之。至别第悉然为楼,因保塞故堞而为之,位置高敞,可以尽一州之胜,西望郎山,如见吴岳于汧水之上,青壁千仞,颜行而前,肩骈指比,历历可数。浓浓复露,变化百出,信为燕赵之奇观也。为驿舍,为将佐诸第,为经历司,为仓库,为刍藁场,为商税务,为祗供所,为药局,为传舍媛室,为马院。市陌纡曲者,侯所甚恶,必裁正之。为坊十,增于旧者七:曰鸡泉、吴泽、懋迁、归厚、循理、迁善、由义、富民、归义、兴文;为桥十,而起楼者四:西日来青,北曰浮空,南曰薰风,东曰分潮;为水门二:西曰通津,北曰朝宗;为谯楼四:北曰拱极,南曰蠡吾,西曰常山,东曰竭石;为庙学一,增筑堂庑,三信其初;为佛宇十五:曰棲隐、鸿福、天宁、兴国、志法、洪济、报恩、普济、大云、崇严、天王、兴福、清安、净土、永宁。大悲阁一。由棲隐而下,创者四,而十一复其旧。规制宏丽,初若不经毁者,独大悲出侯新意,尤为殊胜,金碧娴然,高出天际,唯燕中仁王佛坛成于国力,可等而上之耳。

为道院十一:曰神霄、天庆、清宁、洞元、玄武、全真、朝元、玄真、清云、朝真、得一,创者九,而复其旧者二;为神祠四:三皇、岱宗、武安、城隍;为酒馆二:曰浮香、金台;亭榭皆水中。为乐棚二;为园囿者四:西曰种香,北曰芳润,南曰雪香,东曰寿春。城内外为水矻者四。水既出朝宗门,又将引蒲水,为稻田于西南陂,乃合九龙之末流,患其浅漫而不能载舟也,为之十里下起闸,以便往来,每闸所在,亦皆有灌溉之利焉。城居既有定属,即听民筑屋四关,以复州制,近而四郊周泊千里,完保聚植桑枣树艺之事。人有定数,岁有成课,属吏实任其责,揽辔问涂,驳驳乎齐鲁之富矣!庚戌秋七月,余过顺天,副元帅贾辅良佐授侯经度之事,请记之于石,曰:“始吾城无寸甓尺楹之旧,而吾侯决意立之,民则新造而未集,寇则暂溃而复合,以战以守,日不暇给。自常情度之,不牵于道旁筑舍之惑,则必安于聚庐託处之陋矣。侯仁以继绝,义以立懦,信以一异,智以乘时,技合力并,故能事之,颖脱如此。夫,立城市,营居室,前人良政,见于经,于史,于歌咏,于金石者多,今属笔于子,其有意乎?”予因为言:“自予来河朔,雅闻侯名。人谓其文武志赡,可为当代侯伯之冠,起行阵间,不十五年,取万户侯,金虎符,如探囊中物。统城三十,制诏以州为府,别自为一道,并控关、陕、汴、洛、淮、泗之重。将佐皆惟忠孝先,而下赐金银符者十数人。光大震耀,当世莫及。夫,佩金紫,秉节钺,书旃常,著锤鼎,古人之所重。

奔驰角逐,筋疲力涸有不敢望望者,侯则顾盼频呻而得之。况乎土木之计,力有可成者,岂不游刃恢恢有余地哉!古有之,强可以作气,坚可以立志。唯强也,故敢举天下之已废,唯坚也,故能成天下之至难。非侯何以当之?是可书也已。虽然端本者必以正其末,谨始者必以善其后,侯,人豪也。顾岂以城垣山池滹沱,空大茂之林以为楹,尽抱阳之石以为础,然后为快欤!吾意其必以行次之智,移之以利物,作室之志,充之以立政。宽庸调以资垦闢,薄征敛以业单贫,黜功利以厚基本,尊文儒以变风俗,率轻典以致忠爱,崇俭素以养后福。盖公清净之化,致君爱利之实。于是乎张本。予虽老矣,如获兄其成,尚能为侯屡书之”。

(资料来源: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一册,第369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蒙元重要依靠力量的“汉人世侯”张柔在金、元换代之际的崛起,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路”的治所——准省会。路一级在宋、金是一级行政单位,元代与其说降了一格,由于其管辖太大,不如说在路的上面增加了省一级,所以在张柔时期,保定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准省会了。

张柔开府于保州。重建市井时,就“迁府学于城东南,增其旧制”《元史·张柔传》)。张柔及其副帅贾辅虽是武将,但都通晓经史,“二家藏书皆万卷”。贾辅于莲池建“万卷楼”,专藏经史。此后,张柔“于金帛一无所取。独入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藏书,求访耆德及燕赵故族十余家卫送北归”(《元史·张柔传》)。因金亡后《金实录》由张柔令人带到保州,元好问曾在保州翻阅《金实录》。此后在家建亭,在里面进行著述,记录金朝君臣的遗言往行,达到百余万言。由此可见,保州(保定)在元初对保存封建文化起过一些特殊作用。

四处园圃

金正大四年(1227)、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在废墟上重建保州城,从城外濠引一亩泉、鸡距泉二泉之水。作为新渠,从西水门流入,循市东行,绕雪香园(今莲花池)而东,返回再折向南北,由南北水门流出,既解决了原保州城“井泉咸卤,不可饮食”之病,又展现出“渊绵舒徐,青绿弥望”的园林风光。元好问为此写下《顺天府营建记》,详细记述了保州城重建后的情况,是保定早期城市面貌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了解重建后的保定城市特色、规模、布局等。

元好问云:“承平时(指金代前的保州),州民以井泉碱卤不可饮食为病,满城之东有南北泉,南日鸡距,以形似言,北日一亩。以轮广言……此二泉合流由城外濠出为减水口,……水限吾州跬步间耳……乃弃之空虚无用之地。吾能指使之,则井泉有甘冽之变,……乃度地势作为新渠。凿西城以入水。水循市东行,由古清苑几百举武而北;别为东流,垂及东城而西,双流交贯由北水门而出。水之占城中什之四,渊绵舒徐,青绿弥望。为柳塘、为西溪、为南湖、为北潭、为云锦口。当夏秋之交,荷芰如绣……风雨鞍马间令人渺然,有吴儿洲渚之想……为园圃者四,西曰种香,北曰芳润,南曰雪香,东曰寿春……城居既有定属,即听民筑屋四关,以复州制”。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柔重建复兴后的保州,因引水入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北方水乡。城中水网密布,建桥十座,以通往来;还在桥上建有来青、浮空、薰风、分潮四楼,供人游憩;利用城中之水建四处园林:西称种香、北称芳园、南称雪香、东称寿春;修复、新建佛寺16座、道院11处。这些是大众精神活动和物质交流的公共场所。可以看出,金末元初的保定虽然是一座军事城市,但也不乏人文气息,称得上是一座园林化的城市。

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文中提到四处园圃,其中的种香园为张柔自占,雪香园拨给乔维忠作花园,其他依次分配。今人尤文远先生在《贾辅、乔维忠宅园》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张柔时期莲花池的概貌,全文节录如下:

贾辅、乔维忠宅第和园林与张柔府弟隔马路相对,大体在今裕华路南,菊胡同北,西至永华路,东至南大街,西部为府第,东部为园林。二宅园约以今莲池北岸为界,北为贾辅宅园,南为乔维忠宅园。

贾辅宅的具体情况不详。据郝经《万卷楼记》载,得知万卷楼在贾辅宅第东部。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贾辅建该楼,收藏灭金时从河南、江淮地区收集来的图书古籍。贾辅邀郝经居万卷楼旁,郝经以阅读万卷楼藏书成为著名学者。金代著名文人元好问,亦以万卷楼藏书而著成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词总集《中州乐府》,蒙古定宗后二年(1250)出版时受到贾辅的帮助。

乔维忠宅园,从蒙古定宗二年(1247)郝经写的《临漪亭记略》可知其大概。记略称:“鸡水(一亩泉河)控常山(太行山北段恒山)而东,穴而入(城)。激为流,疏为渠,潴为波,浸而为溪,析而为塘。台、楼、亭、观,雄列杰峙者,岿如也(乔宅建筑)。别流诉布,由千户乔侯之第园而出,出而东则亭,亭则乔侯之别第也,面水者三,右池而左洄,屋重而庑列。鳞渌漪然,榜曰‘临漪’。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矣”。临漪亭的始建年代郝经未提,如是乔维忠所建,则必须铭记。《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均载建于唐上元年间,可能有据,姑且从之……(《保定古城街巷史话图说》续)。

此后,张柔在战取苏州后,同样建立了私家园林“雪香园”,成为苏州园林文化的渊薮。作为金末元初,确切说是蒙元时代“汉人世侯”的张柔家族及其部属,不仅具备了充分的理学熏陶下的“文人精神”,制度、经济层面的约束也都不存在,因此拥有了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文人生活方式”的充分自由和能力。刘因、郝经、元好问、王鄂理学大家与张柔的密切关系,使我们不用怀疑张柔们具有“文人精神”,愿意“文人生活方式”。元好问的《顺天府营建记》、郝经的《临漪亭记略》又为记录下以“文人精神”建园并享受“文人生活方式”的细节。“水之占城中者什之四。……为园囿者四:……南曰雪香”。“侯仁以继绝,义以立懦,信以一异,智以乘时,技合力并,故能事之颖脱如此。……雅闻侯名,人谓其文武志胆”。“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

从文献中,可以看到“雪香”、“城市蓬莱”这些文人园林的显著符号。张柔亲自攻入前北宋当时金朝的都城汴梁,史料虽没有记载他是否观看艮岳,但记载了曾从南方带回大批工匠和土木材料。重建保州城(也就是《顺天府营建记》中的顺天府,应为顺天路)在元史被认真记载,大概是因为有重建保州城的经验,后来忽必烈营建元大都时任命已经暮年的张柔为总指挥。因此上,说“先有保州城,后有元大都”毫不夸张,两座城同样体现了文人精神,“水之占城中者什之四。……为园囿者四:……南曰雪香”的保州城是一座符合文人精神的“山水城市”,元大都是第一座完全按照《周礼》建设地符合文人理想的都城。

雪香园何时所建

临漪亭原是雪香园中的一亭。临漪亭与古莲池什么时候始建为园林?目前尚未发现这座古园的始建物证,而且也无金末以前的文物遗存和文献记载可资佐证在元以前确实存在。明确载有它的始建时间的各种史料皆出自元明时代,并且说是元代始建张柔凿池构亭。但到16世纪后半叶出现唐建说。明代陈其愚于隆庆元年(1567)撰《临漪亭记》中云:“古保郡之尚鸡距泉穴城而来,流杂阌闽间,唐上元建有临漪亭”。明查志隆于万历十五年(1587)撰《重辟水鉴公署碑记》的碑文云:“金台郡(保定府)治前故有池,广衍可数十亩。或曰古莲池云。池上故有亭,亭以临漪名,肇自唐上元时”。清末郭云丰撰《莲池台榭记》断言“自唐上元二年凿池建亭”(此文写于光绪四年,1879)。

孟繁峰《临漪亭与古莲花池始建年代考》一文,搜集了充分的资料加以分析、推敲和考证,辨明了唐建说的不确,无只字可证实。唐建说主要基于陈其愚的《临漪亭记》,很可能由于他对郡志一段文字破读引起的。明成化八年(1472)修,弘治七年(1494)刊行的《弘治保定郡志》卷22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临漪亭在府城内临鸡水上元时建”(不加标点原文),把它破读为“临漪亭在府城内,临鸡水,上元时建”,其实应正读为“临鸡水上,元时建”。

由于“上元”年号,唐高宗、肃宗两朝都曾使用过从而有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始建和唐肃宗上元年间(760~761)始建的说法。其实隋唐五代时保郡城址也不在今址。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和郝经《临漪亭记略》,虽然文中也没有直接点明始建时期,但都说到了保定泉流纵横的水乡风光和亭榭台观的临水而筑。考在此以前的史料都没有引水入城的记载。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明言:“乃度地势作为新渠,凿西城以入水,……水之占城中什之四,渊绵舒徐,青绿弥望,为柳塘,为西溪,……为园圃者四……”;郝经《临漪亭记略》也明言“鸡水控长山而东,穴保而入,激为流,疏为渠潴为陂,……台楼亭观雄列鸡峙者岿如也……”;即便是陈其愚《临漪亭记》“……鸡距泉穴城而来……建有临漪亭”,因此若无鸡水在元时引入城内,那来临鸡水之畔而建亭呢?可见历史上“元建说”是正确的。

严格说来,雪香园(今莲花池)始建时期定于在金末,或金元之交为宜。因为“元”是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才定的国号。蒙古人没有灭金和至元年号之前,只能采用金的年号。亭园的始建应在金正大四年(1227)、也就是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之后。因为蒙古人攻陷保定,时在崇庆二年(1213)冬,“举城罹锋刃,老幼无孑遗”,遂成废墟。直到金正大四年张柔在副帅贾辅等人协助下,驱使在南方战争中俘虏来的军民来重建这座荒城的。雪香园等四园圃自建城的金正大四年(1227)、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动工,大约在1234年前就都已修成。

元代初年的雪香园

元宪宗元年(1247)六月,乔维忠的次子乔德玉在园中的临漪亭举行宴会,求郝经作文记胜,郝经就写下了《临漪亭记略》一文。

郝经(1223—1275),字伯常。原籍泽州陵川(今山西长治南)人。金亡后迁保州城(今保定),其父郝思温于元太宗十年(1238)在满城任职,不久去职。因家贫,居保州铁佛寺,“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后为守帅张柔、副帅贾辅延聘为宾客,教诸子读书。两家藏书皆过万卷,郝经得以博览群书,并师从元好问。

元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在今内蒙古正蓝旗闪电河一带),召见郝经,问以经国安民之道,郝经上书言数十事,极受赏识,遂留王府。宪宗统兵入蜀,命忽必烈总领东路兵马南下。郝经建议忽必烈修德布惠,绥抚百姓,控制诸道,加强边防,顺时而动,以待西路军之进展。忽必烈以杨惟中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以郝经为副,统率归德(治今河南商丘)军,先行至江上,以布恩信,纳降附。宪宗入蜀进军缓慢。郝经分析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建议以大军压宋,逼宋讲和,军事上先荆、襄后淮甸,据淮甸而后江南,政治、军事并举,攻敌、安内并行。宪宗九年(1259),忽必烈兵围鄂州(治今湖北武汉)。

元宪宗蒙哥死于合州(治今重庆合川)钓鱼山下。消息传来,郝经又上《班师议》,劝忽必烈与贾似道议和北返,以争夺帝位。忽必烈采纳郝经等建议,即回师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以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宋,以定和议。郝经至宿州(治今安徽宿县),命副使刘人杰、参议高翔与宋商洽朝见日期,书上不报。郝经又致书宋相贾似道及宋将李庭芝,李庭芝对郝经表示怀疑,而贾似道正以却敌为功,恐郝经至,其阴谋败露,将郝经扣留真州(治今江苏仪征)。郝经多次上书南宋皇帝及贾似道,陈述战和利害,并请入见及归国,皆不报。至元十一年(1274),丞相伯颜统兵伐宋。忽必烈遣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郝经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入宋,问扣留使者之罪。宋惧,遣总管段佑礼送郝经归元。郝经归途患病,忽必烈命枢密院及尚医近侍迎接。次年夏回朝。逝后封冀国公,谥“文忠。郝经尚气节,主张学以致用。拘宋16年,以著述为事。著有《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行人志》等。仅《续后汉书》90卷传世。另有《陵川文集》39卷。

在保州期间,郝经遍游名胜古迹,吊古凭今,写下大量诗文。为廉将军庙、赵简子庙、万卷楼、铁佛寺、横翠楼、临漪亭和易州(治今易县)四贤祠、完县(今顺平)城尧帝庙等撰写了碑记,赋有《贤台行》、《张燕公读书台》等诗。《临漪亭记略》全文如下:

临漪亭记略

郝经

鸡水控长山而东,穴保而入,激为流,疏为渠,潴为陂,浸而为溪,析而为塘。台、楼、亭、观雄列傑峙者岿如也。别流泝布由千户乔侯之第园而出,出而东则亭,亭则乔侯之别第也。面水者三,右池而左洄,屋重而庑列,鳞渌漪然,曰“临漪”。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矣。

岁丁未六月朔,侯之仲子德玉者请余为记。余曰:火云燎天山灰海沸,而是亭之上觞豆济济,李沉瓜浮。琴间而奕,曳絺麾麈,隐语谈笑,桀然而四列也。乐乎哉?有敌日横槊被甲而趋者矣;有负耒耜庤钱鎛挥汗而喘者矣。翠波漪风,绿阴锁日,蔗浆沉水,玉榼金斛,枕压缃文,侍儿发扇。乐乎哉?有负载永途,肩高足裂蚊蚋嘬肌者矣;有穷阎局脊槁肠而枯腹者矣!如是而可乐战?盖乐乎此不忘乎彼,乐乎身不忘乎人,政成而讼理,事治而日暇,燕兄弟以笃亲亲,交朋友以讲道业,亲贤下士,以崇德誉。己乐矣,思吾民有未乐者;己安矣,思吾民有未安者,其不负于此亭矣,不然,则有负于此亭矣。

侯既没,诸子堂堂皆有超卓之望特立之姿,盛大之业将有张本于是亭,故不辞而为之记。

《郝文忠公全集·卷二十六》

这是我们今天可看到的有关雪香园(莲池)和亭的最早记载,从中可以了解到张柔建保州城时引水入城:“鸡水探长山而东,穴保而入,激为流,疏为渠,潴为陂,浸而为溪,析而为塘。台楼亭观雄列鸡峙者岿如也”。接着说:“别流沂布,由千户乔侯之第园而出,出而东则亭,亭则乔侯之别第也。面水者三,右池而左回,屋重而庑列,鲜渌漪然,榜曰临漪”。接着说,这里“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赞赏这里“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矣”。

不久,雪香园为张柔之子张宏范所占有,并大加修缮,修筑水门,“崇构馆榭,始成钜观”(见郭棻《郡县图说》)。这时,1236年贾辅于临漪亭北修建了万卷楼,存放收藏的古今图书。从此,楼亭交相辉映,形成了新的景观。

金末元初汉人世侯张柔所建“雪香园”等四园到元朝后期全部荒废,主因由于地震。至元二十六年(1289)保定路发生了相当于七级左右的大地震。据《保定府志》载:当时“地陷,黑沙水涌出,坏官署不可胜计,压溺死伤数十万人”,可见当时破坏程度的严重,园囿建筑亦在所难免。刘骃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写《高氏园记》中就提到这些名园,“近皆废毁”。直到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没有对这些名园重修的记载。

结语

金末元初汉人世侯张柔所建“雪香园”,自古就因水置景,以水为胜,后池中荷花经久不衰而得名“古莲花池”,今为保定莲池书院博物馆。以池水为主体,周围建筑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朴中有奇,于古色古香中尽享幽静,同时也汇集了中国南北建筑园林的精华。有关这园林详尽的文字记载较少,但从留至今日的绘画、诗文等与园林风景有关的艺术作品来看,园林已开始成为当时文人雅士抒写性情的重要艺术手段,由于元代统治者的等级划分,众多汉族文人往往在园林中以诗酒为伴,弄风吟月,这对园林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也对明清园林起着重要的影响。

此园起初为私家园林,后来成为公署园林,到清代又成为皇家园林和行宫御苑。在乾隆年间莲池内的山、水、楼、台、亭、榭、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形成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使莲池水景与陆地景物相联系,相互渗透,最后使莲池景观在园林的风景造景中产生变化丰富,意境深远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战争的残酷作文 心爱的礼物作文 初二游记作文700字 作文网 妈妈笑了作文200字 扬长避短的作文 我的低碳生活英语作文 关于学校变化的作文 我是怎么来的作文 惊喜的事作文 奇妙的和谐作文方和圆 我的信仰作文600字 寻找春天的作文300字 描述同学的英语作文 数学趣事作文 绑架作文 的作文素材 描写校园景色作文 以什么为友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写人 二年级我的朋友作文 读书伴我成长作文300字五年级 鲁迅故里的作文 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的方法 母亲的怀抱作文 一次大扫除作文400字 守护诚信作文 我的小学作文 写一篇水果的作文 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