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跟他对话 会让人觉得“我心里像个黑洞”?

2021-01-04 08:10:01
相关推荐

对话节目《十三邀》中有一期,是许知远与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对谈。在这期节目中,面对这位被誉为当今中国“最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许知远不再是一场对话的主导者,而更像一位紧张而迷茫着的、期望拿到答案与解药的学生。在一系列关于时代、社会、历史与思想的问题之后,许知远抛出了仿佛早就准备好的问题:我有太多“自我”了,我不喜欢那么多的自我,我该怎么办?

而面对这个个人化的问题,陈嘉映的回答却代入了每一位观者:“有时候你得问问你自己,是真的不喜欢吗?我们真正信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在意的又是什么?”在我们与许知远一起思索这一连串问题的时候,陈嘉映却在继续拷问镜头外的你我:“问出在真实之下的虚伪很难,问出在虚伪下面的真实,更难。”许知远说,与陈嘉映对话的时候,觉得自己“心里像个黑洞一样”。是对自己认知维度的自惭形秽,也是对话语中的启发的重新思考。

关于对生活与自我的认知,陈嘉映一直在关注。他曾出版了《何为良好生活》一书,探讨了“我该怎样生活”这个贯穿人一生的论题,并且给出了“良好实践就是目的本身”的结论。在此之后,有许多读者都曾对陈嘉映问及:该如何理解幸福?怎么才能幸福?……

陈嘉映老师说,想借由三联中读的平台,首次集中对“幸福”这个问题进行回应。让我们一同来听听陈嘉映老师心中对“幸福”的定义和对“幸福”的疑问,以及在他看来,追求幸福是不是有点儿“庸俗”?

* 以下内容,节选自三联中读“学会幸福:人生的10个基本问题”精品课总序《何为幸福》一篇。

何为幸福?点击试听

Q 三联中读:陈老师,谢谢您今天来为我们谈谈什么是幸福。

A 陈嘉映:我先要向诸位说明一声,我不是来教诸位怎么获得幸福的。能不能在课堂上把人教得幸福起来,对这一点,我颇有保留。即使能,也不一定轮到我来教,因为我不怎么肯定,我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生活。我就来谈谈,当我们说到幸福,我们是在说什么。

Q 三联中读:那么在您看来,什么是幸福?

A 陈嘉映:我们的幸福观念,大面上,差不了很多。一个基本事实是:所有人都希望获得幸福,有了幸福都不愿意放弃它。亚里士多德列举了一些让人幸福的东西:健康、财富、好出身、聪明、长寿。你身体健康,工作有成,薪水不低,你夫妻恩爱,孩子出息,那你够幸福的。一个老年人,一辈子一事无成,儿子斗殴伤人进了牢房,女儿嫁了人远走高飞,孤孤零零住在破瓦房里,谁也不会说他有个幸福的晚年。你问70岁还在靠捡破烂为生的老太太,问她过得幸福不幸福,你显然是问错了人。

我们对幸福有大致相通的观念,这是就典型的情况来说的,这么泛泛说来,所有人都追求幸福。不过,在这个大范围之内,什么最让你幸福,什么最让我幸福,可能有很多差别。对有些人来说,锦衣玉食住大房子最幸福,对另一些人来说,竹篱茅舍,无人打扰读几本书,听听巴赫,最幸福。要这么说起来,不仅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也各有各的幸福。

那么看起来,虽然我们都希望过得幸福,但我们每一个个人,还是需要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子的幸福。

精品课《学会幸福》的配图选自朱德庸先生在《三联生活周刊》连载的《大家都有病》,感谢朱德庸先生的授权及支持。

Q 三联中读:我自己觉得自己幸福,不就幸福了吗?

A 陈嘉映:你如果要说,幸福不幸福是主观的,你欲幸福,则幸福至矣。不是的,至少不完全是,不主要是。幸福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指主观心理。你一个朋友,出了一场车祸,妻女遇难,他自己撞得满身是伤,躺在病床上,你可以鼓励他挺住,但要求他感到幸福,似乎有点儿过分。幸福不是你这么一感觉就幸福起来的。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差不开太远。一个人处在幸福状态中,他主观上也感到幸福,一个人处在不幸之中,他通常也感到不幸。

我承认也有那样的情况,一个人整个陷入幻觉之中,有时候,甚至可能很多人,一大群人,同时陷入虚幻的感觉之中。这时候,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就完全差开了,他们生活在不幸的状态之中,但他们主观上却感到幸福。这种情况下,我会说,他们生活在虚假的幸福感之中。如果虚假这个词有什么意义,那它说的就是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做的似乎是认识到事情的真相,认识到自己的不幸,然后想办法改变这种不幸的状态,而不是闭着眼睛继续享受这种虚幻的幸福感。

有时候,我们处在不幸的环境之中,又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环境,这时候,我们也许会想,与其徒劳地去改变环境,还不如去改变自己。不过我想提醒一句,改变自己不一定真比改变环境来得容易,我们并不能咬咬牙就把自己的心理改变过来,改变自己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比如说,你去修行,一直修到对什么都不动心,这种修炼往往比改变环境还艰难呢。

视觉中国供图

Q 三联中读:幸福不是主观的,那和别人有关系吗?

A 陈嘉映:我们说到幸福,常会提到的是父慈子孝,夫妻恩爱之类。你有个儿子,啥正经事都不会干,成天跟几个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吸食麻醉品,没钱买药了就去偷点儿抢点儿。你有钱,住豪宅开豪车,但你还是挺不幸的。为人父母的大概都会是这样:孩子幸福,他就幸福,孩子不幸,他就不幸福。这一点跟上一点连在一起:幸福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当然幸福就不可能只是主观的。

我们平头百姓,固然没有范仲淹那样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可能永远也乐不起来了。但我们也不是只关心自己,我们还关心家人,我们还关心朋友,关心弱势群体,多多少少,我们还关心自己的民族国家。

从前的人,在这个方面更突出一点儿。古希腊人那里,一般把一个人的幸福跟他所在城邦的繁盛连在一起。中国古人那里,一般把一个人的幸福跟他的宗族兴旺连在一起。现在我们说到幸福,更多跟个人连在一起,不过,今天的人仍然不完全是原子,幸福仍然不完全是个人的。当然现在都市生活红尘万丈,哪怕你是个热心功名的人,有时候也一定希望躲个清净,去享受一番独自一人的清福,那自然另当别论。

Q 三联中读:幸福真的无所不包吗?

A 陈嘉映:你家养一只宠物猫,每天吃得饱饱的,你喂它,给它铲屎,逗它玩,它好像过得很幸福。但即使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不满足于做一只宠物猫。人类的幸福似乎要求更多的东西。

视觉中国供图,原图片标题:Toddler smiling to a cat.

一个幸福的幼儿,跟宠物猫差不多。有吃有喝,有人抚爱,他就挺幸福。现在,这个孩子长大了,十五六岁了,每天吃得饱饱的,别的啥都不学不做,成天窝在沙发里打手游,你会觉得那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吗?如果让你自己过这样的日子呢?

幸福似乎是好东西,人人追求。但是,如果只追求幸福,是不是有点平庸,甚至有点庸俗。宠物猫的幸福生活里,幼儿的幸福生活里,似乎缺点儿什么。缺的是什么呢?简单说,它缺了有所作为。

Q 三联中读:什么叫做有所作为?

A 陈嘉映:我们说到幸福,首先是从一个人享有的状态来说的,然而,人不仅要享有,人还要做点儿什么。我们不要以为,人凡事所要的只是好的结果。不是的,我们不仅希望有个好结果,而且要自己去做点儿什么来获得这个结果。我们希望自己得到的东西,跟自己的品性跟自己的行为有点儿联系。你希望这个女孩儿爱上你,但你不希望她是因为糊涂才爱上你,你希望的是,你是如此这般的一个男人,所以她爱上了你。

让宠物猫幸福的,不一定让人感到幸福。于是,人们想到,实际上,幸福有不同的等级。把满足生理需求定为幸福的标准,这个标准的确是太低了,但幸福可以把自我实现也包括进来吗?这是有点儿疑问的。我们这么问吧:自我实现是不是一定带来幸福?屈原和诸葛亮,做了他们想要做的,发挥他们的才能,展现他们的德性,但他们幸福吗?我们好像不会说,屈原过得很幸福,诸葛亮过得很幸福。

我们一开始说,人都追求幸福。现在,我们有点儿怀疑了。也许,屈原和诸葛亮追求的是另外的什么东西。看起来,幸福之外,人生还有不少别样的追求。

Q 三联中读:人生都有什么追求?

A 陈嘉映:我们一开始说,幸福是所有人的追求。现在回过头来看,这话是要打点儿折扣的。“幸福”这个词,是现代汉语里的词汇,所谓“所有人”,首先是我们现代人,首先是平民社会中的人。我们平头百姓,大概一心想过上幸福生活,古人不一定是这么想的,艺术家也不一定是么想的。诸葛亮要的,是建功立业,梵高要的,是画出他心底的激情。他们可能也愿意过得幸福,但幸福不幸福似乎是次要的,他们追求另外一些东西。

我们再来想想,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哪个主角是幸福的?小说里的主人翁多半不是幸福之人,小说家,诗人,艺术家,他们自己往往也过得不那么幸福。要是梵高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大概就看不见他的星空和向日葵了,屈原要是过着幸福的生活,恐怕就写不出离骚和九歌了。

童话里的公主王子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童话故事的基本套路是这个样子的,公主遭遇各种各样的危险,王子去救公主,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公主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公主后来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因为过上了幸福生活,故事就结束了,完了。但还不只是因为后面没有故事可讲,是讲出来怪庸俗的。王子公主的故事听起来就是有点儿庸俗。

Q 三联中读:幸福是庸俗的吗?

A 陈嘉映:我们前面说,少年人幸福、童年幸福,我们说老年人幸福。说到青年人、壮年人,过着幸福生活,听上去有点儿怪怪的。青年人、壮年人,一味追求过幸福生活,的确显得有点儿庸俗啊?要是更苛刻一点儿,幸福整个有点儿庸俗,至少有点儿平庸。父慈子孝,夫妻恩爱,挺好,挺幸福,可是,听上去也挺平庸的。

我们刚才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平民化时代,在平民化时代,幸福,大家说得格外多。你也不妨说,平民化时代本来就比较庸俗,至少比较平庸。更有趣之处在于,一方面,我们这个时代格外追求幸福,另一方面,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格外把幸福看做庸俗。

“坏蛋”尼采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我们发明了幸福——末人说,一边说,一边眨巴眨巴眼睛(语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

那么,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尼采的回答是:超人。不过在近代哲学家里,尼采是个异数,大多数哲学家的回答不是超人。那么,是什么呢——

如果幸福不是人生的目的,那什么是?

最后这个问题,陈嘉映老师在三联中读“学会幸福:人生的10个基本问题” 精品课中给出了他的答案。而正如陈老师所说的,虽然我们都希望过得幸福,但我们每一个个人,还是需要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子的幸福,还是需要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订阅课程

11位国内一线

心理学家、哲学家、作家联袂主讲

65+节音频,800+分钟身心治愈之旅

耗时900+天,制作并推出

从幸福的意义、管理情绪

和解童年、提升身心健康、面对失落等11个角度

帮助我们再度获得感知幸福和守护幸福的能力

获得更好的生活

更有超多课程福利:

2张免费听课卡

10本心理主题电子杂志

现金奖学金

打卡全返学费

结业证书

价值480元的实体书合辑

……

- “学会幸福”值得购买的五个理由 -

1

主讲人阵容权威、豪华

首次聚集11位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名校机构的主讲人,国内一流的心理学家、哲学家、作家亲声示教。

*以上排序依课程上线顺序

2

内容优质,干货满满

800+分钟,67节课,上百个核心知识点,深入解读人生中不可忽视的10个基本基本问题,构筑幸福观底层逻辑,升级幸福认知体系。

在这里,你可以更深切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更透彻地理解生活:

· 你那么优秀,为什么没人喜欢?· 越社交,越焦虑,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童年阴影真的要跟你一辈子?· 与其无谓挣扎,不如接受命运?……

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3

沉浸式学习方式

全方位加强知识转化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实操效果。

·课前预习

课程出品人、《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陈赛,领读课前预习,以第一人称视角,从一个小故事引出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若干问题,引领听众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每个主题去寻找答案。

·随堂心理测量

每位讲师在第一节提供一份专业心理测量,在解决问题前更深度的认识自己。

·课后作业实操,社群交流答疑

5

用户好评如潮+用户笔记展示

用户笔记:中读用户@池书

本文封面图:视觉中国

说到底,除了你自己

没有人会为你的人生负责

你的人生完全可能是另一种面貌

所以

你也可以选择是否幸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我的作文100字 我的幸福之家作文 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初中 师恩似海作文 不期而遇的温暖作文600字 回家作文结尾 长沙游记作文 成长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作文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关于花的作文600 我的朋友作文100字 我爱家乡的作文400字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作文 观察黄瓜的作文 六年级500字作文 进与退作文800字 我的校园作文三年级 作文怎么写开头 作文难忘的小学生活 我的自传600字作文 有那样一个人作文 介绍杭州作文 描写天柱山的作文 秋游作文英语 七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 高中500字作文 稻草定律作文素材 三年级写童话故事作文300字 六年级作文批改评语 关于广场舞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