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绘就美丽中国北京画卷

2021-01-06 05:15:01
相关推荐

记者今天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对照落实《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和《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的具体任务,全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2018年和2019年平谷区、延庆区相继实现创森目标基础上;2020年通州区、怀柔区、密云区实现创森目标;2021年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实现创森目标;2022年朝阳区、丰台区、大兴区实现创森目标;2023年前海淀区、顺义区实现创森目标。届时,全市除东城、西城外的其它14个区全部实现创森目标。

据悉:今年10月通州区、怀柔区、密云区将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而大兴区目前也正已通过专家组考评,有望在明年提前实现创森目标。

在通州区,已经规划构建了副中心独有的“两带、一环、一心”总体生态框架。在副中心东部实施建设西集镇中心公园、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等8项工程,构建50公里长,宽度不小于3公里的东部生态绿带3.5万亩,协调推进廊坊北三县规划建设了万亩银杏林、樱花公园,率先实现了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在副中心西部实施建设永顺城市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6项工程,构建32公里长、500-1000米宽的西部生态绿带2.6万亩,不断加强中心城区和副中心的生态联系。沿城市副中心外围规划建设了由13个公园组成的环城生态游憩环,目前已建成宋庄公园、刘庄公园等8个公园,启动建设1个,推进实施4个,北部一环实现闭环。在副中心内部,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和留白增绿,清退低端污染产业,建设了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公园,计划今年十一面向公众开放,这里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有生命力的“活地标”,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金名片”。

在密云区,城区绿色空间大幅拓展。中心城区现已形成“两河、一环、四园、多廊”绿色空间结构(两河:以贯穿城市的潮河、白河及其汇合流域为依托,形成城市滨河景观带;一环:沿潮河、白河的带状绿地及老城北侧、西侧生态廊道围合形成城市生态环廊;四园:建设白河城市森林公园、冶仙塔城市森林公园、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潮河体育休闲公园四大精品城市公园;多廊:打通多条楔形绿带,将生态景观绿地引入新城内部)。大尺度留白增绿,补足市民户外休憩空间,突出城市公园生态功能,建设白河城市森林公园,在减量发展的基础上,将建设区域内的3.85公顷二类居住用地和12.5公顷商业用地调整为绿地,腾退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800亩,可满足周边2万居民休闲娱乐需求。突出人文特色,传承满蒙文化,建设占地1000余亩的冶仙塔文化休闲公园。突出生态、运动及时尚特色,建设全长22.6公里、占地1097亩的潮河体育休闲公园,在服务体育赛事的基础上,满足百姓日常健身、休憩需求。2018年和2019年,在此成功举办了两届密云生态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参与。“密马”更是因其独有的“气质”,在举办首届赛事后便被中国田协授予“铜牌赛事”和“自然生态”特色赛事称号。原有的望潮亭公园、时光公园、云启公园、滨河公园、密虹公园、奥林匹克全民健身园等6个公园以及上河湾绿地和白河两岸护坡实施了景观改造提升;将城市修补与环境提升工作一体推进,建设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18个,面积7.5万平方米。坚持问需于民,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按照居民实际需要融入科技理念设置休闲设施、健身器具、绿化花箱等公园设施。利用口袋公园建设小微文化阵地,依托文化墙展示密云风土人情、水库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等元素。创建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53个、花园式社区7个、创建绿色家庭200户;建设城区林荫景观街道3条,绿荫停车场90000余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98.03%,水岸绿化率达91.88%。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结合“首都绿化美化园林小城镇”建设和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按照拆违还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原则,大力实施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建设乡镇公园绿地87.1公顷,绿化街道98.5公里,森林社区绿地40.1公顷。创建首都森林城镇5个、国家森林乡村11个、首都绿色村庄22个。森林生态班底更加厚实。2019年1—8月,密云区PM2.5浓度34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56微克/立方米,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分别列全市第一。密云区湿地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种群持续增加,现已发现野生动物54科197种,其中包括黑鹳在内的国家一级野生动物6种,国家二级野生动物19种。有“华北生物基因库”之称的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仅兰花一种植物,种类由8种增加至15种,密云水库成为鸟类的天堂,大批观鸟爱好者纷至沓来。

在怀柔区,创森国家森林城市遵循造精品、创特色、出亮点这一理念,怀柔区坚持疏解腾退与规划建绿、留白增绿同步实施,新增城市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86万平方米,建设小微绿地39200平方米,新建屋顶绿化8925平方米、林荫景观路15公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85%增加到91%,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现实,市民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在增绿的同时,怀柔区不断提高绿色空间品质,积极推广种植市树国槐和市花月季,完成公园绿地提升改造81700平方米,附属绿地改造5700平方米,“三纵十横”道路景观提升改造4300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效果。着力推进国际会都形象提升,重点开展“一带一路”京承高速及联络线两侧绿化景观改造,绿化总面积80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4022万元。通过地栽花卉、容器花卉、立体花坛、花箱等形式,投入花卉225万余株,花箱1.5万组,打造花团锦簇、热烈迎宾的花卉景观效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新建乡镇精品公园48000平方米,实施提升改造19900平方米,完成乡村绿化美化60700平方米。

在创森的进程中,怀柔既是建设者,更是守护者,对森林、林地、湿地、动植物等各类自然资源强化保护,通过全面实施《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一系列科学精准举措,健全了森林防火综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等生态管护体系。

全区3103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火险预测预报覆盖率达95.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1‰,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各类建设征占用收林地审核率达到100%,自创森以来未发生重大涉林案件。绿树成荫,为人们遮阳避雨;怀柔撑伞,为生态保驾护航。

全区建设自然保护地10处,总面积57500公顷。截至目前,全区分布野生脊椎动物168种,野生维管束植物436种。黑鹳、大鲵、白尾海雕、金雕、斑羚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2019年吸引旅游人数8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9亿元,同比增长9.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怀柔不断涌现。

在大兴区,创森进入冲刺阶段。新机场旁,一片片生态公益林枝繁叶茂;中轴线上,一条条森林通道穿乡连城;永定河畔,一座座森林公园显山露水。入夏以来的京南大地,景色更显五彩斑斓、绿意袭人。自去年3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角正式在大兴吹响,“创森”便成了大兴的首要任务,平原造林、边角增绿、播草种花、廊道打造、公园建设等绿化工作正逐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把大兴一点一点绘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景交融、蓝绿交织的国家森林城市。

“森林总量不足,那就种树造林。”按照大兴区“一轴两带三组团,廊道节点相融合”的空间布局,十三五期间,大兴完成平原造林10万余亩,其中,2019年全区造林3万余亩,2020年新增造林1.8万亩,勾勒出大兴全新森林版图。创森期间,为扩大森林覆盖率,提升公园服务能力,大兴还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规划建设了4个城市森林公园和4个城市森林。同时,在建成区绿化薄弱、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未覆盖的地段,充分利用拆迁腾退空间,增设口袋公园、小游园等,满足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需求。目前,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1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92.7%。

背景资料:森林城市是指通过保护建设管理以森林、树木和湿地为主体的城市自然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其缓解热岛效应、净化环境污染、调控雨洪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独特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美健康的人居环境、充足便捷的休闲场所,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方式。

森林城市建设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增进居民生态福利的一种成功的实践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未来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及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在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多重作用。城市森林具有庇荫降温、净化空气、降噪除尘、减缓全球变暖的功能。此外,森林也是低碳城市重要的绿色标志、文明城市独特的文化载体、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森林城市建设在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森林城市建设正好符合我国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03年,《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发布赋予了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提出了“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林业建设方针;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政府指针。直接促成了2004年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的诞生。

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原国家林业局正式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并着手制定《“国家森林城市” 评价指标》和《“国家森林城市” 申报办法》,依托每年举办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来授予“国家森林城市”,旨在宣传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态和森林意识,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弘扬森林生态文化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尤其是“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主题—— “绿色·城市·文化”和“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主题——“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城市森林要成为城市生态文化与绿色文明的标志。

2013年以来,随着中共中央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森林城市地位凸显,森林城市建设已进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

201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大决策部署中,赋予了森林城市建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等重要任务。

2015年5月10日,《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列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并将森林城市工程列入“十三五”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之中。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森林生态安全工作时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 的论述,奠定了森林城市建设在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从而将我国森林城市发展推向新高潮。“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党中央赋予林业的历史任务,也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森林城市,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地率,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广大市民需要出发;要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工艺,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

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建成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北京全市域也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

截至2019年,全国有387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194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有19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有11个省份还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形成了跨区域、覆盖城乡的建设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北京的平谷区和延庆区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消防安全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 窗外作文600字 小作文给对象 梅花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 说明文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 笑死人的高考零分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500字 700字作文 写给女朋友的小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 坚持作文 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作文过年 关于学习的作文 作文怎么写 作文大赛 英语小作文 说明文作文600字 作文开头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 成长作文 在路上作文 旅途作文 英语春节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