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庸》君子庸德之行 庸言之谨

2021-01-06 00:05:01
相关推荐

同《大学》一样,《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

孔子将中庸视为君子最大的德行,现代人则认为中庸是墙头草、没个性的意思,其实是一种误解,“过犹不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怨天、不尤人”都包含在中庸中,而如同现代社会中,人们将情绪不加限制的发泄,在中庸中,也是一种不和的表现。要学会控制、适当的发泄出来,将情绪闷在心里不利于身心健康,但任由情绪失控,则又容易危害到自身和他人,因此要中庸。而古代读书人想要成为的人就是君子,中庸和至诚是最重要的君子标准,但这些德行并非是非圣人才可,虽然很难得,但只是在日常的道德行为中,日常的言语谨慎中达成(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什么是中庸?

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继而开始讲述了君子戒慎、恐惧、慎独的要求,而中和是君子之性的最高标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孔子明确的说,君子能够遵从中庸之德行,而小人是做不到中庸的。也告诫人们,治理国家、获得功名利禄、践踏雪白的刀刃都容易,但是做到中庸是很难的。

什么是至诚?

至诚是什么意思,那现代话将就是忠于自我,在下决定之前就要考虑清楚结果,一旦决定了就不会不再反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a)。 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获得至诚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至诚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虽然愚蠢也可以变得明智,虽然柔弱也可以变得刚强。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使教化不再是限于贵族上流阶层中,也因此在先天禀赋和后天教育上有区分。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而中庸和至诚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君子的德行。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什么是君子?

中庸只有君子能做到,那么君子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心态平和而又不随大流,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道是君子最高的精神追求,而能够君子遵道而行,半途不废,孔子自己说他也做不到,而到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则只有圣者能办到了。

接下里就讲述了君子之道其实是离人们很近的东西,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君子道德,那就是忠恕之道和安贫乐道、反求诸己。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古代人讲究天人合一,而君子修身、孝亲都是必备的德行,而知、仁、勇则是通行天下的道德,这二者的遵守效果是一致的。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怎么成为君子?

成为君子虽然很难,但是如同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山要从山底起步一样。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人知晓和实行君子之德行有三种方式: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君子的若干准则: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fu yue)。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君子和天下

君子最终是要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的,因此君子势必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比君子更高的品行的人就是圣人了,而什么是圣人呢,如下: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 春天200字作文 低头族 作文 旅游作文500字 臭豆腐作文 我的心事作文 作文批改软件 关于篮球的作文 100字优秀作文 雪的作文怎么写 优美作文开头 挑战自我 作文 舍得 作文 难忘的旅行作文 写大海的作文 关于家人的作文 学校运动会作文 四年级作文100字 一波三折作文 社会类作文 钱学森作文 做饺子作文 认识自我 作文 天安门 作文 可爱的动物作文 洗衣服的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模板 纸飞机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