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清华学者谈城市地标:不应对网红效应盲目追求

2021-01-03 23:30:01
相关推荐

城市地标:不应对网红效应盲目追求(城市更新,艺术何为?)

方晓风

作为设计师,在与地方政府交流或参与城市建设项目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愿景——希望把新项目打造成新的城市地标,同时成为网红打卡地。建设者有这样的愿望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却无形中将网红打卡地与城市地标之间画上了等号,仿佛能够网红起来,也可以成为新地标。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探究。

城市地标:

生活与时间的积淀

塑造城市新地标,是一种荣耀,建设者的雄心值得尊重。考察地标何以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

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有所不同。有的地标,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有的地标,往往能辐射一个更大的区域,比如北京的前门、景山公园等。这类地标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影响力,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往来有密切联系。还有一类地标,则能够反映城市形象、气质,比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也是所在城市某一历史阶段建设成就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或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

如何认识并提升城市形象的视觉形态?一些研究角度值得关注。比如,创新调查手段,让受访者凭记忆画出其所在城市的地图,从而获知究竟哪些地理、空间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通过类似研究,可以发现人们感知城市空间时的一些盲区,以及过往认识里的偏差——很多大体量的建筑在市民的记忆中是“隐形的”,即人们可能视而不见;而某些小体量的建筑,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却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地标。它可能是某个街道转角处的小糖果店,也可能是某个广场边上的书报亭。

这样的研究视角令人认识到:所谓地标,不单由视觉效果决定。地标的形成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经过时间积淀。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这才是其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深层原因。

网红建筑:

新的社会景观

反观网红建筑,则不难发现,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对照地标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网红建筑照片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真实性存疑。网红建筑的形成不一定来自于人们的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如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网红建筑确有其价值与意义,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同时,网红的另一特征往往是转瞬即逝,在网上迅速走红后,可能很快就被人淡忘。在建设成本巨大的建筑领域,这些问题值得警醒。

人类社会自进入现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国际建筑领域曾围绕这些议题进行过讨论。有人认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正因如此,城市地标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的课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呈现为对网红效应的盲目追求。城市建设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议题,其解决方案也不可能简而化之。许多城市都曾举办过评选城市新地标的活动,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此。

近期,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方针,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为城市建筑设计进一步指明方向。针对超高层地标建筑建设,《通知》列出明确规范,以遏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摩天楼”之风。应该认识到,地标不仅具有视觉标志性,更是体现城市精神的标志。成功的地标建筑,应是广大市民情感认同、集体意志的体现。值得欣慰的是,在近些年的建设中,很多城市筑起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地标: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延伸了城市中轴线、大兴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与外滩的建筑群隔江相映,广州“小蛮腰”增添了珠江的绰约风姿,深圳市民中心以“大鹏展翅”的形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拓创新精神……

网红建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值得各界关注和研究。从网红建筑到城市地标,差的不仅仅是时间的积淀。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断涌现、迭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面对城市建设问题,规划者、建设者、设计师都需要沉潜下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为增添建筑之美贡献智慧。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的滋味作文 地震作文 作文期待 作文技巧 那一刻我长大了500字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400字优秀作文 穿戴式跳d放在里面逛超市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优秀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5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 我的微幸福作文 窗外作文800字初二 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因为有了你作文 friendship作文 闲不住的奶奶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400字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代写作文 知足常乐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