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甘肃天水秦安莲花镇之行

2021-01-03 22:15:01
相关推荐

初闻秦安莲花镇给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也许莲花镇的地理位置形似莲花而得名吧;或者是莲花镇有一处莲花池,风姿绰约,吸引着八方来客吧;或者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吧,总之莲花镇让我产生了美好的向往之情。

诗意行进

车在雨雾中行驶,雨,是一首诗,更是一种心情。它,静静洒落,洗净了自然,也潮湿了情怀;滋润了我们浮躁的心,伴随着我们一路同行,用清澈的美丽,演绎了一曲动人的歌。雨中行驶,无比惬意,浪漫,充满着诗意。

7月18日,天水苏蕙文化研究会一行三十余人,受秦安县莲花镇上河村、莲花村的邀请,在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刘红岩先生的鼎力支持下,冒雨到莲花城进行文化采风,受到了上河、莲花两个行政村的热情接待。天水学者、天水苏蕙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子伟先生,与秦安县莲花镇新乡贤、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刘红岩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他俩联手组织了这场采风活动。采风团考察了莲花古文化遗址,车行之中,听取了刘红岩先生对莲花镇历史文化及传说轶事的生动讲述,还得到了由刘红岩教授担任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陇上重镇——莲花城》书一本。看着这本厚重的反应莲花古镇的鸿篇巨著,向往之情更加迫切。

远山青黛含翠,山川绿如大海。惠风和畅,沐雨纳凉,雾霭苍茫,一路畅想。望车窗外,菜畦的瓜果,仙桃之乡,仙桃在碧叶中羞红了脸庞摇头晃脑,似乎在雨雾中欢笑着;绿色的玉米像整装的士兵方阵,等待着检阅似的;花椒红艳艳的压技低垂,把它的全部果实好像展示给我们看。

车行驶莲花镇的老营山上,我们都下车,刘红岩先生给我们指着眼前老营山的董家崖半崖上那处小平台,说那崖面上出现如同大地湾F901一样的房屋地面,表层有一厘米厚的白垩状地面,平整光滑,与大地湾F901地面一模一样,估计是房屋地面遗址。与大地湾F901遗址一样的类似今日的水泥地面。限于条件,出于保护,没有发掘,同时,在此处出土了一些贝壳,证明远古时期,这里与大地湾一样,是一片水乡泽国。在这里还出土了一只陶罐,据考证是仰韶文化时期的。

在莲花的青龙山顶就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雷祖庙(雷神庙),又下车远观“雷祖庙”,雷祖庙氤氲在山岚之中,隐隐约约的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处在神秘的古堡中,古堡里是齐家文化遗址,出土过许多文物器具。站在莲花镇的老营山上,可望见大地湾遗址,在历史文化上,应当处在同一个地域。不过,多少年来,人们在研究大地湾文化时,忽略了莲花镇的存在,这实在是一个遗憾。

俯视莲花镇尽在眼底,清水河与水洛河在莲花城西交汇,形成一块圆形盆地,周围北莲花城南北二山和静宁峡口村扯弓塬山环抱。从山上眺望,盆地恰似莲心,形成一朵美丽的莲花形状,故,莲花城名不虚传。车载着我们沿着公路逶迤而下,采风大巴车还没有到达莲花古镇,排列整齐的20辆贴有编号的小车已经等候在老营山下,冒雨恭候迎接前来采风的我们,并由大巴换乘小车开始了采风活动。

仁义村雕塑

莲花镇政府与上河村、莲花村村委会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与支持,采风活动首先参观的是仁义村,原名吊庄里。清水河自东向西,流至吊庄里(今仁义村)陡然北去,遇阻东西通道。当年彭总部队行进到达吊庄里时恰逢雨季,道路泥泞,河大水深,车辆辎重难以通过。正在远处躲避马甲部队的百姓得知解放军到来时,一拥而至,推着抬着辎重车辆过了河。彭总和官兵得知眼前村庄叫“吊庄,便问:“你们姓吊吗?”大家说我们村姓张、胡、姚、田姓为主,没有姓吊的,只因住户散山傍水居住,村子很长,先人故称吊庄里。彭总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们村民主动帮助人们军队,都很仁义,我就记住你们是仁义村。”村名们都非常高兴与自豪,自此,彭总称吊庄里为仁义村的佳话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解放后,为铭记彭总等将士的不朽功勋,随即将吊庄里改称仁义村并沿用至今。

仁义村名的来历见证了解放西北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又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的鱼水深情,不断激励着村民们的爱国情怀。

彭德怀司令员住在莲花镇西河村王家湾成建章家中,并以此为临时司令部。

采风会员与艺术家被邀请前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德怀元帅当年前往陕北路过莲花镇时,居住过的旧址及专门修建的纪念碑参观。

接着我们来到了莲花城沙坡口,这里有乡政府在莲花城沙坡口立的石雕塑群像。中间是彭总!左右分别是彭总的左旁右臂许光达大将和王世泰军长。莲花镇地处陇右交通要道,据守南北且扼辖东西,乃古今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总指挥下,继解放陇县,滚滚铁流以横扫残叶之势向西北纵深挺进,一野总部同许光达司令员,王世泰政委指挥的第二兵团中路军8月3日进驻泰安县莲花镇,彭总住在西河村陈鉴章家北方(现址莲花村下城门)

解放军纪律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受到群众热忱欢迎和接待。因正逢雨季,水涨路泞,彭总吉普车及部队辎重陷入吊庄旁的清水河中,本地群众自发帮助解决,彭总深受感动,将吊庄里改名为仁义村,至今传为佳话。

其时,莲花镇四周道路,南北山茆,岗哨林立,军威俨然;西河村、王家湾一代的空地中,车辆排拢,火炮肃聚、战马稍歇,彭总电告中央军委:我军所至均受当地人民热烈欢迎,尤其清水及以北张家川、龙山镇、陇山镇,回汉军民都很好,如烧开水、张贴标语口号,并控诉马匪暴行等。

彭总在莲花镇运筹帷幄,时而凝视地图,时而比划深思,足不出户却又对西北战局成竹在胸,制定出解放兰州的作战方案。彭总还向房东了解当地民情民意,并预言美好未来生活。8月4日,彭总等人向第一二,十八、十九兵团,发布了进军兰州钳击青马的命令,8月10日,中路军第二兵团从莲花镇开拔,剑指兰州。彭总亲切抚抱孩童,向群众告别说:“乡亲们,我们要去解放兰州了!”莲花镇附近的群众纷纷走出家门,拥聚在街头巷尾,依依送别彭总和亲人解放军。

莲花镇人民政府于2013年11月,为永铭彭总等一野将士的卓著功勋和军民鱼水深,特立此碑以记之。

雷公之“大脚印”

在距莲花不足1公里的扯弓塬上,我们看到了雷神留下的二只大脚印,雷神留下的二只大脚印中间现在有一条公路通过,把二只大脚印分在公路两边,形如脚掌,呈凹下去的印坑,里面种着苹果树,硕果累累。雷公之“大脚印”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传说中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履“大人”脚印而孕生伏羲的地方。传说中伏羲的母亲华胥夫人在雷泽踩了雷神的脚印而感应怀孕,生下了人文始祖伏羲,这是感受神话。我们站在坑沿上观看公路两边的大脚印坑,雷神他是个巨人吧,他搭弓射箭后的力气如此之大,尽深深地留下了这两个巨大的深脚窝,脚踩三县秦安、静宁、庄浪。

莲花城北有青龙山,当地人称为北山。传说天地初分之时,并未有青龙山,当地是水洛、清水两河汇集而成的一片大泽。泽后有山、泽中有岛,人类先民们便生活在山下岛上。大泽景象奇异,东半部分风和日丽、五谷丰登,西半部分却常有电闪雷鸣,所以东部族人多种谷物,西部族人多事渔猎,大泽也被称为雷泽。雷泽泥沼中遍生一种美丽的植物,绿叶大如盘,鲜花洁如月。先民甚为喜爱,称之为华胥,部落也以华胥命名,称华胥族,首领称华胥氏。

一日,春光正好,华胥氏在泽边休息,对着明亮如镜的水面梳理头发。忽然乌云飞至、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华胥氏抬头看时,只见一位巨人搭弓射箭站立于泽西高山之上,目光灼灼正看着她。华胥氏正在惊异的时候,巨人一跃而起不见了踪迹,须臾烟消云散,若非身上打湿的衣服,她都不敢相信刚才下了一场雨。华胥氏唤出小舟,渡过雷泽,攀上高山,她要去巨人站立之处看一看,验证刚才出现的是不是幻觉。

莲花镇处在秦安、静宁、庄浪三县交界的地方,真正是处在一个独特的中心位置。客观地说,莲花镇属于伏羲文化传说地带的中心,也属于大地湾文化的范畴。静宁也是传说中伏羲诞生的地方,这与伏羲诞生于天水并不相悖,因为汉代时成纪的治所在静宁,成纪是天水的古名:静宁当时属成纪,在成纪的最北边。

花絮落在雷泽畔的脚窝内,华胥因而怀孕生伏羲。华胥应是中华先祖的花神名,“华胥履迹生伏羲”,伏羲是天地间的第一个儿子,华胥是种子,伏羲则是种子的嫩芽,从一粒种子的变化去观察宇宙世界,伏羲则为宇宙之主。随着伏羲在雷泽的诞生,各种物类也纷纷出笼生长,华夏文明由此而发生,华夏子孙由此而绵绵不绝,发展壮大,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莲花峰

莲花镇的莲花峰是集佛家和道家于一处的古建筑,呈一进三台形制,颇具规模。2009年5月被秦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莲花城游人必去的宗教文化圣地。

莲花峰第一台有堡门,门额竖有“三台堡”牌匾,为刘至健先生所题;其匾额之上,又有“莲花峰”三字,为焦琴声先生所题。现在有任法融道长题写的“莲花峰”匾额。两边对联为郭令仪和刘顺而为先生所题。阁楼为二层重檐,飞檐翘脊,红柱绿瓦,形似亭状,风铃清脆。内列名人字画,供游人观赏。

第二台有韦驮殿,门联为刘红亮先生所述。另有土地庙、药王庙、孤魂庙和财神庙。

第三台为正院,正殿的大门两旁有钟楼和鼓楼。山门的两根石柱正是原田家寺所用的八卦石柱。正院内有菩萨大殿、玉皇殿、文昌宫、子孙宫、关帝庙。院中置一高5米的“宝鼎”。

这些建筑群,有的高大雄奇,飞檐翘脊,有的小巧玲珑,典雅别致。从外观看,或是游龙戏水,或是犀牛望月。2010年筹资又在第三台后院修建牌坊和观音殿,分别由万惠民先生和焦琴声先生题写匾额和对联镌刻其上。观音殿于2014年竣工后,乡贤信众再次恭谒佛驾,将紫檀木菩萨像,从三台之菩萨殿移往观音殿。

观音殿两旁竹林青翠笔直,竹林飒飒,杨柳依依掩映着观音殿,从观音殿则面下去地下室参观了“石祖”,一大一小,大的一个呈四方圆锥体;小的一个为圆柱形,上大下小。大石祖上端四面有雕刻的图案,一面是“阴阳鱼”上下环抱成形,一面刻石榴图形,一面刻葫芦图形,一面刻净瓶图形。另一个小石祖完全是男性生殖器的图形。透过大石祖图案,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生殖图腾崇拜的远古文化印迹。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民间叫“双鱼圆月图”,其最初的含义即是生殖崇拜。”

莲花峰各种建筑雕梁画柱依山而建。拾阶而上登上了莲花峰,依山而建的道教、佛教建筑栩栩如生,书法画廊雕梁,尽显文化巨匠之技艺。莲花峰就是一座禅音缭绕,净化心灵的峰,愿经声佛号换回苦海迷路人;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舌尖美食 联欢互动

舌尖上的莲花城,有数不清的美食可以大饱口福。远近闻名的有:清汤臊子面、葱炝浆水面、小蒜杂粮面、锅子、锅盔、扁食和醋凉粉等美食。

采风活动到了中午,大河村委会与莲花山村委会,为大家安排了在莲花峰山上吃当地特色美食——“臊子面”。莲花城臊子面以面少汤宽,醋香浓郁,肥而不腻著称。但凡去莲花城的人,都不忘品尝一碗莲花城臊子面。远在他乡的游子,每逢佳节,都会想起妈妈做的臊子面。莲花城臊子面选用上等小麦精粉和面,传统做法是用手工搓揉擀薄后切成细长条,当地人俗称长面。汤料则用带皮的五花肉切成丁,配以豆腐、木耳、黄花、海带和香醋熬制而成。其中的豆腐和香醋必须是当地所产,否则其特殊的香味就出不来。吃臊子面是有讲究的,主人端上来臊子面后,你只管吃碗里面的面与配菜,不能喝汤。这样一直吃得觉着差不多了,然后再把最后碗里的汤喝了,恰到好处。旧时,莲花城人用臊子面招待客人,由于面少汤宽,重于品其“汤道”,所以,三碗五碗尽可一饱为止。莲花城人也把臊子面作为逢年过节时的主食,尤其是在困难时期,一些贫困人家,如过年能吃上三顿臊子面,就算是有年了。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臊子面已成为家常便饭,但臊子面以承载的历史记忆,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今天有幸尝到了莲花城的美食,臊子面端上了饭桌,色美味俱全,一碟凉拌胡萝卜丝和一碟凉拌黄瓜,是下饭菜,配有香醋和油泼的红辣子,看着馋涎欲滴,调上香醋和辣子,尝一口,肥而不腻,真是美味佳肴,在吃过的所有臊子面里,无与伦比的香,吃过好长时间了,还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记得去了莲花城,请君别忘了吃一碗“臊子面”。

吃罢午饭来到了前院,采风活动中业余演员李林玲老师即兴秦腔清唱选段。如:《状元媒》《断桥》《谢瑶环》《红灯记》、佛歌《放下吧》等,一板一眼、字正腔圆,吸引了当地的村民倾听,响遏行云,余音绕梁,还特邀了当地秦腔爱好者冯欢军到采风现场,清唱了几段秦腔折子戏《窦娥冤》《三回头》《急子回国》选段。静谧的莲花峰传出热辣酸心的秦腔,响彻在白云挂帆的蓝天上空。

室内李子伟先生等书画家老师在泼墨写字绘画,应邀参加这次采风活动的书画家们正在边听戏边为书画爱好者们挥毫泼墨,互相赠送书画作品。在天水市音乐家、国家二级演奏员姚德明老师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用小提琴伴奏乐曲助兴,七十余岁高龄的天水市著名书法家吴正元老师即兴与采风团美女团员郭雅晴老师跳起了新疆舞。增加了现场良好的音乐艺术与书法绘画艺术、秦腔清唱艺术以及新疆舞艺术文化交融的默契氛围!

遐 想

雨后初晴,仰视天空,湛蓝的天空下白云似浪涛滚滚,又似莲花尽情绽放,心旷神怡之时,似乎丝绸之路的驼队向我们走来,遥远的驼铃,街亭之战的鼓角争鸣声已远去;彭总亲切的抱着孩童的身影和亲切的话语都似乎传来。天上有莲花,地下有莲花镇,不愧为伏羲诞生、生活之地。

朴实善良的莲花镇人的热情好客让人感动,莲花镇人的淳朴善良让人难忘!采风活动结束返程时,莲花镇莲花峰的组织者们,专门为前来参加采风活动的个人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一个大锅盔、一个大花蒸馍、一桶当地纯粮食酿造的香醋,还有一把折叠扇子,真是吃了喝了还兜着走。回到家,我端起那个大锅盔和大蒸馍,仔细端详,不由得心里愧疚,心里沉甸甸的。

莲花的花瓣是夏日的琴,在记忆的荷叶上弹奏心的旋律,回忆是最美的景,激起内心最真的情。那大锅盔不正是莲花镇人们为纪念先民们作战时用的盾吗?洁白的莲花大蒸馍不正是佛前的那一朵莲花吗?勤劳、善良、淳朴的莲花镇的人们就像那高洁的莲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高贵品质。那大蒸馍上绽放的花瓣上的红色点缀,有谁不说不是红色基因渲染的图案?纯粮食酿造的“香醋”就是先民们创造的舌尖上浓郁的芳香延续至今。“扇子”作为礼品寓意“善良和善行”。扇子,作为礼品是赠送友人的最佳礼品,手执一扇,求的是自我本心念念向善,一把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进退自如。愿人人向善,人人皆有信仰,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悠悠我心,看到天晴阳光无私地照耀着莲花镇大地,青山清水,一派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采风活动结束了。

夕阳的余晖照耀着莲花镇,秀美山川,莲生古镇。莲花镇就是一朵莲花,有清水河、水洛河的滋养,那洒落在花瓣上的遥远的古文化遗迹,“雷祖庙”“大脚印”“莲花峰”“石祖”等遗址遗物,以及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仁义村”等,就是莲花瓣上面的颗颗珍珠,闪耀着历史的、现代的文明之光!愿我们和勤劳、善良的莲花镇人一起继承先民遗风,传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创造更加文明美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

马新堂,女,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州区作协理事。天津《海河文学》杂志社编辑。散文、诗歌、评论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天水市天水郡小学退休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天水市政府颁发的教学新秀“园丁奖”获得者。天水市首批骨干教师,辅导学生作文逐渐报刊或获奖。荣获天水日报社颁发的“优秀辅导老师奖”。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和研究。发表、获奖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游记《晨绿》荣获徐特立教育研究所征文大赛优秀奖,入编《当代中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一书。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九零后”读书征文活动荣获指导奖。有论文集《教海拾贝》和散文集《为你打开那扇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