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人 不是假大空!

2021-01-03 19:10:01
相关推荐

作者:张继禹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大家可记得,过去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就叫《幸福在哪里》。现在很多电视剧,也是有关幸福主题的,如从电视剧《幸福》到《守候幸福》,再到《幸福就是拍拍手》等等。可见,幸福的确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

有关对幸福的追寻和理解,现代人对此有许多好的概括,很值得我们珍惜和体味,如说平淡是幸福,简单是幸福,知足是幸福,真诚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健康是幸福,宽容是幸福,给予是幸福,欣赏是幸福,还有说被拥有爱是幸福,被关心是幸福等等。那么,与之相反,如说烦恼肯定不幸福,忧思肯定不幸福,困惑肯定不幸福,妒忌肯定不幸福,贪图肯定不幸福,纠缠肯定不幸福,愤怒肯定不幸福,还有阴谋算计也并不会是幸福的,伤害欺诈更不是幸福的,无限的欲望也是得不到幸福的。通过对这些词的比较,不难发现人类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饱有情感的词句,让人们一读一听,心里就有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而一些灰色的词句,让人感觉到的则是冷漠与无情。从中国的文化观念来说,阳光的应该是幸福的,阴暗的肯定是不幸福的,这其实也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比较,对我们认识幸福,也是非常有益的。

最近,从网络上看到一些探讨关于幸福是什么的文章,我很赞成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是一种态度;因为,幸福它不依赖过人的权势,不依赖过人的财富,不依赖超人的才华,依赖的是一颗平常的心,常怀一颗笑对人生冷暖的平常的心,这样喜悦就会常伴着。由此,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种淡薄的境界,也是一种感恩的生活态度。

在上述诸多关于幸福的词句中,我觉得更多地是跟道家思想有关,比如说平淡是道家的主张,简单是道家的主张,知足是道家的主张,真诚是道家的追求,宽容是道家的追求,健康是道家的追求,平安是道家愿望。所以,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道家道家文化应该可以提供诸多的思想启迪,因为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此,结合道家的思想,我把它概括成五个方面来加以叙述。

第一,幸福的人知足,或者说知足的人才是幸福的。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老子被世界誉为人类最有智慧的人,道德经更是一部精深博大的经典。老子确实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出了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当然更是我们作为道家的一个骄傲,我们是追随老子的。在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里就说,“名与身孰亲”,名誉与你的身体哪个最重要;“身与货孰多”,我们只有一个身体,外在的物质的东西是很多很多的;“得与亡孰病”,得到了与失去了,哪个更是问题。他告诉人们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只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可以长久”,所以,我们常讲知足常乐,知足常乐这个思想源头实际上就来自于老子。现实当中,我们知道从人的角度来讲,人有七情六欲,所以《道德经》提醒人们,要去甚、去奢、去泰,要少私寡欲,老子不是说绝对排除欲望,他是要限制个人的欲望,所以叫寡欲,因为人们的欲望往往是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所以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就没有一个满足的心理,没有满足的心态,过去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比喻这种不知足的欲望膨胀以后的一个结果,事实中如果我们一直陷在这种无限的欲望追求中,你想会有幸福吗?我们肯定不可能有幸福的感觉。然而,何谓知足呢?知足就是要让自己活得不要太累,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人之所以活得太累,第一是我们想得到的太多太多,也就是欲望太多,没有一个的知足心,所谓欲壑难填;第二我们有太多的虚荣心,追求这个追求那个,许多的追求其实是不切合实际的;第三是我们计较得太多,生活与工作中的诸多事都要去计较,有的还是斤斤计较。在道家中则是特别强调一个“少”字,而不是一个“多”字,老子说 “少则得,多则惑”。唐朝的著名道士孙思邈提出的其中一个养生原则就是一个“少”字,他说: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他说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活得很真实,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幸福的感觉。这是道家教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现在我们追求幸福的重要基础。

第二,幸福的人简单,或者说简单才会幸福。这个思想跟知足常乐是有密切关系的,唐朝的一个高道叫司马承祯,他作了一本书叫《坐忘论》,《坐忘论》第四条就叫简事,他告诉人们怎么修道,他说第一要信敬,以信敬为根蒂;第二要断缘,断 “有为俗事之缘”;第三要收心,以净除心垢;第四就是要简事,也就不要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识其去取。现在有一个话叫要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就是这个道理,他说简则益生,也就说“简事”才会有益于我们的生命,其实就现实来讲,我们往往是人为地把许多事情做复杂了,在人和人的关系方面,少了许多坦诚,多了几分利益的考虑,无形之中把这种关系复杂化了,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同事之间也是如此,这是现实人们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简单才能轻松,要追求轻松,就需要把很多事情想简单一点,不要搞复杂了,我们的心才会轻松,才不会太累。所以《道德经》里面讲:要“居其实不居其华”, 也就是要“弃其华”,就是要抛弃外在的、表面的、鲜亮的那些东西,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快乐,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儿童节的时候我收到一条信息,信息说:“小时候幸福很简单,长大了简单很幸福”。这个话非常有意思,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小时候幸福很简单?因为小时候我们很天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私密的东西,那么多的欲望,我们比较简单。当然,现在也不一样了,因为这个社会给了小孩在学习中很多的压力,不能一边游玩一边学习,使天真的童趣过早的被泯灭。老子讲修道就是要复归为婴儿,复归到婴儿的那种简单天真,这样我们的心才不会那么累,才会有快乐和幸福的感觉。所以,简单是非常重要的,对追求幸福的人来讲,简单就是幸福。

第三,平安是前提,只有平安才会有幸福。所以,平安的人是幸福的,或者说幸福的人追求平安。平安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是要有良好愿望。从宗教来说,我们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只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我们的家才能安定,我们的家安定,我们个人才能安定。一家或一人,我们祈愿更多的是什么,是家人的平安。第二个层是要家人健康,没有灾难,这既是重要的一个前提,也是我们追求平安的重要内容。因此,道家就特别重视人的健康,祈愿人们能平安,这样我们才会有幸福。我们追求平安,根本的是要使我们的心能安定,或者说心安才能平安。道家经典《太上老君说内观经》就告诉人们怎么样修心,使自己的心平心安。要得心安,就要正心,定心,静心,以至虚心、无心,最后达到能安心。达到安心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系列的过程,也就是是自我修养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个修养的过程中最终达到,第一个是要能心平,心平气和,第二个是要能心明,明亮的明,第三个是要能心通,通达的通。《内观经》里面说心平,心平就没有高低之分,要使心平以致气和,心平气和了,我们在处理生活中工作中的问题时,才会温和得体。心明就是不暗昧,前面说幸福就是阳光的,不幸福的都是阴暗的,心明使我们的心不暗昧,能明亮起来。道家仪式中有“开光”等活动,都是意在指引我们追求光明,也就是要指引人们心向光明。因此,人生追求明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心明了,不暗昧了,如此,对人对己、对事对家不就都相安融洽了。怎么样达到心平,怎么样达到心明呢?其实很重要的是心通,通达的通,人生在世,或者说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不可能不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去上公共汽车就可能给人挤了,给人踩了脚,你说你生气不生气,但如果能用一种心通的理念去想它,这么多人,人家挤我一下踩我一下,也是正常的事情,人家也不是有意要踩我,这样一想我们的心也就通了,矛盾也就化解了。我们常说要想得通,想得通是什么,就是心要能通,心要能通了一切也就会变得美好了。平安的愿望既是一个有形层面的,如家人的健康,没灾没难,孩子们都很努力等等,但是在这些因素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心能平能明能通,才能有平安相伴,才能尽情的感受幸福。

第四,宽容是幸福,或者说包容是幸福。当今时代我们都在追求和谐,然而文化是多元的,社会是多元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也是多元的,多元之间这所以能相处融洽,就需要有一种包容,如果没有包容、没有宽容,多元之间可能就会产生的是矛盾或问题。从自然来说,天地之间,不仅有人、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一方面是正因为有这么多的生命,所以才构成了这样一个纷繁的宇宙,丰富的世界。这是因为天地之间有虚空,有包容的空间,所以才有各种生命各美其美地生长繁荣。由此,我们发现其实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包容才会促进事物的繁荣与发展,没有包容我们就不可能有发展。中国人讲有容乃大,那如何才能达到有容呢?其前提我认为就是彼此要有尊重,儒家讲要以礼相待,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包容就没有了基础。因为我们彼此可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性格等等,这都是有差异的,但是正是有差异才构成了不同的特性,才有不同才华的人各展其能。但因为是不同,所以彼此要尊重,不尊重的话这中间就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需要辨证地来看待。道家讲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上下高低、前后左右、成败祸福等等,并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如阴阳的对立统一,有无的对立统一。关键是要让你知道去辨证地看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说你不要只站在自我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可以去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你会得到不同的感觉和认知。如若人们都能辨证地看待和分析,对人对事就更会有包容。

第四要有理解。其实理解很重要,比如说,我们现在跟西方交流多了,包括宗教方面也是一样,我们跟西方宗教的交流也非常多,但我们在跟他们的交流过程中除了尊重之外,恐怕我对它也得有点了解,有了解才会有理解,因为有理解以后,你会发现它的学问也是很好的学问,然后才会有尊重,所以这个方面也是我们说能产生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这是第四个方面。

第五,人皆当有爱心,有爱才会有幸福。我们都知道人生下来之所以感觉到幸福,是因为我们有母亲的爱,有家人的爱。在中国文化里,讲爱更多地是跟慈联系在一起,如我们称母亲为慈母,因此我们的传统是更多的讲慈爱,其中也更有深层次的意味。所以,老子讲“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家的另外一个经典《度人经》则讲要“齐同慈爱”;要“一物不欺,一体皆爱”。慈爱这个词更能表达中国人的这种无私的大爱精神,慈爱精神。我们知道有一首诗,唐代诗人孟郊写的,大家都非常熟悉那首诗,写那种母爱,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慈母的这样一种爱意,因为我们拥有这种爱,我们生下来就不感觉孤单,我们就有幸福的感觉,这样的爱其实是最重要的。中国人把大地比作母亲,因为大地是生养万物的。在道家里面专门有这个神,叫后土皇帝祗,后土祠供的就是这个后土神。所以我们要有这样一个爱心,这是基础,是我们说有爱的一个基础,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比如说有朋友之间的这种爱,人生少不了朋友,人生如果没有朋友,这种幸福你也会少了很多;要有夫妻之间的爱,这是彼此的搀扶,最近的很多电视剧,如《金婚》都是表达家庭的这种重要的爱意,我们要有对师长的爱,甚至比如说我们病了,我们要有医生的爱,其实一个人生病以后能不能很快恢复,其实跟你的心态有关,跟医疗技术有关,同样也跟医生的那个感觉有关,所以中国人对医生重要性的描述,也是来自道家的,所谓大医精神,在非典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这种大医精神,大医精神源于唐朝的一个道士孙思邈,也是中国的大医学家,我们都把他奉作药王,是他提出来的,所以他说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要“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果是有来求医的人不得问他是贵贱贫富,是好看不好看,是不是自己的亲戚或者说是自己的仇人,不喜欢的人,应该是“普同一等”,一切皆做“至亲之想”,而且要求是不得“瞻前顾后”,不得“自虑吉凶”,“护惜自己的身命”,而是要“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他说如此才可以称得上叫“苍生大医”,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讲爱当然会有很多很多,其实讲爱更多的就是你要给予,我们之所以说母亲是我们一生中最依赖的人,母亲一生都在给予我们。爱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给予,你给予别人,别人才会给予你,所以我想有爱才是幸福,这个可能是永恒的,而且是最重要的。

那最后我想就回到我的主题,用心去感受幸福。其实我们讲这么多东西,最终的核心都能回到一个心,刚才说平安要归于心,最终都要归于一个心字,心的意思是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第二是我们要用善心去感受,所以在所有的宗教里面,追求的都是真跟善,这样一个真理,在最初追求信仰的理想过程中,真诚的心就是朴实的心,就是天真的心,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外在因素影响的那个心。总而讲,赤子之心是真诚的,真就是没有假,没有昧,善的对立面就是要去掉恶,用这样一个心我们才能去感受到幸福,不然的话你也感受不到幸福,就是有了那么个东西,你也不一定能感受到,所以心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对道家来讲,心是什么,心是一身之主,是百神之帅;对道教来讲说修道,或者佛教道家同样地讲,说学佛修佛为什么,道家实际上也是一样,修道就是什么,从修心开始,所以在道经里面说 “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修心就是修道,人能“常亲近其心,道自来居”,道就不会离开你,修道不是普通的概念,从哪里开始从修心开始,但实际上它说“人之难福,危在于心”,人最难幸福的,实际上是心,所以中国人说心头欲满,所以我们才会说《西游记》,《西游记》是一个教人怎么样修养的小说,你看孙悟空从来没有安定的时候,所以“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皆是有一心,所以用真心去感受,首先我们是要有一个真心善心,这样你才能感受到这种幸福,不然的话你看的这些东西,你都不可能去,本来是幸福,你都可能没有找到幸福的感觉,或者说是找不到幸福的感觉。从现实来讲,我们现在以我们自己来观察一下,我们能不能淡定从容是从心开始,我们能不能光明磊落也是有一心,我们能不能坦然自应,也是因为心,那反过来我们斤斤计较,还是因为心,阴谋算计也是因为心,妄想不安还是起于心,等等,所以用心去修心非常重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心去感受这种幸福,非常重要,要感受幸福是要用心去感受,那要用什么心,用一个善良的心、真诚的心去感受幸福,才能找到幸福。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我就是留给大家这么六句话吧,我觉得是怎么样用真心去感受幸福:一是以恭敬心去尊重他人,恭敬非常重要,或者说尊重,以恭敬心尊重他人,以感恩心回报社会,这是我们现在讲得最多的,但确实不一定讲的最多的就成了时髦的话,我们很多成语流传这么多年,每一个成语都有它深刻的内涵,所以用感恩心回报社会,以和悦心去快乐人生,以慈爱心去善待生命,以清净心来安顿心身,以纯朴心来真诚自我,我觉得这样的话我们才会找到幸福的感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下围棋的作文 池州杏花村作文 印象深刻的场景作文 正确对待电子游戏作文 踩水坑作文 洪水作文 我的家乡盐城作文 阳光话题作文 小学生作文 秋天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作文 摩擦起电作文300字 爱是相互的作文 关于航天的想象作文 生活趣事作文400字 写一篇开学典礼的作文 老师是一盏明灯作文 我的家乡兰州作文 以家为话题作文 感恩父母和老师的作文 校园一角三年级作文 什么让我陶醉作文 关于相濡以沫的作文 花木兰英语作文 自省的作文 六年级单元作文 什么教会了我什么作文 被三个哥哥打屁股作文 关于知足的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大全 二三事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