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管理的“堵”与“疏”

2021-01-05 08:30:01
相关推荐

中国科学报9月22日消息,近日,全国各高校陆续迎来了“开学季”,但许多高校实行的封闭式管理却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据媒体报道,由于部分高校只封闭学生,并未对除了学生以外的教职工、食堂工作人员、超市工作人员等进行封闭。有学生调侃道:“食堂阿姨的小孩都可以随意进出,我不可以。”这样的封闭管理也被网友贴上“形式主义”“毫无意义”的标签。

对此,教育部日前发出提醒,要求切实改进校门管理方式,切忌“一刀切”“简单化”的封闭管理。但实际上,具体的管理大权仍掌握在各高校手里。

那么,如何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做好高校校园管理工作呢?

封闭催生诸多问题

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季学期,高校迟迟不能开学,经历了如此“漫长假期”的学子们渴望开学的念头愈加强烈。然而,好不容易迎来了开学季,本应是兴高采烈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刻,却被突如其来“非必要不外出”的封闭管理浇了盆冷水。

一时间,让人向往的大学生活变了样。

许多学生纷纷在网上爆料封校以来的各种真实状况,比如学校超市和水果店价格猛涨、食堂爆满“吃饭难”、学生情绪崩溃大哭……一系列问题急速发酵,争议之声也此起彼伏。

争议的导火索就是有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出入,却对除了学生以外的人员实行“双重标准”。据高校学生反映,自己所在学校里,老师、食堂工作人员每天正常上下班进出校园,甚至有的学校里还有外来的施工人员、外卖员、快递员等,学生们对这样的封闭式管理怨声载道。

在一份85万人参与的网络问卷中,90%以上的网友认为高校不该封闭,而且只封学生、不封教职工意义不大。

对此,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认为,无论师生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应该同等对待,要尊重每个人。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采用“一刀切”方式管理的根源在于某些学校领导怕担责任,这些所谓的“最严”管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其实际防控效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在他看来,封闭管理带来的问题不仅在于学生生活中的各种不便,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隐患”,即心理疾病的滋生。

不少高校学生在微博上表示,因为学校封闭而越来越抑郁,甚至经常有学生痛哭。实际上,高校学生是一个极易被抑郁症盯上的群体,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专家门诊部主任王勇曾向媒体表示,20~25岁年龄段的人群是抑郁症发病的高峰人群,近年来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程彦斌指出,完全封闭固然防控效率很高,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疫情防控指南做好防控工作,而不是一味采取完全封闭措施。

14天到一个月

“从流行病学角度讲,高校学生集中返校是除了春节以外的又一场人口大迁徙,确实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高校这种人群密集区一旦有学生感染新冠病毒,后果不堪设想。”国际动物流感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陈继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不过,他认为高校在管理上应该选取一个“平衡点”。

“流动性越大,传播病毒的概率就越大。为了避免风险,可以对返校学生隔离14天进行观察,学生之间是‘小循环’,如果发现病例,可以尽早阻断。”陈继明说。

对此,程彦斌也表示赞同。西安交通大学正是采取了这样的方式。5月6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按要求返校后,都要在宿舍隔离14天,其间采用网络授课,学校每天监测学生身体情况,两周后没有问题就可以恢复到常态化管理。

青海师范大学也是如此。“今年3月,我们让外地学生先回来,并住到宿舍集中观察14天。”史培军说,现在更简单,外地学生或假期出省外的本地学生返校,只要持有效核酸检测报告或者提供外出地健康码就可以,本地学生提供青海健康码即可。

目前,全国已经连续一个月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依照当前形势来看,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学校疫情防控得益于全民的防控。”程彦斌认为,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已成趋势,学校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适时调整管控措施。高校在做防控管理的同时,不要忽略大学是开放式的校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学生们要和社会接触,和社会开展合作。

他补充道,以上做法只针对低风险地区的高校,而像近日涌入外来确诊病例的边境地区,短时间的完全封闭十分必要,等疫情控制好后便可适度放开。

封闭管理不能打持久战。在陈继明看来,学校对学生的封闭管理不能超过一个月,一个月后要进行放松性的管理,那时风险要小得多。

好在,一些高校已经率先成为“解封”表率。近日,江西多地高校陆续取消全封闭管理。比如,江西财经大学蛟桥园校区的学生凭学生证或校园卡进出校园;江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凭学生证、校园卡或“绿码”可正常出入校园等。

改进校门管理方式

“学校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学校在执行属地政府制定的措施时,不能再强加更高的‘围墙’,‘强加限制’就是不负责任。”史培军认为。

高校若想跟紧“自由”的步伐,应该如何做?

按照教育部提醒,需动态调整校园管控措施,切实改进校门管理方式。“这就要充分发挥网络大数据的作用,减少管控不必要的代价。”史培军表示,健康码的全国覆盖已达非常高的水平,这就是技术的力量,也是这次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全世界只有中国做到了。学校管控也应该要求所有进入校园的人提供健康码。

此外,史培军介绍,体温检测是第二大要素。青海师范大学除了在校门口设置体温关卡外,在每栋教学楼和食堂前也对所有要进入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酸检测则是第三大要素。

那么,是否应该佩戴口罩呢?史培军认为,要大力鼓励冬季每个人都佩戴口罩,尤其在公共场所更应如此。

有意思的是,据他介绍,由于今年高校学生佩戴口罩率提高,导致患感冒的人数大幅下降。“往年平均每天会有近100个学生感冒,而今年每天只有10多个。”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教学区和生活区隔了一条马路,有些学生还要到临床医院实习,像这样情况的大学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把学生‘圈起来’,学校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不能走远,可以走出学校购买生活用品等,按规定时间回校,遇实习、求职、就医等特殊情况则做好登记,所有人进学校扫健康码,查行动轨迹。”程彦斌说。

“从这场疫情总结出一点,大家一定要遵纪守法,这是对自己健康安全的保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史培军强调。

到底什么时候能真的放松呢?陈继明认为,疫苗出来之前都“松”不了,也最好不要“松”。在寒冷季节,新冠病毒在外界存活能力增强,这时人们抵抗力较弱,比较容易感染。因此,新冠疫情仍有可能在秋冬季出现反复,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史培军希望,国家卫生部门组织人员尽快研发出可以甄别感冒发热与新冠疫情发热的技术。

针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长假,程彦斌表示:“今年假期学校很有可能采取和‘五一’假期同样的做法,要求学生和教职工不能出西安市,如果有工作需要到外地,则要及时报备。很多大学可能会采取不放假的措施。”

(原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管理的“堵”与“疏”》)

(来源:中国科学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蝴蝶兰作文 西安旅游作文 四下作文 介绍中国的英语作文 陪伴作文500字 冰糖葫芦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 关于乡村的作文 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真没想到作文 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 写饺子的作文 五下作文 换位思考作文 满分作文500 初一满分作文 游黄山作文 思辨类作文 春节的作文600字 关于假期的作文 写景作文800字 记人作文 电视作文 观后感400字作文 题目自拟的作文 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我的老家作文 励志作文600字 中考满分英语作文 作文背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