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华酒文化九千年

2021-01-05 11:05:01
相关推荐

大家都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流传着灿烂的华夏文明。那么,酒文化又是哪来的谈得上9000年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华酒文化九千年!

颠覆性考古研究:中国有9000年酿酒历史,甚至比猪的驯化还要早!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早在2015年评选出了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其中,“含酒精饮料的酿造”年代距今约9000年,以年代久远来论位居第二!

第一为“水稻栽培”,距今不少于一万年;

第二,就是酒的酿造;

第三为“猪的驯化”,距今已然八千五百多年!

换句话说,

酒的酿造文明比猪的驯化还要更早!

据中国考古学家对河南贾湖遗址的考古中,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贾湖酒”的证据,让酒精饮料的源头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也使河南贾湖酒尊为了“世界酒鼻祖”!位居世界第一!

从发掘的陶器残留物中分析出,其酒中含有稻米、山楂、蜂蜡等成分,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还发现有野生葡萄籽粒。可以说,最早的酒,是由野果发酵酿造而来的。

这个考古发现在当时是颠覆了全世界多少人的认知?

原来,不是先有文化后有酒,而是先有酒,之后才有文化;不是酒助文化,而是酒助文明!

古人类是先有了粮食和酒,才开始驯化猪;有酒喝之后,才考虑接下来顿顿要有肉的搭配!有饭吃、有酒喝之后,才考虑要酒肉菜兼备的饮食大升级!

酒,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没有酒,人类文明的步伐可能会放慢!

中国仰韶文化距今有6000多年,自仰韶文化开始,才渐渐诞生出龙山文化、红山文化、丝绸文化、青铜器文化、甲骨文文化等等。

这中间看起来似乎酒无文化,不成文化,但其实,莫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使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养蚕、缫丝、种茶、髹漆、陶瓷、青铜冶炼等等发明的先发性,皆莫能望酒之项背也!

人类需要酒,文明需要酒!

5000年前:青铜器中,酒器最多

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必然包含有中国古代最早的青铜冶炼。而现在已知的青铜器中,酒器最多,许多礼器和祭器也都与酒文化有关。以青铜熔铸酒器,可见得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声震遐迩的“国之重器”莲鹤方壶,在中国青铜器国宝中,堪称酒文化的代表作,莲鹤方壶因酒而生,因酒而尊,因酒而雅,因酒而名。看过这件国宝的人,何止数十万?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它面前肃然起敬。

亲眼站在这件国宝面前,总让人不由得感叹:人间有神器!若神器之中有酒,那分明是天上神水,而酒的魅力是如此地经久不衰。

行国礼,祭祀天神,非酒不能人神相通相融。

当天子、诸侯、士大夫队列神坛之前,一排排旌旌猎猎,一列列虎贲森森,九只青铜大鼎一字排开,九只大鼎前面并列的是八簋,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青铜金属的亮光,庄严肃穆。

敬天、敬地、敬神、敬先人祖宗,那饮酒的青铜酒器为爵。

天子、诸侯、大夫接连举爵,那该是多么隆重庄严的场面,氛围上高贵尊严,情怀上更为雅致高调!

敬完神、天地、祖先,都深弯腰,面对黄土地,双手捧爵,把爵中之酒轻轻洒成一条线。谁能想到,这种以酒祭天祭地祭祖的仪式竟然传衍了数千年,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这样做,仿佛非酒无以祭神、祭祖、祭苍天厚土。

图:近代开国将军许世友的墓前,祭满了高高几层的茅台酒瓶

“中国”两字的问世,来源就在于青铜酒器

“中国”两字问世,源自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何尊。

这件工艺精美,造型雄奇,浮雕以饕餮纹的国宝重器,可谓命运多舛。1965年在被它的发现人以30元人民币卖给废品收购站后,饱尝日月风霜的侵蚀,若不是被识得宝物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所发现,差点就要被回炉铸铜了。

何尊青铜酒器这戏剧性的被发现过程我们暂且放下不论,关键是其内胆底部竟然有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

其中“宅兹中国”,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小小的地名。而今天的中国,却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家!

何尊何尊,何以为“尊”?

只因家在“中国”!

中国自古,以酒为尊,以醉为荣

夏商周时期的酒,尚未走下神坛,酒代表着权力、地位、财富,酒神圣得直上祭坛,高贵得不下士大夫,酒要先履行其神圣的祭祀职责,才能隆重地走下神坛,让天子、诸侯、士大夫享用,那是酒的尊严。

据史所记,商王朝的上层,“有肉才欢,嗜酒如命。”酒的酿造技术在商时得到了很大发展。商朝人日食两餐,要求顿顿有肉,餐餐有酒,且以酒为尊,以醉为荣、为贵、为尚,商时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完全“醉”在酒里。

而先秦酒文化已然浓烈。诸子百家中,孔子就知酒、喜酒,深知酒的尊严。孔子饮酒,饮而有度,有礼有制,循礼而饮,未闻失态,不越雷池一步。

孔子酒量确实非凡,《史记》中就记载孔子能饮酒“百觚”,“天下莫不知焉”,是酒文化的先行者。孔子将当时对“酒”的认识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从对周礼的继承、总结与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说,孔子在当时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奠基者。

中国自有史以来,哪朝哪代没有酒的尊严,酒的祭奠?哪篇哪页没有酒的浸泡,酒的滋润?9000年以前,人类可能刚刚醒来,世界还是一片荒蛮,文化尚在土壤中孕育,文明还像未跳出东海的朝阳,酒却悄然而生,这种神奇之物。那当是人类智慧、兴旺、繁荣走向发达的积累和预示。

说不尽的酒,谁又能说得尽那酒……

2500年前,以诗经为酒诗,以离骚为酒歌,是借酒抒情的开始

中国酒厉害,中国的酒文化更是齐天高歌,没有酒文化,中国文化可能要失色、脆弱、干瘪、枯萎。

中国第一部,也是最伟大的诗集《诗经》是酒文化的代表作之一,诗和酒的关系,应该像酒和水的关系。没有酒就不会有诗,不会有好诗;诗的重要起源,就是酒醉的抒情。

第一爱国诗人屈原,《离骚》是酒歌,《天问》是酒吟,《九歌》是酒调,屈原缺少老子的达观,缺少孔孟的仁礼,缺少墨荀的豁通,也缺少庄子的逍遥,但屈原不缺酒,只有酒能陪伴他,“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无疑对酒性、酒艺是熟知的,他以酒后之表象深层次地喻世警人,对酒性见解独特,对醉态寓意深远,明确表达了自己“独醒”的人生观念。“众人皆醉”是屈原对腐败的楚王统治集团的讽刺。从古籍文献看,以“醉”之义嘲讽时政,屈原首开先河!屈原更是一举成为中国酒文化的扛鼎者。

从汉到宋,酒渐渐走下神坛,走向了平民百姓

约2000年,从汉开始,酒走下神坛,酒文化即为汉文化。刘邦,就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

汉高帝12年(前195年),刘邦大败黥布,挟胜之威,回到老家沛县,距他起义屈指已然十五个春秋。此时的刘邦61岁,虽贵为天子,但情怀满满,他忘不了父老乡亲的好,忘不了家乡人民所作的牺牲,忘不了孩提时光和青春岁月,真乃性情中人。

刘邦广召乡亲布恩布威,畅谈共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竟一连畅饮了十几天。纵酒,即放开喝,想喝多少喝多少,能喝多少喝多少,没有任何节制。喝皇帝的御酒,何乐不醉?但刘邦没醉。实乃酒量非凡!也是,一介平民,泗水亭长,定三秦,战项羽,君临天下,一统华夏,没有能力魄力魅力酒量能行吗?

图:鸿门宴酒席上,危机重重。

乡亲们听说刘邦要走,又空城相送,献上酒肉,乡亲之情真挚感人。刘邦虽然是在血与火中滚爬出来的,但人非铁石,孰能无情?于是又在沛县城西设帐畅饮三天。

酒酣,不顾箭伤,刘邦亲自击筑伴奏,起舞,饮酒高亢,留下了“千古人主第一词”:“大风起兮去飞扬,威加海内兮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慷慨伤怀,泣数行下。短短的23个字,历经千百年,传唱不衰。连毛主席都曾一针见血地评价刘邦: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大风歌》就这样油然而生,雄浑天成。这一刻,在举杯高歌之时,刘邦也许想到:我,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万贯的家财,一帮兄弟,二手空空,三年鏖战摧强秦,四载拼搏胜霸王,今荣归故里,告慰乡亲,人生足矣!

魏晋建安风骨也离不开酒。

青年时的曹操放荡不羁,在家乡整日饮酒赋诗,飞鹰走马,无度游浪。曹操此人,每酒必醉,每醉必论诗,每逢好诗必有高论。“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出了“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的豪言。此后,不仅平定了我国北方,还写出了《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等千古名篇。

曹操不仅以酒明志,而且还以酒励志。赤壁之战后,军事失利,大业受挫,而整日以酒浇愁,感到年华易老的曹操发出了“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但他并没有因酒而丧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只是更决心要像西周政治家姬旦那样“一饭三吐哺”,延揽人才,完成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图:煮酒论英雄

为了励精图治,曹操还曾经严格实施禁酒令,以至于当时人们都避讳说“酒”字,却把清酒称作“圣人”,把浊酒称为“贤人”。对东汉末年以酒养生的风气有所抑制。大家都知道,魏晋六朝的饮酒风气十分浓厚,但此时文人嗜酒多是为了避祸,看似荒诞不经,实则为苦涩之酒。

而曹操爱才出了名,以让梨而闻名的孔融,曾因抵制禁酒而惹怒曹操,世人说曹操因此杀了他,但他的杀身之祸却不仅仅是如此。孔融喜酒爱酒近乎疯狂,曾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他对曹操说,圣人都喜好饮酒,而且酒量与德行成正比,还举了尧帝可以喝千钟,孔子可以喝百觚,汉高祖醉酒斩白蛇等案例来作证,声讨曹操的禁酒令。

曹操则反驳说,很多当政者是因为沉湎于酒而亡国,譬如夏桀、商纣等。

孔融又说:夏桀、商纣还因为妇人丢天下,那你是不是还要禁止人们结婚呢?其实你禁酒的真正用意,不过是吝惜粮食罢了。

既深得酒趣又要禁酒的曹操,当然并没有因为孔融反对禁酒而杀他,而是因为后来的其它原因。曹操属于大诗人,自然天性喜酒,但他又是政治家,这个政治家的身份提醒他,必须保持充分的酒清醒。所以一旦政治需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无论什么,都要绝对服从政治需要。因此,出于诗人的情怀,喜酒是曹操;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禁酒也是曹操。而孔融和曹操之间的矛盾是多方面的,该不该禁酒不过是其中一个冲突罢了。

曹植也嗜酒,敢喝能饮,饮则必醉,醉则无形,醉后才气和酒量齐飞,排行建安七子中的酒量第一。曹子建的佳作皆在酒中醉后昂首而吟,倚马可待。如其《洛神赋》《白马篇》《美女篇》《赠白马王彪》无一不是才气冲天,酒气横溢。据说,就连他最有名的、几乎要他命的《七步诗》也是临出门登车连饮数杯酒,大有“赴宴斗鸠山”的味道。吐着细细的酒气,曹子建七步成诗,吟完诗,中衣湿透,酒皆化为冷汗出了。

谢灵运为中国田园诗鼻祖,才高气盛,目中无人,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谢灵运敢不恭天下才子,唯独不敢不恭曹子建。去读曹子建的诗吧,细读能品出其中醇醇的酒香。

读到唐诗宋词,你该闻到浓浓的酒香。

读唐诗不醉者必未读懂,读宋词不醉者必不懂酒。没有人统计过历朝历代酒的消耗量,但粗计唐朝的酒消耗量当以万吨计算,酒精的含量也应提高到38度以上了,实现了完全彻底的蒸馏白酒。

李白是酒仙,无酒无太白。形容李白一生只用四个字:醉生梦死。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言,估计也是醉中之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能饮,饮而无度,不喝不度时光,但一喝必醉,当然一醉才有好诗。李白说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酒人喜谈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李白可爱可敬之处就在此。老子随性而走,随兴而醉,喝在哪里,醉在何方,皆不由我,由酒也。醉也罢,眠也罢,醒也罢,嬉也罢,怒也罢,诗也罢,歌他罢,皆由老子而发。即便天子呼来,皇帝御召,也不能吓得酒飞醉醒,俯首贴首。酒中的李白,醉中的诗仙,自古似乎再无一人。

李白的好诗俱出自他以酒为伴之时。李白头脑清醒,奉旨作文时,其诗文也干枯,也死板,也无味,也一般。所以读李白的诗一定要先闻闻,有酒味则读,有醉酒之味则要大声吟。这就是酒的魔力,酒文化的魅力。

峰回路转,北宋的酒文化别开一章。

宋朝文人喝酒不一样,要么忧国忧民,忧君忧臣,忧天忧地,喝得热血沸腾,慷慨激昂;要么醉卧花丛,花酒也醉人,拥红偎翠,浅斟低唱,青楼妓馆,醉他个一塌糊涂。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是个“女酒鬼”,一首小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喝的无法辨别回家的路,可谓是真性情,此饮是酒入喉时,饮一个自在逍遥。找错了方向,误入了荷池,看的清鸟儿,微醺醉美也。

李清照有多爱喝酒呢?据不完全统计,李清照存世作品里45首,有23首都是关于喝酒的,这从比例上来说,可是比李白还要多。

北宋年间,下级官吏、赌徒、商贩、渔夫、猎户、捕快、青皮、无赖、员外、地主、闲人、军汉、狱卒、听差、衙役等喝酒都是论碗,喝酒的方式都是仰脖直灌,喝好的标准是醉得地动天摇,爹娘不认,或者干脆醉卧当街。

北宋期间民间喝酒皆武喝,赤裸裸地灌,直喝得浑身上下热燥上来,扯去布衫,露出一身疙瘩肉。

北宋的酒文化彻底松绑,彻底士俗化、平民化、大众化。酒文化也自此走下了神坛,走向了平民大众、普通百姓。

酒与中华文化,再也密不可分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广泛见之于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文艺作品中,构成了中国文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四大名著更是与酒有不解之缘,翻开册页,只见觥筹交错,酒香四溢。从煮酒论英雄到景阳冈打虎,从大闹蟠桃会到群芳夜宴,既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

《红楼梦》中的酒是情趣之酒,无论是亲朋小酌、夫妻对饮、寿庆家宴、婚丧祭祀,均少不了推杯换盏,只是酒场上淡了英雄气,浓了脂粉味,显得一派温文尔雅。

作品提到各种名目的饮酒有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酒的品种有黄酒、惠泉酒、屠苏酒、合欢酒、西洋葡萄酒、果子酒等。各种酒宴场面之盛大、佐酒菜肴之精致、酒仪酒俗之丰富、饮酒器具之奢华,令人眼界大开,流连忘返。

尤其是人物饮酒神态的描蓦,细腻传神,呼之欲出。如黛玉醉酒的娇态、焦大醉酒的狂态、贾琏醉酒的丑态、刘姥姥醉的憨态、倪二醉酒之豪侠态,无不活灵活现。其中,史湘云醉卧芍药裀最为传神,落花覆体,面带微红,秋波轻闭,娇柔妩媚,不胜婀娜,纯真、美丽、憨态可掬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曹雪芹喝酒是温酒细细喝,一口一口抿,像《红楼梦》中那种喝法,就是那个有名的恶棍流氓薛蟠,也是一杯一杯、一口一口喝,皆未失大雅。和曹雪芹不同,施耐庵一定能喝大酒。施耐庵笔下的醉打蒋门神,醉打孔明,醉打宋公明。

武松打虎几乎家喻户晓。那武松徒手打死“吊睛白额大虫”堪称英雄,武二郎的酒量也好生了得。在那间“三碗不过岗”的酒店中,武松把满满筛上的一碗酒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既然是满满一碗酒,即使是再浅再小的碗,也应该能盛至少半斤酒,少了就是半碗酒,再少了就是一碗底酒。饮酒者皆懂得饮酒的规矩,斟酒要满,饮酒自量。这酒行的规矩至今未变。武松一连喝了十八碗。十八碗酒保守一些说也得有六斤半左右,而且这种“土造酒”让武松这种酒徒喝头一碗便大叫“好生有气力!”估计它的酒精含量不会低于38度。喝完之后竟然“手提哨棒就走”。武松这汉子到底能喝多少酒?再看武松醉打蒋门神,神在“无三不过望”,但见一个酒旗便要摆开酒肉,连喝三碗酒。

更不谈《西游记》全书饮酒场面103次。《三国演义》中饮酒300多处,几乎回回都有。四大名著,可谓融于酒中、泡在酒中了。

建国大业时,红军用茅台酒洗澡又泡脚?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褚辅成、冷遹、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六位国民参议员应毛泽东邀请访问延安。毛泽东在杨家岭会客厅中欢迎。六个人心中都不太有底,黄炎培进门一眼就看见墙上挂着一幅画是沈钧儒的次子沈叙羊画的,一把酒壶上写着“茅台”,壶边上有几保杯子,画上有黄炎培黄先生的一首七绝诗:

“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饮三两杯。”

此画此诗都颇有意味,毛泽东把它挂在客厅内却着实让黄先生心中一动、一热。毛泽东对他洞察秋毫、心中有数。

素材来源:闲话烟雨

那画那诗,说的是1935年3月15日的中国工农红军三渡赤水,途经茅台镇时,红军官兵着实过了一把茅台瘾。那时,因为国民党的宣传,茅台镇大一些的酒厂老板都吓跑了,红军就驻在厂里,连喝带灌水壶,一些伤员也就此用茅台擦洗伤口,泡脚的也有,以至于1955年被封为上将的李志民曾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每当宴会上饮茅台酒时,我常回想起长征途中用茅台泡脚的故事来。

后来国民党重占茅台镇后也大肆宣传,茅台镇的酿酒池中红军又是洗澡又是泡脚。宣传红军是土匪流寇。黄炎培当然也听说了,借着沈叙羊的画,题诗讽喻,没想到毛泽东不但知道,还挂在自己的会客厅里。那天下午的宴会上毛泽东一再说,菜只有四样且都是延安的土特产,但酒是千辛万苦淘回来的,正宗的茅台酒,请各位尽意,频频敬酒,频频干杯,这在毛泽东的喝酒史上是极少见的。据黄炎培、傅斯年回忆,毛喝得脸面渐渐红涨起来,这才引出黄炎培有名的“窑洞对”。

中国的酒文化神奇,其神不可思理,其奇不可语述。

人在悲欢离合之际,必思酒;

在大起大落,大张大合,大喜大悲,必思酒;

在过年过节,迎老送亲必思酒;

苦闷之极,心欢之时,落难之际,高中之喜,

敬祖之祭,辞行之日,感恩之情,迎新之辰,

杀敌上阵,保家卫国,祭奠英灵,

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吟诗,无酒不助力,

无酒不洒泪,无酒不悲歌,无酒不喜庆,无酒不解忧,

无酒不壮行,无酒不“上路”,无酒不文化。

酒文化已然根植于中华民族,随着历史而行;普天之下,任酒而行,不了解酒文化,就难以全然中国文化。这就是酒文化的深奥,酒的魅力。酒文化绝非一篇短文能说清楚的,皇天有多高,厚土有多深,酒文化就有多高多深。

END

编辑:好酒网

广告语征集活动通知: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近500位参赛者的2000多条投稿作品,感谢酒友们的热心参与!评选活动正在密集准备中,12月中旬将发布隆重的评选活动!劳请酒友们持续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玩游戏作文 梦想英语作文 心态 作文 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暖的作文 英语作文六年级 陪伴的作文 对比作文 除夕 作文 作文四年级400字 闺蜜小作文 心愿的作文 旅行 英语作文 遇见的作文 茶作文 外婆 作文 研学作文 900字作文 80词英语作文 眼睛 作文 作文教案 作文我学会了 玫瑰作文 作文800字初中 满分作文高考 点赞作文 阅读的作文 写动物作文 时间的作文 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