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有时候 我们对伤害自己的人或事耿耿于怀?这本书给你答案

2021-01-04 01:15:01
相关推荐

文/学乃身之宝

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强调,我们痛苦的主要原因是向自己的思维认同。

也就是说,大脑的思维制造了我们的痛苦。

这个"发现",解释了有时候,我们很难宽恕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或事的原因。

因为一个人很可能被一些无法执行的原则支配着。

那么,这些无法执行的原则是什么,以及怎样摆脱这样的原则呢?

《学会宽恕》一书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咨询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博士弗雷德罗斯金完成的,主要分析了不满形成的原因、为什么宽恕很难,以及怎样去宽恕等内容,目的是帮助受伤者走出伤痛,重拾幸福和快乐。

其实,学会宽恕的关键,就是要挑战那些无法执行的原则,因为坚持不可执行的原则是我们情绪化地对待事情的根本原因。

1.无法执行的原则,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它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用以保护自己的思维方式。

我们不满的形成就是思维习惯导致的。

罗斯金博士在书中指出,我们不满的形成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待别人的冒犯太过情绪化;

第二步,将自己的感受归罪于冒犯者;

第三步,构想出一个不满故事。

这个不满形成的过程,就是我们特定的思维习惯导致的。

举一个例子:

一位职场妈妈在一家公司工作十几年,业务能力很强,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但最近她失去了一次升职机会。因为公司出台一项新政策,要从外面雇佣一些业务经理。这位职场妈妈每天辛苦工作,还挤占陪伴孩子的珍贵时光,结果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于是狂怒不已,心生不满。因为她觉得自己委屈,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我们看到,这位职场妈妈的思维习惯是——我为公司付出了,就应该被提拔;我不应该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不该是我的错。

这种"应该"思维就是无法执行的原则,因为社会就是不公平的,工作也不是一定顺心的,自己也可能是错误的。

2.无法执行的原则,导致我们痛苦不堪

罗斯金博士说,无法执行的原则无处不在,我们差不多所有苦难的根源都源于此。

就像前面说的,我必须受到公平对待,这个在工作中比较常见;我的配偶必须忠诚,这在亲密关系中更容易出现,以及人们必须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待我以友善和关爱等等。

其实,这些无法执行的原则,就是我们大脑中的"应该"、"必须"的绝对化思维。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情绪的事件, B是信念或对事情的诠释,C是结果,即不满情绪。如果我们想改变C,就要改变B,因为A是无法改变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事件换一种诠释或改变信念,就会得出不一样的情绪。

就像前面说的职场妈妈,如果她把没有被提拔这件事诠释为是自己能力还没达到标准,就不会产生不满,而是会想着怎样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明知是公司领导处事不公,依然选择否定自己,因为还可以选择离职,而是想说,对事情的诠释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找到那种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这样才不会因为情绪问题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那么,怎么发现痛苦非个人化的一面呢?

罗斯金博士在书中指出,有两种方式可以发现痛苦非个人化的一面:

第一种方式,也是最容易的方法,是要意识到,每种痛苦经历都是常见的。

第二种方式,是要理解大多数的冒犯并没有故意伤害的意图。

对于前面说的那个职场妈妈来说,她的领导应该不是故意伤害她,那是上层领导的决定,即使是有意为之,也说明了伤害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如果我们大脑中有这样的想法,离走出情绪化的不满状态就不远了。

3.挑战无法执行原则的六个步骤

前面说了,我们的痛苦源于自己的绝对化思维,也就是说,痛苦的情绪背后,是自己正无助地试图执行一些原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挑战它们,以走出伤痛。

罗斯金在书中介绍了改变不可执行的原则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承认自己感到痛苦、愤怒、被冷落、沮丧或绝望。承认自己的感受可能来自于过去的记忆,但自己体验到这种感受是在当下。

第二步,提醒自己:自己感觉不好,是因为自己正在试图执行一项不可执行的原则。

第三步,坚定自己的意愿,去挑战自己的不可执行的原则。

第四步,通过问自己如下问题,发现自己的不可执行的原则:"在我的人生中,哪段经历是自己现在正在思考并要求它有所不同的?"

第五步,在思想中完成这样的改变:从"要求"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转变为"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六步,注意到如下的变化:当自己盼望或希望事情的发展如自己所愿时,然后自己的思路就更加清晰了,自己也感到更平静了。

前面说的那位职场妈妈要做的就是感受到自己的愤怒和沮丧,在当下体会那种感觉,然后提醒自己,并发现那是自己的"应该"或"必须"思维在作怪,即自己应该被提拔,或必须被提拔,接下来把这种绝对化的"要求",转变为"希望"被提拔,被认同,这样她的内心就会获得平静。

其实,这样的挑战过程,就是审视自己和反思自己。

4.学会宽恕,就是转变思维方式

我们要知道,不可执行的原则只是自己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愿望或希望,却被自己转化为了期待和要求,且是必须或应该要达到的要求。

当这样的要求无法实现时,我们就会一直感到愤怒和不满,如果我们可以去挑战那些不可执行的原则,就会明白,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比让别人遵从这些原则容易得多。

而意识到转变思维方式,也就学会了宽恕。

罗斯金说,宽恕,是对待伤害的一种方式,并不是要改变过去,而是改变现在;宽恕是一种认识到伤痛是生活的正常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宽恕是为了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并拥有一种平静感。

他在书中还给我们介绍了治疗伤痛的宽恕技巧:

技巧一,转换频道,即发现生活中的感激、美和爱。

技巧二,"感恩"呼吸法,即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慢慢呼吸,并默默地说"谢谢你",以提醒自己感谢呼吸的馈赠,以及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运。

技巧三,内心专注法,即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然后回想自己和另一个人在一起,自己感受到了强烈的爱的经历,或者一处让自己沉浸到美和宁静之中的自然风景,以让自己在此刻再次体验到那时平静的、充满爱意的感觉。

技巧四,重新关注积极情感,即不断重复上述的宽恕技巧,以让自己长时间保持心情平静,享受美好。

其实,上述的宽恕技巧,就是强调活在当下。

正如《当下的力量》一书中强调的,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

也就是说,我们关注当下,把当下做好,就可以避免向思维认同,即走出无法执行的原则,也就超越了伤痛,轻装前行。

写在最后:

思维转变,其实也是一种"意愿",也就是说,只有我们想要换一种方式去诠释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或事,情绪才会有所转变。

犹如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唯有他"愿意"醒来才行。

而意愿就是一种选择。

罗斯金博士在书中也强调,宽恕就是一种选择。

选择不同,结局不同,人生不同,而这个选择权一直在我们手中。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的,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轨迹作文 捉龙虾的作文 阅读800字作文 小燕子的作文 菊花小学生作文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抒情 朱家角游记作文 你温暖了我作文600字 春游二年级作文200字 100米作文 一次惨痛的教训作文 弘扬爱国精神的作文 善良的魅力作文800字 第一次的作文开头 写一篇有关植物的作文 爬山作文600字 三年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写感恩的作文 我的家乡宣化作文 平等作文600字 平行作文 三年级作文上学的路上 作文回忆往事600字 做书签的作文 总分总写景作文 描写竹林的作文 初中同学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书 除草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