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5种即将消失的农村传统文化 已有数千年历史 你还记得吗?

2021-01-04 03:10:01
相关推荐

华夏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古代先民们创造了丰富和珍贵的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它们曾经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文化遗产仅有少数仍在农村传承,大多数已经濒临失传。今天跟大家分享这5种民间传统风俗和文化遗产。

1.窑坑

在河南西部和陕西的农村,窑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居形式,也叫地坑院、天井院或地下四合院。窑坑起源于华夏远古时期先民的穴居方式,历史已经有4000年。它的建造方式类似窑洞,但不是背山修建,而是在黄土地上向下挖掘数米,在立方体深坑的四壁凿挖窑洞。

窑坑冬暖夏凉,十分适合家族居住。在我小时候的80年代,河南洛阳地区的农村还有很多正在使用的窑坑,那时候平房很少,窑坑才是主要居住方式,记得曾经有外国人特意前来考察这种民间传统文化遗产。进入2000年后,这种窑坑民居基本上都已经荒废,曾经窑坑里生活只能留在记忆中了。另外,因为没有需求,打窑坑这种的传统手艺,估计也已经失传了。

2.倒铝锅

在80年代以前,民间用的锅基本就是铁锅和铝锅两种,铁锅用来炒菜,铝锅用来蒸煮。那时候,民间有种传统的手艺,叫做倒铝锅。铝锅匠人自带熔炉、模具和锉刀,走街串巷的吆喝着“倒铝锅”。人们把家里收藏的易拉罐废铝等交给铝锅匠人,在火炉上熔化,用漏勺舀出杂质,然后倒入预制模具。几分钟后,一个闪亮的铝锅就完成了

倒铝锅的传统工艺

这种常见传统工艺,叫做范铸法,已经在中国民间流传了4000年。在新石器时代,华夏先祖们用范铸法制造鼎、簋等青铜器,战国时期开始铸造铁质农具和兵器。到现代我们知道,这种工艺制造的铝锅有毒性,也不环保,因此已经倒铝锅的行当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3.爆米花

爆米花作为一种零食,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都很熟悉,在中国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宋朝诗人范成大的《石湖集》中,就记载了上元节时民间的爆谷风俗,开封一带称为糯米花。另外,在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人们也是要吃爆玉米花的。

这是农村使用的爆米花机,这种机器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英国,也称英式爆米花机,20世纪初期就在西方绝迹了。在中国民间,爆米花机从清末一直流传到20世纪90年代,可见其受欢迎程度。现在这种民间文化遗产已经看不到了,一是因为传统的爆米花制造过程十分危险,容易伤人。二是成品不够卫生。

4.香油作坊

香油是大家的生活必需品,现在是超市购买的,而80年代以前吃得香油,大多则来自香油作坊。磨香油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风俗,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三国时期的《魏志》中,就记载了安徽合肥地区的香油作坊。至唐宋年间,香油普遍用于民间饮食,成为民间最上等的食用油。

香油作坊曾是农村必见的场所,传统工艺和手工制作的小磨香油,味道与机器生产的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记得80年代每天放学后,都能闻到胡同里小磨香油出锅的香味,也是记忆中故乡的味道。因为小磨香油的手艺都是祖传的,工序繁琐,又脏又累,还在坚持的老手艺人已经很少,年轻人已经不愿学了。现在想找到纯正的小磨香油,怕是很难了。另外要特意提一下,喜欢抽烟喝酒的人应多喝香油,能有效减少对身体的损伤。

5.庙会

庙会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风俗,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祀,先民们通过供奉方式求得祖先及神灵庇佑,同时举办活动渲染气氛,比如歌舞、音乐和戏剧等,称为社戏。在古代的春节、元宵节和龙抬头等节日期间,民间都会举办庙会。有些北方农村地区是固定日期举办,也同时进行集市贸易。庙会上的民间艺人们表演的高跷、猴戏、犟驴、划旱船和二鬼摔跤的传统技艺,售卖剪纸、糖人、面人等传统手工艺品,可以说,庙会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遗产荟萃的舞台。

很多人都说,庙会并没有消失,甚至是发扬光大了。但个人觉得,现在的庙会,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旅游和商业活动。你难道没注意吗?仍然在庙会上的表演民间艺人都是中老年人,传统的手工艺匠人已经很难找到年轻的接班人。再过若干年,随着这些民间传统和文化遗产消失,庙会还能举办下去吗?还有人来看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大学规划英语作文 纽扣作文 摘葡萄的作文 暑假作文题目大全29个 小蚂蚁作文300字 918勿忘国耻作文 关于名字的作文800字 关于网络的作文 见证成长作文 我的家乡福鼎作文 作文教学ppt 集体的力量作文600字 默默奉献的人作文 作文写作网课 美丽的校园五年级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自己带翻译 家乡的黄昏作文 2021高考0分作文 生活的强者作文 关于告别的作文800字 风景作文800字 学习作文600字 关于去扫墓的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关于环境问题的英语作文 追梦的作文 六一联欢会作文450字 新闻的作文600字 关于秋的作文450字 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