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天津蓟州小穿芳峪村:从“穷山村”到“向往的生活”

2021-01-06 13:00:01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天津摄影报道

金秋九月,走进天津市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置身其中,一条条干净平整的乡村公路蜿蜒穿行,一幢幢清新典雅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清澈的小河串联起一派清新怡人的田园生活,处处展现着生机与活力。 “十多年前,村里垃圾遍野、破瓦寒窑,是区里最穷的村子之一。大家都外出谋生,我也下海经营起自己的园林企业。” 小穿芳峪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全回忆道。

2012年,村两委换届,几名老党员来找孟凡全回村当“一把手”。“当时我也犹豫,回村工作,这摊买卖咋办?老书记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凡全,你沾了改革开放的光,富起来了,能不能让父老乡亲也沾点你的光?’”他当即决定:回村!

上任后,孟凡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村容村貌整治。村民不是反对拆猪圈、拆旱厕,就是观望不配合……为了做通大家的工作,孟凡全狠下心,首先拿哥哥家的猪圈“开刀”。在垫资200万元给村里修了第一条水泥路后,他开始思考小穿芳峪村的出路。

“咱就在这绿水青山上搞旅游,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说起小穿芳峪村的变化,孟凡全如数家珍,“第一,我们种树,不但让村里的绿化率提高了,还能把苗木卖了挣钱;第二,我们搞旅游公司,建乡野公园,统一设计农家院,要做就做中高端,以质取胜;第三,我们挖掘‘穿芳文化’,借这些沉睡中的文化,走文化兴村之路……”

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村里82户村民的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实行统一经营;还成立旅游服务中心,建农家院、餐厅等旅游基础设施;完成宅基地改革,让村民以宅基地入股,宅基地流转入村集体,由村集体交旅游公司统一对社会招商。

从单一的农家院业态发展为整个村的综合产业,现在的小穿芳峪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以“乡野公园”为重点,建起了21家(建成15家、在建6家)古建风格的农家院、12座独具特色的乡野小屋,还规划了人工湖,景观河穿村而过,还开办了农耕园、休闲公园、花卉种植园、乡野特色餐厅等。

随着规划的农家院相关产业越来越红火,小穿芳峪的村民现在可以获得5笔收入:土地增值保值收益、苗木销售分红、农家院出租租金、村旅游公司收入分红,以及在村内打工的收入。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8400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3.5万元,村集体收入也从‘零’飞跃到近百万元。通过全村的努力,小穿芳峪村丢掉了贫困帽,评上了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更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青年兴则小穿兴,对于孟凡全来说,如何让家乡的大学生回村做些有意义的事,成了他当前最想做的事儿。小伙子王涛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巡警,在孟书记的鼓励下,他回到村里,主动承担起了旅游接待和服务村民的工作。现在的王涛,已经是一个优秀的村委会委员。

王涛:“那时候我也没想回来,我想我这么年轻回来干啥,在村里当村干部基本都是年龄比较大点的。然后我再一回头想,村子这几年发展也确实挺好,感觉有前景,犹豫了几天,我就回来了。”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孟凡全说,作为村支书,他要为村里的青年人搭建一个干事创业的舞台,施展各自的才华,一起唱好一台乡村振兴戏,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梦。

小穿芳峪村书记孟凡全。

村里82户村民的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实行统一经营,目前建成15家古建风格的农家院,在建的还有6家。

孟凡全回村后带头改造的第一家古建风格农家院,是他母亲的老宅。

孟凡全带头改造母亲的农家院起名响泉农家院,2014年5月1日正式营业,四合院整租8800元/天(会员价),有8个房间,可容纳12人同时居住。

张素兰是外村来小穿芳峪村的农家院经营者,通过和村里“五保户”合作,她出钱改造“五保户”的农家院,经营的收益跟“五保户”分成。

姚凤兰看着周围的邻居都在改建农家院,也想修缮一下自家住宅,但资金有限。通过村两委多次入户做工作,姚凤兰同意按照村里整体规划,分期改造自家住宅。

曹海侠的丈夫常年在外开大货车,看到这些年留在年村里搞农家院的都挣钱了,主动找到村委会,要求加入农家院改造。

张小猛是当年孟凡全的反对者,因此孟凡全特意安排他负责村里的财务工作。通过这几年切身的体会,集体经济的增长给村里带来的改变,张小猛也开始加入改建自家农家院的队伍。

孟凡河是孟凡全书记的亲哥哥,孟凡全上任后第一个拆的就是住在村口的哥哥家的猪圈。如今一进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猪圈改造后的小公园。

村三委员(村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村监督委员会委员)会议。

王涛(右)是被孟凡全书记请回村的大学生。王涛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巡警。在孟书记的鼓励下,他回到村里,主动承担起了旅游接待和服务村民的工作。现在的王涛,已经是一个优秀的村委会委员。

村里成立了响泉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统一栽植高收益白蜡等优质苗木,在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同时,也打造了生态园林景观。

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工作的小穿芳峪村村民姚凤兰,每月可以拿到三千元左右的劳动收入。

村里打造的穿芳老街商业步行街。

穿芳老街里即将被改造的老农家院。

住在村里的孩子,骑自行车15分钟左右可以到达镇上的中学。

村子边上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吃完早点,等候入校的小学生。

乡野公园里曾经的污水坑被改建成人工湖,建有12座独具特色的乡野小屋。

伴随疫情的稳定,小穿芳峪村的旅游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同期。

乡野公园内的图书馆、咖啡休闲餐厅。

农耕园里的山楂树。

村道全部硬化和绿化,道路统一使用太阳能照明。

2019年天津蓟州小穿芳峪村全家福被挂在了村里的广场上。

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回到了村里,回到留守儿童的身边,回归向往的生活。

责编 | 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80词 志愿者作文 开学的作文 相遇作文 云作文 作文一百字 答案作文 课堂作文 玩具 作文 音乐作文 青年 作文 作文700 工作文案 作文六年级 作文 300 作文600字作文 素材作文 作文年 800作文大全高中作文 那一次我真后悔作文600字 一段什么的旅程作文600字 我的一天 作文600字 生活中的美好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200字作文 我的理想工作 英语作文 童年生活作文200字 被男朋友打屁股作文 幸福在很近的地方等我作文600字 以春天为话题的作文200字 老鹰捉小鸡作文300字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