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记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张慈中:他印制了新中国第一枚国徽

2021-01-06 13:35:01
相关推荐

张慈中设计的书籍封面(资料照片)

鲜亮的国徽述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国徽的诞生,与一位印刷专业的民盟盟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就是我的父亲——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张慈中。

张慈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也是中国政治书籍装帧设计的第一人。他第一个为《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泽东选集》《资本论》等领袖著作设计封面装帧,著有《心灵与形象——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书籍装帧材料》《书籍装帧ABC文集》等代表作,在国内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界享有极高权威。1992年,他获得国务院首批颁发的终身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4月28日,“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在家乡枫泾古镇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4月16日,“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被列为上海民盟首个文化教育基地。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在天安门城楼上并没有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这是因为举行开国大典时新中国还没有完成国徽征稿选定。从1949年6月15日举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决定向社会公开征集国旗、国歌和国徽等设计方案起(截稿日期为8月20日),到1950年6月23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终于通过国徽图案的设计,国徽图案其间几经改稿,历时一年之久。

1950年8月18日,国徽的最终设计方案被采用。9月20日,毛泽东主席颁发了国徽定稿发行的命令。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宣告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陆续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向这些国家递交国徽、国旗、国歌的样本。国徽印制样本一次次地被退回重印。这时,出版总署的领导想起,我的父亲张慈中曾有过开丝漆印刷厂的经历。于是,26岁的父亲在接到印制国徽任务的当天就住进了印刷厂。

国徽印制是选在印钞厂用凸版印制的,他到现场看了全部印刷流程后,就开始琢磨找问题。他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仔细观察他们的每一道操作步骤,反复试验,终于发现症结所在,他提出了改进工艺和操作的方案,决定使用新工艺改版印制。父亲叫来工人重新制版,按照他的要求改进工艺。他根据我国当时现有的印刷技术和印墨、金粉及纸张等特点,大胆提出四版印刷工艺。将原先简单的印刷程序改为第一版用满铺黄色打底;第二版不等第一版色干就撒上金粉印制,之后再用黄色印一遍,把金粉压牢;第三版用红色;最后一版再用黑色,并将原黑版层次由10%加大到90%。新印样出来后,国徽图案金红色交映,立体感强烈。随即,父亲一刻不敢耽误,带着按新工艺刚印制出的国徽样本赶往单位交给领导审阅。领导看后很激动,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于是,火速派车把他送往中南海,让他向周恩来总理直接汇报。

父亲到了中南海后,跟随工作人员急匆匆来到西花厅前,将国徽样本交给周总理的秘书。几天的劳累使他疲惫地坐在了西花厅的台阶上等候消息。不久,就听有人问:“出版社的同志在哪里?”他马上站起来转身应答:“我在这里。”随即,他看到周总理向他疾步走来。总理看着他微笑着说:“哦,还是个小同志嘛。告诉你们领导,国徽样本很好,你回去跟领导说再加印200份给我。”这次与周总理的简短见面,给父亲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几年之后,在一个春节青年联谊会上,父亲与周总理不期而遇。周总理亲切主动地与他打招呼说:“你是出版社搞设计的小张同志吧!”父亲没想到一国的总理日理万机,还记得他这样仅见过一面的小人物,激动万分。而这一激动,直接让他高兴得在晚会结束后,只穿上了大衣就回来了。走到半路感到手冻耳冻时,这才想起帽子和手套落在了会场,连忙回去找时,已人去门锁,只好手捂着耳朵跑回宿舍。

1952年的一天,父亲走在大街上,看到所有政府办事机构都是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长牌子,上面写着某某市政府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单位等字样,总觉得少了一份庄严。从这些国家机构、政府部门的门前走过,不注意看牌子,还以为就是一家普通单位。父亲觉得这也太随意了,对外没有威严,对内缺少庄重。如何改变这种国家管理部门和一般单位、工矿企业混为一谈的无区别现象,让老百姓一看就清楚知道其地位和作用呢?他一路走一路思索,要是在这些国家政府单位的大门悬挂上国徽,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了。

国徽是代表国家的象征,她是神圣庄严不可侵犯的。于是,他回去后立即向出版总署领导提出建议:国家机关、人民政府部门要悬挂代表国家象征的庄严国徽,一是区分政府部门与其他单位的不同,二是显示政府部门的庄严性,三是对外宣示国家主权。他同时提出,国徽制作要有立体感,可永久悬挂。领导将他的建议上报到国家有关部门,很快就收到上级反馈的意见,同意我父亲的建议。上级部门将国徽制作的任务交给父亲的同时,还给了他10根手指粗的金条当制作费。

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又逢抗美援朝,物资匮乏,10根金条绝不是小数目。“绝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国家的钱一定要做到物有所值,不能出一点纰漏。那么,用什么材质和技术加工才能让国徽悬挂在外长期日晒雨淋而不变色呢?”父亲经再三思考,决定回上海,找他原来合作开厂的老板朱培德,用丝网印制的方法加工。他对朱培德说,这是为我们新中国政府部门制作的,必须要保证质量,只准做好不能做坏。父亲先画出国徽图样,用楠木雕刻好,再采用丝网印刷的工艺手段,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加工,终于试制成功。第一批国徽制作好后,父亲将制作好的样本带回北京,很快得到上级单位的认可,迅速通知全国各省市政府部门派人来京学习后期加工。也就是从那时起至今,我们国家规定所有国家机构和各级政府的大门上都要高悬起代表国家政权和使命象征的庄严国徽。

随着国家工业技术的进步,国徽的材质和工艺发生了变化,而不变的是永久高悬的那份神圣和庄严。每当我抬起头看到它时,就会想到我的父亲张慈中。高悬的国徽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她伴随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在阳光下向全世界展示着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庄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作者系张慈中之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秋天的作文300字 为什么要学英语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结尾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参加俱乐部的英语作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文 小学生作文批语 秋天的家园作文 一次小实验作文300字 玩摩天轮作文 作文竞赛简报 作文运动会题目 挑山工精神作文 我喜欢的一天英语作文 网球比赛作文 师生之间作文600字 好暖作文 以夏天为主题的作文 生日聚会英文作文 那个人改变了我作文 暑假活动英语作文 梅花作文450字 我以书本为知己作文 关于介绍自己的英语作文 与读书有关的作文 精彩半命题作文 遇见你真好作文600字 荡秋千作文 付出与分享作文 与什么交朋友作文