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深读」浙江唯一海上对台直航10周年 寻访一艘轮船上的两岸故事

2021-01-03 22:45:01
相关推荐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史春波/文 本报记者 俞跃/视频

“出来了,出来了”,在通关大厅,人群里充满焦急而热切的等待。

船靠岸后,一个个旅客拿着行李快步出关。码头边,海水平静,但人心早已波澜泛起,有兴奋、激动,也有纠结和困惑。

90后台湾姑娘杨苡苓拉着行李箱出来,她刚来玉环做台湾商品的贸易。84岁的玉环台胞郑文金,头发稀白,他已经四十年没有回家。

在大陆生活了十多年的台湾旅游作家叶志辉,这次则带着家族一共15人,开始一次寻亲之旅。

不同年代的人在同一艘船上交集,他们见证两岸大半个世纪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图为“中远之星”。孙金标 摄

阔别四十年的寻亲

这是“中远之星”从玉环对台通航十年来的第704次航程。这艘能容纳近700人的轮船,坐着一百余位旅客。他们从台湾基隆港出发,在海上经历整整一夜,在3月23日的早晨8点多抵达大陆——玉环大麦屿港。

“热烈欢迎玉环旅台同乡寻根参访”,一早,通关大厅里,这条印着繁体字的横幅就拉起来了。人群里,大家都在翘首等待。

一名头发稀白的老人戴着帽子,刚走出来,很多亲人就涌上去,收到了一束鲜花。“你是……”老人已经叫不出一些人的名字。

郑文金84岁了,“我已经四十年没有回来了啊,真想回来看看啊”,老人说,自己还是玉环台湾同乡会的理事。早听说大陆变化很大,这次要好好看看。

为了见这位台湾的亲人,很多在外地经商的玉环人都放下在天津等地的生意,赶回来接他回家。

“坐船很方便,特别是对我们老人来说,没有飞机那么颠簸,在船上睡一觉就到了。”郑文金这样说,不过,他还是没睡好觉,因为太激动了。

两个港口之间,虽然只隔着163海里。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流离、相思和探访、重聚。

十年前,浙江大麦屿港对台海上直航开通,省内唯一。一艘186米长的“中远之星”豪华客滚船,夕发朝至,每周六晚从大麦屿港出发,次日早晨到达台湾基隆港,下一周周五晚再从基隆返回。

这艘船的出现,让两岸的距离和心理变得越来越近。

玉环市鸡山乡台胞联谊会会长林文彪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在台湾的玉环人很多,当地还有玉环新村,他们去寻访探望过多次,也连续做了4年的台胞回乡接待工作。“直航后很方便,欢迎他们常回家看看。”

他说:“我的两个舅舅都在台湾,虽然现在都过世了,但我们还是希望这种亲情能一代代延续下去,多做一些来往活动。”

一个家族的回家

45岁的叶志辉也戴着一顶帽子,他出来的时候,后面跟着一长队的亲人。这次,他们一个家族来了15人,有的是大陈人,有的是玉环鸡山人。

这个家族的集体寻亲,受到了当地台办、乡政府的欢迎和接待。鲜花,伴手礼,合影,让台胞们很感动。

“谢谢,谢谢”,一名老人连声说。但他们心里又觉得,“我们只是回自己家,有点太隆重了,可与原来的想象截然不同。”

15人的家族寻亲之旅,是由叶志辉的舅舅提议的。因为年纪大了,一起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

叶志辉自然成了组织者。他是一名旅游作家,常年在大陆,父亲和姨丈是玉环鸡山人,母亲王秀香和几个阿姨,是大陈人。所以这次,他安排了两个地方的寻根。

为了让家人看到大陆的巨大变化,他刻意安排了一路南下,让家人们体验高铁,将从厦门坐“中远之星”回台湾,行程约一个星期。

出发前,他把自己的计划发在了社交网站上,没想到,有人留言:我也准备带外婆回大陈扫墓。这么多年了,外婆很小的时候离开,这么多年还没回去过。

清明,是寻根思乡的时节,两岸亲人更有感受。因此,大麦屿港对台海上客运直航也迎来一波客运高峰,据订票信息显示,近期出进港的标准舱位已全部订完,在接下来的航次中,平均每航次往返将逾千人次,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至5月底。

只是今年更有些不同。林文彪介绍说,鸡山乡正在发展旅游,实施青山白化整治工程,要把山上的坟墓迁移到公墓里,其中有不少是台胞的亲人,所以,他们联系了台胞们回来办理。“他们都很配合,所以今年回来的人特别多。”

她打算在浙江买房

和寻亲的沉重不同,90后姑娘杨苡苓,是充满激情的。

这名台湾姑娘,今年,她和家人们一起在玉环过了春节。“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她这样说。

这一年来,杨苡苓一家在大麦屿港的台湾商品集市开了店铺,她期待着能把台湾更多的食品、水果等卖进大陆。

随着大陆惠及台胞的措施进一步落细落实,她看到了更多合作的未来。“我们还准备在玉环买个房子。”她说。

这一年,杨苡苓经常乘坐“中远之星”往返于两岸,成为众多旅客中的一员。十年来,这条航线累计运送两岸旅客近20万人次,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

数据显示,2018年,大麦屿港对台海上货运直航集装箱吞吐量1956标箱,较2017年增长84.18%。2019年1-2月,大麦屿港对台海上货运直航累计出口538个标箱,同比增长44.2%。

一艘船上的故事,一个港口的崛起,可以预见的是两岸的未来。

台胞们在老家寻根。

新闻深读

“我们不是游客,是回自己的家”

这次家族的寻根之旅,第一站,安排在了大陈岛。这是因为叶志辉的母亲王秀香65年来第一次回岛。

回岛的意义,其实只是父辈们一次寻访儿时的记忆,或者说是完成一个心愿。因为那年,这个家族从岛上离开后,已经没有族亲在这里。

作为二代,叶志辉能够理解这种穿越海峡、穿越时空的两岸亲情。但他也会有困惑:下一代呢?怎样让这种感情一代代地延续?

寻找儿时的记忆

“我们家的房子还在吗?不知道岛上变成什么样了?”

上岛前,王秀香和几个姐妹在饭桌上这样回忆和讨论,也开开玩笑。

3月24日,从台湾抵达大陆的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坐船出发上岛。对于王秀香来说,这是65年来,她第一次寻访她出生的故乡。

65年前,国民党败退,她出生没多久,就被母亲抱着,一家人坐船到了台湾。此后,四个姐妹,两个兄弟,这个家族在海峡对岸繁衍,开始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们不是游客,是回自己的家”,他们这样和同船的游客说。

凭着零碎的记忆,他们去寻找当年的家,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房子已经不在了,变成了一块空地。

王秀香的大姐70多岁了,她还有记忆,在一个天后宫里上学,不过,当年走的时候,也把这尊天后像搬走了。

这次,她也去看了这个地方。

在纪念馆里,看到一张张老照片,老人们就激动了,在照片里,他们找到了儿时的记忆。

他们在老照片上找到了儿时的记忆。叶志辉供图

这个晚上,他们住在了岛上,他们的故乡。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登岛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第二天,他们坐船离开了大陈岛,回到又一个故乡:鸡山。这是叶志辉父亲的老家。

叶志辉来寻亲的家族成员。

说着同样的方言

65年前,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家族离开了大陈岛,在台湾成长,生活。但是,即使到了台湾,他们的生活,感情,总是和大陆,和故乡,息息相关。

王秀香的母亲擅长刺绣,这是家乡台州的一门手艺,在台湾,给人绣香袋赚钱,攒钱弄了一艘小渔船,王秀香的父亲是渔民,有了船,就打鱼为生。他们辛苦的养活了一家共7个儿女。

他们生活在高雄的一个渔港边,一群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日子过得艰难。这是当时大多数大陈人的境况。

在台湾,有不少大陈籍台胞和玉环籍台胞,他们说着一种同样的方言——“太平话”,听起来是如此亲切和熟悉,因此,老乡之间的联姻也特别多。

长大后,王秀香嫁给了玉环鸡山乡的同乡叶维兴,有了儿子叶志辉。她的大姐则嫁给了一个老乡大陈人。

等到了叶志辉这一代,生活已经变好了。有一次叶志辉翻到过一张老渔船的照片,“以前你就在这里玩的呢”,他也在台湾寻访过自己儿时的记忆,他说,这是另一种寻根。

虽然离开家乡大陈岛,但王秀香几个姐妹都未曾忘记家乡的美食和风俗,他们开过一家叫“大陈小馆”的餐馆,做的大陈年糕,像一个肉骨头一样,做润饼,远近闻名,用熬的姜汁烧面条。

就这样,姐妹们一起努力,开了好几年,后来因为年纪大了,也就不再坚持。

很久以后,还有人会打听,以前有个“大陈小馆”,你知道吗?

台胞走在家乡儿时的路上。

有责任做更多的事

和母亲整个家族的迁徙不同,叶志辉的父亲是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台湾的。因此这种探亲的感情自然更加浓重。

几十年前,当地修建鸡山小学,作为鸡山人,虽然在台湾,但叶志辉的姨丈和父亲都捐了钱,碑文上至今还刻着两人的名字。

作为台胞二代,叶志辉小时候就听父母说起,他们的家乡也是靠海边,那里有什么好吃的等等。

在他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总是有些跑船的亲戚,每隔一阵子会捎来一些大陆来的信件,每一封都能让父亲看得泪水纵横,他才开始知道他们在大陆老家还有长辈,爷爷奶奶都还在老家。

老家在哪里?他这样问。

父亲就会摊开地图,用拇指压住基隆,食指压住屏东,在地图上画圈说:以基隆为圆心,把台湾岛转过去,差不多就能接到我们老家了。

原来,距离是这么近。

2008年春节,叶志辉代替父亲完成了一次探亲。那时,他已经在上海工作。在那年的春运大潮中,他踏上了特别的返乡之路。

“我这个第二代要返乡的消息早就传遍全岛,所有的亲人都从各地赶回,就为了见见这个30多年来只透过书信与电话联系过的我。”他这样回忆说。

刚见面,亲人们就搬出一个小铁盒,里面满满的都是20年前我们与他们书信往来的内容,接着他们拿出一张照片,是叶志辉小时的照片,后面写着给奶奶的话。

看着这张超过20年,寄到大陆老家的照片,叶志辉心里五味杂陈。他没想到,在20多年后会在彼岸望着一张自己寄过来的照片。而这里的亲人们会当作宝贝一样收藏着。

这些记忆,叶志辉写成了一篇文章《家乡,地理还是心理?》,在2013年的“两岸征文”中获得了优秀奖。

叶志辉有时也有困惑,随着第一代的渐渐老去,两岸的亲情如何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因此,叶志辉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做更多的促进两岸交流的事。他写过两本上海旅游的书,还写文章向台湾同胞推荐旅游线路,推荐游客登陆大麦屿港,一路玩到杭州、上海去。

“不论是地理上,还是心理上,希望两岸能越来越近。”叶志辉这样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好的学习习惯作文 做手工花的作文 美丽的漓江作文 暑假的第一天作文500字 好老师的作文 三只小猪的作文300字 我的长生果作文仿写 让时间慢下来作文 说说我这个人作文 向着自己的追求作文 公园的一年四季作文 杨树作文300字 什么不容易作文600字 自立作文600字 师恩难忘作文四百字 新学期的所见所闻作文 说说我自己400字作文 学期作文 我的家国情怀作文 关于运动会跑步的作文 动物园作文结尾 神笔作文 初一作文自我介绍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怎样写人的作文 我的小伙伴六年级作文 开学第一周作文六百字 我的烦恼优秀作文 与书香为伴作文 端午见闻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