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两岸流行文化交流30年:明月何曾是两乡

2021-01-06 06:35:01
相关推荐

海峡从来不宽,总有彩虹横跨两岸。

1.

1979年12月,香港伊利沙伯体育馆,亚洲女排锦标赛决赛,主力队员郎平率领女排以3比1击败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

赛后,富商霍英东为队员们举办了一场小型庆功会,并邀请邓丽君献唱。一堆人坐在桌子边私语“是不是唱《美酒加咖啡》的那位”,边听邓丽君为她们唱了两首歌。铁榔头郎平回忆说,“唱得老好听了!”

此前1个月,邓丽君刚刚推出了一张名为《甜蜜蜜》的专辑,当年销量达百万张。

那个时候,能亲耳听到邓丽君歌声的还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通过短波收音机或者盗版磁带偷听这个声音。

在那个两岸关系还似一块坚冰的时代,金门岛上的炮声刚刚散去不久,一个甜美的声音就这样悄悄传入。

内地的流行歌手都在模仿她,不少人都被称作“大陆的邓丽君”。北京的第一批摇滚歌手,几乎人人都会演奏邓丽君的作品。

臧天朔曾经吐槽:北京的老一辈摇滚人,都说听欧美摇滚乐长大,其实家里录音机里都放着邓丽君。

黑豹乐队的丁武说,买来第一把吉他,弹第一个和弦时,首先浮现的就是邓丽君的旋律。

还有一些唱片公司,专门请歌手翻唱邓丽君,做成磁带售卖。

1984年5月,北京东直门中学的高二学生王菲,请假去云南录制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张专辑《风从哪里来》,里面都是翻唱、模仿邓丽君的歌曲。

当时伴随邓丽君一同到来的,还有对岸的流行小说。

90年初,读武侠小说一度成为知识分子圈子里的某种时尚,当金庸都已读完,古龙便成了首选。聚会时除了吃饭,总有人在席间高谈阔论,还有几个人在其他房间默默阅读。

坊间传言,莫言在某年元旦闭门读了三天《绝代双骄》,出门对记者连声感叹:不可思议。

因为太受欢迎,不良书商拿着陈青云、高庸的作品来冒充古龙,“吉龙”“古龙名”“古龙新”等人更是连出数本著作。

古龙更忠实的读者来自街头少年,在他们眼里,服装市场里身穿超短裙的姑娘就是林仙儿;街头暗巷里的群架就是现代版的江湖火并;满口的果儿就是曾经的走镖黑话。

当时还在陕西小镇的出版人路金波,是镇上书摊的常客。有时一套小说看了两集,续租时发现第三集被租走了,第一反应是问摊主:他往哪个方向去的?走了几个时辰?暗想备好快马追上前去给他一飞刀。

多年以后,他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李寻欢,成为内地第一代网络写手。那个时候,男生最流行的网名叫西门吹雪,女生则是轻舞飞扬。

而杭州的中学生徐磊,则模仿古龙、金庸写了几本武侠小说,在同学间私下流传,没人分得出真假。2006年,他用南派三叔的笔名写了本盗墓小说。

同古龙一起来的还有琼瑶,五十多岁的琼瑶阿姨,不经意间成了少女们的第一代女神。

1986年到1989年,作家出版社出了47种琼瑶小说,每种一印就是二十万册,47种书来回翻印十多次。书店来订货时,一般都带着东风大卡车来,装满了才走。

1986年底,《文学报》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广州地区有70%的学生读过琼瑶。

有狂热女读者收集琼瑶小说,出一本就买一本,然后对照后面书单,看完一本划掉一本。有人梦想留起及腰长发,穿上一袭白裙,潇洒走入风里。

有人托着腮帮子痴望窗外,幻想林青霞会从此路过,噗嗤乐出声来。

1988年,琼瑶来大陆探亲,在三峡一家蚕丝工场参观,被女工包围说,我们都是你的读者。

那个年头,就连当时的人大会计系讲师王小波,也是先从对岸得到了文学认同。

1991年,他的中篇小说《黄金时代》,获得了第十三届台湾《联合报》大奖,被称为“文坛之外的高手”。

小说第二年在台湾和香港出版,同年,王小波辞职专职写作。

八九十年代,台湾文化宛如灰暗世界里的一抹鲜亮,成为一代年轻人青春中最难忘的坐标。

他们跟着三毛一起去撒哈拉流浪;和柏杨一起痛斥酱缸;和齐秦一起弹起了木吉他。

1995年5月,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去世。当时已经成名的王菲,正在北京录制另一张翻唱邓丽君的专辑。

消息传来,王菲泪流不止,不得不暂时中止录制。她正在录的那首歌,是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

几天后,王菲去台北参加了邓丽君的葬礼,与睡在水晶铜棺里的偶像道别。而北京的摇滚歌手们,则集体录制了一张专辑,翻唱了10首邓丽君的歌曲,名为《告别的摇滚》。

2.

邓丽君去世那年7月,一家叫大宇资讯的台湾游戏公司,发行了一款古风RPG游戏,名叫《仙剑奇侠传》。

“翩翩潇洒美少年,灵岛求药结仙缘。千里崎岖不辞苦,仗剑江湖为红颜”。不够精美的画质,不够悦耳的音乐,以及近乎打油诗一样的诗词,开启了新一波人的青春。

1998年3月,28岁的蔡智恒在台南成功大学的BBS上敲出一行小字: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一年后,这本书在大陆出版,发行量超过40万本,各种盗版书超过80种。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到台南大学路的麦当劳,点一杯大可乐与两份薯条,成为很多人前往台湾的目标。

又一波年轻人,开始通过新途径了解对岸那座小岛。

2000年,周杰伦推出首张专辑,港台销量55万张。次年第十二届金曲奖,拿下最佳专辑,十几个记者全部涌向旁边的女歌手,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举着奖杯,想笑又伸舌头抿嘴。

但伴随着那张橙色的动感地带海报,这个戴耳机背吉他,留着斜刘海,一脸酷酷表情的歌手终于宣告自己的到来。

知乎上有个问题,周杰伦最火时有多火?下面有4193个回答,一个得到7.5k赞同的答案,只有带着歌名的一句话:你不知道三年二班的同学多幸福。

2003年,第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优秀作品选里,几乎每篇都写到了周杰伦,有一篇用范特西、小铁匠、半兽人写的文章,名字就叫《周杰伦》。

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声,总冠军安又琪唱了一首《你好周杰伦》,十几年过去,这首歌仍然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那个时候,中学生们跑去路边黑网吧,用五毛一首的价格下载他的歌曲;而一个班里有大半人,在同学录最喜欢的歌手和偶像那栏里,写的都是同一个人。

《家有儿女》里,妈妈刘梅出差前,全家人合唱的是《千里之外》;《爱情公寓》里,胡一菲更是直接把他当作自家列祖列宗;至于很多人不愿回忆的《快乐星球》,直接把“当前最红歌星”的称号送了给周杰伦。

2005年,一档名为《康熙来了》的节目,拿下了台湾电视节目最高荣誉的金钟奖。令主持人小S和蔡康永没想到的是,这档开播一年的节目,因为轻松随意的特点,也火遍了大陆年轻人的圈子。

通过一根细细网线,两人陪伴无数大学生度过了他们的宿舍时光,成为除了老干妈外配饭首选,据说“配饭视频”这个词便来源于此。

有人说,自己对台湾的了解一半来自“康熙”。因为“康熙”,知道了国父纪念馆那边有好吃的松饼,永康街有一间要排队很久的葱抓饼,台北后车站可买到很多便宜的零食,台湾大学附近有很好吃的美食地图……

那时候,一下晚自习,全寝室的女生常常在各自电脑前戴着耳机看《康熙来了》;睡前卧谈会上继续讨论节目内容,探讨某女星的绯闻八卦;有台湾学生来大陆交流,靠着与同窗讨论“康熙”拉近关系。

还有人列下自己的愿望清单,并用宋丹丹的语气默念:“我十分想见陈柏霖!我十分想见黄子华!!我十分想见蔡康永!!!”

有人用四年的时间,看完了所有的节目;还一个名叫贾玲的艺人则想着:等自己很红很红了,就可以参加《康熙来了》。

2010年,蔡康永到南京签售,有读者排队6个小时等待,中途席地而坐,当天认识的队友轮流为大家买来汉堡咖啡。

2015年1月,周杰伦和昆凌在英国结婚,有粉丝留言,我们用青春为你随份子。他们没想到,这一年要随的份子不止这一份。

那年10月,蔡康永发了一条微博,宣布告别“康熙”。制作人王伟忠则对大家说,后会有期。

3.

再次见面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一些。

2016年1月,《康熙来了》结束的第二天,蔡康永的新节目《奇葩说》第三季上线。

《康熙来了》的制作人詹仁雄,把工作地点转移到了爱奇艺,制作了《姐姐好饿》和《大学生了没》;他经常对着电视节目,向大陆的新员工分析,为什么这几秒要切这个画面。

而另一位制作人王伟忠,2013年便跑到东方卫视,坐上了《中国梦之声》的导师席。

当人们以为再也见不到这些台湾艺人时,他们却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但另一些人却真正离去了。

去年12月,右手写诗、左手散文的余光中悄然离去。去世前,他买了内地电视剧《琅琊榜》的整套光碟,并感慨金陵城里看不到长江和玄武湖;妻子范我存则把朋友分成两类,一类看过《琅琊榜》,一类没看过,最多的看了七遍。

今年3月,狂人李敖去世,有人说,曾经喧嚣的江湖仿佛突然暗淡下来。

三十年前,是他们让一代人了解到那座小岛上不只有阿里山和日月潭,而三十年后,接他们班的人则来到了内地。

2012年,古装剧《步步惊心》和《甄嬛传》在台湾播出,前者打破中视近十年来8点档的首播纪录,单集收视率甚至破三,后者引发全民观剧狂潮;华视两年之内连播5次,网友戏称甄嬛晋升华视一姐;

有台湾女网民,5天内连看72小时《甄嬛传》,结果导致早发性白内障;整形医师则透露,《甄嬛传》播出一个月,来做双眼皮手术的顾客增加了三成,不少人指名要整成孙俪眼型。

2013年4月12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总决赛,16家台湾媒体奔赴现场采访;东森新闻台因为没有版权,更是以新闻报道方式,全程直播五小时;

当晚街上餐厅少人问津,平均每分钟有48万观众收看,比平时增长了近220%,东森借此拿下当晚台湾新闻台收视冠军。

有台湾演员说,自己不用快进,5天看完了74集《那年花开月正圆》;一集《中国新歌声》,在台湾“油管”上的播放量超过100万;有小朋友和班长说,好想邀请TFBOYS去台湾开演唱会。

今年年初,这个当红少年组合,在一支广告里翻唱了小虎队的《爱》,里面偶尔插入的小虎队原版手语镜头,仿佛让人梦回上世纪。

今年7月,《延禧攻略》在爱奇艺上线,在台湾总播放量近4700万次。而这部剧梳妆师是台湾人,造型设计是香港人。

台湾电视台对《延禧攻略》的分析,被戏称为比高贵妃宫斗都认真。有台湾历史学家甚至指出,台湾竟然有福康安的纪念碑,而福康安正是招人恨的尔晴的儿子。

调教出台湾近80%艺人的王伟忠说,他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是大中华文化,心里想的始终是泱泱大国。

70年代,王伟忠入行在台湾电视圈,做的综艺节目叫中国电视史,写的剧本是中国小姐。他说:有些人有些事,根本没有办法被分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