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蔡元培倡导平民教育 打破大学的权势垄断

2021-01-04 18:50:01
相关推荐

蔡元培从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极为重视人才的培养。他痛切地感到国家的积弱,科学技术的落后,认为:“国内学术界觉得人才不足,是无可讳言的”。他委身于教育事业后,就积极倡言平民教育,主张让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能够培养出各方面的人才。他把培育人才和民主共和事业相联系,深信中国定将人才辈出,科学发达,国运转机。正是从这种信念出发,蔡元培努力推行社会教育,支持开设平民学校,发起勤工俭学,实行男女合校,并且直接创办或经他支持设立了许多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而他在对北大的改革和整顿工作中,同样也贯彻了这种平民教育的思想。

原来设在马神庙公主府(现在的景山东街)的北大门口,曾挂着一块大匾,仿佛旧衙门的虎头牌一样,使人们望而止歩。蔡元培反对那种把大学看作“只有大学学生同教员可以进去,旁人都是不能进去的”观念和做法,他长校后,即让人把匾取走,主张大学“人人都可以进去”。为此,他首先对北大原来的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坚持以考生学业成绩的优劣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使那些出身贫寒、学业优秀的青年有机会进入北大学习。过去京师大学堂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后来也多是由各地衙门推荐选送,绝大多数是缙绅豪富子弟。后来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京师大学堂这种“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招生也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标准,所招的学生也多是一些纨绔子弟,并无真才实学。蔡元培则提倡平民教育,坚持不看资格、出身,注重以成绩优劣为标准,使许多有志青年能进入北大。如1917年从暑假开始,北大连续三次招生,凡有同等学历的人都可报考,择优录取。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北大学生的组成,而且由于招收学生质量的提高,对于改变学校的风气,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也有重要作用。后来成为北大名教授的杨晦曾深情地回忆说:如果不是蔡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改革了招生制度,他是不可能进入北大的。由于蔡先生坚持平民教育,择优录取的原则,才使许多有志青年考取了北京大学。

当时招生考试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以1920年在北京、上海两地招收的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系学生为例,考试的科目及要求的程度是:一、国文,应试程度须略通中国学术及文章的源流与变迁。二、外文(所报考的语种),要求(1)曾阅读过数种本语种的文学著作,能列举并批评其内容;(2)能以国语与外国语互译;(3)能用所习的外文作文并无文法上的谬误。三、数学,包括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四、论理学(即逻辑),须了解演绎、归纳的方法及其应用。五、历史,须习过中国通史及西洋通史。六、地理,包括中外人文地理。各科考试皆以六十分为及格,录取各科及格以上的优秀者。当时文、理本科学生,主要由预科毕业生升入,对外只招收少量学生。而每年招收相当数量的预科一年级新生,亦要求较高的质量。招考时分初试和复试两种。初试包括:国文(解释文义,作文及句读)、外国语(英、法、德、俄四国语种任选一种,要求能翻译,文法正确)、数学(包括算木、代数、平面几何)。初试全部及格后,方得参加复试。复试包括: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理化和博物。学校还设有入学试验委员会,负责招生事宜,并由校长从教授中指派出题委员和阅卷委员。经过改革后的考试制度,比过去较为完善;实行了严格的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办法,这对于打破大学被权势者所垄断的局面,使出身贫寒而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得以深造,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励志英语作文 大象的作文 高铁作文 节气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 人生作文600字 议论文800字作文 作文素材600字 写快乐的作文 作文四百字左右 故事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踏青 魔方作文 影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一次作文 温暖作文600 作文大全600 滑板作文 四百字左右作文 高考作文英语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 石榴作文 写篇作文 德语作文 生气了作文 作文争吵 作文美丽的风景 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