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低估的港股 是病还是饼?

2021-01-05 01:45:01
相关推荐

近日,某论坛上有一篇关于港股估值的文章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辩论,阅读量超过300W,评论数500多条,关注度是相当滴高。

这是价值派内部的一场PK。

看空与看多之人隔空辩论,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辩论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只不过比较特殊是,同一家公司的股份分成两份,一份在A股上市,一份在港股上市。

同样的公司对应同等价值的股票,价格却不一样。

港股更便宜。

投资者都是天生的好奇者,港股长时间相对于A股,都处于折价状态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为什么经常性折价却没太多人明白。

在文章底下的评论区,众多的评论中,一位网友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同样的水果,在一线城市和农村还卖不一样的价格呢!

1、两头在外的格局

如果把股票类比于水果,那么这种“水果”的定价基本上取决于购买人。

在香港、美国这种相对容易上市的市场,如果定价权给供给人(发行股票的公司),那股票根本卖不出去,因为定价很难理性。

香港这个市场又比较特殊,散户比例全世界最低,比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甚至是资本发达的美国还低。

2016年散户参与率还有20%,2018年仅剩16%了,比美国的30%,将近要低了一半。

剩下的都是机构投资者。

香港持股总比例中,有超过40%是外资。本地资本占比是60%,本地资本中,本地的交易所占了一大半。

因此,本地交易所+外资的持股金额超过70%。

但交易所每日实际贡献的成交量很少,全年的换手率低,因此外资才是港股贡献交易额的主力军,也基本是市场的定价人。

看到这样买“水果”的客户,我们自动就会有这样的感觉,专业、严谨、客观。

这群训练有素的正规军,组织作战能力强,对目标群体有流程化的分析和策略准备;

反观A股参与群体,有聚在一起的山贼、有影响力不大的中央军和各地军阀、有实力较强的各路诸侯、更多的是散乱在各地的P民。

A股的整个格局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由几个突出的、地域较广的大国,数量较多的中等国家和数量很多的小城邦组成。

不同的群体认知体系不同,所定价格必然宽松、随意,结果就是波动大。

而港股的参与群体是格局分明的,机构为主,他们的定价要严谨得多。

说完参与群体,接下来就要说我们的投资对象——“水果”。

香港被称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那么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的呢?可参照纽约、伦敦这两个第一、第二大的老大哥。

第一,有各国资金参与当地的金融市场,英国所吸纳的资金以本土为主,继而辐射欧洲,美国则是以美国为主,辐射全球。

第二,因为市场的流动性和融资的便利性,能够吸引大量国外企业到当地上市。

因此全球金融中心具有资本全球性和上市公司全球性的两大特点。

香港作为一个第三大的全球金融中心,也有这两项特点,甚至比前两位老大哥更加突出。

因为香港作为一个城市,既没有日不落帝国一直很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实力,也没有灯塔国作为全球引领者的各项素质的领先,更没有这两个国家的庞大消费市场。

美国有3.2亿的基础人口,有将高端产品出口全球的实力,英国有欧洲大陆7.4亿人的辐射市场。

或许有人会说,香港有大陆啊。

但实际上,在大陆发展较好的港企大部分都是房地产商,做实业做得好的很少,做科技的更少,港资只是中国改革开放引进的众多外资中平凡的一员。

那么,既没有实力很强的供应体系,又没有利用好内陆的消费市场,这就缺乏孕育大量本土优秀企业的基础。

因此,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是外地公司,本土企业较少。

我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有1000多家,占港股企业数量的46%,总市值占比更是高达57%,港股的天下有一半是属于大陆的。

在剩下的一半中,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真正的香港本地股占比不多。

“水果”都来自外地。

资金上,外资占比也很大,是成交额的主要贡献者。

香港呈现的,是两头在外的格局。

这种格局,会使得“水果”无人问津。

国内金融放宽管制是2018年才开始的,而且部分核心领域还要未来一两年才放开,很多境外投资者还没在国内设立机构。

例如2018-2019年才放开银行和信托的持股比例限制,2020年才会进一步放开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

港股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资企业,中资企业中,那种不大不小的企业又是数量最多的,这种企业的信息和行业介绍非常少。

在境内没设公司的外资,连去公司实地调研的渠道都没有,让外资无从下手啊!

港股的信息披露又少,上市公司有很大的自主权决定是否披露。

这种制度看似自由,其实反而更容易产生舞弊,正因为如此,港股是众所周知“老千股”横行的地方。

相反,A股在信批上是非常严格的,各项细微的数据都需要披露,出现疑问还要被交易所、证监会质疑,基本面信息的获取也更容易。

只不过,A股最大的问题是造假惩罚太低。

A股呈现典型的严进宽出现象,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这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点相似。

IPO就是一场大考,保荐机构和还未上市的公司就像老师和学生,冲刺成功后,上市公司只要遵守学校(监管机构)的规定按时披露应当披露的信息即可。

退市情况比较少发生,因为保壳措施很多。

香港的交易所则更加市场化,毕竟连交易所都能上市,市场化程度不可谓不高。

香港交易所,港股的代码是00338.HK,目前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

作为一个上市主体,不可避免的就是围绕利润作文章,上市越宽松、监管越宽松,来上市的公司必然越多,交易所盈利就会越高。

甚至交易所的制度会因为某些超大型的公司要求而做出让步。

2013年阿里巴巴本来计划在香港上市,但因为港交所不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存在,而阿里巴巴股权特征刚好就是同股不同权,然后阿里与港交所进行协商,能否修改上市条件。

显然最后没有谈妥,阿里便弃港股,远赴美股上市。

港交所就这样错失了一代电商巨头。

要知道,这么大市值、这么优秀的企业既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又能提高交易所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能够带来直接的收入。

港交所悔之莫及啊!

痛定思痛,港交所决定在上市制度上做出突破性改变。

1、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

2、允许同股不同权;

3、突破第二上市限制。

看到港交所抛出的橄榄枝后,阿里巴巴在今年又回港股二次上市了。

如果将内地和香港的交易所做一个比较,大陆的更像一个监管机构,香港的更像一个商业运营机构。

大陆的主要是监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完善,不以盈利为目的,香港的交易所是以盈利为目的,监管只是为了维护生态秩序的手段而已。

A股是进入从严,惩罚从宽,港股是进入从宽,惩罚从严。

许多企业看到A股IPO堰塞湖的状况觉得上市无望,纷纷跑去港股上市,这也是港股的组成成分中竟然一半是内资企业的原因。

公司在内陆,发行在香港,资金在国外。

这是一种别扭的体制,正是这种别扭造成了价格的扭曲。

首先,外资机构定价机制更为严谨,宁可保守谨慎,也不乱买;

其次,即便想买,但没渠道了解公司;

然后,我国股民虽然可以通过沪港通渠道购买,并且也可以实地调研公司,但能达到开通陆港通资格的人并不多;

即便达到资格,真正去开通的人也没有很多。

内资和外资均不理睬,结果就造成了港股的长期低估值状态,这便让人产生一种港股便宜的观感。

同一个行业,在A股上市的企业市盈率十几二十倍,港股估值却只有个位数。

哪怕这些港股上市的企业,质地一点都不差。

我们知道,港股上市的内资企业分两种,一种是只在港股上市的,另一种是A股、港股同时上市的。

A/H股基本都是大型成熟的公司,在两地的定价按道理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但实际上,差异就是这么耀眼。

自2014年以来,A/H溢价指数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维持在130%的水平,说明同一家公司A股上市的总是比港股上市的贵30%。

数据来源:网络

作为投资者,公司没问题,港股更便宜,那为什么不买港股呢?

就是这一点,成为了被港股价值投资者紧紧拥簇着的信仰。

但君临认为,一个市场之所以定价如此,短期可能是因为市场情绪导致的定价错误,但长达十年以上定价错误是罕见的。

持续的时间越长,必然有其合理性。

如果定价不合理,就会引来套利分子,套利分子会磨平之间的利差,比如过去流动性充足的分级A、B基金。

如果这个不合理的定价长期存在,那么要赚取这个价差必然是有壁垒的,壁垒意味着很难被复制,那么这个价差的可持续性将非常强。

例如,发现某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通过长期持有取得巨大的收益,这个壁垒绝对高。

但利用信息优势、某个系统的漏洞获得的价差,一旦信息优势不再,或者大家都知道这个漏洞,那么扩散太快,将没有壁垒,赚钱也不可持续。

港股与A股的估值差,基本上是个股民都知道,外资更加知道。

但这个利差迟迟没有被填平,结合上述所说的港股市场特征,说明这种低估长期来看是合理的。

2、普遍存在的估值差

2018年11月5日,我们的领导人在我国举办的首届进口博览会上正式宣布,在上海设立科创板,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

7月8日开始,我国股民迎来了超级打新周,1周可申购22家未上市的科创板股票,这些股票将集中于7月22日上市。

从宣布设立到开板再到企业发行,只花了9个月的时间。

如果只看时间,会发现中国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是多么的高,但如果再看看当时的环境,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意图已是路人皆知。

科创板的设立是高层对我国企业突破科技封锁的殷切期望,是对现在还孱弱的科技企业的大力扶持。

所以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受到了优待。

首批25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3.4倍,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中微公司甚至高达170倍。

各家公司发行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所在行业一倍左右。

数据来源:数据宝

这就是今年最显著的A股估值差现象。

在同一行业里,A股主板的公司明显更成熟,盈利能力更强,但市场却给了科创板更高的估值。

更可怕的是,这给予的只是发行价。

这些公司上市后,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达200%,科创板首日,整体估值已经超过2015年创业板地球顶的估值。

面对这样的估值,不少人会觉得太夸张。

但也有人会认为,这挺合理的,因为虽然同在一个行业,但是同一行业里还有很多细分子行业,各个子行业的含金量不同,竞争优势不同,估值当然可以不一样。

虽然君临不认可这样的解释,但不同流动性的市场下,企业的估值真的是不一样的。

在后续的上市企业中,陆陆续续有来自新三板摘牌的企业来到了科创板。

西部超导就是一家典型的例子。

在新三板里,西部超导股价连连阴跌,从2015年最高的24元跌至去年底的5.7元,跌没了70%。

在科创板设立之后,西部超导就有转板意向,透露出这个意向后,股价翻了一翻,市值从25亿变为50亿,然后2019年2月新三板摘牌,7月科创板上市。

登陆科创板后,西部超导的最高市值竟然高达308亿,即便扣除募集的资金导致资产增加所产生的影响后,股价也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10倍。

市盈率从最低的18.79倍飙升至200倍。

即便是现在的西部超导,其市值也有120亿元,市盈率依然高达84倍。

一模一样的业务,一模一样的管理层和员工、客户,哪怕生产流程都是一样的,但西部超导换了身科创板的“衣服”后,估值就天差地别。

从新三板转至科创板,这个乌鸡变凤凰的故事,西部超导并非个例。

这样的企业还有:联瑞新材,杰普特,久日新材,安博通,沃尔德,这些企业现在都在科创板享受着不菲的溢价。

据网上资料显示,还有27家的新三板企业正在转向科创板。

这种估值差还体现在美股和A股上。

今时今日,美股的估值整体高于A股,美股接近历史高估区域,A股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这是过去美国10年的慢牛以及近两年A股大跌的结果。

两年前,A股的估值还能与美股平分秋色,但当时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普遍遇冷,中概股企业很是委屈。

一批中概股忍受不了这种被忽视的感觉,执行了私有化方案。

360和药明康德就是其中的代表。

药明康德可是医药研发的龙头,为全球知名药企提供研发外包服务,并且在越来越注重分工化的医药领域里,药明康德还具有十足的成长空间。

但美股给药明康德的估值只有20多倍。

当时,A股的一家普通的制造业公司都有这个估值。

最终,药明康德以200多亿人民币的价格完成了私有化,私有化完成后立即进行业务分拆,拆成三家公司,两年后三家公司陆续在三个不同参与群体的市场上市。

其中市值最低,在新三板上市的合全药业(分拆的子公司之一)市值就有200亿。

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在A股、港股市值超过千亿,市盈率分别为70倍、121倍。

360公司也一样,作为信息安全龙头,在美股估值不到100亿美元,私有化后立马启动回归A股的程序。

最终通过借壳曲线上市,连续18个一字涨停板,市值最高达到600亿美元。

药明康德、360在国内证券市场属于稀缺品种,需求大于供给,定价自然高于国外,但在美国,科技公司、医药公司一抓一大把,而且都是龙头,这种行业的公司不具有稀缺性。

国外有我们稀缺的公司,同样我们也有国外稀缺的。

我们的教育机构,尤其是K12课外补习在美国相对稀少,这是中国、韩国、台湾等东亚地区的特色,其中又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规模最大。

稀缺性和赚钱能力强,让好未来和新东方在美股享有极高的估值。

对我们来说,技术含量高不可攀的苹果在美股的市盈率只有21倍,这还是近一年股价大幅上涨的结果,过去市盈率更低。

而好未来、新东方在美股的市盈率分别高达127倍、58倍。

甩了苹果不知道几条街。

一般人肯定不会想到,最牛科技股的估值竟然会远低于我们的补习机构,而且我们的补习机构在市值高达1000-2000亿的基数下还能享受如此高的估值。

百威亚太是百威英博旗下负责亚洲地区的子公司,在今年的9月份,百威亚太在香港上市。

生产流程、生产的商品与百威差别不大,但百威亚太的市盈率是美股母公司的2.5倍。

在全球市场,从单只个股或者单个行业来看,港股、A股、美股三地定价各有高低,不存在哪个市场全部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只不过,影响这定价差异的因素是长期还是短期而已。

把三地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港股估值最低,A股次之,美股最高。

港股、A股均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美股高估。

毫无疑问,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其所处的机遇是历史性的,想必有许多君临的读者会因为港股更加便宜而对其心神向往。

但如同君临前文所讲,这种长期的低估是由长期因素造成的,除非这种因素发生改变,那么港股相对于A股还是会处于长期折价的状态。

而A股的溢价也有着A股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取决于A股股民这个群体。

3、容错率

作为投资者,我们得有一个清醒的认知,那就是我们一定会犯错。

如果到现在你都还没犯错,那说明你要么在股市里呆的时间不够长,要么你运气足够好,这时如果你再把没有犯错认为是自己的能力,那么未来栽大跟头是一定的。

连汇聚了天资和勤奋于一身的股神巴菲特,都曾有9个著名的失败案例。

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和美国航空。

1989年代,判断美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巴菲特买入了美国航空的优先股,但天有不测风云,外部的因素加上航空公司本身的生意特性,让美国航空公司陷入了低迷,一度甚至要破产。

美国航空公司将巴菲特套了九年,以至于巴菲特在解套之后还将航空股称为价值杀手。

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但原本却是一家纺织企业。

上世纪的60年代,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经营效益非常好的纺织公司,但由于全球化趋势下,美国的纺织业成本太高,竞争不过进口产品,效益逐渐下降。

巴菲特在此期间不断增持,越跌越买,越套越深,最后直接买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控制权,然后不得不把日益低下的纺织工厂关闭,改为资产管理公司。

要知道,巴菲特本来看重的是它廉价的纺织业务估值,最后却不得不将纺织业务完全剥离。

连股神都会犯下一系列的严重错误,我们又怎么会有自信一定不犯错呢?

读到这,或许会有投资者会问,一定会犯严重的错误,那还能投资吗?

君临想说的是,即便这些大师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一点都不影响他们长期的回报率,因为犯错误不等于巨大的损失。

他们的投资体系提供了足够的容错空间。

即,没有把握不下手,下手了还经常反思检验过去的判断是否正确,最后在单只个股的配置比重上进行适当分散。

这就像在一条通往财富的路上设置了坚实的围栏,防止破坏财富增长的意外者闯入。

除了这些方法外,在A股,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个成熟市场绝对没有的优势。

我国散户数量高达1.33亿,成交金额占总额比例高达80%。

这意味着,我们犯了错误没有关系,只要有人犯的错误比你严重,就有人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回头看看自己的投资逻辑中明明有很大的漏洞,但是最后却没有亏损的结束了这笔投资,甚至还有小幅收益。

而港股或者美股,以机构和聪明人为主,如果我们的投资逻辑很粗糙,且站不住脚,等我们回头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在承担错误带来的损失了。

而且散户多的市场,往往会很容易达成共识,整体共识形成的地方往往会产生极端态,例如疯狂的牛市和绝望的熊市,估值起伏很大。

随波逐流的人,会陷入这个共识中成为一个受害者,但成熟的投资者往往会利用剧烈的估值波动获取巨大的盈利,从而在短时间完成原始积累。

如果没有形成整体的共识,震荡市中往往也会有局部的共识,这会给单只个股或者行业形成极端态,这也是产生机会的地方。

过去20年的A股,是个环境极度动荡的市场,因此绝大部分人都是不幸的。

但,却成就了极少部分人。

而这个格局,目前依然没有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港股估值这么低,但我们依然认为A股才是更好的投资场所。

港股的低估值本身也可以作为安全垫,但导致长期低估的因素至少得多年之后才会有所改善。

而A股,既是低估,又多一层容错体系,对聪明的投资者来说是双重利好的。

从历史钟摆的摆向来看,港股、A股都摆在了最悲观的区域,摆到了极值之后便是往回摆了,两大市场未来都有巨大的机会。

只不过:

与聪明人竞争,你得比聪明人更突出,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与“傻子”竞争,你只要证明你不是“傻子”就可以了,这并不难。

投资充满着风险,我们不能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

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关注“君临”获取。

作者:君临团队.

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猫咪的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批语 关于我的妈妈作文 新闻作文50字 以和平为话题的作文 人生有四气作文 移动支付的作文 诚实做人的作文 祖国的变化作文600字 安全消防作文 介绍猫的英语作文 高考万能作文素材 又是一年教师节作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端午节作文 作文100字 五年级作文第六单元 描写三潭印月的作文 写植物的作文700字 描写冬天的小学生作文 新的一天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800字 关于花的作文800字 小动物作文评语 作文我们的学校怎么写 关于写梅花的作文 描写乡村风景的作文 新学校新同学作文 小鸟的自述作文600字 南澳一日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