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家庭教育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梁启超这样

2021-01-05 14:30:01
相关推荐

文/湛兮

好的教育,不讲方法,首讲用心。被称为“中国家教第一人”的梁启超,9个儿女个个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学有所成,离不开梁启超400封家书背后的用心的指导和鼓励。

而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念: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更是值得家长们借鉴一下。

下面不妨来读一读梁启超和他9个子女间的教育故事。

尽人皆知,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其实梁启超最厉害的身份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没有成文的家训家规,却言传身教,将一生的的家国情怀,融入梁氏几代后人的血脉中。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是梁启超作为教子高手的最大成就。在他写给儿女的400分家书中,可以窥见他对教子育女的尽心尽力。

知育、情育和意育是他对自己、对学生乃至对子女教育要达到的圆满状态。所以梁启超在生活既是慈父、导师,也化身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给子女进行和风细雨般的交流式教育,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代鸿儒的成名之路,也是儿女应以骄傲的家族历史。

1873年,梁启超出生在清末同治时期的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梁维清和父亲梁宝瑛,曾经都以士绅参预过乡政。所以,梁家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

梁启超受祖父梁维清影响很深。4岁跟着祖父识文断字。祖父除了教授传统的文史知识,还会给他讲爱国故事,比如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历代杰出人物舍生忘死、顽强不屈的精神……那时,年幼的梁启超就萌生了对救国英雄的崇拜之情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所以说,祖父可以说是梁启超精神和志向的启蒙者。

当时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入仕才被称为“正途”。所以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时文,考取功名利禄是青年学子的成长轨迹。自然,梁启超也不例外。

图片来自于网络

梁启超聪颖好学,8岁学会做文章,9岁能做千字作文,12岁少年登第,在当时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儿。但父亲梁宝瑛对梁启超的期望可不止于此,他希望儿子能学成进入仕途,所以对梁启超一直严加管教。因此,梁启超被送进了广州学海堂读书。

在学海堂,梁启超对汉学家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觉得八股文章缺乏生气和枯燥无味,认为在八股之外有更加值得他学习的知识,他感受到了来自封建文化对他思想的禁锢感。于是他逐渐萌发了“弃帖括之志”(放弃了依靠科举进士的路子)。

梁启超17岁参加乡试一举中举人时,主考官李端棻看中他的才华,就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了他。攀上李端棻,意味着梁启超将会有一条“金光大道”,照这样发展,他就可以由学入仕,平步青云了。

然而,光绪年间,封建末期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野蛮蹂躏。这时,幼时祖父讲过的爱国故事历历在目,那时候萌生的爱国情怀激增,让梁启超毅然放弃昔日的仕途追求,走上改良维新、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此,家国情怀成了梁启超一生的追求,甚至在以后对自己的儿女和学生的教育中,“家、国”成了永恒的主题。

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

优秀的父母,是能够在灵魂和精神上引领孩子的人。毫无疑问,梁启超是这样一位父亲。

学识上,他是儿女学习的榜样,一生著述一千四百多万字,涉及各个领域,活成了“移动的百科全书”;

志向上,他是全家人的骄傲,流亡海外数年,被追赶、通缉、暗杀,却一生都未忘自己的祖国,一生的心血都在改革政治、唤醒民众之上。

在家庭教育中,他给儿女作出表率——尊重女性。“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爸爸爱妈妈”,梁启超很爱老婆,不但爱,而且“怕”,他的怕不是畏惧,而是对女性一种尊重。

1891年,梁启超和李蕙仙结婚后,他们便回到并不富裕的老家。来到南方的农村,出身大家闺秀的李氏挑水、舂米、煮饭,从不抱怨。家中无钱买书,李蕙仙将陪嫁首饰变卖给梁启超;改良运动屡遇艰险,她会以大义鼓励他。她的贤能,使梁启超无后顾之忧。

夫人的深明大义,让梁启超多了一位 "闺中良友",他打心底里热爱、信任、体贴、关怀她。他在给李蕙仙的信中曾得意地说:我们的结合是“美满姻缘,百年恩爱”。

到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时,有位侨商的女儿何蕙珍仰慕梁启超,梁启超也颇中意,乐事她不想瞒着妻子,于是写信请教家里的夫人,李蕙仙一封回信,梁启超立即结束了这场苦恋。因为这是他对妻子最基本的尊重,而这样的尊重也在日后深深感染者儿女。

长子梁思成的出生让梁启超很欢喜,苦盼多年终于后继有人了。不过梁思成一出生就身体单薄,为了让香火旺盛,梁氏夫妇商量,将陪嫁丫头王桂荃收为小妾。李蕙仙的贤惠体贴成了梁启超的幸福财富,也成了日后儿女们成长中最标准的家庭教育教材。

李蕙仙和王桂荃一共给梁启超生了9个孩子。儿女们称呼李蕙仙为“妈”,称呼王桂荃为“娘”,她们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有一次梁思成考差了,生母李蕙仙生气用鸡毛掸子教训他。王桂荃吓坏了,把梁思成搂到怀里,护着他。气头上的李蕙仙,没收不住手,一下子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事后,王桂荃还很温和、朴素地教育梁思成,让他好好读书。

梁启超说:“如果子女生活不幸福,所谓事业又从何谈起,有何意义?”所以,他让他的9个子女从小就感受到家的温暖,体验生活的幸福。

中国家教第一人

一直以来梁启超的原则就是:再忙,也不能忽视孩子。

1924年,几个大孩子都出国留学了。不在身边怎样和他们交流呢?写信。梁启超一生留下2 000多封书信,而给孩子的家书就有400多封。他会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鼓励和指导,而也是这样的教育让他有了9个羡煞旁人的子女。

梁启超给梁思顺的信:宝贝顺儿,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错罢。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往后你弟弟妹妹们个个都如此……

长子梁思成在美国学建筑的时候,他写信给他说:儿子啊,你应该去四处游历游历了,去瑞士“看些天然美”、去意大利了解下文艺复兴,再到土耳其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

三子梁思忠在美国西点军校留学期间,北伐战争如火如荼,梁思忠蠢蠢欲动,一度打算终止学业,回国参战。梁启超没有生气,而是表示理解:“你想自己改造环境,吃苦冒险,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夸奖的,我看见你这信非常喜欢。”同时也将自己对局势的分析讲给儿子:“但现在殊不必牺牲光阴,太勉强去干。”

二女儿梁思庄去美国留学,不知道选什么专业,梁启超写信说:“我想你们兄弟姐妹,至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是我们家里的憾事,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梁思庄不喜欢生物学,写信向大哥梁思成诉苦。梁启超得到了“线报”,马上致信女儿“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应该自己体察做主”,还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见,往往事半功倍。”

梁启超一直用“书信教育”培养孩子,直到他离世。

几个大孩子留学后, 他自觉对身边几个年纪小的孩子教诲不多,于是他让思达、思懿、思宁休学一年,专门聘请了谢国桢做家教,给他们补习国学、史学。

小儿子梁思礼比大女儿梁思顺小31岁。梁思顺喜欢从国外给小弟弟寄衣服,梁启超喜欢手把着梁思礼的手,给大女儿写歪歪扭扭的字条,用滑稽的语句描述小儿子:“谢你好衣裳,穿著合身真巧。那肯赤条条地,教瞻儿取笑。爹爹替我掉斯文,我莫名其妙……”

这样的父爱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孩子的生命,必然滋养出自信的花朵。 而自信,正是一切成就和幸福的基础。

教育的终点:成为自己最满意的样子

梁启超曾借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让孩子们做事,不要只想回报,而是能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所以在那时,即使父子、父女时常分离,梁启超的“书信教育”也能把女儿教育成成功者,同时让他们学会的尊崇、节制、学习和创造,且不失乐趣。他说:“人生没乐趣,要来何用。”

梁启超的子女中,大多学的不是“热门专业”,但只要子女真心喜欢,对社会有益,他必全力支持。而他的9个孩子也果不负父亲的期望,按照自己的喜好成为行业最优秀的人。

长子梁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次子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小儿子梁思礼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除了最出名的三院士,其他几个子女也是个个了得:长女梁思永是诗词研究专家;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参与淞沪抗战,以身许国;次女梁思庄是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是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女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

教育的终点就是让孩子成长为他们最喜欢、最好的样子。梁启超的9个儿女正是如此。

梁家的9个孩子兴趣志向不一,各有所长。先后7个人到国外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但是,他们没有一人留居国外,学成就回国,与祖国共忧患。无不是因为多年来梁启超的身体力行和谆谆教导早已将对“家”“国”的情怀根植在孩子们的心里。所以他们除了事业上做到最好,还会追求精神思想上最美好的样子。

梁启超希望儿女们成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人。梁思顺在丈夫去世之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却始终不肯向日本人低头。三子梁思忠,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英年早逝,却将最好的自己留给家人。

自由与亲情,拧成梁氏最宝贵传承

1927年,梁启超已经患有严重的肾病。重病之下他最想告诉孩子:他是爱他们的。

思念海外儿女的梁启超在给大女儿思顺的信中写道:“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觉得像是若顺儿在旁边,我向她撒一撒娇,苦痛便减轻许多。”

梁启超一生疲于国家政治、运动改革、历史、文学教育。他也在封建社会的思想教育中迷失过,追寻思想自由的他选择改革。他一生的幸福来源于爱他的妻子、忠他的小妾以及9个可爱的孩子,所以他重视他的家庭。

梁启超生前,成家的只有长女长子,他对儿女的这两段婚姻很满意。他赞女婿周希哲“是天地间堂堂的一个人”。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更是历史上的佳话,呀是梁启超的骄傲。梁启超曾经写信给梁思成、林徽因,表达对他们婚姻的喜悦:“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 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 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

一个家族最珍贵的品质需要时间来见证,更需要家族成员的传承。

梁启超的儿子梁从诫自小就显现出祖父和父亲的遗传与影响,他也聪明、好学、刻苦。祖父和父亲那一辈互相关心、鼓励的家庭相处模式,让梁从诫也彼此看清自己一生想要未来。他的一生,“薪火续传”着其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生命主旋律,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

从梁启超到9个子女,再到梁从诫,他们都用简单却又坚实的生命轨迹,一次次证解着文人的人生方程式。梁启超短暂的56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荣誉,对后人来说,他的爱和对儿女自由发展的引导式教育却是梁氏一族最珍贵的财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手机迷作文400字 初中写同学作文 作文巨人的花园 2021高考作文题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700 等待春天作文 我的朋友韩语作文 有关骨气的作文 有标题的作文 迎着风作文 诗歌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650 吃晚饭的作文 禁止吸毒作文 写童趣的作文 描写窗外的作文 红的作文 印象中最深刻的人作文 高二暑假作文 饺子的英语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作文小狗 我的人生态度作文 踢足球400字作文 在孤独中成长作文 海边游玩作文600字 水果西瓜作文 民族团结作文600字 教师节关于老师的作文 作文难忘的生日 关于奉献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