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闲侃梁启超生平逸事 任公才情令人钦佩

2021-01-06 06:25:01
相关推荐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

梁任公乃我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还集政治活动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

梁启超12岁便中秀才,17岁中举,被誉为“岭南奇才”。

梁启超自幼反应敏捷,记忆力强,聪悟超群,四、五岁就读完四书、《诗经》,九岁时便能做千言文章,十二岁便中秀才,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秀才,他的老师周惺吾感叹道:“我教不了他了!”

梁启超少时跟祖父一起睡,每天晚上祖父教他一段《楚辞》,第二天他便能背诵出来,几天下来便能全篇背诵。多年后,他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做演讲时,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楚辞》。

十岁那年,他随父亲到秀才李兆镜家中做客,看见人家院子里的杏花开得极好,他偷偷折了一支藏在袖子里。他父亲看到了,当场没有点破,只是在开席前故意出对联考他,说如果对不出来就不准入座,只能给在座的长辈斟茶倒水。

他父亲出的上联是:“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不慌不忙,随口便对:“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此联一出,满堂喝彩。

主人李兆镜也乘兴再出一上联考他:“推车出小陌”。梁启超照样不暇思索应对:“策马入长安。”又赢得一片赞许!

有一次少年梁启超到书铺购书,他看中了一本书,拿去跟店主议价,可是店主始终不肯减价。梁启超说:“这本书我买不买不打紧,反正我已经看完了,也能从头到尾背出来了。”

店主看他年纪小小的,以为他在吹牛,就随便翻开一页指着书说,你若能背出来,我就把这本书送给你。结果梁启超真的一字不落地把那页书背诵出来了,店主惊叹之余,只好遵守承诺把书送给他。

1885年,年仅十二岁的梁启超,以“童子秀才”身份进入著名的学海堂书院继续求学。令人惊叹的是,梁启超在学海堂“四季大考皆第一”,这个成绩放在学海堂历史上,只有江南才子文廷式能与他比肩。

1889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赴广州参加乡试,中举人,名列第八,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举人。

主考官李端棻认为梁启超“终非池中物,飞黄腾达,直指顾间事。”,于是请副主考王仁堪做媒,摒弃门弟之见,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寒士”梁启超为妻。有意思的是,当时王仁堪也有许婚之意,因见李端棻先开口,只好作罢。

(据梁启勋《曼殊室戊辰笔记》记载:“光结十五年己丑,十七岁,举于乡,榜列八名。当时典试之正座乃贵州李园,副座乃福建王可庄。榜发,李请王做媒,以妹字伯兄。同时王亦怀此意,盖王有一女公子正待字也。但李先发言,乃相视而笑。”)

梁启超的才华,按说中进士应该不成问题,可惜1895年梁启超参加会试未中。在那次会试中,梁启超被“抑而不录”,梁卷末端录有当时副主考李文田写的批语:“还君明珠双泪垂。”

传闻当时李文田击节叹赏梁卷,可惜其手中的录取名额已满,只有主考官徐桐尚有录取名额,但徐不喜梁文,以为梁卷乃康有为之卷,又嫌李袒庇同省同乡,故不予录取。

后来戊戌变法初期,梁启超名动京城,光绪帝召见他,有意提拔他作文学侍从。可惜面圣时,因梁不谙官话,彼此沟通不畅,让光绪帝大为扫兴,最后仅赏了个六品官衔,再次失意仕途!

梁启超之一生,虽只活了五十余岁,但是却留下1400万字各种著述,影响了一代人。观其同时代或稍晚的学界大咖们对他的评价,便知梁氏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梁漱溟在《纪念梁任公先生》一文中这样评价梁启超的一生:

“当任公先生全盛时代,广大社会俱感受他的启发,接受他的领导,其势力之普遍,为其前后同时任何人物——如康有为、严幾道、章太炎、陈独秀、胡适之等等——所赶不及。我们简直没有看见过一个人可以发生像他那样广泛而有力的影响。”,“总论任公先生一生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独在他迎接新世运,开出新潮流,振动全国人心,达成历史上中国社会应有之一段转变”。

并非梁漱溟有意抬高同姓名士身价,吴宓也说:“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这样评价梁启超:“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现在追想起来,有两点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说》,第二是他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我们在那个年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

郭沫若对梁启超也同样赞誉极高,他说:“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的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

梁启超曾在给长女的信中记录了他1912年10月从日本流亡回国,他在京城逗留十二天所受的欢迎盛况:“此十二日间,吾一身实为北京之中心,各人皆环绕吾旁,如众星之拱北辰。”

“都人士之欢迎,几于举国若狂………吾除总统处,概不先施,国务员至赵总理以下至各总长,皆已至,吾亦只能以二十分谈话为约,得罪人甚多,然亦无办法也。每日必有演说,在民主党演说时,喉几为哑。”

平实地讲,梁启超的各种著述,若是以影响力大小论,最为时人称道的是他政论、社评文章,令人读来荡气回肠,淋漓尽致!

用陈书良的话来形容就是:“他一生著述一千四百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恣肆汪洋,……”

下面摘录一段梁启超1905年写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一文的开篇文字给大伙品鉴:

“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

这段文字读起来节奏感强劲,简短急促,寥寥百十字就把俄国革命的情形,犹如被置于电影镜头下一般,生动、鲜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热血喷张。

他的学生吴其昌这样评价恩师:“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

梁启超创立的“新文体”,特意用俗语写作,一扫古板僵化的文言之风,文笔生动,雅俗共赏,“笔锋常带感情”,很快就蔚然成风,流行开来,学界认为此举为后来的白话文运动奠定了基础。

梁启超的文笔刀功超凡脱俗,并非偶然,纵观其成长历程,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神童”、“天纵之才”。

据梁启超的同学卢湘父回忆,梁启超在学海堂求学期间,考试经常选择其他同学不敢去的应元书院(一般须举人资格)、菊坡书院(出题多为经史词章)应试。

在应试期间,同学们埋头伏案、夜以继日苦答,梁启超则“游行自在,行所无事,至更深人静,则展笔疾书,并不起草,写毕而卷已完”。

梁启超行文不打草稿,一蹴而就的本事并非夸大。他任《时务报》主笔时,便有“麻将桌上写社论”的传闻。说是在每天夜里,梁启超在牌局上,口中一边吆喝着“八万”、“九条”,一边口述写社论,由报馆专人记录,第二天就可以刊登在报上了。

有人请他做讲演,时间快到了,他照样打牌,和他一起打牌的人都替他着急,催他赶紧起身打草稿了,他却一点也不着急,笑着说:“予正利用博戏时间,起腹稿耳。”

坊间传说,梁启超那篇著名的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就是在他下了麻将桌后,直接前往附近的一家邮局发电报当场口述而成。当时他站在邮局外边口述,发电员在里面打,历时数小时,全文一共9000余字,无一字删改。

梁启超才华横溢,但是也有人从学术角度逅病其学博而不精,梁启超自己也认可。有一次刘海粟问梁启超:“你为什么知道的东西那样多?”梁启超却回答他说:“这不是什么长处,你不要羡慕。我有两句诗:吾辈病爱博,用是浅且芜。一个渔人同时撒一百张网,不可能捕到大鱼。治学要深厚。……”

逝世前,梁启超在病床上时常痛悔流泪,怪自己一生没有好好做学问,以致没有可传世的篇章。

蓝文徵曾说:“当任公先生因病入院,自知不起时,每当朋友或学生去看他,总是深切痛悔,一生没有好好地做学问,以致没有一两篇可以传世的文章;常因此躺在病床上流泪。他的老友林宰平先生为了安慰他,特别作了一番准备后,向他郑重指出,他哪些文章,哪一部书,在学术哪一方面有贡献,必能传世无疑;任公先生听后,心地比较平静下来,也可以说,是在比较平静中死去。”

胡适在其日记中记有一段评价梁启超的话,个人觉得颇为中肯:“任公才高而不得有系统的训练,好学而不得良师益友,入世太早,成名太速,自任太多,故他的影响甚大而自身的成就甚微。近几日我追想他一生著作最可传世不朽者何在,颇难指明一篇一书。……”

梁启超先生在学术贡献方面,诚如陈明远评价那样:

“梁启超的特长,就是以惊人的记忆力、敏锐的理解力,能够详尽占有资料并且从中迅速地整理出一个头绪来,井井有条、条条有理。但他的缺陷随之而生,就是不够深刻、难以发掘深层的本质;跟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诸大师相比,梁启超‘深入’不足,而‘浅出’有余。”

统而论之,梁启超先生之一生,虽在学术精深方面的贡献不如同时代的那几位顶级大师,但是他在政治文化史上以及对国人思想的影响方面,则比其他大师大得多,值得我辈钦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放风筝的作文 失败的滋味作文 云南之旅作文 我为你喝彩作文 春风拂面作文 优美作文500字 写海景的作文 过年的作文200字 幸福的颜色作文 滑雪作文5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 校园生活作文400字 国庆节作文350 四年级上册作文题目 读书使我快乐作文 包粽子的过程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描写雪花的作文 作文题记摘抄大全 作文提纲例子 愧疚作文600字 阅读作文800字 打光屁屁作文 上善若水作文 我好想什么什么作文 最宝贵的财富作文 我被什么作文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