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的扶贫日记丨穿破11双鞋的“洋芋书记” 把紫土豆变成群众脱贫的金疙瘩

2021-01-06 02:35:01
相关推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这是一场“八方支援”的脱贫攻坚战,四川省选派了5700多名干部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常驻凉山,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全覆盖,他们常年与当地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决战贫困、决胜小康。

郑伟是凉山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的一员,他曾一名军人,2017年转业安置在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工作,同年12月来到大凉山深处的金阳县挂任马依足乡党委副书记,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名“新兵”。

三年来,郑伟走访群众穿破了11双鞋,他被称为洋芋书记、花椒书记,今年他被表彰为“凉山州十佳帮扶队员”。在扶贫路上,他用一个人、一颗土豆、一份约定三个故事,讲述了他的驻村扶贫经历和大山深处的变化。

郑伟同志被凉山州委州政府评为2019年度“凉山州脱贫攻坚十佳帮扶队员”

第一个故事:关于一个人

马依足乡有一位贫困户叫俄日打,特别爱喝酒,每天睁开眼就是抱着一个啤酒瓶,蹲在墙角晒太阳,家里的田地常年荒着。他的眼神始终是迷离的状态,就像他的未来。或许说,俄日打从来就没有想过他的未来。

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想,你给再多钱、再多帮扶政策,他自己没有从精神上站起来,也很难从贫困中走出来的。于是,我就主动跟他结成帮扶对子,每次到村里,最先去的就是他家。

他听不懂汉语,我就拉上村里会汉语的彝族青年,一遍遍给他讲解党的扶贫政策,宣传“扶贫不养贫”的导向。

郑伟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

逐渐地他有了脱贫致富的愿望,但仍觉得没钱、没技术、没有信心。我便将帮扶政策一项项给他列出来:缺钱,有扶贫信贷;缺技术,农技专家可免费上门培训。经过几个月潜移默化地影响,俄日打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戒了酒,人也变得勤快了,家里的田地逐渐种上了乌洋芋和玉米,有收获也就有了盼头。

通过两年多的帮带,俄日打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如今又在顺德家峻塑料厂找到了一份工作。2019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多元,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彻底摘掉了“穷帽子”,不仅从贫困的物质生活中走了出来,而且从精神的贫瘠上站了起来。

第二个故事:关于一颗土豆

在马依足乡有很大一部分农户都依靠种植乌洋芋来维持生计,尤以迷科村为最。乌洋芋是紫色的土豆,在当地确实太普通,卖不成什么钱,一些人吃,一些拿来喂猪。

我深信,高山深贫地区的农产品肯定生态且营养价值高,于是我把迷科村的乌洋芋送到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迷科乌洋芋富含花青素、多酚等多种微量元素,每公斤乌洋芋的维生素含量是普通苹果的10倍,硒含量达到0.023毫克,属于富硒食品,这一测试,让我欣喜不已。

好东西还得卖个好价钱!在咨询营销专家后,我带着帮扶工作队踏上了打造迷科乌洋芋品牌之路。打造品牌,首先要注册商标,很快“迷科乌洋芋”的商标就诞生了。接着我们又为迷科乌洋芋申请了“四川扶贫”标识,使迷科乌洋芋顺利进入机关、高校和商超。最难的是做包装、宣传和线上线下推广,我们连续奋战近三个月,终于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上有了自己的网店,同时在线下也有了两个专卖店。

郑伟(中)与帮扶干部胡畔(左)、村民一起接通水管,为马依足乡迷科村自来水供水做准备工作

为保证品质,延长销售期,我又为马依足乡争取到150多万元资金,引进分级洗选设备,并建起20万公斤储量的冻库。为防范自然风险,还自掏腰包为迷科薯农购买农业保险,让迷科乌洋芋种植大户们即便遇到天灾也可确保基本收益。

一套“组合拳”下来,迷科乌洋芋从自食产品变成了供不应求的商品,每公斤售价达到7元至30元不等,一时间从无人问津的“山药蛋”,变成了引领群众脱贫的“金疙瘩”。

在乌洋芋产业的带动下,马依足乡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7年增长了4220元,达到9640元。更可喜的是,农民有了产业的支撑,电商的支持,保险的兜底,他们致富的路子更宽、更长了。

第三个故事:关于一份约定

彝族地区历来有“老人过世杀牛”的民风民俗,少则5头多则几十头,一场丧事费用动辄几十万元,很多群众几代人都因此背上了巨额的“回礼债”。别说贫困群众脱贫,就是不少家境不错的群众最终也会因为办丧事而致贫。

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我联系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着手制定了《村规民约》,限制铺张浪费、禁止“丧事杀牛”,并规定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同时深入群众大力倡导厚养薄葬新风尚。

2018年9月,省金融局向迷科村定向捐赠180万元,改善当地生活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2018年2月,贫困户吉鲁努古的父亲去世,我听说族老们正准备杀牛厚葬的时候,立马带着村“两委”班子成立治丧委员会入驻他们家中,为其办理丧事,阻止其亲朋好友“牵牛”上门随礼,禁止“杀牛”招待客人,一场丧事下来他们家仅花了8000元。

趁热打铁,我又对吉鲁努古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将其树立为移风易俗先进典范,在全乡掀起了向吉鲁努古学习的热潮,逐渐形成了勤俭致富的好风气。

经过两年半的坚持,现在马依足乡已经完全革除了丧事铺张浪费现象,全乡民风民俗焕然一新,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2019年4月,马依足乡举行“五个好”创建暨“树新风助脱贫”先进表彰活动

这三个故事,是我日常扶贫的一个缩影,我坚信在脱贫一线这样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3年来我走访群众穿破了11双鞋,累计落实帮扶项目53个、落实扶贫资金900余万元,建立起“公司+合作社+电商+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革除了乡里群众铺张浪费的百年陋习,形成了“景美业兴人和”的迷科脱贫模式。2018年,马依足乡贫困发生率从32.5%降至0.9%,实现全乡贫困村全部退出。

回首来时路,才明白攀登的意义。我到金阳县以后,从军人变成了扶贫干部,又从扶贫干部变成了洋芋书记、花椒书记。变换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初心。虽未照顾好家庭和孩子,但我却在大凉山深处点燃了产业致富的希望,分享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喜悦,见证了孩子们在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脱贫攻坚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战场上不能当逃兵。在此,我郑重承诺,贫困不除,我绝不撤退。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整理

编辑 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景的作文700 追随者作文 感恩陌生人作文 六年级建议书作文 我的心在等待作文 过元宵节的作文 关于节电的作文 你的微笑作文 演讲作文400字 泰山作文800字 如果没有什么作文 描写蜻蜓的作文 疫情爱国作文 我和哥哥作文 考试通用作文 写菜园的作文400字 心灵之窗作文600字 关于青春的英语作文 描写大理的作文 那是一首诗作文 春秋乐园作文 第一次消防演练作文 马路作文 我的优缺点作文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600字作文 记叙文作文 作文假如我是 作文我的数学老师 关于小吃的作文 有趣的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