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散文丨唐樱:长沙文心妙高峰

2021-01-04 17:20:01
相关推荐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要完成一部清末长沙抢米风潮的长篇纪实,于是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沿着长沙老地图留存的长沙七座城门:黄道门、浏阳门、小吴门、湘春门、潮宗门、驿步门、德润门,走了大大小小的街巷差不多有近千条,走着走着,我就发现了一个秘密——那些在档案馆和图书馆里都找不到的老地名,居然都在公交车站的站牌上挂着。

也就是在那年的寻访之中,我认识了妙高峰。

1910年,发生在老长沙的抢米风潮中有座被损毁的名建筑叫“南楼”,真搞不清这个“南楼”在哪里,经过多方寻找和查阅资料,终于弄清楚了,“南楼”就是现在的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它坐落在妙高峰之中。

“南楼”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今仍存有由刘人熙撰,谭延闿所书的《南楼记》碑拓片。

有关妙高峰本来面貌的记载,是在1937年的《力报》上曾刊发过一篇名为“长沙风景古迹小志”的文章,文中有一小段是这样描述妙高峰的:“妙高峰为全市最高峰。顶上有一块平地,建有亭于南峰,以供人休息。每当盛夏,这里可就热闹了,游人如织,茶座如鳞,一阵阵的微风送来,全把暑气吹散了,躺在柔软的藤椅上,喝着香味之清茶,望着对面麓山,在夕阳的返照下,金紫相间,彩色万变,真有说不出的奇伟美丽!”

这段文字我读了三遍,感慨万千。简单的文字跨越百年,将景和韵都传到了眼前,让人悠然向往,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和神奇呀!

后来,我又在一本馆藏的资料里,查阅到建在妙高峰南峰的亭子名叫“卷云亭”,还附带着“卷云亭”由来的记载,大意是说,人坐在亭中,眼观天边一团团白云随风舒展逸动,翻滚如波涛,静时又似一群洁白的绵羊在慢慢行走。倘若眼神好些的,就连羊儿的卷耳与弯角都可以分辨得出来。

有亭总会有联,卷云亭上的对联便是流传至今的名联“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妙高峰所有的神韵、美景、情怀,一揽子都藏在这副对联里了!传说这副对联的上联还是路过妙高峰的神仙出的,当时的文人们集体凑出的下联呢。传说总是美好的,但却是因为有了这副对联,才能让历经几百年硝烟战火,已面目全非的妙高峰依然名声俱在。卷云亭多次被毁,却又一次次被有识之士重修重建、重建重修,才能让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穿过历史的烟云,在妙高峰的制高点见到这座让人们引以为自豪的“卷云亭”。

跨过《妙高峰城旧事街》的牌楼,就能听到,在街边喝茶聊天的老爹爹讲的古情,讲南宋张浚、张栻父子在此创办的城南书院,讲纳湖和卷云楼等十景的历史故事,或者还会边打着节拍,边背诵让你听得莫名其妙的古诗:道脉开南楚,朱张仰昔贤。往来同讲席,沿革又荒烟。石断苔痕古,碑残绿字悬。来游重九日,怀古意茫然……

历史总在不断前进,城市总在不断变化,且是变得越来越好了,让老长沙也有了新味道。我与文友们一起串街走巷,重新回味长沙的“城南旧事”。这些巷子里,有张栻和父亲张浚的旧事;有毛润之和岳父杨昌济的旧事;有湘中知名之士陈本钦、孙鼎臣、何绍基等的旧事,也有湘中大儒李元度、左宗棠,民主革命家黄兴、陈天华的旧事;有徐特立、袁仲谦、张干等一师各位老师的旧事;还有何叔衡、周世钊、萧子升等同学们的旧事。在这些名人名事之外,更多的是生活在小巷里的老百姓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市井故事。

文友们边走边看边聊,看着留存的部分古迹,彼此说着些自己知道的历史故事——妙高峰古街在有机改造中是非常成功的,妙高峰下留存有两处南宋遗迹,一是福王墓,二是朱张渡。一行人沿着小巷折转,终于在居民楼栋之侧见到了被绿植环抱的“福王墓”真容。拾阶而上,一座开阔肃穆的古墓就出现在眼前,墓主为南宋名臣赵汝愚。

赵汝愚曾任右相,以爱国忧君著称,力主抗金,敢于冲风冒雪,千里出征,可惜被权臣韩侂胄构陷,受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并在赴永州途中于衡阳遇害。遗体运至长沙,南宋庆元二年丙辰落葬于妙高峰,后被理宗追封福王,谥号忠定。

往事越千年,就在这千年时光里,福王墓被多次重修,初具如今的规模。一般的墓碑都是一方,福王墓碑却是中高两低错开成三层的五块石碑,主碑刻“忠定赵福王墓”,右侧碑铭刻“大清宣统二年重修”等字样,左右最侧的两块碑上无字,但五块连肩的石碑却同样顶雕蟠龙纹,又有[子午山丁]石刻一方横嵌于墓前。墓前还有香炉、华表、墓庐。

福王墓与其他墓葬风格迥异,主墓顶心为圆纹,围绕顶心以放射纹拢下墓身,最底边三层则是横纹,使整个墓葬看上去坚固如堡垒。在砖与砖石与石的接缝里,各种细小的植物倔强地生长出来,绿茸茸的一团团点缀着古墓,颇具萌态。

文友们寻访至此,莫不惊叹。古与今在这里交织,融为一体,成为一景,既有历史老故事,也有老城新故事,这就是老长沙与新味道交织的情形,也是看得见的长沙文明了。与时俱进的妙高峰,换了新颜,然而坐落在妙高峰下占地500平方的福王墓,越发古幽。

城市的发展既有张力也有内涵,它会让人拥有新也会让人失去旧,它像一条挡不住的河流,穿城而过,蜿蜒曲折又充满活力与畅快。

我喜欢日新月异而时尚艺术的新长沙,但得知“老照壁”已在长沙地图上消失,心里仍是生出了淡淡的忧伤。长沙近代史上有两个历史事件让人格外心痛,一是抢米风潮,二是文夕大火。其中“抢米风潮”的发生地就在老照壁。

“抢米风潮”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但它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却是空前的。这次历史事件中,在长沙建有23处领事馆受到冲击,也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根基,翌年“辛亥革命”爆发更是将清政府的统治推向了末路。说远一点,“老照壁”起初是明朝明四将军府的屏墙,后来老照壁变成了街,是非常繁华的商业街,老照壁周边也就成了清代到民国初期老长沙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府、县三级政府环绕在其周围。老照壁的北出口是现在的中山路,在清朝叫“辕门上”,清代湖南巡抚署的大门叫“辕门”。老照壁东出口是府后街,清代长沙府署设在府后街,长沙县衙门就设在老照壁西北侧的潮宗街。在“抢米风潮”中,老百姓们一把火把“辕门”给烧了。曾经的清湖南巡抚署就是现在的青少年宫所在地。这是有迹可寻的,在青少年宫里现在还立着一块乾隆御碑,上面刻有乾隆皇帝为蒋溥巡抚湖南所题的御诗。老长沙人有句口头禅,“登科如意,榜题老照壁”,就是这么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事件和人文信息的地名。说没有就没有了,说替代就替代了,相信不少老长沙人都会感觉有些忧伤吧。

有人起声喊,“往这边走”!

我恍然而惊,突然感觉对不起妙高峰似的,怎么眼睛看着妙高峰的人文景观,脚底踩着妙高峰的麻石板路面,心里却在为别处遗憾呢。

你看,脚下踩着的麻石也曾被古人踩过并留下了痕迹,古人是穿着怎样的鞋走过这弯弯小巷呢?即便想象力有限,想不出古人特别是古代文化人走路的姿势,但你踩着这被磨砺得棱角润滑的麻石,嗅着这春末夏初温软飘香的空气,末免就不是古人也沉醉过的。

沿着妙高峰巷一直往纵深处行走,空气里还弥漫着书香的味道,有琅琅读书声传来,也有运动员挥汗如雨在训练的声音,上了层楼去眺望,就能看到围墙那边飞檐黑瓦,是一所书香浓郁的古老学校。

这读书声吵不吵?我笑着朝一扇敞开的门里问,正在屋子里做家务的白发老人停下手,用柔软的长沙话说:“这是世上最好听的声音了,只有居住在妙高峰才听得到哩!”她的话语里充满了疼爱,似乎隔墙一师范校园里的那些青春飞扬的孩子都是她家的小辈。

沿着小街转悠,行不数十米,左旁或者右旁时不时会岔生出大小不一的小巷,沿着小巷走几个弯,也许还会回到原处,或者走啊走的,又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所在。也不知道这些神秘的小巷到底要将你带到哪里去。

“南村”是我们此行目的地之一,但大家对这个名字并没什么概念。或者它就是某条街巷的名字吧,总不能在这街头巷尾里还藏着一个“村”。且它叫南村,旁的哪儿总还应该有个“北村”吧,文友们聊着笑着继续打听“南村”怎么走,路人朝小巷的尽头点了点,说“从那儿弯上去……”

好吧,弯上去,寻不着再继续打听就是。

小巷的尽头是一处小坪,右侧有条上坡路不知所往,左侧低凹修有护栏,且有石墙石板维护,居中有一口四方古井。

古人多数是靠井水生存的,有村有人必有井,但城市的改造,使得老长沙的三千多口老井所剩不多,此处便留有一口。老城区有机更新后,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和天然气,居民们不用再起早排队抢占公厕了,生活便利和美好是人人得享受到的,可这老井边却仍有居民在取水。井越千年,被称为老井,但井水却永远不老,它依旧清凉透亮。它叫“百龄井”。有人上前去问取水的居民,这井水卫生指数达标吗?居民笑笑回答:“没有自来水的时候,附近的居民喝的都是这井水,现在虽然有了卫生又方便的自来水,但附近的居民还是舍不得远离老井,就好像离不了老朋友一样。看着这井水多好啊,提一桶回去洗洗涮涮,就算是拿来浇花也都是蛮好的。”

是呀!老井哺育了多少代人啊,陪伴了多少代人的时光,抚慰了多少代人的心绪,说是离开一口井,情绪上却如同与故土隔离,它就是一种根基,一种情结,亦是一种文化的洇染和沉积。

终于找到“南村”了,它其实是一栋公寓楼。

“南村”的左侧为妙高峰山体,陡墈上绿荫浓密,右侧即湖南第一师范。南村公寓楼是1926年方克刚与罗元鲲合力所建。岁月沧桑,女作家谢冰莹等好几个文人在南村留住过。“南村”也换了主人,但它却穿过了百年风云留到了现在。

修建“南村”的原主人方克刚是著名教育家,他在1914年创办妙高峰中学,1926年又创建南轩图书馆,藏书达1.7万册,并收藏了许多珍贵报刊,是在全国大有影响的民办图书馆之一。曾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的谭延闿特为“南轩图书馆”题馆名,以表重视!

历史有很多的巧合。方克刚和罗元鲲一定想不到他们盖的房子会在94年之后成为长沙市作家们的创作基地,如果他们能知道,想必也是高兴的。现在,两块颇具文化气息的铭牌挂在了“南村”的外墙上,其一是“长沙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其二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纪红建工作室”。

“南村”成为长沙市作家协会的创作基地,成为作协八百多名会员的家,陈列着会员们创作的作品,成为一个展示长沙作家文学创作的平台,这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传承有政府的扶持与影响,也有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连接妙高峰南边的小巷叫“光裕里”,这儿更是艺术气息爆棚,在这不足两百米长的小巷里,长沙市湘剧院、长沙市花鼓戏剧院、天心区文化馆、天心区青少年宫等聚集,被长沙人称为“戏窝子”。

1989年,首届湖南“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就在此地开幕,全省15个民间剧团在这条街上演出长达3个月,使这条老街与“妙高峰”都誉满三湘四水,两年一届的“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连续五届在这里举行,使这条街成为一条“网红”街,辽剧、扬剧、锡剧、黔剧、闽剧等40多个剧种都随之来到了长沙“戏剧一条街”的舞台上,展示它们的戏剧魅力。

妙高峰下的光裕里与全国各地的艺术结缘之后,为更好地展现“戏剧一条街”的形象,硬件设施也及时跟了上来,在“有机更新”之后,仿古门楼,木雕门窗,一派古朴的传统风貌;飞天引路,桃杏相依,百草葳蕤,处处呈现梨园春色。更为别致的是,生、旦、净、丑等各种戏剧脸谱,还有扇、巾、斧、钺等各种戏剧道具模型,关汉卿、田汉、欧阳予倩等戏剧名家的艺术形象,以及映山红戏剧节历年的金奖剧目、传统湘剧花鼓戏剧照等,都制作成了生动的浮雕或漆画,镶嵌在“戏剧一条街”两厢。

走进妙高峰,你会被文学艺术的气息里里外外包裹,忘却各种琐碎愁闷,不由自主地赞叹新时代“艺术长沙”的芬芳如此甜美。

【来源:新湖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窗外作文高中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君子兰作文三年级 白玉兰花作文 长城作文200字 怎么交朋友英语作文 敢于担当作文 风景这边独好作文指导 关于爱的作文五百字 渡口作文 美好的回忆作文450 我的自传作文400 动物作文400字左右 体罚打屁股作文 校园的冬天作文800字 我的兴趣日语作文 我喜欢的歌作文400字 写人的作文400字爸爸 观音莲的作文 以感动为题写作文 小猫和老鼠作文 我的优点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300字左右 牵挂作文200字 高中作文素材书 作文立意是什么意思 我的姐姐三年级作文 作文我这个人400字 我对书的感受作文 剪纸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