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玩手机导致眼部黄斑病变 是真的吗?

2021-01-06 05:50:01
相关推荐

屏幕蓝光对眼睛有一定影响,但抛开剂量谈危害无异于耍流氓。

近日,一则“血泪教训”在朋友圈疯传:小孩沉迷手机游戏、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黄斑病变,终致失明。从附图上看,这个小孩眼周发红、目光涣散,让广大网友乍见之下震惊又痛惜。出于对家人视力健康的考虑,大家纷纷将该图文转发至朋友圈。很多人看过之后表示:“再也不敢刷手机了。”

但事实究竟如何呢?看手机真的会导致眼睛黄斑病变,进而失明吗?

图注:朋友圈传播的“黄斑病变”照片

黄斑病变原因有很多,仅因环境因素造成的很少见

其实,这条朋友圈看似言之凿凿,却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关于黄斑病变,大家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误解。大多数人对黄斑病变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此病若不及时医治会有失明之虞”,而对其病理机制等并没有足够的了解。“黄斑病变引发失明”的严重性、“玩手机”的普遍性、“关心则乱”的从众性,以及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共同作用,才使得该谣言在短时间内甚嚣尘上,引发公众恐慌。

辟谣需要科学依据,只有从黄斑病变这一疾病的病理学机制入手,真正了解此则朋友圈的谬误之处,才能避免再一次“上当受骗”。

图注:黄斑区示意图(来自网络)

黄斑病变是一种发生在视网膜黄斑区的眼底病变,其临床表现常见有眼前出现黑影、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这是由于黄斑区是眼部视网膜区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细视觉和色觉等重要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发生了病变,即会导致上述症状,若不及时就医并长期治疗,就会有失明的危险。由于黄斑区位于眼球底部而非显露在外,因此黄斑病变并不会表现为朋友圈配图中的眼部红肿。

导致黄斑区出现病变的原因有很多,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是遗传性黄斑病变,此种病变常发生于青少年时期,患者通常有家族史。其二是老年性改变,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斑区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包含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变,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其三是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

此外,视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和外伤性脉络破裂等也可导致黄斑区发生损害。而在其中,仅仅依靠环境因素(如长期玩手机)导致的黄斑病变是较少的。

可是,谣言也并非凭空而来,大多都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经过夸张、扭曲而形成的。那么,这一“事实基础”是什么呢?

手机蓝光对眼睛有一定危害,但远未达到照射剂量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筛选,我们发现了一些线索,“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便是这一谣言的理论依据。因为黄斑区发生病变,与长时间受到蓝光和日光的刺激也有关系,而许多手机都有蓝光辐射。这也是商家出售“防蓝光辐射”手机贴膜的出发点。

但是,脱离剂量谈危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市面上出售的手机蓝光指数(数值越低对眼睛危害越小)多是经过检验的,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范围内,并不会如传言的那样“极易致盲”。并且许多手机都有护眼模式,可以在相对较暗的环境里使用。统计数据表明,常见手机在原亮度模式下,其蓝光指数范围在0.0204~0.024,而在护眼模式下,其蓝光指数范围可降至0.00483~0.0149。由此来看,手机蓝光辐射对眼睛虽有一定程度的伤害,却并不至于在较短时间内对黄斑区造成严重影响。据康普顿斯大学的研究报告,蓝光若要对机体产生伤害,其照射剂量相当于在20cm外直视100瓦的白炽灯光源连续12小时。而手机的蓝光强度远不能达到这个数值。

图注:较暗的环境里可以用护眼模式(来自网络)

因此,“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失明”这种“因果关系”不太可能存在,若患者真的是在频繁或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出现黄斑病变,其他因素(如遗传性)可能才是主因。对于蓝光剂量的解释分析,也使得“蓝光论”不攻自破。

但是过度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确实会对视力产生负面影响,频繁或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视疲劳、干眼症等不良症状也是很常见的。因此,我们虽不致“谈机色变”,但也要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注意休息。

爱护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或学习工作中,要尽量形成“劳逸结合”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紧盯电子设备屏幕或是长时间低头看书,建议每隔四十分钟适当休息一下,眺望远方或是做一遍眼保健操,使眼睛得以充分的休息;定期进行视力检测;可以适当服用决明子、菊花茶等具有明目功效的中药茶饮;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糖分的摄入等。

参考文献

[1] 赵家良. 我国眼科学近五年发展概况[J]. 中华眼科杂志, 2005, 41(8):688-691.

[2] 天津市眼科医院. 蓝光的危害与防蓝光镜片[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3(11):76-77.

[3] 邹蕾蕾, 戴锦晖. 蓝光与眼健康[J]. 中华眼科杂志, 2015, 51(1):65-69.

[4] 范毅超. 光毒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关于光毒性作用光谱的探讨[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4(3).

[5] 泡泡网. 蓝光你在哪?实测各种屏幕光谱(二)[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4(12):160-163.

作者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徐明辉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吴一波

审稿 | 鸡西爱尔眼科医院 史永利主任

编辑 | 高佩雯

文章由腾讯科普“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项目”团队推出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一幕又上心头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600字作文 难忘的一刻作文500字 去植物园秋游的作文 夜晚的美景作文 关于写事物的作文 回忆爷爷的作文 客人作文400字 叛逆期作文 东莞作文 心理学作文 日子作文 以充电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的动物朋友作文350字 关于中秋作文500字 人物作文500字 找一篇写人的作文 水库美景作文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感恩作文550字 刘作文 开学作文400 我的名字作文600字 期中考作文600字 什么和什么作文 友情的翅膀作文 写人的开头作文 游学校作文 秋风的作文200字 读书的故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