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热爱旅游的朱熹 想要再山水游历中达到什么追求?

2021-01-04 22:20:01
相关推荐

热爱旅游的朱熹,想要再山水游历中达到什么追求?

1.格物致知的理学追求

朱熹将山水游历作为“格物”的一个重要途径,他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朱熹反对逸游,认为“观山水景物也是在观天理的流行,在游赏山水中体味天地之心、阴阳之化,亦是格物致知”。他强调博学与体察,提倡“知、行、学相须”。博学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考察自然,大到天地阴阳,小到草木山川,都要考察其“道”,从山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来思考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实现对自然万物、宇宙本体的把握。“鸢飞鱼跃,道体随处发见。谓道体发见者,犹是人见得如此。”

朱熹所作《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是一首说理诗,朱熹在这里借渠清的原因来说明源头活水才是本源,体现了理学家“本体论”在自然中的探索情愫。“那个满山青黄碧绿,无非这太极。”在此,朱熹将山水和天地万物发育上升至理学的规律探索。“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与其整天在儒家经典中探索理学,不如到野外痛痛快快寻找山水之乐。朱熹饱览武夷山水后在六曲题刻“逝者如斯”四字,面对潺潺溪水,朱熹深悟其道体,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一去不返有着深刻的感悟。“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以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

在游历武夷后,朱熹分析了武夷悬棺的葬法、形制并合理推测出武夷悬棺的主人。在《武夷图序》中说:“武夷之名著自汉世。祀以干鱼,不知果何神也。今建宁府崇安县南二十余里有山名武夷,相传即神所宅。峰峦岩壑,秀拔奇伟,清溪九曲,流出其间。两崖绝壁人迹所不到处,往往有枯查插石罅间,以 度舟船、棺柩之属。柩中遗骸,外列陶器,尚皆未坏。颇疑前世道阻未通,川壅未决时,夷落所居,而汉祀者即其君长。盖亦避世之士,生为众所臣服,没而传以为仙也。今山之群峰最高且正者,犹以‘大王’为号。半顶有小丘焉,岂即君之所居耶?

朱熹通过山水游历,考证了很多自然现象出现的原因。他指出:“今高山上多有石上蛎壳之类,是低处成高。又蛎须生于泥沙中,今乃在石上,则是柔化为刚。天地变迁,何常之有?朱熹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高山上有螺蚌壳后断言:天地万物处于永不停息的“变迁”之中,根本不存在恒常不变的东西。又说:“今登高而望,群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泛如此。”道出了天地间沧海桑田的变迁。罗大经《鹤林玉露》:“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朱熹正是在游赏山水中体悟天理,探索物质世界乃至社会文明的内在规律。

2.对山水之美的追求

朱熹一有机会便登山览胜,临水泛舟,将山水当成不可或缺的适性畅神的美感对象。“每经行处,闻有佳深壑,虽迂途数里,必往游。”朱熹在《云谷记》云:“水行其间,奔迫澎湃,声震山谷。自外来者,至此则已神观萧爽,觉与人境隔异。”在安溪游历时“驱车陟连冈,振辔出林莽。雾露晓方除,日照川如掌。行行遵曲岸,水石穷幽赏。地偏寒篠多,涧激淙流响。祗役未忘倦,心神暂萧爽。感兹怀故山,何日税征鞅?”

朱熹尤为欣赏山水的生态之美,在游云谷山时说:“又 下为北涧,有巨石二,对立涧旁,嶙峋蝤,古木弥覆,藤卉蒙络,最为山北奇处。”朱熹在游历山水时体悟了深层的情感意境,在百丈山听泉则欣赏其凄凉之境:“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百丈山记》)朱熹对山水乐而忘死的执着从其诗词中可见一斑:“眷眷山水心,幸此朱墨暇。”“今朝行役是登临,极目郊原快赏心;却笑从前嫌俗事,一春牢落闭门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动物作文300字 横店游作文 致敬祖国作文 赵丽颖英语作文 新坐井观天作文 挫折作文500字 高考作文命题方向 爱因斯坦的故事作文 我看考试作文8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200 有关于运动的英语作文 擎天柱玩具作文 二年级作文暑假的一天 老师作文200 写一篇英雄人物的作文 游海底世界作文 帮妈妈拖地作文 我的护士梦作文 关于抗战的作文 我的理想600字作文 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作文 一本书的力量作文 家乡的小溪作文300字 关于项羽的作文素材 写家乡习俗作文 作文我会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视频 幸福的感觉作文 坚持与放弃作文 关于逛超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