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百岁老人的“人生课”:倾听11位百岁老人的人生感悟故事

2021-01-04 07:10:01
相关推荐

中国日报6月19日电(记者 张莉)如果说经验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中国的长者们已有不少真知灼见可供下一代借鉴。毕竟在见证过更多的历史,经过岁月风霜洗礼之后,会很自然地被问到:人生中什么最重要?

中国日报记者张莉、方言翻译李梓瑜、摄影师黄小涛拜访了11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的百岁老人,去探寻他们漫漫人生旅途中不曾忘却的记忆。这篇文章是诠释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中国精神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大陆百岁及以上人口约有6万,目前最长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33岁老人阿丽米罕色依提。

在广西,长寿的因素很多,比如遗传、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在贺州近日的一次会议上学者们探讨了诸如此类的关联。

然而,长者们却另有一番见解。这里要讲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潘玉英,105岁

自立和勤奋是潘玉英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的关键。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99岁时还在自家餐馆为客人端茶上菜。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因此走红,成为贺州黄姚古镇知名度最高的百岁“店小二”。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她。游客们慕名而来,到店里拍照、吃饭。由于身体原因,三年前她就不再上菜,如今依然做些简单的打扫工作。

潘玉英勤劳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她总是喜欢找点事做。上世纪30年代,她就是镇上的裁缝,靠着手艺在当时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她一生只有一个女儿,这在当地很多人看来是比较可怜的,尤其当时在农村地区,人们普遍认为需要养儿防老。

对于重男轻女的观念,老人直言不讳地说:“实际上我不是很在意。我知道街坊邻居从议论别人的痛处得到满足。”

潘玉英笃定地过自己的生活,将她的外孙抚养成人,悉心教导。

她的外孙林共平已经57岁了,一岁起就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他仍然记得过去,而且心怀感激。

林共平说:“我童年的生活很幸福。我受到了外婆很多启发,她告诉我要自己去寻找幸福的真谛,不要局限于世俗的理解。”

胡月英,116岁

胡月英觉得她的一生回味起来如同自己种的茶:先苦后甜,她也饱尝了苦和甜。

14岁时起,胡月英便开始下地干活。她热爱土地,在茶园里辛勤耕耘直到113岁。

她34岁的孙子卢丛强说:“奶奶不仅行动上利落,思维也非常敏捷。饥荒时期一家人全靠她上山开荒种的粮食才活下来。”

政府资料显示,116岁的胡月英是贺州目前最长寿的人,付出的代价是亲眼目睹自己的丈夫和兄弟姐妹相继离世。她唯一的儿子,1991年房屋倒塌时意外身亡。她曾有过一个女儿,两岁时生病,因“赤脚医生”医治无效夭折了。

“儿子离开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绝望,可是我除了更努力地去劳作还能做什么呢?我甚至没有时间去难过,孙辈们还需要我。” 说到这,胡月英啜了口茶。

她说:“我已经失去了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我的兄弟,这些都是事实。但我依然能从我的家庭中感受到爱,就是爱激励我继续活下去。”

杨才华(106岁)、林玉琼(105岁)夫妇

有句谚语说,好妻子和好身体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财富,而杨才华刚好两者都有。他和他的妻子林玉琼已经结婚86年,五代同堂的大家庭里有88名成员。

在儿子帮他们建造的三层小楼里,老两口相互照顾。

妻子林玉琼说:“我们还有能力照顾对方,不想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 尽管走路有点不方便,林玉琼说话还是开心的。

丈夫杨才华,听力有点障碍,大部分时间都是笑眯眯地听妻子说。平日里,他不抽烟也不喝酒。

在旧社会,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玉琼回忆过去说:“我们直到结婚那天才见到对方,我还是坐着轿子进门的。”

他们相处融洽,几乎不怎么脸红吵架。林玉琼说:“家和万事兴。避免吵架的秘诀就是,当一个人在抱怨的时候,另一个要先听着。”

杨素贵,102岁

保持耐心和坚持是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但是迟早会有好结果。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杨素贵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心怀感恩之心是最重要的。

杨素贵15岁便结婚,从没上过学堂。婚后育有八个孩子。

她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家没有足够的米下锅,我就跑去山里挖野菜充饥。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人,虽然不少人这么做了。”

如今,她的八个孩子都还健在,家庭成员多达130人,五代同堂。

杨素贵说:“在我家不允许吵架和大喊大叫,我的孩子们是在平和的氛围里长大的。”

现在时不时会有孩子跑过来看她,陪她聊天。最令她骄傲的是正在读大学的重孙女。

老人不觉得吸烟或者喝米酒会影响她的健康,事实上,这两个习惯她都有。

除了有爱的家庭,让杨素贵心情愉悦的还有她平时钟爱的瑶族蝴蝶歌。她的一个女儿,还有其他孩子们,会经常唱给她听。

她的女儿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是如何辛苦地养育了我们。”

每每听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恩”这样的歌词时,杨素贵都会非常动容。

莫妹仙,103岁

待人温柔慷慨以及开朗乐观的性格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关键,莲塘镇上寺村莫妹仙老人如此说。

由于患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莫妹仙很难记得新近发生的事情,包括重孙们的名字,但是她不会忘记对客人保持热情和友善。对很久以前的事她反而记忆犹新。

莫妹仙18岁结婚,一生务农,育有五个女儿和三个儿子。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邻里之间经常为琐事争执不休。

莫妹仙说: “当时乡亲们经常为地界争来争去。但我没有为此吵过架,因为吵架只会浪费你的力气,不能解决问题。”

她说,保持耐心是她的长寿秘诀,心平气和让她和邻里相处融洽。

注重饮食平衡,喜欢肉类和水果,她不仅气色不错,还保持了惊人的眼力——可以穿针引线!

莫妹仙平静地说:“想要幸福长寿就别做消极的事。拥有乐观心态,宽以待人。我很享受当下的生活,别无所求了。”

黄执中,104岁

贺州桥头村的黄执中认为他的长寿跟长期阅读和喝米酒的习惯有关。

黄执中说:“书籍对我这种乡野之人就是宝贵的财富。” 这位老人杂乱的卧室里码着100多本书。他甚至还可以唱出中学时学的英文字母歌。

老人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他曾在当地中学教书,还做过政府的会计。书籍安慰了他的心灵,他热爱学习和读书,通过不断阅读来提升自我,他秉持帮助别人的信念。

黄执中说:“乡下医生奇缺而且没几个人认识字,所以我想用自身所学帮助他人。学以致用、服务乡里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便做起了“赤脚医生”,还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

为补贴家用,他还做过算命先生,不少村民向他求教婚丧嫁娶事宜,也有很多人记得在他九旬高龄时依然有人请教。

如今,他有充裕的时间埋头书海,自学中医和地理。

阅读使他的大脑活跃,饮米酒让他身体健康。

黄执中说:“书酒为友,相伴一生。”

董茂锐,105岁

穷则思变,这是贺州钟山县的董茂锐毕生所悟。

和许多同乡人一样,董茂锐早年结婚后便开始务农,并打算一直这样过下去。

1939年,他的儿子才一岁,董茂锐就被国民党强征入伍。

董茂锐说:“我们每顿只有粥,吃不饱,所以我决定逃离军队。” 他于是乔装成一名挑夫,成功逃走了。身上没钱,就沿途打零工赚钱回家。

他说:“我没参加过战争,但是我一直都在和贫穷做斗争。”

20世纪六十年代,席卷全国的大饥荒迫使他寻找新的出路。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前夕,他跳上了火车,去往300公里外的玉林,购入服装后回家乡贩卖,赚取微薄的利润。

董茂锐说:“那时候很少有人经商,我坚持做了很多年,终于过上了舒适的日子。”

1989年,他的妻子花了20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块金表,30年来他一直戴着,珍视至今。

他总对别人说:“不要害怕改变。”

钟兆丙,103岁

钟兆丙相信教育能使家族兴旺。

自年轻起,钟兆丙就在读书和书法方面显示出特别的天赋。不幸的是,初中时他因家贫被迫辍学。

他立志要赚更多钱,为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贩牛上他看到了商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牛在农业生产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难在市场上买到。

钟兆丙说:“一开始我只买得起一头牛。但是卖一头就有10块钱的利润,相当于那时候政府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

他听说邻省湖南有牛市,就去那里,逐渐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因此他能够把儿子女儿都送进学校读书。儿子现在是村里的干部,女儿也当上了老师。

钟兆丙现在跟儿子一起住在莲塘镇长湾村的一栋三层小楼里,重新拾起了书法和阅读的爱好。现在他每天练字,还尽可能地坚持阅读。

钟兆丙说:“教育会促进孩子的成长,并且滋养他们的一生。”

潘会化,102岁

潘会化结婚的时候家里没钱,只能去抓田里的泥鳅过油炸了,便算是做了婚宴。

饥饿,是他对过去最鲜明的记忆。比如1958年,家里找不到一个鸡蛋。又比如,1974年家里都是用红薯做主食,因为当时闹虫灾,家里没有大米了。

家里有两个儿子嗷嗷待哺,潘会化于是做起卖鸡的小生意,把鸡挑到梧州去卖,再贩盐回老家卖。

潘会化说:“那个时候我最幸福的事儿是遇到下雨天,这样我就能啥也不做,歇一歇了。”

通过辛勤劳动,他供大儿子念完了初中。如今儿子已经66岁了,退休前在当地小学做老师。

依靠政府的补贴和家庭的关爱,潘会化在钟山县幸福地生活。

潘会化说:“人生虽然苦难不断,但是总有解决的办法。这是最重要的。”

莫天兰,105岁

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莫天兰,发现只要保养有方,人就可以延年益寿。

她每天必会喝上三大碗油茶。油茶是当地一种传统小吃,是居住在潮湿深山的瑶族群众发明的。

油茶以大米、茶叶、生姜、山茶花籽油为原料,当地人认为其有驱寒驱湿的功效。莫天兰经常自己做油茶,喝油茶的习惯也已经坚持了一百年。

她也通过传统中医疗法来保养身体,即在脖颈、前胸和后背进行刮痧,刮痧也能治疗中暑。根据中医理论,刮痧有助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并缓解身体不适。

莫天兰说:“虽然刮痧的时候有点疼,但是过后会觉得很舒服。”

她说,除了油茶和刮痧,笑口常开是治愈疾病的良药。当她和邻居一起喝着油茶开心地聊着家常时,她想不出比这更惬意的生活了。

莫天兰说:“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你都有能力保持自身的健康。”

来源:中国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猫作文 幸福一家人作文 四年级国庆作文 期待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500字 幸福时刻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人 有小标题的作文 大雁塔作文 英语六年级上册作文 写物的作文怎么写 家庭生活的作文 遗憾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题 4年级下册作文 海棠花作文 写景作文冬天 夏天的雨作文 剪纸英语作文 关于奶奶的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 写日出的作文 记事类作文 我生病了作文 难忘的生日作文 800字高考作文 道歉信英语作文 值得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是什么 思辨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