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孔乙已|功利心下堕落读书人与凉薄旁观者 是那麻木年代的悲哀

2021-01-04 20:10:01
相关推荐

《孔乙已》是鲁迅的一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已”是一个让人心生悲凉的悲剧人物。他虽是一个“读书人”,但反而因“读书人”的身份被周围人取笑,而后,他又因偷书卖了换钱,被同是“读书人”的举人打断了腿,悲惨地消失在了取笑他的人之视野中。

这篇小说读完后,一股不快的情绪萦绕在人的心头,一来,是对“孔乙已”悲惨结局的同情;二来,则是对于围观“孔乙已”之凉薄旁观者的心寒。但是,同情也好,心寒也罢,“孔乙已”落得被打断腿后悲惨消失的结局,大抵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他读书人的身份;第二,他好吃懒做的性子。

不过,《孔乙已》这篇文章中,鲁迅用了较多笔墨在旁观者对“孔乙已”读书人身份的取笑上。要说“孔乙已”这个名字,大抵都是旁观者嘲笑其满口“之乎者也”给“孔乙已”取的。基于此,许多人认为,《孔乙已》这篇文章是鲁迅在批评封建腐朽思想与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毕竟,若不是心心念念着金榜题名,“孔乙已”也不至于开口闭口“之乎者也”而一无所成。

诚然,“鲁迅借着《孔乙已》这篇文章批判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落后与腐朽”这一说法固然没错,但是,以此来草草了结《孔乙已》这篇文章的内涵总觉意犹未尽。若细细思量,除了对于旧社会科举制度的讽刺以外,鲁迅先生可能也在通过“孔乙已”这个悲剧书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周围旁观者对于孔乙已的冷漠态度,来暗讽那个麻木年代的功利氛围。

退一步来说,科举制度能够发展到如鲁迅文中那般“暗无天日”而腐蚀人心,想必也与那功利的社会氛围脱不开干系。也就是说,科举制度的腐朽与黑暗,只是鲁迅先生要批判的“怪物”之“外皮”,真正支撑“怪物”张牙舞爪残害众生的,实则是怪物外皮之下“人的功利心”罢了。由此,鲁迅先生的讽刺,可谓是十分深刻了。

01

功利心下读书人的堕落:被“举人”打断腿的读书人“孔乙已”

《孔乙已》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说不上是个多坏的人物,他甚至还有一丝丝小善良。虽然,生活对于他来说已经很艰难了,但他用偷来的书换钱,用这些钱买酒和茴香豆的时候,他还是会将茴香豆分给围在他身边的孩童吃。可见,“孔乙已”的心地也不算坏。

按照文章末尾的情节来看,孔乙已在被打断腿后最后喝了一次酒,就再也没有出现,这大抵便是在召示他已死去。心地不坏的他,为何却落得被人打断“双腿”而悲惨死去的结局呢?要是将答案总结得精炼一些,大抵便是因为“读书人的堕落”。为什么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

首先,文章是酒馆里温酒的小厮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整个故事的。“我”眼中的“孔乙已”比较“特别”,他是唯一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主顾。

按照文章的情节来看,穿“长衫”实则是一种身份象征。或者这么说,家境不富裕的人,大抵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长衫对于他们来说,一来不方便干活儿,二来也穿不起。

所以,在《孔乙已》这篇文章中,站在门外喝酒的,一般都属家境并不富裕的人,而能够进里面坐着喝酒的,一般都是穿长衫的有钱人。只是孔乙已虽然穷,但是却时常穿着一个似乎十多年没有补、十多年没有洗的破烂长衫。由此可见,孔乙已虽穷,但是也在尽力端着“架子”,从他固执于那破烂不堪而又与自己贫困处境不符的“长衫”就能看出来。

读书,大抵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的精神境界也会不断提升,对于物质利益那些表象的东西,大抵不会那么在乎。但是“孔乙已”虽然是个读书人,显然,他却没能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他固执于“长衫”就能看出来。这是作为读书人之“孔乙已”堕落的第一步。

更让人深感“孔乙已”堕落的,是“孔乙已”的谋生法子。关于“孔乙已”的谋生之道,书中有这样的描述:

“孔乙已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好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有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已没有法,便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

也就是说,读了些许圣贤书的“孔乙已”,为了生活下去,开始偷窃。只是,他的“偷窃”举动,并非“逼不得已”,更多是咎由自取。毕竟一开始,他还是可以通过替人抄书赚钱的,只是他吃不了这份苦罢了,于是便断了自己谋生的路,开始在所谓的逼不得已下偷书赚钱了。偷窃,是“孔乙已”堕落的第二步。

表面上,鲁迅在以“孔乙已”之懒惰来哀叹他的不争气,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如果“孔乙已”不是个读书人的话,这么说可能过得去。只是,偏偏“孔乙已”是个读书人。

古代的科举考试之十年寒窗苦读的寂寞与辛苦,是有目共睹的,至于“孔乙已”读书苦不苦,我们无法得知,这个暂且放在一边。但是,能够读书读到开口闭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已”,想必还是知道“偷窃”是读书人所羞耻的事情。

明明读进去了“之乎者也”,但是却没读进去书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高尚品德,为什么?因为当时功利的社会风气。关于这个社会风气,我们可以从“孔乙已”断腿一事,得到印证。

按照文章的情节来说,“孔乙已”是经常去酒馆喝酒的,而且脸上时常带着伤,这些伤,大抵是因为他偷书被打所致。后来,他之所以打断了腿,是因为去“举人”家偷书。所谓举人,大抵是科举考试里面的佼佼者,起码能中“举人”,也算是饱读诗书的存在了。只是饱读诗书的举人,下手如此狠,仅仅因为偷书,就断了“孔乙已”的腿,这便十分讽刺了。

“饱读诗书”的作用,更多是提升一个人的学识和眼界,与之一同提升的,还有一个人的德行、情操,自然内心也会更加懂得宽容。即便脾气暴躁一些的,也不至于因为偷书打断别人的腿。但是,举人却打断了“孔乙已”的腿。

要说“孔乙已”是那个时代读书人之堕落的小缩影,残暴的“举人”则是那个时代读书人堕落之相对大一点的缩影了。

是什么让“书香门第”失去了“谦谦君子”的“儒雅”,取而代之的是“贪婪”和“残暴”?从文中拘泥于“长衫”的“孔乙已”,和因为一本书而打断人家腿的“举人”来看,是人心中的功利。

读书人之中,存在着一股追求功利的热潮,于是,纵使书香再大,也掩盖不住“铜臭”对人的诱惑。因为心中的“功利”,孔乙已即便穷到偷窃,也要穿着上层人士所穿的“长衫”,这表现了孔乙已对“上层社会”的渴求,属内在功利心的外露体现。

亦是对于“利”的重视,小小一本书,就能让饱读诗书的举人失了读书人的“风度”,大发雷霆,打断了“孔乙已”的腿,讽刺意味十足。所以,鲁迅之所以将懒惰的孔乙已设置为读书人身份,并且还在情节安排上让孔乙已的腿断在了同是读书人、甚至说在读书上更有心得的“举人”手里,实则有鲁迅的深意所在。

读书,本是修身养性的活动,最后,以读书为主业的读书人,身上却出现了狠厉、懒惰,这怎么不是一种悲哀呢?而文中堕落之读书人狠厉懒惰的原因,大抵便在于其功利心了。

02

凉薄旁观者的求利心

《孔乙已》这篇文章中,让人触目惊心的,不仅只是堕落读书人“孔乙已”的悲惨、以及举人的残暴,还有求利心下凉薄的旁观者。这些旁观者中,酒馆老板算是一个代表人物了。

按照文中“我”的叙述,酒馆老板成天黑着一张脸,唯一在见到“孔乙已”的时候,才会有笑容,而他的笑容之源头,大抵是嘲笑读书人孔乙已偷书。不仅老板会这样嘲笑孔乙已,酒馆外一同站着喝酒的人都会。

都是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的“可怜人”,这种建立在他人之痛苦上的“嘲笑”,莫不是一种凉薄的冷漠?

尽管被嘲笑,“孔乙已”要么不理,要么只不过争辩几句罢了,也没和人红过脸。同时,偷书换钱买酒的他,即便欠着老板酒钱,也会在一个月内还清,用文中话说便是,“孔乙已在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面对一个从不拖欠的酒客“孔乙已”,并且唯一让自己笑几声的“孔乙已”,酒馆老板则常常以揭开“孔乙已”伤疤的方式,嘲笑他来取乐,这何尝不反应了以酒馆老板为代表之旁观者心底的冷漠与凉薄?

作为小说中旁观者的代表人物,酒馆老板再见被打断腿之孔乙已时的表现,其求利心下的病态凉薄嘴脸,显露无疑。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那孔乙已便已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的脸上又黑又瘦,已经不成样子了.....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我十九个钱呢!”孔乙已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按照小说情节,孔乙已有段时间没有去买酒了,再次出现的时候,他已经被打断了腿,神形颓废,腿已经不能走了,他是用手替脚,慢慢“走”过来的。

也就是说,此时的“孔乙已”已经十分落魄和不幸了。面对瘦得不成样子,双腿被打断,用“手”走路的“孔乙已”,酒馆老板没有一丝同情,第一反应是讨要孔乙已欠下的十几个酒钱,而后孔乙已用现钱买酒的时候,酒馆老板依旧像往常一样嘲笑他偷东西,以此取乐。

也就是说,在酒馆老板的眼里,孔乙已的价值无外乎两方面,第一,贡献酒钱,第二,供自己取乐。不管孔乙已是残废也好,还是将死也罢,都无法让他的内心有一丝波澜。酒馆老板是这样,和酒馆老板一起嘲笑孔乙已的其他酒客也是这样。

面对他人的苦难与不幸,以酒馆老板为首的旁观者之凉薄与冷漠更是让人寒意阵阵,这种寒意,一点都不比“吃人的野兽”带给人之寒意来得少。而酒馆老板心中在乎的,是孔乙已的“价值”,什么价值?那不多的酒钱,和供自己取乐的价值。

酒馆老板的内心没有温度,他的眼里,只有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孔乙已》这篇小说中,以酒馆老板为首的旁观者,何尝不是被心中那冰冷的求利心剥夺了生而为人的温度,继而变成了冷漠而骇人的存在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说除了对于功利心下读书人之堕落的怒与哀,鲁迅在《孔乙已》这篇小说中还有一怒和一哀,那便是对于求利心下旁观者之凉薄的怒与哀了。

03

鲁迅:堕落读书人与凉薄旁观者的功利,是那个麻木年代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想必大家多少也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力透纸背的怒与哀了。鲁迅先生哀“孔乙已”的不幸,如此不幸的“孔乙已”,虽并非什么坏人,却被一同挣扎于社会底层之人所“嘲笑”、看不起。这人心的“冷漠”,让不幸的“孔乙已”活得更加悲惨。

鲁迅先生也怒“孔乙已”的不争,一个读书人,不仅没能让知识提升个人修养不说,还端着架子不放,不愿意放弃那“长袍”背后的“飞黄腾达梦”,又不愿脚踏实地好好营生,最后自作自受,在盗窃的恶果下走向死亡。

而纵观鲁迅先生对悲剧人物“孔乙已”的怒与哀中,我们不乏从以“孔乙已”为代表的堕落读书人,以及以酒馆为代表的凉薄旁观者身上找到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深埋于他们心底的功利心。

毫无疑问,鲁迅的《孔乙已》,表现了鲁迅心中那个麻木年代最大的悲哀,即堕落读书人与凉薄旁观者心底的功利心。这种功利心让一切高尚道德品质沦为空话,人紧紧盯着可以愉悦自己的物质利益,神经被麻痹,变得麻木不仁。

在麻木不仁下,人们如“孔乙已”一般,感受不到自己身体上的“锥心之痛”,继而为了虚妄的“功利梦”而自我堕落;人们亦如“酒馆老板”一样,看不见他人正在流血的“伤”,笑着往伤口撒盐,以此求利、取悦自己。

鲁迅文集 全集8册才32,朝花夕拾、呐喊、坟、阿Q正传等等¥32淘宝月销32购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与其说鲁迅是借着《孔乙已》这篇文章在批评旧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还不如说鲁迅是借着“孔乙已”这般堕落的读书人、以及酒馆老板这般凉薄的旁观者,揭示那个叫人悲哀之麻木年代中埋藏于人心的功利心。

图片来自网络,喜欢请点赞关注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类行为之谜作文 大度如水作文600字 青蛙历险记作文 我的大学宿舍生活作文 青春作文题目 写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800 写景作文四百字 写小女孩的作文 冬日雪景作文300字 古隆中一日游作文 怎么写爬山的作文 最好的奖赏作文800字 幸福的背后作文 最动听的声音作文600 童年800字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800字 给谁谁谁的一封信作文 魅力作文 关于普法的作文 泡绿豆作文 聪明的小猪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小学作文 情侣小作文 坚守作文600字记叙文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素材 诗作文 假如我是市长作文 真人真事作文 妈妈的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